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淑彦说画 | 十万山人题画艺术刍议

2016-05-08 淑彦说画 揭阳书画网




十万山人题画艺术刍议


文 | 孙淑彦


     淑彦说画     




题画,即在国画上题诗文,亦称题款、题字、题识。题画艺术往往能看出一个画家文学根柢的深浅。

在画面上题字,作为西洋画,一般只在画面题上画家的名字。而中国文人画,则或诗或文,或寥寥数字仅题姓名和记年,或洋洋洒洒作长题。然而,如果画牡丹则题“大富贵”;画仙桃则题“献寿”一类,这是低层次对应式的题画,如同“看图说话”。高手的题画,是拓展画面的意境,抒发画家的感情,引导读者向纵深一层去思索。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画家题手持玉瓶的《观音大士像》,题的“诗”说:

一个好奶奶,世间哪里有?

左边一只鸡,右边一瓶酒。

只怕苍蝇来,插上一枝柳。

另一位画家题《观音反坐图》,则是这样写:

问观音为何倒坐?痛世人不肯回头。

 明眼人一看便知,前一幅是不题比题还好;第二幅是利用一问一答的语句,写出惊世语句,引发读者向纵深一层思索,使画面更有意蕴。这是闲话,言归正传。



 “聊写胸中逸气”的文人画是中国画的精髓部分。因中国文化的特殊性,文人画一开始便孕育在中国画的母体中。中国画经过几个重要历史发展阶段,文人画逐渐成为中国绘画史。晋魏时期,文人画观念即形成。明董其昌在《画旨》中,把文人画的来龙去脉,作如下的阐述,说:

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僧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李龙眠、王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大家,黄子久、王叔明、倪仲圭,皆其正传。吾朝文、沈,则又遥接衣钵。若马、夏及李唐、刘松年,又是大李将军之派,非吾曹当学也。(见《画禅室随笔》)

文人画是中国文明在绘画中的综合体现,要求画家要具备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和文化精神,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超迈脱俗的气质。也就是说,给民间单纯的绘画现象注入诸多文化含义。比如,注重艺术作品的文化性和文人意识,在作品中充满人文关怀。优秀的文人画家都是诗、书、画三种艺术载体的行家里手。利用这三种艺术载体,把自己的胸怀和志趣具象地表现出来。




有深厚文化修养的文人画家,利用画的题款,或诗或文,甚至嬉笑怒骂,更是淋漓尽致地宣泄自己的情感,而把有限的画面无限地扩大。

揭阳旅港老画家十万山人孙星阁先生,是优秀的文人画家。他荦荦大端的艺术成就,多有文章评述。古贤说“不贤识小”,我甘居不贤,仅评述他的题画艺术,当然期盼能“窥一斑而见全豹”。

十万山人有闲章曰“室有幽兰气自和”、“兰蕙有天香”、“十万梅花阁主”等,知他极喜欢四君子即梅兰竹菊,其画集,往往四君子图占泰半以上。谈论他的题款艺术时,以四君子为主。先看画家如何题《兰石图》。




首先是题诗。早年画家题一件《兰石图》曰:

幽兰香发出重关,万壑千岩见亦难。

可道素心开尽雪,寻花一路到此山。

盛赞兰花的幽香万里,以及画家对于兰蕙的向往。题《幽兰图》曰:

兰蕙生空谷,幽香万壑山。

移根入苑圃,伤我旧时颜。

这是借题发挥,既激赏兰蕙的幽香,更深一层是慨叹岁月的逝去。又题《兰石图》:

一年花事去纷纷,绝壑幽兰不断闻。

春信何如秋信好,麝香珠露月无云。




仍然是对兰花的赞美。另一幅作于一九四五年秋的《兰石图》则这样题:

云壑生兰蕙,王香天地春。

年来草木荒,何处楔佳人?

同样是借题发挥。那是动荡不安的年头,“年来草木荒”,不知到哪里才能祭祀美人香草,志士仁人?是画家对时局的忧心。依然是题《兰石图》:

扬扬兰蕙芳,不改四时德。

空谷有佳人,相思不可得。




把兰蕙拟人化,是衷心的礼赞。作于一九五七年秋的《兰石图》,这样题:

一片素心欲写兰,为兰为草画中看。

万人怀想入秋思,和风和雨十月寒。

又题《兰石图》诗并序,说出画家喜欢画兰的意趣:

葳蕤兰蕙草中圣,石性阴阳德补天。

万物静观皆自得,画图写意亦陶然。




余画兰以养情,画石以养性:锲而不舍,以代晨运,求体力健已自得,而不计工拙也。

山人九十多岁时,仍然热情讴歌兰蕙的品德,一如既往视兰蕙为知己。一九九三年画家年已九十七岁,在《兰花小品》中这样题:

太湖奇石植兰蕙,养性抒情一笑颜。

瑞满玉堂写入画,名花知己不登山。




同年,在另一幅《兰花小品》中又题诗:

兰蕙草中圣,扬扬尽古贤。

葳蕤抱自洁,乐道羲皇前。

明年,画家九十八高龄,大年初一,画家即挥毫歌颂兰蕙。在同样是《兰花小品》中说:

画兰以养性,空谷发天香。

万壑尽君子,扬扬岁月长。

对于兰花,画家不怕重复,一画再画一题再题。古今诸多画家,较少像十万山人一样对兰蕙达到如此醉心的程度。他的题兰蕙的诗歌,如果有人整理出来,我看很可观。这“可观”,不仅仅是数量,对画家的诗词造诣和题画艺术,值得借鉴、探索。以上这些古体诗多数属于言近旨远,语浅情深,在简短的篇幅中蕴藏深远的内涵。这要求画家要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学修养。




十万山人的题画,并不仅仅局限于古体诗,亦有散文。择一些较精彩的来评述。题作于一九五八年中秋的《兰动石静图》,画家利用题画的机会,谈对书画艺术的见解:

写兰难,画石亦难。兰以狂草,石以飞白,各自法门。然兰欲动而石欲静;兰有千种,石有万变。石不独求飞白,亦求之籀篆;亦不独求之山,而求之海。洪溪北太湖产奇石,贵不可言,东坡、米颠而痴之。

这是画家的艺术观,说明他为何对兰石那么真情、喜欢,一画再画,画了数十年仍那么有兴致。再看另一件依然是题《兰石图》的:

郑所南画兰作《倒悬图》,余画兰托根穷谷。时地不同,伤心自异,寄意于物中情同耳。




原来,画兰是画家寄托志趣的手段。画家还在另一幅《兰石图》中进一步阐述:

画兰,明代《画史》,八大、石涛并称。然八大浑厚古拙,石涛清丽迥俗,自不同格。写兰学在养气,画道书法体诸神骨。

画家又有《喜怒写竹图》,阐述他的作画宗旨:

元僧觉隐,写竹有掀簸之态,写兰有葳蕤之悦,  目其论画云:“吾尝以喜气写兰,怒气写竹,叶势飘举,花蕊吐舒,得喜之神,竹枝纵横,如茅错出,有饰怒之象。”余写兰竹,不计喜怒,只求胸中有兰有竹耳。若画兰以喜,画竹以怒,便为物著,便为物役。何处空灵,画道通于佛道。噫,佛道难,画道亦难。




一九七五年冬十一月,画家年近八旬,作《寒梅碧石图》中堂,题为:

石瘦见骨,林疏见神;李成古梅,马远雪峰,颇见神骨,学山水者当知启发。

明年大年初一日,意犹未尽,再次在上图右下角添长题:

乙卯冬十一月寒流,天寒地冻,为香港九十七年首次奇寒,为写《寒林碧石图》以记。年暮除夕,花市梅花迟开,因将斯图,点缀红梅,以过新年亲友齐来看花贺年,见此喜神,共庆妙手回春。丙辰年初一,以兹记年,星翁时年八十重记。

第一次题款是“学山水画”的经验之谈;第二次是“记实文学”,平实中带着幽默,可看到一位八旬老翁的童心。




一九八一年画家作《红梅图》中堂,竟一而再,再而三,又是诗又是文,三次题识共三百多字,洋洋洒洒纵论书画之道,畅谈作诗经验,指出如果画家是否会诗,是区别“画工”与“文人画”的标准。第一次题识是:

姑射仙人白玉脂,雪中粉蝶梦迟迟。

数点寒香魂断处,一枝斜影月明时。

第二次在画面上部题文为:

画道通于书法,画梅以篆无第二法门。然书画必会于诗,而韵逸之气,见于笔与情性有关,风格不同。宋卢梅坡咏梅诗:“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有梅无诗为俗,而为画工与文人画之分矣。咏梅诗应以林和靖为第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明之高启咏梅云:“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莫不叹绝。




画家觉得意尚未尽,第三次在画面的下部分再题曰:

红梅诗应以东坡为第一,句云:“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脂。”灵感触来,非意想之所可得。又曰:“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咏物诗,石老不及也。元、明咏红梅者极多,余无一取。然最合清代诗人口味,极称之。元人丁鹤年句云:“姑射仙人炼玉砂,丹光晴贯洞中露。无端半夜东风起,吹作江南第一花。”谈诗不易,画道亦难,此帧墨梅,偶点胭脂,便成红梅。

 不管是第一或是第二、三次题,在在表现画家的学养和博识。确实是“谈诗不易,画道亦难”,而长题更不易。画家在同一年所作的《墨梅图》上又题,论画梅的史事,可知画家对历代画梅拔尖人物的研究:

画梅以花冠和尚为开山祖,古峭奇崛,独冠一时。逮杨补之出,一变而为清道。王元章出,一变而为洒落。则画梅之能事尽矣。




同年另一幅《墨梅图》,进一步阐述这一观点:

中国艺术传统与影响是说不开,论画梅,杨补之、王冕、陈献章冠绝古今。然其用笔用墨,精神所至,如出一人手笔。余好鉴画,狄个子谓吾为金大根而三子之画梅而莫能辨,亦奇也。咏梅诗当以林和靖为第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次之则为东坡苏子红梅诗:“酒晕无端上玉脂。”灵感偶得之。又云:“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画欤诗欤道欤?为梅作史云:“竹外一枝斜更好,画里和味万绿红。”画道之微,东坡其为百世师而为天下法矣。

 一九八一年春画家作《梅福图》以“养性”,在画面上长题,把“四君子”拟人化:

乾坤育万物,贤圣守千真。

志士直非易,野梅百曲辛。

雪霜寒耐冷,玉骨净无尘。

二度芬芳发,孙枝又日新。

孔子说仁,孟子说义,朱熹说直,三者同归。草木之中,梅松皆有至德,长寿延年。其生也直及其老也,皆曲曲者受风霜雨露冰雪之打击耳。松老化龙,梅老亦然。古之贤圣知人事之艰难,政治之非易,都想归隐,如松若梅,德养晚福。辛酉春月作为《梅福图》养性。




画家喜在题画中阐述观点,如题《官梅苑囿图》:

梅花有野梅,官梅之分,便是苑围溪桥之别。则君子画梅,为高士美人;俗匠画梅,与杏桃争艳,此皆不知梅性。梅开天地之春,梅格与天地同德。今古未见梅人,此图空灵云汉,作此不知与梅何若?

在《竹蟹图》斗方上则说:

诗书画文章玄学,理一相通而道同。画道静,物欲动,动物欲静,然静非不动,动非不静也。得其神则动静不分耳。此帧若曰非竹非蟹,有曰亦竹亦蟹。吾心有竹有蟹而已矣。




画家没有通篇大论的《画论》一类文章,他的画论散见于题识之中。

十万山人的题识,体裁多样,内容广泛,见解精辟。貌似顺手轻轻拈来,而引古说今,谈禅说理,嬉笑怒骂,莫不成为精练短文。这些短文,是画家数十年艺术生涯所积累的心得,是数十年深厚文学修养的结晶。

本文所谈画家的题画艺术,仅撷取他题四君子部分,而在四君子中也只是一小部分。他的山水图、飞禽走兽图,大多有精彩的题识。画家在《画衡三五语》中说:

不喜万人爱.只怕一人识。文、字、诗、画四者,为我国之民族风化。周秦诸子之文,秦汉之碑,唐宋之画,皆中国文化之精神,国家之大宝。古人只说:文、书、诗入画,是谓之画,画道也,画人也。故学画必先学书、学文、学诗。以上失一,画匠也。中国画之难,彼谁知之。




 十万山人的书画艺术,可得出结论,画家不仅这样说,还身体力行。不仅“这样做”,还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画家虽然已经作古,而他的艺术却长存天壤间。江南刘三曾题十万山人《离骚画集》借用来为本文作殿军:

十万山人写兰一册,名曰《离骚画集》,写竹一册,名曰《潇湘画集》。一图一咏,诗画不分,怅忆屈原,谁不潸潸。

诗中有画王摩诘,诗画不分十万山。

香草离骚写一卷,屈原感此亦潸潸。


二○○四年六月


附记:

本文所引画家题识,见萧芬琪主编《十万山人孙星阁诗书画集》,和平生选编《十万山人书画集》,谨此表示谢意。

原载孙锐卿主编《十万山人纪念文集》,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揭阳市外事侨务局二○○五年。

配图作品与文中提及作品无关联。



 


     淑彦说画     


   孙淑彦 简介  


孙淑彦,学者。广东省揭阳市人。一九五一年生。

从事博物馆工作三十年,历任揭阳市博物馆、揭阳市丁日昌纪念馆馆长。长期从事文史、潮学、书画研究。

出版史学专著八种,潮学专著九种,散文集三种,书画研究专著三种,书画作品集八种,主编和选编著作二十多种。近年有《孙淑彦文字集》一套十二册。







揭阳书画网·独家专栏

(转载请注明出处)


★★★

近期精彩 点击阅读

用色彩塑造精神的形态-王耿城风景油画

淑彦说画 | 高秀苍浑老画家-林受益先生

范昌乾:艺坛称独步 桃李满天下

蔡焕彬油画新作欣赏


点击关注

当代国画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揭阳书画网·微社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