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家长的自白:买不起10W+学位房,就跟10W+家长抢学位

2017-05-22 圳长 深圳客


我是一个普通的深圳家长,我的孩子今年刚小学毕业。


我们是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前几年在深圳勉强买了一套关外的小两房。在外人眼里,在深圳有房有车有妻儿,应该算是比较成功的。但事实上,我们却陷入了深深的痛苦轮回之中。


最近小孩要报考初中,和老婆调查和商量后,打算为孩子申请深圳市百合外国语学校,一所民办学校。虽然算不上全国名校,但百外也是深圳最牛的民办初中,连续2年中考成绩都是全市第一。


最重要的是,这么厉害的一所学校,拼的不是学位房不是走关系,而是比网速和手速:学校会放出3000个招生考试资格,先抢先得,随后参加线下评估再选出480个学生入学。


去年,百外是30000人争抢3000个考试名额。这次为了增加申报机会,我发动了十几位亲朋好友来帮忙。其中有一个去网吧开了最贵的包厢,最贵的电脑;有一个程序员同事,我们每年回老家的高铁票都是他帮忙买的;还有老婆的闺蜜小赵,听说什么外国的网速比较快,就把她日本澳大利亚的朋友都发动上了;老婆还在网上找各种攻略,用什么浏览器最好,哪家的光纤最快。


昨天下午报名开始,势在必得的我们花了一个多小时都没人报的上,老是显示无法服务,老婆着急到眼眶都打着泪。


后来学校发声明说网站被挤爆崩溃了,需择日重新再报。后来媒体说大概有10万多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在同一秒开抢。像我们这样的家长又何止一个呢,一个家庭都发动10个人帮忙报名可想而知。


▲深圳市百合外国语学院的声明(图片来源于:学校官网)



后来,我看到一个家长在网上声称,愿意花20万买百外的学位,希望黄牛们帮帮忙;也看到有人评论说:“家长们的脑瘫导致本次系统瘫痪”


我们是脑瘫吗?!用最具性价比的方式让孩子享受较好的教育资源,难道有错吗?


我们之前对比过,深圳有5所初中名校,除百合和深外之外,另外三所都是拼房产和户籍。例如深圳实验学校中学部附近的国城花园,去年被称为“深圳最贵学区房”,最高16.37万/平,最低10.45万/平,总价最低也要700万。另外一些10w+的房子很多都是二十几年前的老房子,住起来很不方便。


但如果申报百外的学位,10万人抢3000个名额是3%的概率;3000人最后只能入选480人,是16%的概率;也就是说,除去孩子能力不谈,这是一场0.48%的赌博。


相比于让我们这种家庭再拿出近千万买一套学位房的概率,百外0.48%的可能性明显会更实际一点。


▲全中国125个探测点,有80个正在疯狂登录百外的报名系统(图片来源于:买房之前)



我想这都是家长们的通病,为人父母总想带给孩子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最好的资源、最好的教育。哪怕这机会小到1%也有争取。


但现在这种病让我感到难受。因为在没有孩子之前,我跟老婆看到别人的父母教育孩子都会十分鄙夷,当时都自信我们做父母界的一股清流,以自己的方式培育和教育孩子,不做虎妈虎爸,不从众,让自己和孩子一样都习惯独立判断和思考。但梦想与生活的差距有时是巨大的,从小孩降生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变了。


从出生用的婴儿床、婴儿车开始,到香港背回来的奶粉、尿布;再到早教班、幼儿园、小学,到未来的初中、各类兴趣班。现在我们好像陷入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两难境地。我想,这就是他们口中的“中产阶级焦虑”,因为底层的蓝领们根本无暇去想,而上层的富人们则完全不必去想。


比如这次小升初报考,我们花了半生积蓄买的房子学位是附近一所很普通的公办初中,从经济条件和接送方便而言,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但我们两人还是不甘心啊,以前老觉得让孩子赢在起跑线没必要,但最后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去跟10万家长抢学位。即便这只是一个很小的概率,即便百外一年超过5万的学费支出会让我们这个家庭增加不小的负担,即便未来接送孩子一点都不方便。但,谁让我们买不起10万一平的学位房呢。


▲1995年建成的国城花园近期均价10W+,总价约1000万。(图片来源于:链家网)



朋友说,我们这是一种裹挟着对孩子未来无限期待的付出,这种付出可怕地方在于,你没有办法做一股清流,因为你会焦虑如果不这样做,你的孩子可能会赶不及、跟不上,会输在起跑线上。


于是我们咬咬牙买了一个进口婴儿车;

于是我会去给他报了一个贵的早教班,上了双语私立幼儿园;

于是最后我们再咬咬牙买了10万/平米、一辈子都不会去住的老破小学位房;

再或者咬咬牙找几十个亲朋好友甚至是花钱找黄牛党去拼网速;


面对孩子,我们父母正在悄然发生改变。所谓的中产阶级陷阱正在我们身上不知不觉的形成了,而且越陷越深。当我们全身心无条件的奉献和投入,也等同于让自己间接的失去自我,变成孩子眼中一个越来越功利,越来越无趣的父母。


“孩子,爸爸妈妈原本不是这样的人啊!”


然而,这一切不是孩子的错,不是孩子让我们这样,而是我们主观上为了给孩子所谓最好的东西,而变得这样。



上周看了《摔跤吧爸爸》,开场不久就有点反感里面的父亲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去实现。后来看到网上有个被删减的情节让我对这个父亲感同身受:


半夜,阿米尔汗(只记得演员名字)轻身走进女儿房间,看着她们筋疲力尽地趴倒睡着,他坐下来给女儿按摩肌肉紧绷的小腿。这时妈妈也跟着进来,指责他说:我搞不懂你在做什么。


阿米尔汗背对妻子,说出自己的内疚: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一句鸡汤:“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今天我们做的所有事情,目的都只有一个:爱我们的小孩。但是这可能也是一条“不归路”,我们沿着这条路越走越远,越走越深;何时归来?归来时是否面目全非?或许无人知道。 只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孩子终于发现,爸爸妈妈也曾经是少年,至少曾经过。


致所有深圳的父母们。




在评论区说说

你会千方百计让孩子读名校吗?




【圳长原创 | 欢迎转发 | 未经许可 | 谢绝转载】

想勾搭宇宙最酷深圳客,请联系圳长

○个人微信:szkzz0755

○ 微博@深圳客Shenzhener


阅读更多请点这里

深圳没有歧视,但有鄙视链

一个人的深圳

许勤10年,和他的“深圳质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