友友:摇曳在异乡的孤独之树,梦想之树
在遥远的异国他乡有一棵孤独的树,她独自摇曳在南太平洋岛,又独自漂泊于英伦岛,浪迹几十个国家,在陌生的语言中自化自解把所有的语言想象成中文。她在汉字里自编自导,每一个方格字就是一座舞台,她跳出自己的舞蹈!
一次偶然,一次相遇。上海的智岚发掘、喜欢上了一棵活着的怪树,于是她有了一个好点子,决定把《决定做一棵树》移植到母语的土壤中。她把这棵文字孤独的树引荐给年轻有才华的土家族舞蹈家彭涨小弟。彭小弟拿到小说在拥挤的地铁里开始阅读,出站后他坐在一棵大树下一口气读完了此中篇!他在微信里告诉我:他在阅读时脑海里全是舞蹈画面。那一刻,他便知道他一定要把这篇文学性的表现改为舞台剧。
就这样,我们形成了一个三角结构,我依然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似乎这就是我的命运,永远隔山隔水。但是有智岚的喜爱和支持;彭涨创造新的形式,这一切都顺理成章啦!
机会,又向我们招手啦。这时出现了“大不同”现代舞蹈工作坊,他们的理念是人人都能成为艺术家!他们为《决定做一棵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一些非专业舞蹈人士来完成这种理念。编导彭涨把小说原本发给大家阅读,让每一个人在心灵中体验自己的孤独,用身体的语言呈现孤独的感受。
彭涨这种大胆尝试既具有挑战性同时对他个人也颇具压力!搞现代舞是彭涨一生的宿命、一生的追求,这种实验性尝试激发了他的灵感同时在他的解读下各自不同“孤独的树”用他们自身的感受翩翩起舞了!虽然许多人是从“0”开始,正因为是“0”一张白纸也许能画出最有趣的画面;每一个人用自己的解读方式跳出不同舞姿!
孤独是人类的主题,越是大都市越倍感孤独,每天行走在人的沙漠中。
@ariel
我们是没接触过舞蹈的素人,彭老师的出现改变我们对舞蹈的观念,他同时还给我们推荐当前现代舞的重要流派,鼓励我们去深入了解、探索,从中获得感悟。
昨天夜里看日本的舞踏,开始觉得就像是西游记里的妖魔鬼怪,但要恐怖许多倍,或者像是地狱里的景象,我的身体都在颤抖……忽然想到:吓人的恰恰是最害怕的……然后自己内在的恐惧就减少了,开始感受到表演者内在的恐惧和悲伤……看完之后发觉自己原来也一直在跟着颤抖…早上醒来,内心竟有一种异样的宁静和力量!!!
忽然明白它的魅力所在:丑和美是硬币的两面,最大的力量往往和最深的恐惧同在…胆子大的你可以尝试去体验一下它……早安,孤独!原来孤独并不可耻,恰恰我享受孤独带给我的宁静和勇气【学员袁蓓玲语】
@StephMM
我是觉得,一个成熟的人一定是要经历孤独,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和自己相处的
狭义一点的孤独,比如一个人生活打拼,要很好地安排一个人完全自由的时间、空间,抉择自己的人生。
广义一点的孤独,有时候是面对所有让你往西走的声音,自己的内心却觉得应该往东走;这个时候要有很坚定的个人价值观、很强大的内心,才能不为周围的环境所影响
总体而言,孤独是一段很好的经历;过份长期的孤独容易让人短寿,但是没有经理过孤独的人比较不成熟,没有办法静下心来看清楚所处生活的全局
@Ariel
孤独是在热闹的人群中,你说的话却只有自己听的懂~
@宇翔
孤独是买了两支雪糕,无聊地吃着一支,呆呆地看着另一支渐渐融化:吧嗒、吧嗒滴在干燥的路面上...
@俯视的眼睛
孤独,是灵魂在暗夜中给予生命的礼物。
@柯冉
孤独是肢体上的荒凉 是在人群中 突然發現很沒勁沒人尊重你的選擇沒人關注你的意願 是曲终人散后独自一人回家来到空荡荡的房间安静的让人窒息 是大家出去玩 唯独把你落下了 是在人群中得不到归属感 是你知道80% 只能表达出2%。
@曲慧敏
试着去接受不能被理解是个事实,学会通过独处来适应孤独,成长是实现与自己达成和解,不强求,不纠结。
人生真的是自我对孤独的救赎。在那个“幽暗深处的自己”哭完后,记得扶他站起来,与自己合体,又是一个雄纠纠气昂昂的汉子。那时可能你也会觉得,孤独也是件蛮可爱的事。
我时常孤独 但我习惯和喜欢 因为可以和自己独处 倾听自己 了解自己 可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在我的理解 孤独是褒义词 可以让自己升华 修炼 甚至修行之后生机盎然。
@超超
存在主义说,死亡和孤独是人生的终极,孤独是没有办法避免的。对孤独的态度在于是不是接纳。小说当中主人公对孤独采取一种非常极端的逃避。每个人在生活中活多或少的都否认孤独的感受,想要逃避。婵修和关注当下这样的方式越来越走近人们的视野的原因,就是因为可以让人们不再逃避孤独吧。
@拾落
我记得我一个人在山上的一年时间里,黑夜像是孤独的缩影,要不断与自己说话,才不会感到害怕。
那时候,天一黑,就会躲到被子里,又睡不着,就会胡思乱想,比如床底有妖怪阿,黑里有鬼啊什么的,要阻止这种瞎想,就得不停问自己问题,然后不断回答问题。问着问着就会睡着了。时间久了也就不怕黑了,星光月光好的时候,会坐在夜下胡思乱想月与星星的事情……
@Kiven:
于我 孤独不等同寂寞,我享受自己与自己独处、自己与自己对话的当下。
@又想到一种孤独:当周围的人都在梦中,而我却无法入睡,不知该将自己归于何处……
在智岚的引荐下,土家族舞者彭涨把本人的以“孤独”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决定做一棵树》改编成现代舞,扩展了一个新的领域,让人人拥有的孤独用身体语言去阐释,这是很前卫的尝试,呈现一种新的形式,感谢彭涨小弟又创造出一个——新花朵!感谢所有的参与者付出的辛勤努力!
看,小姑娘的脸,现代生活在人的海洋里却如此孤寂、无助、茫然,现代生活究竟是什么?隔膜、远离、冷漠、变态……?
怎样用你的身体语言阐释你内心的孤独?每一个形体动作都是你孤独的符号。有些孤独是神秘的、优雅的、不可被打扰的;而有些孤独却是百无聊赖的、盲目的、无所事事的;还有是凄苦的、遗忘的、无可助的;不同精神层面的孤独塑造着不同人的面部表情,是很精彩的舞蹈素材,同时又是巨大的挑战!因为我们太熟悉又太陌生了!如同海德格尔的“时间”哲学,及简单又深奥,谁能说清时间是什么……
在我的生命里一直相信“缘”这个字!我所有的“缘”便是上天赐予我的一份厚礼。
我和友人们也是那么自然的相遇了:纯文学平台《小众》主编玄武,《东方剑》编辑江雨,上海《一枚艺术空间》诗人一枚,《扬子晚报》主编王越,旅法30年欧洲唯一华裔国际武术裁判苏韧屏,对外汉语教师 Jean Polo,辛亥革命志士邓玉麟将军嫡孙、辛亥文化基金会老会长土家族邓中哲先生,湖南诗人路云和编导彭涨共同的好友夏吉青小姐,因“一棵树”相约于海上。
感谢,深深感谢彭涨及参加这次演出的所有朋友。
朋友的支持才有我的那棵孤独之树、摇曳在异乡他国的树,呈现在繁枝茂叶的大都市——上海舞台上的千百棵有梦想的独立孤独之树。感谢“缘”!
友友 2015年8月8日 于柏林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o016153qdek&width=500&height=375&auto=0
感谢如此多的人欣赏我们的演出 ,感谢对我们的肯定和鼓励 ,感谢一起与我们分享孤独并理解我们的孤独,让我们有一份展示自己孤独的机会和平台。【学员曲慧敏语】
从来不知道舞蹈可以这样表现。“孤独”这个我们这么久久相伴的好朋友,可以这样由内而外的视觉化出来。诺大的城市,汹涌的人群,可能你也是我们一员。表现出真实的自己,做任何想做的动作,投入自己的感情。一场演出就这样生长,开花。对生活的探索,我们一直未停歇。
舞蹈不一定要中规中矩 发自内心的 带着经验的 富有情感的 饱含创造性...!可以孩子一样的玩,尽情的享受当下。【学员豆芽兵语】
我昨天看了一下朋友拍的我自己的三段短视频,我眼里都是缺点。
觉得动作速度太快、做得也不够到位,最差是只有放,没有收,可以感觉力量,但没有足够的留白。应该要收放、快缓结合,这样才有张力感。只有快和猛的力量,反而没有张力感。@Jay Peng 请你之后多多指教、训练,帮助我进步。【学员xixi语】
感谢友友、彭涨等的努力,使我们得以享受这足以安慰灵肉的视觉盛宴,希望多演几场,让更多的人了解《决定做一棵树》是多么体贴都市人在喧闹中的那分孤独。【江雨编辑观后语】
友友这篇小说,怪异加飘逸——人生之怪,文学之飘,互相激发,遥相呼应,躲入一个人内心的遭遇,恰通向了更多大千世界。现在,文字之舞,与躯体共舞,定摇曳多姿!彻底放开,跟着内心感受动——就行! 感谢彭涨——尽情膨胀吧!【诗人杨炼语】
坦率地说我这一棵孤独的树,没有象智岚这样默默地幕后做许多事无巨细的友人,并与有才华的舞蹈编剧彭涨小弟携手,就不会出现今天这样一场别具一格的演出!万分感谢“大不同”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展示如此实验性的舞剧。
每一个人内心都有着不同的孤独,每一个孤独都蕴藏着不同的梦想,爱你们“大不同”的小伙伴们,跳出自己内心的梦想吧【小说原创作者友友语】
【小说《决定做一棵树》原创作者友友简介】
友友,1955年生人,原任中国戏剧出版社美术编辑。1988与诗人杨炼一同应澳大利亚艺术委员会邀请出国。1989年开始文学创作。
曾为台湾驻悉尼“中国时报”专栏作家;中国台北市驻市作家;曾获德国DAAD柏林艺术项目、斯图加特Schloss Solitude艺术中心学者奖金、三次美国Yaddo艺术中心创作奖金。
二十多年来,先后在世界各地英国、美国、德国、瑞士、意大利、奥地利、斯洛文尼亚、威尔士、澳大利亚、新西兰、捷克、瑞典、迪拜、台湾参加文学节并朗诵作品。作品翻译有英文、德文、阿拉伯文等。
1989年至1990年任教新西兰奥克兰大学;1993年任教澳大利亚悉尼大学;1996年至2012年任教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期间2000至2010年任教于英国伊顿公学。
【小说家友友文学作品】
小说集:
中短篇小说集《她看见了两个月亮》(时代文艺出版社)
中短篇小说集《替身蓝调》(北京工人出版社)
中短篇小说集《婚戏》(上海百家出版社)
长篇小说《河潮》(台湾联合文学出版社)
英文长篇小说《鬼潮》(Fourth Estate)
《伊顿公学》——世界精英之巢(上海画报出版社)
《伊顿公学和精英教育》(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散文随笔《人景.鬼话》(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合著作品)
中篇小说:
1.《决定做一棵树》1998年7月23日 写于法国圣.纳萨尔
2.《欲望的翅膀》1997年9月14日(初稿);12月改写于伦敦
3.《手的厄运》1996年3月9日写于伦敦
4.《小梦涅磐》1995年1月26日写于德国斯图加特.幽居城堡
5.《无人知晓》1990年12月写于新西兰奥克兰
艺术活动:
1991年8月,在柏林举办画展“非艺术家的艺术”
1991年11月,在柏林举办“友友个人画展”
2014年8月,瑞士Vals雪山艺术及文学个人活动
2014年5月9日至6月4日,柏林先锋画廊双个展:“邂逅”
2014年12月14日至2015年1月18 日,“诗意的幸存者——当代中国诗人视觉艺术展”巡展(上海站)
1.以上文字来源于作家友友和大不同学员,图片均为《大不同工作坊》原创摄影作品,版权所有,授权使用。文字图片转载请注明出处、作品所有人,使用请联络上海人生大不同公益发展中心,邮箱:rsdbt2011@163.com,微信公众号rsdbt2011。
2.版权著作权事宜授权:上海浩信律师事务所邱世枝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