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平面列传第3回:手抄本风云

Reman刘斌 设计史太浓 2022-07-30
 


上一回:祖先们的平面设计
 
 过去的时间就像一块块被后世加工陈列的压缩饼干,打好包装贴上标签,必要时候按需拎取。
 
越早的时候,时间被压缩的越厉害,几万年可能就是一段话,上一回我们就已经从法国南部拉斯柯克斯岩洞里的壁画一“滑”去到“黑暗中世纪”。

(法国南部拉斯柯克斯岩洞)
 
今天史太浓在这一段取下几块,兑点水揉揉,给大家充饥,尝尝里头的内容。
 
停留在中世纪是因为此时出现了 “手抄本”,这个东西成为当时平面设计的主要载体,也是文明记录的主要形式。

中世纪手抄本
 

  关于羊皮纸  
 

手抄本多数是羊皮纸,取代了埃及那种不易保存的莎草纸,这么一来马上改变了平面设计的布局考虑,因为以往的莎草纸一般都是手卷形式,而羊皮纸则变作长方形的书页,不再是展开,而是翻开。
 

羊皮纸

这种变化就好比互联网中PC机网页与移动端页面,随着移动端口使用的比例越来越高,页面设计的美学形式也产生快速迭代,从交互方式、元素形态到布局方式都产生比较彻底的变化。
 
随后再出现的手表界面也是如此,每一次载体的变化或者拓展都让平面设计产生新的美学形式。
 
中世纪时候的羊皮纸是真的采用动物“皮肤”进行制作,而且制作过程复杂,经过一系列工序,其中“剥皮”环节自然是最残忍的,而且对原料的选择标准很高,一些有皮肤病,颜色不纯净的皮毛会被丢弃。
 
选完后首先浸泡去味,继而长时间的手工脱毛与刮擦,再拉皮风干,切割修补,过程中还可能会损坏一部分。

(羊皮纸复杂的制作过程
 
所以羊皮纸的成品比例很低,从而让其价格超贵,但也供不应求。
 
如果现在的男生追女孩是显摆刚刚入手的一台法拉利,那时候的男生则会告诉女孩,自己家有一本纯正羊皮纸的手抄本《圣经》,因为这样一本《圣经》据闻价值相当于一座葡萄园。

纯手工制作的羊皮纸《圣经》手抄本
 
因此不是达官贵人一般用不起,只能继续使用莎草纸。
 

  凯尔特风格  
 

关于手抄本的一些基本特征我们在上一回已经大致说过,其一是喜欢绘制插画,其二则是对字体本身喜欢高度装饰,另外也由此衍生出一种叫“安设尔”的手写风格字体。

安设尔手写体


其实这种情况也很好理解,毕竟原料有限,而且制作有足够耐心,手抄本已经不局限记录信息的功能,而是一个手工艺品甚至艺术品。
 
正因为如此,这种手抄本形态的平面设计自然就在不同地区产生了不同风格而被后世概况总结,首先登场的就是“凯尔特风格”。
 
“凯尔特”就是指“凯尔特人”,在罗马帝国时期(狭义理解为公元前27年到公元395年的西罗马帝国)被罗马人称为“欧洲三大蛮族”,后裔现在主要集中在英国跟西欧。
 

美术作品中的凯尔特人

另外两个族群分别是“日耳曼人”跟“斯拉夫人”,日耳曼人后裔主要分布在北欧与德国,而斯拉夫人后裔则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与南欧。
 
西罗马帝国在公元4世纪崩溃后直到公元8世纪期间,是欧洲历史上最动乱的时期,国家部落之间发生了无数血腥战争。

(历史上最动乱的欧洲
 
而当时因为地理因素,有个地方是唯一相对安静的角落,那就是被大海分隔的爱尔兰岛,而当时此处居住的就是凯尔特人。

中世纪时候的爱尔兰岛
 
根据一贯剧情发展,安静的地方容易产生艺术风格,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候荷兰产生的风格派,还有瑞士苏黎世产生的达达主义等。
 
所以凯尔特人在爱尔兰岛上就平面设计而言,在公元7世纪产生出一种独特的手抄本风格,其主要特征是——高度装饰。
 
这种“高度“体现在色彩绚丽,多插图。而且插图都是图案式,有宽阔的装饰边缘,区别于古典罗马那种写实插图,同时每页的首写字母装饰华贵,喜欢进行放大。
 
其中最具有代表意义并且流传下来的是诞生于公元680年的《都罗之书》(The Book of Durrow)。

(《都罗之书》)
 
这个来自凯尔特人的手抄本自然不可能一个人完成,应该是基督教徒们集体且长年累月协作的成果。
 
里面的装饰图案精细而复杂,用色丰富细腻,常有金色搭配,图案本身有些抽象,但组合与构图讲究,体现出很高的装饰水平。

(《都罗之书》局部)

如果我们细细去看,发现这种调子和如今一些奢侈品牌的图案设计找到一种共振的感觉。
 
具有同样代表性的还有诞生于公元806年左右的《凯尔斯之书》(The Book of Kells),其装饰程度更进一步。

(《凯尔斯之书》)
 
以上这些方式,都对后世平面设计产生了一种重要的指导作用。
 

  查尔曼大帝的努力  
 

公元768年之际,欧洲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来自法兰克的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登基,成为欧洲霸主,建立“查理曼帝国“(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王朝)。
 
而咱们扑克牌里的红桃K国王就是以他为原型的。

(查理曼大帝)
 
他为平面设计做了一件挺功德无量的事情,就是用政府力量,强行统一全欧洲的手抄本出版规范,其中包括字体标准,装饰标准还有版面标准。

(查理曼大帝时期手抄本)

因为那时候的欧洲经历了几百年战乱,文化可谓遭到强力摧残,过往的书籍流散与消失得很严重,很多欧洲人都成为文盲。
 
查理曼大帝希望在自己的统领期间复兴文化,发展教育,所以首当其冲要做的事情就是恢复出版,建立学校。
 
此时爱尔兰那边得以保留较完整的凯尔特平面风格就成为一种重要参考。
 
查尔曼大帝时期就采用罗马字体跟凯尔特的手抄字体进行风格混合,产生一种新字体,历史上称作“加洛林书法体“。

(加洛林书法体)
 
这种字体相对工整,但又保留了流畅的手书风格,易读性也更强。
 
查理曼进行的这种出版物统一,其标准主要参考了凯尔特风格,但考虑了更多的功能性,比方书籍制作的速度,阅读时候的体验等。
 
这些规范对日后印刷术发明后的出版标准起到很大影响作用,此时的风格可以姑且称作“查尔曼平面风格”。

(“查尔曼平面风格)


  摩尔风格  
 

对比如今互联网的全球贯通,设计风格将越来越走向趋同不一样,过去风格的发展有非常明显地区文化差异。
 
跟“查尔曼平面风格”基本同一个时期,远在南欧的西班牙因为地理位置足够远,所以没有收到查尔曼的出版标准影响。
 
除了地理因素,更重要的是此时西班牙被来自阿拉伯的摩尔人军队占领了,西班牙的基督教文化就跟摩尔人的中亚文化产生了基因混合,也因此形成了另一种手抄本风格。

(来自阿拉伯的摩尔人军队)
 
这种风格有浓厚的异域色彩,当然这种说法是基于欧洲当时的普遍风格而言,其中代表作有《工作评论》(Pope Gregory‘s Moralisin Job)。

(《工作评论》手抄本)
 
这种风格的手抄本最大特征是内容喜欢采用阿拉伯风格图案的花边装饰框,同时也开始出现一种完全以图案为中心的扉页,装饰价值很高,这些图案多数都是几何形态,色彩绚烂。
 

《工作评论》扉页

摩尔风格的出现产生一个重大突破,就是首先定义了“插图”。
 
因为过去的手抄本似乎通常图案只是装饰,跟文字内容的关联性不强,或者各自为政,但摩尔风格的手抄本开始产生了以图画解释文章这种神奇事情。
 
其中代表作品有以水彩为基本创作手段的《启示录》(The Apocalypse)。

(《启示录》)
 
此手抄本中的插图色彩鲜明,描绘很生动,而且通常是配合文章而创作,风格自由,有一种强烈的艺术表现特点,所以曾有历史学者将其称作“早期表现主义”。
 
关于“表现主义”,其实主要指20世纪诞生于德国的一种现代艺术,史太浓曾经在【风格列传】中专门撰文聊过,欢迎自行回顾。
 

  十字军东征前后  
 

时间很快来到公元1100年前后,此时的欧洲国家大部分进入封建时期,同时发生了一件大事情,就是基督教打伊斯兰教,开始了为期两百年的所谓“收复圣地”的十字军东征。

(美术作品中的“十字军东征”)
 
此事史太浓用了高度浓缩的几十字概况,详细前后因果大家可以自行在互联网上了解。
 
十字军东征无形中也影响了平面设计的历史进程,因为为了战争宣传,教皇全力去促进宗教书籍的出版,所以在历史上看来,这个时期是书籍发行的一个高潮。
 
书籍自然是手抄本形式,其中除了《圣经》之外,还有圣经中的《诗篇》(psalters)与《福音》(cospels)等,这些书籍被十字军信徒们随战争带到遥远的中亚地区。
 

(《诗篇》)

如此大的出版需求带来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效率如何提升,毕竟都是手工艺生产,所以此时的手抄本产生了两种重要变化:
 
1、插图线稿化,常用金色作为主要背景,这样既节省制作时间但又保持华贵效果。
2、图画形象为了适应文字排版而产生功能性变形。

(十字军东征时期的手抄本)

这些变化自然也促进了书籍设计的标准化进程。
 

  大学诞生  
 

欧洲在历史早期里很长一段时期都是没啥文化的,中世纪时期有很多欧洲国家的皇帝本身就是文盲,大家都是靠厮杀来建功立业。
 
所以才会有“野蛮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这种说法,当时识字的人主要集中于教会,史太浓认为这也是为何很长一段时间宗教势力可以如此庞大的重要原因。
 
情况在公元1200时候产生了变化,因为社会上开始出现了大学。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是世界最早的大学之一)
 
大学的出现其实源自黑暗中世纪的结束,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的同步发展而催生的一种教育需求。
 
著名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都诞生于这个时期,而最早的欧洲大学首先出现在意大利于法国。

(英国牛津大学)
 
大学出现后一下子出现了人人上大学的风潮,比如公元1200左右巴黎人口不过10万左右,大学生居然就占了两万。
 
学生人数的暴增自然就带来了书籍需求的暴增,从而带动与促进出版业发展,而这种促进自然也包含了平面设计范畴。
 
此时书籍虽然还是手抄本,但文字开始分栏,而且文字编排、字体风格还有插图都趋向更加的简洁,其中代表作品有1265年出现的《杜斯启示录》(the douce apocalypse)。

(《杜斯启示录》)
 
我们此时再回顾本次谈及的手抄本形态演变就发现,虽然变化是微妙而且缓慢的,但其宗旨一直没变,就是——“围绕功能而演化”,而且都是社会的发展需求在推动。
 
时间继续慢慢往前走,另一件划时代的事件即将发生,它让平面设计演变一下子走上快车道,那就是“印刷术”的诞生。
 
印刷术具体是怎么出现,有哪些关键人物,对平面设计又产生哪些推动呢?我们将在下一回再跟大家详细聊到这个故事。
 
本次先到这里,感谢各位,下次再会!
 
【设计史太浓-创意国家漫游记】首版马上售罄,没买的朋友赶紧入手啦!

往期精彩回顾
- - - -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