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风研究|品评黄独峰绘画艺术
品评黄独峰绘画艺术
文/李惠文
Chaoshan style of study
[潮风研究]
黄独峰与谢海燕论艺时曾说:“写实要像高剑父那样自如,用笔要如吴昌硕那样古拙,用色当如齐白石那样对比强烈,气魄应具徐悲鸿那样雄浑。凡能善集天下之大成者,日后必能自成一家。”而他自己也正是如此进行艺术实践并取得了世人有目共睹的成就。
黄独峰在绘画艺术上是一个多面手,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能,尤其是山水和花鸟有着很深厚的造诣,由于从未在思想上要固守某家某派之法,使得绘画能够独树一帜,自有建树。他早年从揭阳画师邝碧波学任伯年派花鸟。后入春睡画院,从高剑父治艺。上世纪30年代赴日本东京深造。1950年在香港入张大千门下。一生转学多师,早期倾向岭南画派,重渲染,画风厚重而不乏秀逸。晚年风格渐趋豪放、朴拙,气魄雄浑。
黄独峰的国画着重写生,国画大师齐白石称赞他为“写生妙手”。由于有扎实的写生功底,他的人物造型准确,山水画自然灵动,花鸟画生动活泼。
中国画家都非常重视练笔,把它作为绘画的基本功,而学习书法就是一个很好的练笔方法。黄独峰在书法上下过工夫,目的也是为了将书法运用于绘画。他汲取了古代书法家米芾、董其昌书法的丰富营养,用笔放纵飞动,一气呵成,淋漓酣畅,咄咄逼人,颇有“逸笔草草”的画意。真如古人所说的“直从书法演画法”,使他的作品更具文化品位。
黄独峰的工笔和小写意作品风格主要以岭南画派和张大千画风为主要特征。画面组织有序,色彩丰富而和谐,物体结构明晰准确。大写意作品以海派语言为主,注重书写性,气韵生动,耐人寻味。曾经有人用“海派韵,岭南胆,传统神”来形容黄独峰的绘画风格,我认为颇为确切。
黄独峰在《谈谈中国画》一文中说过:“作一个艺术家不是天生的,要经过艰苦的不断的钻研学习,深入的理解。古人曰‘九层之合,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欲神于规矩之外,先循于规矩之中’, ‘深根固然后枝叶茂’, ‘道源去塞然后流长严’。要有广博知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深入生活,对中西绘画深入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兼收并蓄,应该不薄古人爱今人。集各家之长,中外古今无所不包。创作之道路应有‘善师造化而夺造化之神’。 ‘览宇宙之宝藏,穷天地之常理,窥自然之和谐,悟万物之生机,饱游饫看,冥思遐想,穷年累月,胸中自有神奇,造化自为我有,是师法造化,不徒为技术之事,尤为修养人格终生课业。然后目忘绢素,手忘笔墨,磊磊冥冥,莫非妙构,不求含韵而含韵自至,不求法备而法自备’。以上古人所言我认为是金石之言,古今绘艺之根本问题,可为座右之铭……”他的这一段话,是一个艺术家一生学习实践之后的切身体会,也是他的艺术观和创作经验,今天读来仍然使人受益匪浅。正是因为他能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窥自然之和谐,悟万物之生机,才能够使他的画作充满文化内涵;正是因为他能够目忘绢素,手忘笔墨,磊磊冥冥,莫非妙构,不求含韵而含韵自至,不求法备而法自备,所以他的画作才有如此强烈的感染力;因为他能够深入生活,对中西绘画深入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兼收并蓄,不薄古人爱今人,汇集众家,才造就他成为独树一帜的绘画大家。
黄独峰 档案
黄独峰(1913~1998),原名黄山,又名独风,号榕园,又号五岭老人,揭阳榕城人。1931年就学广州春睡画院。1936年留学日本东京川端画校,旋转日本美术学校日本画科。1937年回国。1938年赴香港,出版《现代艺术月刊》。1943年春在韶关创办颂风画院。抗战胜利后,到广州与高剑父创办南中美专,任国画系主任。1950年拜国画家张大千为师。1952年定居印尼。1959年在棉兰创办中国画院,任院长。1960年夏回国,任教于广西艺术学院,历任副教授、教授、美术系主任、副院长。1961年以来,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广西分会副主席、主席,致公党中央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侨联主席,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擅花鸟、山水,画风综合南北二宗及古代诸流派,自成一格。1964年作品《神仙鱼》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展;1976年完成《漓江百里图》长卷;《和平迎春》入选第五届全国美展。有《独峰画集》、《黄独峰神仙鱼画谱》、《明清写梅画人传略》、《中国之花》等。自1931年始,在上海、北京等地以及泰国、新加坡等国举办画展近50次。
[潮风研究]
鸣谢_揭阳日报
揭阳书画网·独家专栏
(转载请注明出处)
★★★
点击阅读 近期精彩
点击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揭阳书画网·微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