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史太浓

其他

不想工作怎么办?| 设计史太浓

不想工作就像没胃口一样,每个人都会偶尔出现,一般而言以下3种情况往往会导致你不想工作。1、工作实在太多:不胜负荷,巨大压力促使你干脆躺平。2、长期没有工作:无业闲散久了也会导致你彻底不想工作,俗称破罐子破摔。3、质疑工作的意义:某天忽然感觉手上工作无聊乏味,没有价值,并且越来越严重。所以当你不想工作的时候要抚心自问自己属于哪一种情况?但不管哪种情况,除少数人之外,不想工作不意味着你可以不工作,迫于现实种种,你就算带着上坟的心情上班,还是要按时打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今天探讨一下解决方案。我还是站在设计师的情境来陈述,但其实各行各业相差不远,大家自行据实延伸就好。叩其两端这里先不谈喜不喜爱这个问题,能真正从事自己喜欢工作的人是少数,将自己工作恨得要死但又不走的也是少数,大部分人处于中间状态,就是将就,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往爱得要死与恨得要死发展。我们默认的谈论对象就是中间状态者。应对不想工作的第一个方法叫“叩其两端”,但不是孔子那个“不执其一”的意思,而是:这个工作如果不做,最坏的情况如何,做好了,将会多好。这个方法主要考验想象力,要充分往两个极端去想象,坏的情况要像医生恐吓病人,好的情况要像老板画大饼。举个例子,设计公司每天帮不同品牌做策划与设计,但往往疏于整理自己的案例,而且通常会以各种借口拖延,导致每次发案例都像救火一样靠临时整理。这个时候就要充分想象,由于没有系统规划设计案例集,将新项目沟通,客户无法在较短时间里识别公司能力,于是新项目下不来,旧项目做完衔接不上,人力闲置下来,公司入不敷出,久而久之老板资金断链,人心涣散,最后公司倒闭。而假设将案例集做好并定时更新,将能第一时间向客户呈现公司最好状态,促进项目落地,同事在整理案例的复盘过程中能提升自我,相关案例能分享到不同平台或跟媒体频道,强化公司形象,团结部门同事,公司因此客似云来,队伍不断壮大,大家收入水涨船高,买房买车,走向人生巅峰。当然这里有点开玩笑,但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如果不做,根据蝴蝶效应,两种极端情况真的就随着时间叠加就发生了。大致如此,大家据实发挥,想着想着就会动手工作。时间分割第二个方法非常实战,也是我目前在用的:时间分割。除了做设计业务之外我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写作,假设两项工作都同时多起来就会产生一个现象,所谓的:劈柴的时候想着挑水,挑水的时候想着做饭。俗称心不在焉,如此一来让效率与效果都打折扣,严重时候就会不想继续工作。针对这种情况我用了一个很小学生的方法,就是将时间做了硬性分割。比如以一天为单位,切割出“上课时间”跟“课外时间”,上课时间跟学校(公司)基本一致,这个时间只干设计,其余就是写作跟制作视频之类。听上去是否一点惊喜都没有,那就对了,这个方式的重点在于你能不能真的执行,然后执行到成为习惯,过程中去体会好处,这个好处就是就是我尝试扭转劈柴跟挑水的关系。按硬性时间分割的方式工作后,你会发现挑水是劈柴的奖励,劈柴又是挑水的奖励。意思是在设计时候我不是很想写作吗,那么将设计完成我就可以去写作了,由此促进了对写作工作的期待,并且在写作的时候不容易浪费时间,因为你只有这段时间能够写作,这些时间是在我完成设计工作之后获取的。这里头有个重点,就是某些天我干设计不需要那么多时间怎么办,不好意思,多出来的时间也不能写作,要么看点设计相关资讯、收集素材或者就干脆发呆,因为这个时间段只能给设计相关工作支配。这个方式的根本原理是给工作设置了条件,从而让人珍惜工作的机会。以毒攻毒最后一个方式我学王阳明。王阳明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日间工作,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病。”。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如果白天用工觉得受到干扰,就去静坐,觉得不想看书,那就拿本书来看,这属于对症下药。这方式我试过多次,比如不想设计的时候就硬着头皮开始设计,不想写作的时候就硬着头皮开始写作,然后不知不觉就沉浸进去了。原理也很简单,因为工作(劳作)本身就是一个自洽过程,像小孩含着一口饭久了会产生葡萄糖一样,当你真的进入工作状态,工作成果会很自然的反哺你,继而产生趣味或者满足,于是继续屁颠屁颠的工作。所以为何万事开头难,就在于冷启动这个过程,写这篇文章便是如此,某天想到这个主题希望谈点见解,迟迟不想下笔,今晚逼着自己开始。看看,不就写完了么。往期精彩推介
2023年2月27日
其他

如何有效实现你的年度目标?

春节时候我们都喜欢祝福亲朋好友身体健康,心想事成。我曾经仔细想过背后逻辑,无非因为大部分人身体通常不太健康,心想往往事也不行。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天谈个话题,关于:如何有效实现你的年度目标?首当其冲的是我们要区分目标跟愿望之间的区别,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世界和平一类都属于愿望,所以首先你不能将年度目标定为发家致富,光宗耀祖,太虚幻。“目标应该怎么定”其实已经可以写本书,但也可以简单概括为一句话,就是:“符合长远规划,能比过去进步,并不容易,但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事情。”比如2022年通过设计你赚了200万,那么今年的目标是300万,又比如做自媒体,2022年你全网粉丝20万,2023年目标是突破30万。据此,大家可根据自己实际规划,具体怎么有效实现,马上就谈。小学思维做执行当有了切合实际的目标,就需要分析如何落实,根据个人体验,有个方法十分凑效。过去我经常跟朋友分享一句话,叫:越难的事情,用越笨的方法。儿子读一年级,某一天我看他写了很多页的“月”字,我翻了下,发现越到后面写得越好。一个人要进步,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啊!月字所以能写好无非是有足够练习量,而且这种事情要跟自己比,不要跟别人比,一些人写3页就能写好,一些人则可能需要写30页。所以希望能有效完成目标,首先是必须完成对应目标的工作量,我举些例子:比方过去你做了1000万业绩是从20个客户身上产生的,那么假设今年要完成1500万,用最简单的数学模型推算,今年最少要谈下30个客户。而能成功跟20个客户合作过去需要见60个客户,因此今年你最少得见100个客户。先不管最后能不能成功突破1500万业绩,这见100个客户的量首先要完成,因为这是完成1500万业绩的最基本保证。说个自身例子,B站去年12月忽然给我流量,所以我对做好B站有了更强烈的兴趣。今年目标是要突破10万粉丝,分析下来大概需要发布40-50个视频,根据过去数据,一个有效视频大致能涨粉1000-2000,而且一年40-50个视频能有效平衡质与量,并有可操作性。可操作性很重要,所以规划量的时候必须符合实际,看能否落地,不能真的就像做数学题。譬如有些人认为既然见100个客户做1500万,那我见200个客户是不是就能做3000万了,这就是典型的钻牛角尖与抬杠。区分坚持与固执前面谈到12月B站忽然给我流量是怎么一回事呢?这是要谈的第二个话题,就是基于量的变通。很多人分不清楚坚持与固执,我们常说“坚持就是胜利”,但忘记“固步就会自封”。在奔向一个目标的时候,坚持绝对是最基本的,但过程中不能忘记优化与变通。去年8月我在虎课网做了次直播,当时谈到接下来的重心会往大众平台发展,因为专业平台的数据我已经做到一个瓶颈,因此B站成为其中一个选择。8月之后我就开始改变制作视频的方式,从PPT录音为主变作真人口播,图片比例,剪辑节奏,开场白等都做了调整,这里的考虑暂不细说,反正我试着不断改变内容呈现方式来测试观者反应及平台数据。大致以全新方式发布了10个视频左右(这10个视频也存在不断优化的细节区别),B站就开始推荐我的内容了,而且后续类似制作方式的视频数据都不错。其实很多平台的算法都存在流量池机制,就是不同作者随着制作内容的变化会被放到不同流量池,从几百晋升到几千,再到几万,几十万不等。意思是一旦成功进入了几万的池,一般只要发布都有几万流量,但是过程中有正向有反向,比方质量越来越好流量池就越来越大,反之则会被下降。除了B站,我的文章也通过标题优化在头条号获得不错推荐,可以说同一个内容,通过改变制作方式,改变标题,改变篇幅等方式去适应不同平台的喜好、规范与算法,就能获得完全不同的结果,有时候还很惊喜。我们回到设计公司的例子,假设做1500万要见30位客户,当你见到20位的时候发现成交量远远达不到预期,那么是否可以调整一下策略,在已合作的客户中进行需求深挖。因为发展一个新客户的成本远远高于老客户的复购或者转介绍,所以情况不对要立马调整,这也是《易经》常说的“持经达变”,意思是保持基本原则底线,但随时变通。所以这里谈的重点是冲刺一个目标的时候需要不定期(或定期)进行复盘,发现不通就要改变,不要一条路走到黑,自己感动自己,认为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关于这点我也总结为一句话,就是:在坚持中优化,在优化中坚持。制造奖励与平常心梁启超曾经谈过自己是趣味主义者,也鼓励大家做这样的人,他曾例举4样事情是能从趣味起,到趣味终的,分别是:劳作,游戏,艺术,学问。细想一下,4样事情有个共通点,就是过程中有充分的“奖励机制”,这种奖励通常是非物质的,但能让人不断产生多巴胺,越做越发现其乐无穷。劳作其实可以理解为工作或者手工艺,再引申一下,设计跟其它匠人都属于这个范围,我们公司一位同事就喜欢说:设计本身能产生葡萄糖,当对完成效果感到满意,会情不自禁的身心愉悦。游戏方面就不用细说,而从事艺术的奖励我认为是来自表达的满足。而做学问我也有感触,撰写多年设计史文章后,感觉像爬楼梯,每高一级视野就更广,但同时更虚心,因为看到的未知世界更大,属于求知欲获得满足的奖励。说了那么多,我想帮梁先生再加一项,就是创业,创业过程其实跟游戏、劳作、做学问似乎都相似,无论起伏都会让人感受到乐趣。我自身创业的开心时刻有很多种,比方给大家发钱,是一种承担责任的快乐,比方获得甲方由衷赞赏,是获得认同的快乐,再比方签下项目,是收获的快乐,诸如此类。甚至有时候面对挫折难题,通过努力解决也是一种成长的快乐。我们在实现目标的时候要时刻培养这种主动感受快乐的能力,这些都有奖励机制的作用,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必不可少。这里头可以有些小技巧,比如现实一点,通过物质给自己制造奖励,从2020年开始我就养成一个习惯,因为喜欢酒,除了喝还有研究,因此每当我签下一个项目就给自己买支喜欢的酒,我的酒架子上因此有了轩尼诗、马爹利、人头马、卡慕等不同等级的白兰地。每次跟朋友去分享这些酒的时候就像分享一个成果,这样的机制能达到一种良性循环,让我有持续完成目标的动力。最后一点就是平常心,规划目标是对的,但目的性不能太强,因为越大的期待会隐藏越大的失望。《传习录》里王阳明跟弟子谈话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个词叫“将迎意必”,这个词能追溯到《庄子·知北游篇》,比较深奥,大意是:要来的,我就去迎接,想要的,就必须得到。比方我要出版书籍,还没写完,就臆想登陆新书畅销榜,又比方做自媒体制作视频,刚刚拍完就臆想发布后必火,一夜成名做网红。这样的心态非常浮躁,不利于目标的完成,还会给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制造痛苦。不管你的目标是什么,要专注当下,除了努力将当下具体事情做好,无须将迎意必之外,还要专注感受当下做事情的乐趣,那么不管结果如何,都必然会有收获。最后祝愿大家在2023年都能完成自己的规划目标,平安喜乐,一切顺利!话题谈到这里,感谢各位,下期再会!往期精彩推介
2023年2月6日
其他

运动列传24回:工业设计与流线型设计运动 | 设计史太浓

上期回顾:黑山学院与乌尔姆学院现代设计发展中,有个非常知名的指导原则由美国建筑设计师路易斯·沙利文(Louis
2023年1月30日
其他

运动列传23回:黑山学院与乌尔姆学院 | 设计史太浓

上期回顾:包豪斯的成名与谢幕上回我们谈到1933年包豪斯被纳粹政府正式关闭,但所谓“人在灯就在”,包豪斯培养出来的优秀学员并没有放弃对现代设计的探索。但在当时紧张的政治气氛中,大部分包豪斯重要成员选择了先移民海外避避风头。这个过程中,实用主义的美国成为主要接收国,不但接收,还非常珍惜与重用相关人员,为日后国际主义在美国崛起埋下关键伏笔。美国时期的包豪斯1937年时候,包豪斯创始人格罗皮乌斯接受美国邀请,在哈佛大学建立设计研究院,担任教授与院长。(远渡美国的格罗皮乌斯)1930年代,美国大学大多数师生都曾通过多种途径的阅读(包豪斯丛书发挥了巨大宣传作用)而知晓欧洲现代主义的发展情况及包豪斯这所最具代表性的学院。所以格罗皮乌斯的到来受到美国大部分同行及师生的热烈欢迎。随后马塞尔·布劳耶(Marcel
2023年1月3日
其他

运动列传22回:包豪斯的成名与谢幕 | 设计史太浓

上期回顾:风格派的崛起与发展前面我们谈过了包豪斯的建立及其教学方法特色,本期继续谈一些更具体的情况。包豪斯从1919建立到1933年被强制关闭一共存在14年,14年之间曾经有三任校长,分别是格罗皮乌斯(1919-1928),汉斯迈耶(1928-1930)及密斯凡德罗(1930-1933)。除了三任校长,包豪斯曾两次搬迁,第一次发生在1925年,从创立地魏玛搬迁到德绍,因为政治问题。第二次在1932年,也因为汉斯迈耶的泛政治化运作留下手尾被迫从德绍搬迁到柏林,那时候校长已经是密斯凡德罗。密斯用包豪斯之前积攒下来的“产品设计专利转让费”一次性租了个废弃电话工厂,希望将包豪斯以私人学校形式办下去,但仅仅过了半年,因为希特勒上台,直接被强行关闭。(1932年寻找场地的包豪斯师生)所以从诞生到完结,包豪斯经历了诸多困难,因此锻造出包豪斯旺盛且顽强的艺术生命力。这种生命力第一次绽放是在1923年。崭露头角的展览作为一所模式上史无前例的公办设计学院,包豪斯从开始办学就受到社会各界的注视与质疑。大家指手画脚议论纷纷,讨论着格罗皮乌斯是不是“大忽悠”,这种将工厂作坊搬进校园,邀请伊顿一类带有强烈宗教倾向的教师,学习艺术理论但又好像不从事艺术的学院,到底是否靠谱?(外界看来无法理解的包豪斯师生)
2022年12月21日
其他

浪漫主义艺术难登大雅之堂? | 设计史太浓-风格列传

上期回顾:观念艺术:最适合元宇宙的艺术《风格列传》最近开始继续更新。接下来的主题有“补坑”性质,因为过去的规划其实跳过了一些风格,这些风格在已完成主题中被零星提及而未完整阐述。(过去完成的部分风格讲述)大家看到我们的内容喜欢用“章回”方式统筹,其实是考虑系统性,互联网上零散主题的分享非常多,但扎实系统的较少,太松散的知识对学习帮忙不大,一般用于打发时间。最终看官容易变成知道份子,书皮学家,真正想用的时候还是不知道。闲话此处打住,本期分享的风格曾在“前印象派”篇章中提及,就是19世纪初盛行的“浪漫主义”(Romanticism)。(浪漫主义风格绘画)对浪漫的“清洗”一个词语诞生后,经历不同时代的变化,不同权威人士的加工,不同群体的曲解,往往脱离本义越严重。举几个品牌设计圈的例子,如“战略”、“高端”、“定位”等。所以当我们需要去严肃讨论一个词汇的概念时,应当将其从交流中暂时抽离,送去清洗,洗干净再送回交流之中(此处借用华杉的说法)。所以谈“浪漫主义”风格前,先跟大家厘定一下“浪漫”的最初含义,“主义”我们过去已经在平面设计史的“漩涡主义”篇“清洗”过。(平面设计史24回:漩涡主义)其实“浪漫”正是源自本期要谈的这场文化运动,先有“浪漫主义”才有后来的“浪漫”。浪漫主义始于18世纪末的欧洲,盛行于19世纪,诞生动机首先是与17世纪到18世纪“启蒙运动”The
2022年12月12日
其他

运动列传21回:荷兰风格派的崛起与发展 | 设计史太浓

运动列传21回:荷兰风格派的崛起与发展上回跟大家讲述了苏联版包豪斯“佛库特玛斯学院”(Vkhutemas)及构成主义流派。(20回:苏联版包豪斯佛库特玛斯)那么在苏联“构成主义”设计思潮风风火火展开之际,远在西欧的荷兰也同期诞生出另一个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就是“风格派”(De
2022年12月5日
其他

假设我直播,你想看什么?| 设计史太浓

开门见山,这是个调查贴。随着各平台粉丝增长,我蛮希望跟大家做下交流,想来想去,公众号较适合。原因在于私密,且有感情基础。问题又来了,我可以交流的主题其实蛮多,所以希望看看大家兴致所在,毕竟彼此时间都宝贵,如果反应一般可以作罢。如果机缘巧合看到此贴,欢迎你据实投个票,原则上第一次直播会以投票最多的主题开始。如果真开播,会提前做预告跟预约。最后借机会感谢一些关注多年,不离不弃的朋友们。
2022年12月4日
其他

告别结构化脑图,这才是为设计师而生的思维导图工具!

告别结构化脑图,让思绪自由驰骋!本文含一个最适合设计师的思维导图神器--Fabrie文档,无需下载,点击阅读原文可以直接取用。文中所涉及的思维导图模板,我都给大家整理在一起了。可以关注下面这个公众号。回复关键词【mapping】,就可获取使用~01设计师,你需要的其实是mapping工作中碰见过非常多有想法的设计师,能从一个不经意的点就联想出无限的可能性,但最后落到设计上,却很难将这些想法系统性地串联起来,就像在浩瀚星河之中,每颗星星都很闪耀,但他就是组合不出一个漂亮的星座一样。这大概是一种行业的特性,设计师就是一群习惯用“右脑”思考的创意从业者,大多人的思维是跳跃和抽象的。但其实创意过程的可视化和设计思路的逻辑化,对于设计师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好的思维模式才能将那些好想法构筑成优秀的设计。这就是为什么我建议设计师多用思维导图的原因。其实思维导图的根本原理就是基于对人脑的模拟,帮助你按照大脑自身的规律进行思考。它符合了右脑用图像视觉思考的思维习惯,又能充分调动左脑的逻辑思维,简而言之,就是将发散性思考具体化的一种方法。以我自己来说,小到一个瞬时灵感的发散,大到一个设计项目的流程,都习惯性地用思维导图来进行梳理和总结,完成从“想法”到“解决办法”的思考过程,记录下思维的痕迹。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专门的思维导图工具,我也基本都试过,但有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就是,太过结构化。通俗地说,就是太死板,格式非常地固定,而且最后呈现出来的还是一板一眼的文字和线框结构,并没有做到真正的思维可视化,也没有展现我们大脑中大量的图像和视觉信息,从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的发散性思维。要知道设计师做思维导图,更大程度上是在做mapping。关于mapping,其实思维导图本质上也就是mapping的一种。同样的,它保证了我们的信息有框架,有联系,有脉络,但比起传统的脑图,它摆脱了一成不变的结构,以一种更可视化、更自由的形式出现,更符合我们设计师大脑中的真实场景。我可以先简单展示一下我做的一些mapping,可能大家就会有所感知。目前市面上的脑图软件还没办法支持我们做mapping,但我还是发现了一个神器--Fabrie文档,本身是一个为设计师而生的在线协作工具,上面这些mapping就是我用Fabrie制作的。(上传ai文件)首先Fabrie无限的白板,就是一个mapping的最佳盛放地。做mapping要上传非常多的图片,而这个白板不仅可以任意上传图片,甚至还可以上传pdf、ps、ai文件,然后渲染成图片的形式。Fabrie自带的脑图工具也比其他的脑图软件更自由,它的任何节点都可以在白板上随意拖拽,也可以通过吸附线连接图像、超链接和其他文件。简单地说,你想让这个mapping长什么样子,它就可以变成什么样子,完全可以反映你脑海里的想法和思路。所以无论是做发散思维,头脑风暴,还是梳理思路,用Fabrie制作mapping都比传统脑图更加适合设计师,毕竟我们就是一群更习惯用图像思考、不喜欢被拘束的人。我已经把Fabrie的官网链接放在阅读原文了,如果你也想试试从做脑图升级到做mapping,可以直接点击阅读原文注册使用,不需要下载(建议用电脑端打开)。02告别传统脑图,用Fabrie做mapping随心所欲,告别结构化Fabrie的基础形态是一块无限的白板,会自然给我一种,“不必拘泥,随心所欲”的感觉,可以凭着自己的习惯和直觉自由表达。所以当时在使用白板内置的思维导图工具时,我下意识地去拖拽了某个分支,没想到真的可以随意调整任何一个分支的位置,而且还不会改变从属关系。整个脑图的分布可以完全按照我自己的思路来进行自由排版,思维体系不再受僵硬的格式限制,在有条不紊的同时也能信马由缰。如果你是一个强迫症,通过编辑栏的「一键重排」功能,也可以将散落各处的节点瞬间恢复到对齐状态,这点也超级贴心。有些思维非常跳跃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做出好几个思维导图来,最后也可以直接将相关的脑图拖拽结合在一起,瞬间吸附真的超带感的。当然每个子节点也都可以拆解出来,成为新的中心节点,相当自由和方便了。连接万物,将可视化进行到底设计师对“可视化”有多依赖,相信大家都懂。很多时候光看文字没有图片,思路就会自然闭塞。这也是Fabrie做mapping的最优点,可以与白板上的任意内容建立联系。思维导图的每个节点都带有吸附点,可以方便地通过吸附线创建节点与内容之间的联系。至此脑图就不再只是枯燥的线条与框架,而是连接了图片、url、pdf等对象的mapping,真正意义上打通了自由思考的脉络,将大脑中的思维完全展现出来。顺便说一下,Fabrie有个自带的图片采集插件,真的非常好用。在浏览素材网站的时候可以直接一键转存到Fabrie的素材中转站,再批量上传到白板中,在做调研向的mapping时很方便哦。除了用Fabrie自带的思维导图,我其实还会在白板中利用工具栏中的图形、吸附线、便利贴这些工具制作自己想要的mapping,不必局限于一定要让它以思维导图的格式呈现,这样可以让思维和联想更自由地发散。白板真的可以拥有无限可能!随时开启,思路与方案不分离做思维导图对我来说是一个很随机,或者说随时都会开始的事情。之前在调研的时候想要对一个灵感进行发散时,或者在一个项目中需要更深一步地进行分析时,都不得不开启一个专门的脑图软件去制作,做完后还需要再导出,放入方案中,修改就变得非常不方便了。大家可能都试过用notion、flomo这类笔记类的工具代替,但是这类工具同样地太过结构化,不能给人那种“心流”的感觉,最后还是会觉得可视化的脑图更为适合。用Fabrie制作mapping的好处,就是可以直接在做项目方案的时候随时穿插进行。思维导图的分支也可以随时跟方案中的资料相关联作为辅助说明,不仅不会造成项目的割裂,反而可以加强紧密性。有了上下文的资料,下次再回溯看这个脑图的时候,也能快速找回之前的思路。如果你需要跟小伙伴做汇报,还可以将文档里的内容一键转成PPT进行演示,不需要再费力导出放进PPT中了。方便协作,随时获取反馈因为Fabrie本身在线协作的属性,只需要一个链接,就能将你的mapping与小伙伴分享。在做一些方向探索时,你甚至可以和小伙伴一起进行头脑风暴,来丰富mapping。Fabrie白板里还自带了评论功能,如果有什么意见,可以直接在白板中@对方留言反馈。就协作来说,Fabrie做脑图可以直接秒杀其他的思维导图软件了。03什么时候会用到mapping?在设计师的工作流程中,很多地方都会用到mapping。I.
2022年12月2日
其他

白干,是不存在的!

又来写闲篇了。一直看我文章的朋友清楚,我喜欢国学。所以过去撰写的无论设计史或者设计职场、创业类文章,都会偶尔引用国学中的话语。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我都看过不同人注解,当然仅限看过,心得有限,但已获益匪浅,以后还会不定期反复研读。文明发展是有方向的,科技是一种,哲思是一种,人世间的道理其实2000年前已经被中西方经典勘透,那是当时的方向,东方代表自然是诸子百家。后世做的是不断冷饭翻炒,作“为吾所用式”的时代注释,所以很多人感叹,思想层面我们不但没进取,反而难望先人项背。就成长而言,读经典最省事,假设时间有限(其实也不用假设),看10本新书,不如看10遍经典来得务实。无论中西方经典,假设能流传千年,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表面只是哲学或寓言,但似乎人生、财富、人际、市场等全部道理都隐含其中,包罗万象,拨开云雾见月明。最近重看《易经》,配合曾仕强视频版本,一个卦接一个卦精读,其乐无穷。《易经》号称群经之首,大致10年前我开始接触,当时主要看傅佩荣版本,读《易经》很重要一点是需要人生经验,摔过跟斗效果更佳。这里不过多介绍,大家自行了解,本次谈点心得。就是:白干,其实是不存在的。这样的道理不害臊说一句,大学毕业时候就想通,因此做任何事情我喜欢5年为一个计划,5年当然是个约数,但反映出我能坐冷板的韧性。这道理最近从易经获得一个具象化解释,来自“泰卦”与“否卦”,跟大家分享。“泰卦”简单解释就是“很好”,“否卦”简单解释就是“不好”。我这样解释是方便大家理解,不要抬杠,因为按易经原则,64个卦都没好坏,而且含义丰富,一般而言,一个卦象征一种局面,一个阶段或者一种境况。而且一个卦分6个爻,每个爻结合自身情况能获得不同解读。生活中我们常说的“国泰民安”、“三阳开泰”、“否极泰来”,源头就是易经。大家配合图片看会容易理解一点,这两个卦刚好是上下“镜像”的。这种现象在易经语境中叫“互综”,意思是倒过来变成对方,叫两卦互综。一般互综的卦关系密切,解卦时候都需要同时看。同时64卦有顺序,虽然古今往来不同时代都有人尝试作不同排列,江湖上也流传不同版本,但主流仍然以相传孔子所作的《易传》中的《序卦传》(文王序卦)为准。64卦的排序首尾相连,不断循环,用如今该死的时髦话来说,就是闭环的。重点来了,在《序卦传》中紧随泰卦的就是否卦,因此“很好”之后就一定接着“不好”。我们看到,人一但成功紧接着就是被打击,抖音小杨哥粉丝破亿接下来就闹出假货事件,我只是举个例子方便大家理解高处不胜寒,物极必反的定律。往小一点看,同学群里一个人发财了,接下来也会遭到非议,比如有人会说:这孙子挣钱之后就不认人。喜欢爬山的朋友清楚,登顶了不可能接着升天,而是要下山,而且下山一定比上山快得多。所以“否极泰来”之前其实是“否从泰来”,任何的成功其实都孕育着风险与危机。“孤阳不生,独阴不长”就是如此,任何事物有正反两面,一阴一阳谓之道。那为何一般不谈“否从泰来”而说“否极泰来”呢?有两个解释,其一是“否从泰来”从卦序上看是显性的,如同广东人说“啊妈是女人”,无需解释。其二则是《易经》本质上其实是导人积极同时给人希望的。白干所以不存在,道理由此而来,接下来我跟大家细说。如果从卦序角度看,“否极泰来”是困难的,因为泰下一个是否,但否回到泰需则要经历整整62个卦。
2022年12月1日
其他

好物列传第5回:华根菲尔德台灯-包豪斯设计法破译 | 设计史太浓

上期回顾:宝马7系的前世今生前几回用一万多字,写得老泪纵横跟大家聊了宝马发家过程,还有其明星三剑客车型-3系5系7系的前世今生,今天换下口味。镜头同样在德国,但时间飞回99年前,登场的是包豪斯设计的著名灯具—华根菲尔德台灯,江湖别称“MT8台灯”或者“包豪斯灯”。。(华根菲尔德台灯)据闻江湖上曾流传多个版本“包豪斯十大设计排行榜“,但不管什么版本,都有华根菲尔德台灯的戏份,就这么硬气。聪明的你也一定发现“华根菲尔德”是个人名,欧美多数产品(或者品牌)古往今来改名字都善于怎么省钱怎么来,所以按“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为原则,人名成为首选。先来看看“华根菲尔德”到底是谁?华根菲尔德台灯的由来“华根菲尔德“全名为威廉·华根菲尔德(Wilhelm
2022年11月25日
其他

大师列传:路易斯康-大器晚成的建筑诗人 | 设计史太浓

上期回顾:包豪斯的日本代言人—柳宗理过去【设计大师启示录】系列里我们曾谈过著名的大器晚成者密斯凡德罗(Mies
2022年11月21日
其他

运动列传20回:苏联版包豪斯-佛库特玛斯与构成主义 | 设计史太浓

上期回顾:包豪斯教学揭秘上回跟大家谈到了德国包豪斯的建立与及其教学细节,让我们清楚教育体系的科学性将决定其成果及会否被后世不断继承。话说包豪斯成立第二年,也就是1920年时候,远在苏联的莫斯科也成立了一所学校。这所学校有100多位教职员,2500多名学生,规模颇大,已经是包豪斯人数五倍左右,原因在于它由两所学校合并而成。分别是专注于艺术更多的“莫斯科艺术学院”(The
2022年11月14日
其他

宝马7系的前世今生-好物列传第4回 | 设计史太浓

上期回顾:宝马3系与5系的设计演变上两期分别跟大家讲述的宝马的诞生,历史经典车型及3系、5系的历史演变。今天是收官之篇,谈谈7系与宝马集团曾经的一些知名设计师。首先对比3系与5系,7系最晚登场,第一代7系在1977年上市,然后被定义为宝马“旗舰车型”。(7系第一代在1977年诞生)稍微解释一下这个概念,所谓“旗舰车型”一般是指汽车品牌中技术最先进,配置最高,排量最大,设计最豪华,同时也是最贵的车型。比如奔驰中的S级,奥迪中的A8,劳斯莱斯中的幻影。(劳斯莱斯幻影)宝马7系中的顶配是M760,6.6L排量,V12(12缸)发动机,售价一般在250万左右可落地。一般宝马大改款都会从7系开始,然后逐渐下放到5系与3系当中。7系目前同样走过了7代,我们了解一下它的演变进化。宝马7系的前世今生1977年第一代7系诞生,代号“E23”,6缸发动机,当时它就已经具有较多电子功能,比如车载电脑,保养间隔提示器,系统故障提示灯,录音电话等。(第一代宝马7系E23)而且是宝马第一款拥有防抱死系统(ABS)与安全气囊的车型,说白了,当时集团什么最屌就堆什么上去。这款车因为尺寸足够修长宽敞,而且用料很好,给人一种非常优雅的感觉,最突出的元素除了双肾就是醒目的重瞳车灯(“双眼珠”)。E23的内饰如今看来自然“古色古香”,当时而言这样的嵌木设计就是豪华车的象征,而且那时候蛮流行绒布包裹的座椅。(E23的内饰设计)第二代宝马7系诞生于1986年,代号“E32”,外观设计变化很少,就是双肾从竖向改为横向,前脸高度收窄,内饰变化不大,但首先出现了宝马的”Li”长轴距版本。(宝马7系第二代E32)原因是为了对抗当时奔驰推出的长轴S级,所以E32加长版从4910mm的车身调整为5024mm,其实也不过约等于现在的5系长度。(当时的奔驰S级第二代W126)接下来是第三代宝马7系,诞生于1994年,代号“E38”,这一代宝马7系乃至相应的5系4代3系的第4代都有了一个分水岭式的变化,就是开始逐渐强壮。(第三代宝马7系E38)这种强壮就是我们前面谈及的“美系风格化”,原因是1992年时候发生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宝马集团收购了美国加州的设计公司(Design
2022年11月7日
其他

Fabrie,专为设计师打造的在线协同平台,效率提升50%!

你是否也经历过:素材散落各处,不知如何从几百个文件夹中挑选素材的迷茫时刻?多个工作软件和窗口来回切换的抓狂时刻?为各种采购表、面料清单、设计打版细节、成本核算表创立过无数个群聊、Word或者Excel,可随着方案的不断变更和调整,最后大家到手的版本都不一样的绝望时刻?......(群聊带来的同步难题)当然,设计师的困扰远远不止于此。调研分析、素材整理、汇报展示、信息管理、生产对接……几乎每一个过程都充斥着很多无法避免却琐碎的细节以及多角色之间的沟通,割裂的流程也在无形中将设计师的效率拉低了。作为一个从业十几年的设计师,我看过了太多在设计水准差不多的情况下,高产设计师早就实现了财富自由,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也得到了合理分配;而不懂得提效的设计师,往往还在一个项目中为了一些碎片化需求忙得焦头烂额的情况……
2022年11月3日
其他

运动列传19回:包豪斯的教学揭秘 | 设计史太浓

上期回顾:德意志制造同盟与现代主义上回跟大家介绍了“德意志制造同盟”在现代主义设计诞生之际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本期来聊包豪斯,某程度而言,包豪斯就是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代名词。包豪斯的德语原文是“Bauhous”,这个名词由创始人格罗皮乌斯自创,“bau”是德文“建筑”的意思,“haus”则是德文“房子”的意思。(设计界梁朝伟—格罗皮乌斯)所以很多人曾误会包豪斯是一个研究怎么建房子为主的学院,格罗皮乌斯后来曾经专门解释过“haus”是指一个“新的设计体系“,所以包豪斯的主旨与初衷是建立一种新的设计体系。初生之虎包豪斯在1919年正式成立,前身其实是两所本地美术学校,这两所学校分别叫“魏玛艺术学院“与”魏玛工艺美术学院“。这两所学校的创始人是前面分享过,属于“制造同盟”联合创始人,猛龙过江的比利时设计师亨利·凡·德·威尔德,他在1906年时候受魏玛公爵邀约组建了这两所学校。(亨利·凡·德·威尔德)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因为德国政府迫切需要追求一种理性、经济、符合实际的设计文化,希望从教育着手,因此形成新型教育学院诞生的机会。当时威尔德因为比利时国籍在战后比较敏感,被迫离开德国,临走时他举荐了三位接班人来继任学院老大,分别有赫尔曼·奥伯里斯特、奥古斯特·恩戴尔(August
2022年11月1日
其他

运动列传18回:德意志制造同盟与现代主义风格 | 设计史太浓

上期回顾:什么风格让产品设计更高端?前面几回跟大家较完整的讲述完了装饰艺术运动,本期开始我们进入现代主义阶段。(什么风格能让产品设计更高端?)现代主义是个庞大概念,它席卷了意识形态多个方面,涉及哲学、心理学、文学、音乐、舞蹈、诗歌、艺术及美学。所以实质上属于一种意识形态的定义,其中包含民主主义、精英主义及带有乌托邦思想色彩的理想主义,我们所能涉及的内容仅限于现在主义中的美学部分。(现代主义舞蹈)
2022年10月24日
其他

设计师100问:为何不要找忙?【设计史太浓】

易经之中有个需卦,上坎下乾,俗称“水天需”,此卦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迪。就是要学会“守时待命”。因为假设时机没到,怎么努力往往都不能让事情有所起色。今天的话题关于“忙”。先来观察大自然,我们看不到哪一种蔬果可以一年四季保持成熟。再看粮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结合人类活动就有农忙与农闲。这样的现象符合自然之道,合理,和谐。我们再看身边,很多人可以每天,每周,每个月都忙,无时无刻的忙。这些忙有一部分是真的,一部分是假的。本次就是想跟大家讨论那些假的部分,所谓“找忙”。如果你留心,就发现很多人都喜欢找忙,大家希望通过找忙感动自己,或者欺骗自己。让自己错误认为已经竭尽全力。这样的忙,往往是另一种懒,是不愿意思考,不愿意取舍的表现,是低品质的。身边一位朋友做设计公司,每回约他都说很忙(彼此关系很好),无论工作日或者假期,永远都是时间不够用的样子,但5年过去没有看到公司具体变化,这里没有嘲弄的意思,只是感觉其实可以停下来给自己一点思考调整的时间。其实我们看品牌运营也是如此,当品牌遭遇一段时间的低迷波动,就喜欢乱做动作,这些动作大部分是企业主为了缓解内心焦虑而产生,这种也是找忙。这种找忙有时候只是消耗一些资源,有时候则可能将品牌带入泥潭。过去我也时常会在忙完具体事务的时候不知道该不该回家,感觉太早回家不像创业,有负罪感,于是就会自己“生出”一些事务来处理。因为世俗观念里,创业应该时刻紧张,睡眠不足,披星戴月,跋山涉水一般不要命才对。我认为创业一定会存在这样的状态,但绝对不能每天如此,更不能长期如此。在中国人的智慧中,其实很善于等待时机。所以孔子才会说:时也,命也。当机会真正来临,事情的转机往往马上出现,成果也立竿见影。在当代企业战略中有个名词叫“战点”,就是关键时刻的意思,也可以引申为“时机”,这个战点可以宏观看,可以微观看,宏观而言一年有一年的战点,微观看甚至一天也有一天的战点。过去我们做智能服装,一个客户从接触到合作,从上线到下单差不多一年,我们不可能在过程中每天都紧张焦虑,因为主要战点集中在价格谈判与生产落实上,我们会将最好状态放在那个阶段。而这个阶段没出现之前,应该合理安排工作节奏与生活作息,不至于当时机来临,人困马乏,身心交病。但等待一定难受,因为等待包含了忍耐。更要命的是,愿意等待也不表示时机会来,也许比想象中晚,甚至不来。那怎么办呢?我认为第一点需要笃定的相信时机会来,这种笃定并非盲目,是内心的直觉,像煮水,虽然水沸之前看不到变化,但能感觉到水温升高。水什么时候沸腾取决水量多少,有否火源,风大不大等,聪明的你一定明白此处的隐喻。在此之前我们不要找忙,而应该有节奏安排自己,积累自己,克制多余动作。过去谈过,除了日常设计事务,我习惯每天看40分钟书,跑2公里,写1000字。每天固定量,忙不过来加班完成,时间有余也不多做。这也是需卦中谈到的:有恒。有持续恒定的节奏与规律,人才相对会不慌不忙。我们要清楚,当战点来临,会很自然推动你忙碌,那时候的忙碌才是甜蜜的。再看一个自媒体运营的故事,身边有位不算熟悉的朋友运营了一个关于数码科技的公众号,有段时间非常奇怪,过去他的文章是一个月更新两次,质量都不错,但那段时间他居然开始日更,立马引起我的注意。原因是我感觉这样做会出问题,果不其然,在他坚持了23天(我真的有计算)之后号就停更了。为什么呢,因为他错误判断自己的数据增长慢是因为更新频率低。是否特别像一个人认为创业不成功是因为一天只工作8小时,于是刻意改为每天12小时甚至16小时才感觉心安。其实不完全是的,如果不是天赋异禀的人(或者运气爆棚的人),做自媒体一定是靠“长期发酵”。自媒体的运营规律可以说完全符合需卦中的易理。你应该以长期主义为原则去有恒的的发布擅长领域的内容,然后将前途命脉交给时机。有恒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持续在一个方向上做微调优化的努力。某天时机来临,一切的准备与积累都不会白费,效益将会很快上去,过去花费的时间成本也会获得快速兑现。假设当一个平台发现你的时候,就表示不止一个平台发现了你。我这两天接到知乎官方一个商业推广合作,细看一下选中内容,居然是2020年时候发布的问答内容。这可以说是必然中的偶然,偶然中的必然。我那位做科技数码的朋友因为急于获得理想反馈,打乱自身节奏与数据规律,在找忙过程中不但过度透支精力,还导致文章(内容)质量下降,数据不但没升,反而下降,可谓得不偿失。而且更糟糕的是这样做容易透支过去建立的信心,还有对该领域的兴趣,就是我过去常说的:缩短职业寿命。我分析过,在有节奏发布内容的过程中,我全网粉丝增长数合计起来,每天才不过200人,是否感觉很少,但当你乘以365天后发现,一年是73000。而且在我这种小众领域里,其实粉丝质量是非常高的。而且我还试过故意停更较长时间,发现数据变化不大,这就是时间的力量,也是市场的规律,当内容丢出去,怎么发酵不是自己控制的,我们只可以控制内容质量与方向。而且大家注意,这些数据会有阶段性变化,假设不停更,越往后加速度将会越快,这是数学模型的问题。说了那么多,是希望告诉大家,不要找忙,学会等待,而且能在等待中轻松平和一点。但也不要以此为借口停止努力,因为在“守时待命”中,首先要“守时”,守时并非字面理解的不迟到,而是指“有恒的努力”。我们从此要学会辨证的看待忙碌,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易经的智慧,也是中华的智慧。往期精彩推介
2022年10月18日
其他

宝马3系与宝马5系的设计演变【设计史太浓】

上期回顾:宝马100年设计风格有何变化?本期是【品牌列传】中“宝马篇”的第二回。上回跟大家介绍了宝马的诞生,历史上的重要车型,还有其经典设计元素的传承过程。本期跟大家聊一聊宝马3系与5系的历史发展。宝马3系的设计演变首先登场是3系,3系属于宝马集团最畅销的车型,大约可以占宝马汽车年销量的30%,是绝对的扛把子。(宝马3系的历史演变)这种情况完全理解,如果不是暴发户,忽然想购置一台豪华汽车通常都会从入门级考虑。3系就是宝马的入门级,情况好比买人头马VSOP,没有XO高端,但又比VS好喝,而且价格不算高又能达到喝人头马的目的。目前为止,宝马3系一共推出了7代,我们分别介绍一下。第一台宝马3系诞生于1975年,代号”E21”,其实就是基于上回谈及的1600系列为基础研发的,因此看上去其实很像。(宝马3系第一代E21)E21的2代表了双门的意思,因为1600-2定位为行政用车,比较严肃,E21的诞生属于轿跑定位,丰富了车系,满足更多的不同需求。虽然是轿跑,但整体E21风格不张扬,当时恰好在经历全球第一次石油危机,所以大家更欢迎省油实用的汽车,日本的丰田汽车集团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一下子发展起来的。(1970年代的日本丰田汽车)而且这个阶段世界各国的汽车设计都一定程度参考了日系汽车,显得较为单薄与局促,但确实很好卖。E21的前脸还是1600-2的倾斜式模样,但更加紧凑,更加突出双肾符号,整体而言,就像1600-2健身了几年,精瘦下来,线条更加性感。(E21的前脸设计)时间很快去到1982年,3系的第二代诞生,代号“E30”,它是第一款提供柴油发动机的3系,而且增加了四轮驱动技术。(宝马3系第二代E30)柴油发动机跟汽油发动机有啥区别呢?简单说来就是更加省油,但更加够力,而且故障更少,缺点是噪音大,制造成本高。至于什么是四轮驱动?更加简单,就是四个轮子都可以发力,所以对行驶路面的适应性更强。E30开始有4门版本,并且还在1985年推出敞篷版本,1987年推出旅行车版本,进一步完善了3系车型生态,说白了是卖得还行,值得培养。(敞篷版的宝马E30)还值得关注的是第一款M3基于E30出现了,关于宝马M系汽车打算在聊5系的时候再说,这里先按下不表。(E30版本的宝马M3)E30在外观设计上基于E21进行微调,变化最大的就是前脸的倾斜变直了很多,然后尾灯高度增加,不细心比对不容易区分。(宝马E30的侧面)因此第二代属于中期微调,这样的外观设计升级形式在BBA三个品牌当中很常见,一般是2次小改后来一次大改,时间不定,一般而言5-8年都会来一次大改款。接下来就是1990年诞生的3系第3代,代号“E36”,这款车对比上一代又多出了“掀背车型”,而且变速箱从5速升级到6速。(宝马3系第三代E36)变速箱有什么用呢?我们不用管,只需要知道变速箱数字越大,变速时候越平滑,如今自动挡已经发展到10档变速了,比如雷克萨斯跑车LC500,多数豪华车都在8-9档之间。(雷克萨斯LC500)除此之外,就是多连杆悬架也应用到E36身上,这东西的好处就是可以让车轮很细微的震动都处理得很好,可以提升汽车舒适性与平稳性,当然成本也更高。E36在外观设计上有了较明显的变化,首先是双肾被压扁了一些,往两边摊平。过去往前倾的前脸斜角变成微微向后倾,另外则是车头较明显的压低,并且没过去那么棱角分明。(E36各种车型)如果喜欢看港产老电影的朋友,应该对这款车有印象,因为经常出现。接下来看看1997年诞生的第4代,代号“E46”,这款车对比过去的变化是逐渐圆润了,好比人生活好了开始发福,尤其车头出现更多曲线,并且开始出现著名的“天使眼”车灯造型。在功能上,E46开始引入各种电子功能,比方卫星导航,感应雨刷、LED尾灯等等。(宝马3系第4代E46)越到后面的车型其实大家就越熟悉,所不会着墨太多,简单的一笔带过。2004年,第五代3系诞生,代号“E90”,这款车比较大的变化是设计更加简洁与丰满了,双肾元素变成碗形,同时前脸进一步后倾,而且发动机开始配备涡轮增压技术跟防爆胎。(宝马3系第5代E90)防爆胎很好理解,就是扎穿了还可以在时速不高于80公里的情况下行驶250公里左右,其防爆原理是将轮胎侧壁做得很厚,成为主要支撑。而涡轮增压解释起来稍微复杂,它主要的优点就是让发动机在不需要增大排量的情况下提升动力,但要在一定转速基础上才发挥作用。(涡轮增压运用原理图)再接下来是2011年的3系第6代,代号“F30”,主要变化是有了“开眼角”设计,双肾元素变大了一点,整体更加有肌肉感。(宝马3系第6代F30)而且从3系的桥跑车型中分离出了4系,并且引入一种新型车身设计,就是GT车型,个人比较不喜欢宝马这种掀背设计,显得臃肿。(宝马3系GT车型)另外还在2016年左右推出插电混动版,宝马的电动车研发也进入高速发展期。最后就是2018年亮相,2021年才在全球交付的3系第7代,代号“G20”。(宝马3系第7代G20)这款车就不多作介绍,其在设计上的变化就是双肾元素再第一步增大,并且更有立体感,同时天使眼造型更加锐利,整体运动感更强。此时大家发现,宝马3系的更新不是突变的,而是慢慢优化与改善,这是德系汽车很典型的升级方式。站在品牌资产角度而言这也是正确的,好的设计升级更多来自克制。接下来看一下5系。宝马5系的设计演变5系是宝马集团仅次于3系最好卖的车型,它其实比3系7系更早推出,而且宝马的“3位数命名惯例”就源自5系,,比如320,335,520,750这一类。(宝马5系历史车型)1972年时候,代号为“E12”的第一代5系诞生,定位为“行政桥车”(大型车),由此说明它的尺寸不会太小,价格不会太低。(宝马5系第一代E12)这款车看上去瘦长,就像是第一代3系的拉长版,其实正是如此,但顺序刚好相反,应该是第一代3系是第一代5系的缩短版。大家观察如今的宝马改款,一般是旗舰型车型(7系)先有大的改变,随后下放到5系,再然后下放到3系,长期按此规律。当然过程中也会作适应车型的个性化表现,这样做的好处首先是保持产品特征的统一稳定,其次是节省开发成本。(512的正脸设计)E12的发动机分别有4缸与6缸版本,内饰相对讲究,如今看来当然简陋不堪,但当时而言比较拉风,而且一般汽车内饰都会反映当时流行的新型材料。(第一代5系的内饰设计)1981年5系第二代登场,代号“E28”,设计变化很小,基本上大同小异,功能上引入了防抱死系统(ABS)。(宝马5系第二代E28)这个系统的作用就是用电脑代替过去老司机的“点刹”,从而防止刹车时候车轮抱死失去抓地力。另外就是内饰设计做了一些变化,产生了中控台倾斜于驾驶员这样的做法,因为当时正是“人体工程学”体系高速发展的时候,很多消费品设计都融入了这样的考虑。(宝马5系第二代的内饰设计)这一代5系最重点要说的其实是牛逼的“M5”诞生了。(第一代宝马M5)M系列其实就是宝马基于同级车型衍生的“高性能版本”,有M3到M6。目的是满足少数汽车发烧友对性能的独特需求,大家可以理解为轿车里头装了个跑车引擎(发动机)。M5就属于M系列最早的产品,1985年基于第二代5系E28诞生,其后随着5系更新M系列也不停迭代,直到如今。第一代M5从0到100公里只需要6.5秒,打破当时的世界记录,最高时速可达245公里(已经被电子限速),属于当时世界最快的轿车。第一代M5合计生产了2200辆,全部在德国慕尼黑纯手工打造,因此M5同时综合了速度、力量与豪华于一身。(宝马M5是可以直接上赛场的)所以其价格不菲,虽然外观看上去跟5系几乎一模一样,但价格是其3-4倍,以当前M5为例,基本款的落地价要160万左右。能比较明显区分5系与M5除了个别部件有专门的“M5”标识外,就是较独特的运动型前后保险杠,还有就是专色,如今M系列会有专色这样的设计。(当前的宝马M5)但坦白说,以上区别其实都可以在一台普通5系上改装而成,这种情况也确实很多。唯一骗不了人的是靠耳朵,某天你忽然发现身旁一台5系静止时候竟然发出低沉的“呼吸声”,行驶加速时出现跑车那种骚气声浪,那极可能就是M5了。(如今的宝马M5)用“极可能”是据说有人居然通过安装音响的方式制造这种效果,真是防不胜防。接下来是5系第三代,1988年诞生,代号“E34”,这一代引入了四轮驱动与V8发动机(8缸),同时还有稳定性控制系统(ASC)与牵引力控制系统(ASC+T)。(宝马5系第3代E34)过分专业的一些技术名词就不多作解说了,大家自行检索了解。这一代的设计变化就是逐渐圆润,这些变化其实跟前面谈的3系基本一致,所以也不赘述过多。1995年5系第四代诞生,代号“E39”,这一代在外形设计上收窄了双肾,车头下沉,显得更加斯文精干。(宝马5系第4代E39)中控设计改为中轴对称,内饰材料大量使用桃木一类装饰,这也是1990年代-21世纪初多数豪华汽车喜欢采用的内饰材料,如今看来显得很有年代感。(E39的中控与内饰设计)第五代5系在2003年诞生,代号“E60”,21世纪之后是汽车界变化较大的阶段,主要是电子功能的扩充。(宝马5系第5代E60)E60开始有了抬头显示、自动巡航、主动转向、语音控制、自适应大灯、夜视、主动式枕头、车道偏离警告及高强度刹车灯等当时看来很新鲜的功能。这一代5系的外观已经较为熟悉,最大特点是双肾元素再进一步向后倾压,车灯造型更加流畅,并且出现更加有力量感的腰线。其次则是内饰设计更多了一些细节感与科技感,对比上一代显得更加豪华(当时而言)。(E60的内饰设计)紧接着5系第六代在2010年问世,代号“F10”,也就是我当前开的车型(2017款),这个款式大家就更加熟悉,如今路面还大量跑着。(宝马5系第6代F10)这一代5系的明显变化就是强壮了很多,双肾更大更饱满,而且内饰变得简洁现代,使用了更多合成材料及皮革。(F10的内饰设计)并且这一代5系出现了知名的“大鸡腿”挡杆,这个挡杆设计最先出现在7系,并且跟宝马历史上最知名的设计师有关,此为后话,先按下不表。最后是2017年上市的5系第7代,代号“G30”,跟前面3系一样,太新的车我们不多聊。(宝马5系第7代G30)其设计变化主要是双肾被外框强调,而且与车灯相连,让前脸更加有统一感,跟2015款的7系更加像了。下一回将带领大家了解宝马7系的设计变迁及宝马集团一些重要的设计师。本期内容先讲到这里,感谢各位,下期再会!往期精彩推介
2022年10月14日
其他

不会画画,也能做出优秀的故事板?!(内赠模板)

01设计从业10年,我发现成功的项目离不开故事板作为一个设计从业10年的设计师,经历过大大小小的项目,最后发现一个项目的成功或者说一个好的产品设计离不开一个优秀的故事板。特别是在现今及将来,设计场景愈加复杂的情况下,一个能帮助设计师准确地发现问题,捕捉到用户情绪的故事板,是帮助我们创造有价值的产品原型或服务的核心。那么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故事板。故事板简单来说,其实就是用图像来讲故事。这个概念起源于动画行业,最初是由迪士尼工作室提出并应用的,他们将一张张草图钉在墙纸上,方便讨论和调整顺序,由此产生了故事板的原型,后来也被广泛应用在电影、游戏、交互设计等行业中。当然,我们今天主要讲的是故事板在设计行业中的应用。设计师用一系列顺序绘图来呈现产品的使用场景,用户的交互流程,将用户生活或现有产品使用过程中的需求和痛点用图像的方式呈现出来,能帮助设计团队更好地制定出能真正解决用户问题的设计方案。很多人会问故事板为什么一定要画出来?首先图像能够让故事第一眼就被理解、更容易被记住、比文字更有说服力。创作者千言万语的思路以可视的方式被呈现出来,重要的信息和问题以直观的视觉语言被表达,从而使设计师更容易产生一种同理心和沉浸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会比文字呈现得更立体。当你全面理解用户和产品之间的交互关系时,自然就能做出更好的决策,设计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了。但是,考虑制作故事板时,大多数人都将注意力放在绘画能力上。不是每个设计师都擅长手绘,所以很多想尝试故事板的设计师或是产品经理常常对此犯了难。下图就是一个不擅长绘画的小白设计师在制作故事板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不是很熟熟悉!对于这类情况,我想分享一个自己在用的设计师工具——fabrie文档,一个专门面向设计师的在线协作工具!即使你的绘画基础相对薄弱,或者说你是第一次制作故事板,它都可以帮助你高效、便捷地进行故事板制作!(当然也有相关模板可以直接套用~)fabrie的故事板模版首先它有模板引导,而且是可编辑的模板,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而且他可以批量上传图片,自带的图片采集插件效率倍增,还可以自由裁剪,操作很简单,对于小白设计师来说,大大满足了他们想要省时省力,快速上手的心理。你可以任意添加便利贴用来辅助说明,或者用线条强化场景之间的联系。这些其实都很适合不太会画画的设计师来整理思路,强化你的故事板情节。在Fabrie的白板上,除了故事板,其实还可以插入各种各样的辅助资料,甚至可以上传PDF,这就为你规避了需要来回切换不同软件的麻烦。在你完成故事板后,你也可以在同一个白板下,开启用户旅程图、头脑风暴等,相当于你大部分后续的工作都可以在Fabrie中完成。将文档移动至fabrie团队空间即可实现共享最后当你需要将故事板分享给团队征求反馈的时候,只需要分享一个链接,大家就可以直接同时在线修改和反馈,交流不再受限于物理空间,也不需要再忍受文件迭代传输的困扰,这也是Fabrie在线协作工具的本质。最近Fabrie还上线了团队功能,团队之间的协作就更方便和高效了,创建团队后可以邀请协作者加入,文档之间充分共享,非常利于项目的管理和成员之间的有序协作。(点击阅读原文,即可体验)02没有绘画基础,也能用fabrie打造足够专业的故事版!Step1:将目标用户具象化根据fabrie模板引导制作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是建立伟大产品和服务的关键。故事板通过可视化的用户互动流程来关注他们使用产品服务的体验,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聚焦故事中的用户角色,并且越具体越好。可以尝试从以下维度探索:I.
2022年10月11日
其他

宝马100年,设计风格有何变化?(上集)【设计史太浓】

我们一直经营着远麦刘斌(深圳)设计有限公司,品牌策划与设计是日常工作。品牌策划其实需要很多系统知识,品牌故事的积累也在其中。我们时常需要就策略给客户列举实例以便让其更放心,因为知名品牌会做的事情,大家更愿意尝试。(品牌提案中的远麦刘斌)今天开始计划不定期跟大家聊一些知名品牌的故事,这会大大丰富设计师知识储备,旁征博引的说案也能增加客户对你的信任。聊品牌故事有很多角度,可以是发展历史,可以是产品概念,可以是人物八卦,可以是设计理念,也可以是企业经营等等。斗胆说句,在我讲述的系列故事里这些元素几乎都有,但更多会围绕设计话题为主,其它为辅,因为【设计史太浓】的核心价值是“看故事,学设计。”(做线下分享的远麦刘斌)故事里对设计的见解主要立足于观察、体会、与分析。粗浅而言,如同你在街头遇上一位美女品头论足,严谨而言,则像基于对音乐体系的理解写乐评。所以难免一家之言,看官们认为对就点点赞,认为不对可一笑置之,不必较真。2017年时候我购置了宝马525取代旧车雪佛兰,【品牌列传】第一期就先跟大家聊聊这个我喜爱的品牌。(2017年购置的525)这也许会是你看过关于宝马汽车最系统完整,并且有观点的科普文章。BBA设计语言对比谈到宝马,一定离不开与奔驰、奥迪两者之间的比较。所以行文之前先谈个观点,就是三者虽然都是德系汽车,但就设计风格而言,有着很不一样的气质(仅三者之间的对比)。(德系汽车BBA)这里以国家作为气质的象征代名词。首先奥迪的设计语言其实是最能代表德国,严肃、务实、冷静。(奥迪旗舰车型A8)这也是很多朋友对奥迪设计吐槽的着力点,感觉多年来奥迪的设计升级都相对保守。(奥迪A8的内饰设计)其实德国设计一直秉承功能主义与理性主义,调整的步子较谨慎。所以比奥迪更能代表德国汽车的其实是大众品牌(奥迪就属于大众集团),这样说来大家也许感觉奥迪的设计改变算多的了。奔驰则更像英国绅士,精致、尊贵、豪华。最典型的是其一直保持着雪茄型车身设计,这是很具代表性的英系汽车设计语言。(奔驰S级车型)假设给一位不懂车的女朋友去看,你说奔驰与捷豹同属一个国家也没什么破绽,但奔驰的内饰设计比捷豹更为高档。(奔驰S级的内饰设计)捷豹也是本人喜欢的品牌,往后有机会再专门做一期讲解。接下来就是宝马,宝马在设计观感上最像美系车,奔放、肌肉饱满、假设与纯正美系车对比,又精致圆润很多,但气质上其实很像。(宝马最新7系车型)BBA这种气质上的差异是否一开始就这样的呢?(宝马7系内饰设计,2020款)其实非也,属于在各种主客观因素日积月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至于形成过程,今天的故事里也许就有答案。BBA三个品牌中历史最悠久的是奔驰,因为发明汽车的就是奔驰(与戴姆勒),时间为1886年(这段故事史太浓过去写过,这里不重复)。(世界第一台汽车是三轮的,奔驰发明)奥迪汽车历史比较复杂,一般将始创年定为1899年,其实是由四家公司合并而成。这四家公司分别是奥迪(audi)、霍希(Horch)、漫游者(Wanderer)与小奇迹(DKW),这也是其四环logo的含义来源。(奥迪1910年推出第一款汽车)宝马是三者最晚的,时间是1916年,我们首先来看看宝马是怎么诞生的?宝马是如何诞生的?宝马的全称是“巴伐利亚汽车制造厂”,德文原文为“Bayerische
2022年10月9日
其他

运动列传17回:什么风格,能让产品设计更高端?【设计史太浓】

上期回顾:装饰艺术与图画现代主义上回介绍了装饰艺术风格中的平面设计领域,本次谈一下产品设计领域。其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法国的设计师就感受到德国、奥地利等欧洲国家在设计制造方面日渐强大,意识到自身必须通过创新来振兴设计产业。不然法国自18世纪以来在奢侈产品贸易方面的霸主地位恐怕就会不保。这种担心获得法国政府认同,
2022年9月26日
其他

运动列传16回:装饰艺术与图画现代主义【设计史太浓】

上期回顾:如何有效鉴别装饰艺术风格?上回我们讲述了如何通过4个维度鉴别装饰艺术风格(Art
2022年9月19日
其他

包豪斯日本代言人-柳宗理【设计史太浓】

上期回顾讲故事之前,先给大家看一个水壶。对这种水壶的记忆应该是镶嵌在70后-90后脑袋瓜中的,因为我们小时候家里普遍都有类似形态的水壶。这款水壶还有很多血统一致的亲戚朋友,比如炒锅,煲,勺子,锅铲、刀叉等,配在一起就是一套现代厨具,美观统一。这些产品的设计出自同一位日本设计师,就是今天要聊的柳宗理(Sori
2022年9月13日
其他

运动列传15回:如何有效鉴别装饰艺术风格?【设计史太浓】

上期回顾:为何会诞生装饰艺术运动上一回我们谈过了”装饰艺术运动“起源的脉络,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运动的相关特点。(为何会诞生装饰艺术运动)了解这些运动的时候我们可以拟人化看待及整体看待,不能为了学而学,而是希望通过学习转化为实际应用。重视设计史学习过程中获得启发,或者能在当前设计项目中获得借鉴。又或者退一万步而言,起码提升自我对设计的审美认识能力。史太浓前面已经谈过,认识每一场运动跟认识一个陌生人一样,只要是人就存在优缺点与局限,这一点原则贯穿在我们整个学习过程中。跟“新艺术运动”或者“工艺美术运动”一样,“装饰艺术“也不是一种单纯统一的风格,而是属于一种运动思潮的统称。(装饰艺术运动风格建筑)但对比前两者它在形式上更容易识别,因为其强调装饰性、善用几何、色彩计划独特,更重要是材料运用方面有时代特征。(装饰艺术运动风格平面设计)我们一般也是从这4个方面来鉴别装饰艺术运动风格,下面来逐一了解。
2022年9月5日
其他

设计创业的15字箴言【设计史太浓】

注:文章来自设计史太浓8月25号晚虎课网直播分享的回顾,直播内容将会拆分为4个小主题分享文字版到公众号,此为为第四个话题(完结)。第三个话题回顾:今年是远麦刘斌(深圳)设计有限公司成立第5个年头,据闻有90%的初创公司活不过3年,如果属实,我们应该活过了平均数。所以跟大家谈一点这方面的故事,大家注意,仅是故事分享,不存在指导与教学。设计创业是个大话题,也是大部分设计师感兴趣的话题,过去我在公众号或者虎课网视频分享中以小主题形式已经谈过很多具体内容。谈过的内容再谈自然是没意思的,但可以换一下角度切入,本次作为一个直播分享,我想跟大家谈一下设计创业的框架。我将其总结为15个字,开门见山,分别是:开局要谨慎过程需坚持目标是维稳接下来分别简单谈一谈他们的具体含义。1、
2022年8月31日
其他

怎么经营自媒体与出版书籍?【设计史太浓】

注:文章来自设计史太浓8月25号晚虎课网直播分享的回顾,直播内容将会拆分为4个小主题分享文字版到公众号,此为为第三个话题。第二个话题回顾:必须先说明,我的自媒体数据成绩一般。所以我的观点分享只能站在当前这个层次出发。数据简单罗列一下,以当前一刻为准:自媒体关键词为“设计史太浓”:谷歌检索结果数量为1000-1200万左右。百度检索结果数量为300-500万左右。站酷主页浏览量230万左右。优设网87篇文章被浏览量是210万左右。虎课网视频课程被学习量为30万左右。头条号文章浏览量在1700万左右。知乎、B站一类先忽略不计。全网粉丝大致15万。然后出版过两本书籍,关于出版书籍的话题我们放到后面来谈。这些数据与动辄一个视频过千万浏览量的大号比自然九牛一毛,不值一提,但客观而言,放在设计专业领域,这个数据可以在“臀部”徘徊。熟悉我的朋友清楚,我的自媒体主题以“设计史”为主,这本身是一个很小众的领域。在谈自媒体的选题与定位之前,先表达一下我对自媒体概念的理解。
2022年8月30日
其他

接私单的根本意义是什么?【设计史太浓】

注:文章来自设计史太浓8月25号晚虎课网直播分享的回顾,直播内容将会拆分为4个小主题分享文字版到公众号,此为为第二个话题。第一个话题回顾:-----------------------接私单在设计行业属于普遍现象,公开秘密。这是设计师工作之余最直接拓展收入的方式。根据经验,喜欢找上班一族设计师完成项目的甲方,本质上是希望省钱的,真正有预算有实力的雇主都会跟公司主体合作。所以私单通常是一些规模较小的项目,换位思考,如果项目重要并且大型,你也不会找人兼职做,因为风险太大。而且很多接私单的朋友本身相对缺乏责任心,原因不复杂,因为有退路,私单做砸了起码还有本职工作保障。所以希望通过做私单赚很多钱的目标不太现实。问题来了,做私单的根本意义到底在哪里?真的就是帮补家计吗?或者是美其名锻炼手艺吗?如果是,我觉得也没问题,但这样的目的会带来副作用,比如帮补家计消耗时间造成的机会成本会否影响你的职业晋升。锻炼手艺消耗的时间会否透支你对设计的兴趣,从而缩短职业寿命?如果都不介意,那么好好的通过私单来赚钱也是不错的。但假设你有一种更长远的需求,做私单的意义可以再大一点。比如积累独立案例跟培养未来客户,那么赚点小钱就是顺带的。这里涉及一个更本质的问题。作为设计师,经常为雇主做策划分析的你有无认真为自己规划过人生?设计师其实也要对自己的人生做设计,“Design”这个名词本身就包含了规划的含义。而30岁左右是最适合的,30岁之际,设计师就需要好好想清楚要否继续在这个行业。如果继续,将来在行业的定位是什么,最终要达到什么目标,以及如何去达到?你也许会说,有份设计工作混口饭吃就可以,这样想的人往往最后都在35岁时面对中年失业危机,因为混饭吃的人不会自我增值。没有明确规划,30岁后的你一定会困惑,茫然不知所措。相反,有了规划就能产生笃定感,不会随风飘摇。我在大学毕业那天就立志以后要走创业路径,做一间设计公司。因此在8年的上班生涯里,全部事情都围绕这个目标在准备。为了积累更多人脉,我有意识去切换不同的公司,从几个人的小公司到上万人的上市公司,并且特别喜欢结交业务销售类的同事。同时从2010年开始在网上做不同类型分享,主要是案例及文章。往后我的大量私单都是从这些路径中产生,而当我创业后也能因此承接一系列上市企业的项目。这种情况被我视为复利效应,跟在银行储值一样,不断产生利息。综上所述,将话题回到接私单,谈几个接私单的路径及注意事项。其一是来自同事亲友之间的介绍。在行业久了身边的人就会给你一个“功能标签”,比如小明一直做房产中介,那么房屋买卖就会想到他。但我们一般优先亲友之外的项目介绍,因为能在商言商,亲友项目一般不建议接,往往吃力不讨好,中间夹带太多人情世故。来自同事的介绍要懂得回馈,回馈方式很多种,第一是自然是要做好项目本身,这样一来不会辜负同事信任,不给他丢面子,其二则是客户还会带来裂变。第二请客吃饭一类要主动,吃饭本身不是双方目的,是为表谢意与尊重,这样日后对方更愿意给你带来新的介绍。至于是否要给所谓“分成”,也可以放在桌面上沟通,因为假设双方在一个公司,业务提成是一个合理存在,坦诚即可,不要拐弯抹角,避免制造误会。第三则是可以也给对方介绍其擅长的业务,这是一种最健康的互惠方式。第二种接私单的有效方式就是线上了。很多朋友没有整理案例的习惯,其实设计师而言,案例本身就是我们的“产品”与“获客工具”。所以如果希望持续获得新业务,就要善于将这些案例进行“再包装”,分享到自己的社交平台或者专业平台,前提是这些案例允许分享。如今很多专业平台其实都开始流量荒,因为大家已经在一个存量市场中竞争。很多早期权威平台如今也逐渐没落,比如红动、68、创意中国等,已经很难单纯通过发布案例触达意向客户。所以我们在不同的时代要紧扣主流平台,跟随平台一起成长,才能分享到流量红利。比如现在图文的主战场是公众号与知乎一类,短视频则是抖音,视频号一类,要根据自己擅长的优势在这些地方开辟土地,关于这些我们在自媒体的话题中可以再展开一下。私单主要的冷启动就是这两种途径了,如果做得好其实会不断良性循环,因为有了基本的客群基数。我们要记住一句话:任何生意本质上都是人跟人的联系。一个人背后就是一个圈子。而同时,留不住老客户,发展新客户都是徒劳的。要珍惜通过冷启动方式积累下来的私单客群,然后不断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目的去优化合作关系。优化的含义是,私单价格要符合当前实力,设计师能赚钱的根本并非项目数量,而是单位价值,单位价值跟输出质量成正比,而且只要这样你也才能真正帮客户解决到问题,彼此达到无法割舍的境界。另一个层面的优化就是你的定位问题。比如以后只想做一名出色的品牌设计师,那么UI类的就不要接了,介绍给别人,这样才会越来越精进。甚至再往上一层走,你要聚焦于品牌设计中的科技企业领域,那么服装类也不要接了。大家看到这里,可能会吐槽在我口中怎么私单好像很好接,接不完似的。告诉各位,并不好接,但如果真的能做到我以上列举的方式,其实也没那么难。难的在于是否愿意投入、取舍、学习、经营与坚持。接下来谈一下自媒体经营与书籍出版。(下回待续)往期精彩推介
2022年8月29日
其他

设计师,到底什么能力最重要?【设计史太浓】

注:文章来自设计史太浓8月25号晚虎课网直播分享的回顾,直播内容将会拆分为4个小主题分享文字版到公众号,此为为第一个话题。-----------------------这次分享,我们从能力谈起!只要是设计师,都会对优秀设计师需要什么能力,以及怎么提升这些能力感兴趣。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我足足思考了一个星期。因为同一个问题,假设十年前回答,是一个答案,五年前回答又是另一个答案。这里头有3个变量在作用,其一是专业认识,其二是项目经验,其三是职业阶段。因此当前的理解,只能代表当前的观点,10年后再思考,又会是不同的看法。比如过了40岁,我认为体力也会很重要,身体硬件成为其中一个能力指标。过去我做过一期设计师长寿排行榜,大部分优秀设计师都活得特别久。比如建筑师贝聿铭,活了102岁,商业设计师雷蒙德罗维,活了93岁,巴西建筑师奥斯卡·尼迈耶更是活到了105岁。他们在80岁高龄都仍然会参与一线设计。但可以肯定,关于需要什么能力以及如何提升这两个问题,不同阶段的看法改变并非颠覆式的,通常是修正和补充。经过一个星期深思熟虑,我认为一名优秀设计师的能力主要是三点,分别是:1、
2022年8月26日
其他

运动列传14回:为何诞生装饰艺术运动?【设计史太浓】

上期回顾:高迪风格与意大利自由风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整个社会气氛开始变好。所谓风雨之后见彩虹,战争的梦魇逐渐消退,人们的情绪开始变得乐观,对未来充满向往。欧美各国的经济在重建当中变得繁荣,其中美国更是高速发展,形成了新的消费市场。(一战后的美国舞厅)娱乐、休闲、旅游、时尚等活动日益大众化。而机械化生产因为战争生产需求获得更为完善精细的发展,现代化交通系统发达,摩天大楼林立,价格实惠的家用器具走进千家万户,一片祥和与自由的景象。我们过去多次提到,设计市场离不开社会繁荣,在此背景中必然产生孕育出新型艺术风格的机会。(一战后的法国街头)于是就产生了一场重要的设计运动——“装饰艺术运动”(Art
2022年8月8日
其他

大师列传22回:有计划废掉你的汽车-厄尔【设计史太浓】

上期回顾:从拉姆斯谈到王阳明汽车对男人而言,如同包包之于女人。大多数男人可以对著名汽车品牌如数家珍,对经典车型了如指掌。但大家知道双色车身设计、硬顶跑车、汽车尾鳍,概念车是谁最先发明的吗?(象征尊贵的拼色设计)这样的创想都来自同一位人物,就是【大师列传】本次要谈的哈利·厄尔(Harley
2022年8月2日
其他

运动列传13回:西班牙高迪风格与意大利自由风格【设计史太浓】

这是设计史太浓的第202篇原创文章上回我们谈过了新艺术运动在比利时与德国的情况。(运动列传12回:“先锋派“与“青年风格“)本期来聊一聊新艺术在南欧的面貌。南欧的新艺术运动主要以两个国家为代表,分别是最极端的西班牙与最保守的意大利。这两个南欧国家恰好都将新艺术往两个极端去发展。西班牙以巴塞罗那地区为代表,这里将新艺术的曲线及有机形态发挥到极致,代表人物是建筑师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2022年7月21日
其他

怎么面对失业?【设计史太浓】

这是设计史太浓的第201篇原创文章上期回顾:怎么正确理解设计中的“高端”近来有几件事情颇有感触。其一是身边蛮多朋友失业了,在努力寻找新工作。其二是一些没失业的朋友非常忧虑失业,因为公司以肉眼可见速度走下坡。其三是开始有一些师弟妹联系我,询问公司有否缺人,他们处于失业中。所以想谈一下:该怎么面对失业?。其实除了公务体系,失业几乎是必然的。你不是在失业中,就会是在走向失业的路上,失业是个时间现象。如果因为你工作能力不佳被裁掉,没啥好说。但很多失业其实可以跟你有否做错事情一毛钱关系都没有。而年轻时,失业并不可怕。可怕是中年失业。在知乎一类网站打上“中年失业”,海量故事会马上淹没你,而且都很真实具体。对于35岁以上白领群体,当前大部分企业采用的方式通常不是“招”,而是“挖”或者“推”(别人推荐)为主。这种现象跟企业高喊招人难也难免相映成趣。中年失业,一般只有三种选择。第一当然是努力寻找新工作,委曲求全也好,骑驴找马也好,先续命。二是经过一段时间,实在找不到专业对口工作,唯有根据自身情况考虑加入滴滴、美团一类可以即时获取收入的工作。这样的工作跟多年前工地散工或者工厂临时工并无差异。我身边几位初中同学近几年迫于无奈,便是如此。所以美团可考虑成立一个外卖子品牌,就叫“梁山”。三是回老家,因为回老家可以快速大幅降低生活成本,呆着另谋出路,这也是最后,最无奈的决策。其实疫情三年,无论政府、企业、商家、房东还是打工者都非常不容易,抱怨没有任何意义。但这种情况不断发生,或者极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我们应该怎么面对?如果你是一名设计师,并且真的在毫无预料的情况下失业了,基于经验与观察,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1、
2022年7月18日
其他

运动列传12回:“先锋派”与“青年风格”【设计史太浓】

这是设计史太浓的第200篇原创文章前面我们已经谈过新艺术运动的起源、基本特征及发源地情况。(运动列传11回:新艺术风格在法国)本期开始将谈一谈离开法国地区后的新艺术运动各种面貌,首先从与法国新艺术形式上最相似,规模大小最接近的比利时谈起。
2022年7月14日
其他

怎么正确理解设计中的“高端”?【设计史太浓】

这是设计史太浓的第199篇原创文章甲方需求中,出现最频繁的词汇一定是“高端”。“高端”在设计中像盲人摸象,不同甲方理解不同,不同设计师理解也有差异。所以“设计营销”中应该有个词典,在合作前给甲乙双方通读,以便项目开展后沟通畅顺。今天谈一下怎么正确理解设计中的“高端”在沟通中,要明白真正的信息,其实内容只占30%,语境占70%。在当今语境中,高端主要以“简约”及“品质”两种形式组合展现。我们看白兰地三大巨头:马爹利、人头马及轩尼诗,其越高端的产品设计越简约,而且瓶子还采用水晶材质。这样的例子在不同行业比比皆是,不胜枚举。简单如一张名片,如果要高端,除却简约得体的设计外,还要特殊纸张加持。然而120年前,情况并非如此。当时“高端”主要向皇室权贵看齐,在当时语境中,高端的物品一定非常繁琐复杂,和如今彻底相反。参考形式诸如巴洛克、洛可可、维多利亚等风格。原因是繁琐复杂能让人产生敬畏之心,证明物件中堆砌了大量人力与时间,还有最领先的手工艺。情况在什么时候彻底翻转的呢?主要有三条时间线:第一条线是1919年包豪斯诞生,奠定几何图形与功能主义在设计中的地位。第二条线在二战之后,包豪斯传到美国演变为国际主义,奠定简约与秩序感在设计中的地位。然后再通过美国当时在世界的经济贸易地位,以产品输出为手段将此风格辐射到欧洲、日本、东南亚、及中国。美国在当时其实就充当了120年前皇室贵族的角色,第三条线是乔布斯苹果系列产品的诞生,尤其以iphone手机的问世将“极简主义”设计推向高潮(2007年)。我们在上一回的文章中考证过,苹果的设计理念基本上复刻自迪特·拉姆斯,而拉姆斯的理念源自与乌尔姆的碰撞,而乌尔姆的基因来自包豪斯。三条线因此最后是相互依存,形成闭环的。Iphone产品问世后,因为价格不菲,网络还出现卖肾段子,如今难辨真伪。而且自从Iphone诞生后,在设计界出现了一波强劲的模仿风潮,那时候不论做网页还是平面,客户都喜欢拿苹果来说事。当时做网页设计的我深受其害,连做海鲜的客户都要模仿苹果官网风格…重点来了,苹果的贵与他的极简主义划上等号,所以极简等于贵,贵等于高端,高端再等于极简。慢慢约定俗成。高端在英文中叫“Hign-end”,中文几乎是直译。这个词汇在过去是没有的,最早的出处根据考证,来自1997年冯小刚电影《甲方乙方》,原句叫“高端大气上档次”。后来在2006年的《武林外传》再出现,随后在网络上爆红,产生一系列拓展,比如“奢华低调有内涵”,“奔放洋气有深度”等。不管如何,我们摸清了“高端”的三个本质特点。1、设计形式一定效仿精英人士喜爱的主流设计(如今是简约,再过50年未必)。2、材质运用必须在中高档以上。3、制作工艺不能太简单,需要时间人力的堆砌。以后如果甲方提出“高端”的设计需求,请将这具体的三点拿出来跟他确认。看看他有否这样的时间与成本预算,不然就别提这样的要求。最后补充一句:好的设计,一定是因为花了成为好设计的时间。往期精彩推介
2022年7月8日
其他

大师列传21回:从拉姆斯谈到王阳明【设计史太浓】

这是设计史太浓的第197篇原创文章上期回顾:普利兹克第一人—菲利普·约翰逊在过去,【大师列传】讲述过20人,已出版书籍《设计大师启示录》收录其中17位。但现代设计优秀大师何止20,所以此系列会继续更新。人物系列没其它系列那么注重系统性,但标注回数方便归纳,更成体系。我们希望尽可能将现代设计各个领域的大师故事讲述一遍,以后大凡需要这方面参考,看【设计史太浓】便可以。今天主人公叫迪特·拉姆斯(Dieter
2022年7月4日
其他

运动列传11回:新艺术之家、现代之家与六人集团【设计史太浓】

法国东北城市南锡是新艺术运动在法国的第二个中心,以家具及玻璃工艺品的设计为主。其中家具设计尤其突出,玻璃工艺品方面的代表有我们上回谈及的加莱,而家具方面的领军人物则是埃米尔·盖里(Emile
2022年6月20日
其他

好物列传第1回:拉链-世纪十大设计【设计史太浓】

这是设计史太浓的第194篇原创文章上期回顾:平面设计史死了吗?持续1年7个月,50回的《平面设计史》大功告成,休息3天以示庆祝。(平面设计史完结篇:平面设计死了吗?)今天开始一个新系列,像王朔在《过把瘾就死》序言里所描述:这是部早已在大脑里开工的作品,只是要找个时间落实为文字。较早之前我就想将一些经典设计写成分享,因为经典≥优秀,冯唐经常会在文章中谈到:用文字打败时间。因为优秀文字会流传为经典,好设计也不例外,比如张小泉剪刀,明朝时候(1663年)就被设计出来,至今300多年,至今形态变化并不大,因为设计本身已经发挥得极致。(历史悠久的张小泉剪刀)所以经典设计也通常以产品形式流传,史太浓将这些经典产品统称“好物”。【好物列传】由此诞生。第一回跟大家聊个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的配件,就是被誉为世纪十大设计之一的“拉链”。(日常生活离不开的拉链)
2022年6月10日
其他

运动列传第10回:新艺术风格鉴别指南【设计史太浓】

Nouveau)已经尘埃落定,我们本次来看一看新艺术运动的特点有哪些,该如何从5个角度来进行鉴别。
2022年6月6日
其他

平面设计史50回(完结篇):平面设计死了吗?【设计史太浓】

要清楚认识到设计竞争的本质是形式的竞争,不管设计背后有什么深远观念,大众只会讨论你的形式,随后才试图接受你的观念,比如最近很火的中国建筑师马岩松,给予大家的首先是视觉形式的盛宴。
2022年5月31日
其他

平面设计史49回:破解风格的秘密!【设计史太浓】

第二个推断是如今不管什么差异化的风格表现,目的都围绕商业服务,如此一来就没有进行区隔的需求与坚守的理由,所以风格的更新速度很快,而且不纠结。
2022年5月16日
其他

运动列传第9回:史上最大规模设计运动【设计史太浓】

事实上,新艺术运动当中所强调的非对称性、不重复性及平涂技法基本都来自对日本艺术的采纳与改造,其中最主的要载体就是浮世绘(我们在【平面设计史】系列曾经详细讲述浮世绘的起源、人物、特点)。
2022年5月10日
其他

平面设计史48回:网页设计发展史【设计史太浓】

比如我刚刚学会Table布局不久,css+div布局就成主流了,再然后HTML+css+js也成熟起来,而程序开发端则是asp到asp·net到php到java等不同开发语言在不断进化。
2022年5月5日
其他

平面设计史47回:从解构主义到新极简主义【设计史太浓】

上回我们讲述了个人电脑诞生后对平面设计的冲击,数码时代的让平面设计的实现手段彻底革新,有人欢喜有人愁,既有危,也有机。
2022年4月24日
其他

平面设计史46回:电脑时代的设计革命【设计史太浓】

电脑技术的赋能让字体设计出现几种现象,其一是不少完全没有严谨字体基础的设计师纷纷创造自己的字体,这些字体风格混乱,水平参差不齐,其中不乏生动表现,但大部分都不成功,胜在热闹。
2022年4月20日
其他

平面设计史45回:孟菲斯与美国旧金山派【设计史太浓】

其实如今看来好不好见仁见智,因为用今人眼光看过去设计都是比较出戏的。只能说当时这种表现形式在美国是新颖的,而且没有其它探索风格那么猛烈(比如“新浪潮”及“嬉皮士”),在商业应用中普适性更强。
2022年4月13日
其他

未来的创意,历史都为你准备好了【设计史太浓】

这是设计史太浓的第185篇原创文章上期回顾:新浪潮风格今天搞明白接受网友建议,本期是一次内容阶段回顾。让我们看看这一年多以来,设计史太浓为大家详细介绍过多少种风格。这些风格渗透了艺术、建筑、绘画、平面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等不同领域。可以说每一次风格革新都是踩在前人探索的肩膀上,风格发展史就跟方言的演变史差不多。村跟村挨着的地方,就容易出现一种新的语言。而假设这种语言不合理,不受欢迎,就会消失在茫茫历史中。历史总是不断循环,未来的新创意也一样会以这种方式产生。如果某个人告诉你,他开创了一种大家从没见过的风格。那么有两种可能。其一,他骗你无知,其二,这个风格没有什么价值。第一种情况就不说了,第二种情况的理由是,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需要衔接与过渡,如果跳着来,就会脱离市场,脱离现实。比如一下子将电动车放到清朝一样,唯一的作用只能是办个展览。这个情况大家会在按顺序看我的文章中得到印证。本次回顾的顺序跟写的时候恰好相反,是从最接近我们的时期开始,然后一直回到过去。所以看着不舒服的朋友,也可以一下子拉到最后倒着看。文章有一部分是收费的,原因是避免我们辛苦干了1年多,发布完成的两周内就有人整理出pdf来广泛分享,甚至售卖牟利(过去两个系列其实发生过,说了都是泪)。哎!虽然收费也未必可以杜绝这种情况,但起码让对方不那么容易。因此不喜勿喷,看免费的就可以了。话不多说,我们来看看这些风格的详细发展、特点、相关人物与故事。至于怎么运用,大家就要善于结合自身情况啦~------------------------泱泱几千年的风格历史,就这样被我浓缩在这27篇文章当中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支持我们已经出版的书籍啦~
2022年4月11日
其他

平面设计史44回:新浪潮风格今天搞明白【设计史太浓】

而平面设计界的“新浪潮风格“也在70年代诞生,同一时期,不同文化艺术领域的发展往往会产生联动,比如我们42回谈及的”嬉皮士“风格跟甲壳虫乐队密切相关,因此也有人将平面设计中的新浪潮喻为“朋克风格”。
2022年3月29日
其他

怎么与客户更好的相处?【设计史太浓】

此“关系”非彼“关系”,不是套近乎,走后门,拜码头,而是怎么相处舒服的问题。
2022年3月25日
其他

平面设计史43回:日本设计的异军突起【设计史太浓】

其中LOFT的logo设计被奉为经典,这是个典型的国际主义风格标志,由视觉冲击力强的黄黑双色构成,logo仅仅是由简单得无以复加的直线字母,其中O被刻意缩小放置于水平居中,形成简单却又醒目的记忆点。
2022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