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设计师100问:为何不要找忙?【设计史太浓】

Reman刘斌 设计史太浓 2022-12-04

易经之中有个需卦,上坎下乾,俗称“水天需”,此卦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迪。
就是要学会“守时待命”。
因为假设时机没到,怎么努力往往都不能让事情有所起色。
今天的话题关于“忙”。
先来观察大自然,我们看不到哪一种蔬果可以一年四季保持成熟。
再看粮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结合人类活动就有农忙与农闲。
这样的现象符合自然之道,合理,和谐。
我们再看身边,很多人可以每天,每周,每个月都忙,无时无刻的忙。
这些忙有一部分是真的,一部分是假的。
本次就是想跟大家讨论那些假的部分,所谓“找忙”。
如果你留心,就发现很多人都喜欢找忙,大家希望通过找忙感动自己,或者欺骗自己。
让自己错误认为已经竭尽全力。
这样的忙,往往是另一种懒,是不愿意思考,不愿意取舍的表现,是低品质的。
身边一位朋友做设计公司,每回约他都说很忙(彼此关系很好),无论工作日或者假期,永远都是时间不够用的样子,但5年过去没有看到公司具体变化,这里没有嘲弄的意思,只是感觉其实可以停下来给自己一点思考调整的时间。
其实我们看品牌运营也是如此,当品牌遭遇一段时间的低迷波动,就喜欢乱做动作,这些动作大部分是企业主为了缓解内心焦虑而产生,这种也是找忙。
这种找忙有时候只是消耗一些资源,有时候则可能将品牌带入泥潭。
过去我也时常会在忙完具体事务的时候不知道该不该回家,感觉太早回家不像创业,有负罪感,于是就会自己“生出”一些事务来处理。
因为世俗观念里,创业应该时刻紧张,睡眠不足,披星戴月,跋山涉水一般不要命才对。
我认为创业一定会存在这样的状态,但绝对不能每天如此,更不能长期如此。
在中国人的智慧中,其实很善于等待时机。
所以孔子才会说:时也,命也。
当机会真正来临,事情的转机往往马上出现,成果也立竿见影。
在当代企业战略中有个名词叫“战点”,就是关键时刻的意思,也可以引申为“时机”,这个战点可以宏观看,可以微观看,宏观而言一年有一年的战点,微观看甚至一天也有一天的战点。
过去我们做智能服装,一个客户从接触到合作,从上线到下单差不多一年,我们不可能在过程中每天都紧张焦虑,因为主要战点集中在价格谈判与生产落实上,我们会将最好状态放在那个阶段。
而这个阶段没出现之前,应该合理安排工作节奏与生活作息,不至于当时机来临,人困马乏,身心交病。
但等待一定难受,因为等待包含了忍耐。
更要命的是,愿意等待也不表示时机会来,也许比想象中晚,甚至不来。
那怎么办呢?
我认为第一点需要笃定的相信时机会来,这种笃定并非盲目,是内心的直觉,像煮水,虽然水沸之前看不到变化,但能感觉到水温升高。
水什么时候沸腾取决水量多少,有否火源,风大不大等,聪明的你一定明白此处的隐喻。
在此之前我们不要找忙,而应该有节奏安排自己,积累自己,克制多余动作。
过去谈过,除了日常设计事务,我习惯每天看40分钟书,跑2公里,写1000字。
每天固定量,忙不过来加班完成,时间有余也不多做。
这也是需卦中谈到的:有恒。
有持续恒定的节奏与规律,人才相对会不慌不忙。
我们要清楚,当战点来临,会很自然推动你忙碌,那时候的忙碌才是甜蜜的。
再看一个自媒体运营的故事,身边有位不算熟悉的朋友运营了一个关于数码科技的公众号,有段时间非常奇怪,过去他的文章是一个月更新两次,质量都不错,但那段时间他居然开始日更,立马引起我的注意。
原因是我感觉这样做会出问题,果不其然,在他坚持了23天(我真的有计算)之后号就停更了。
为什么呢,因为他错误判断自己的数据增长慢是因为更新频率低。
是否特别像一个人认为创业不成功是因为一天只工作8小时,于是刻意改为每天12小时甚至16小时才感觉心安。
其实不完全是的,如果不是天赋异禀的人(或者运气爆棚的人),做自媒体一定是靠“长期发酵”。
自媒体的运营规律可以说完全符合需卦中的易理。
你应该以长期主义为原则去有恒的的发布擅长领域的内容,然后将前途命脉交给时机。
有恒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持续在一个方向上做微调优化的努力。
某天时机来临,一切的准备与积累都不会白费,效益将会很快上去,过去花费的时间成本也会获得快速兑现。
假设当一个平台发现你的时候,就表示不止一个平台发现了你。
我这两天接到知乎官方一个商业推广合作,细看一下选中内容,居然是2020年时候发布的问答内容。
这可以说是必然中的偶然,偶然中的必然。
我那位做科技数码的朋友因为急于获得理想反馈,打乱自身节奏与数据规律,在找忙过程中不但过度透支精力,还导致文章(内容)质量下降,数据不但没升,反而下降,可谓得不偿失。
而且更糟糕的是这样做容易透支过去建立的信心,还有对该领域的兴趣,就是我过去常说的:缩短职业寿命。
我分析过,在有节奏发布内容的过程中,我全网粉丝增长数合计起来,每天才不过200人,是否感觉很少,但当你乘以365天后发现,一年是73000。
而且在我这种小众领域里,其实粉丝质量是非常高的。
而且我还试过故意停更较长时间,发现数据变化不大,这就是时间的力量,也是市场的规律,当内容丢出去,怎么发酵不是自己控制的,我们只可以控制内容质量与方向。
而且大家注意,这些数据会有阶段性变化,假设不停更,越往后加速度将会越快,这是数学模型的问题。
说了那么多,是希望告诉大家,不要找忙,学会等待,而且能在等待中轻松平和一点。
但也不要以此为借口停止努力,因为在“守时待命”中,首先要“守时”,守时并非字面理解的不迟到,而是指“有恒的努力”。
我们从此要学会辨证的看待忙碌,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易经的智慧,也是中华的智慧。

往期精彩推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