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你又要静静了

深圳客 深圳客 2019-05-16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有个经济学者曾在深圳开了一个让整个珠三角都笑掉大牙的玩笑:广州和香港,未来都将沦为环深圳城市广州就是“深圳北”,香港就是“深圳南”。

 

这种玩笑几年前在深圳也经常发生,那时候深圳客一篇泼冷水文章《深圳,你需要静静》戳到深圳人的痛点,刷屏朋友圈。但这一次,似乎形势更为真实:广东省统计局按照最新的GDP核计方法显示,深圳在2016年的GDP已经超越广州;根据今年最新数据预计,2017年深圳GDP总量约为2.2万亿元,成为排在北京上海之后的中国经济第三城,超过香港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要知道,1980年的香港,以弹丸之地的土地和不足内地千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整个大陆近20%的GDP——467亿人民币,而当时的深圳还是小渔村,3亿的GDP总量不及香港一个零头的1/2。


深圳GDP一步步追赶香港△

 

再来看看深圳交出的2017年超级答卷:


进出口总额超2.6万亿元,连续25年位居全国第一;


全市科研投入900亿元,仅次于北京、上海;


新增世界500强企业2家,累计达7家,仅次于北京、上海;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193家,累计达11230家,仅次于北京;


工商主体数量达306.1万个,位居全国第一,这意味着你走在街上,附近4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创业者,说不定今天地铁上坐你旁边的小哥哥就是未来10年的马化腾。

 

截至2017年11月,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了10.04万亿人民币,位居全国第二,市值方面足足甩出了上海(7.5万亿)一个广州(2.62万亿)!其中,腾讯这一家的总市值(3.23万亿)就超过了上海前12家上市公司市值总和(2.81万亿)。而且这数据还没算上刚刚迁入深圳的恒大,以及去年上市的物流巨头顺丰,还有没上市的华为,以及超级独角兽大疆等企业。

 

最近几年,众多行业领头羊更是纷纷把深圳推向了国际化的舞台。比如通信行业的华为,保险行业的平安集团,移动互联网的腾讯,房地产行业的万科,股份制银行的招商,电视机行业的创维,动力电池领域的比亚迪,无人机领域的大疆......它们作为这座城市最好的名片,不断为深圳加上“与有荣焉”的谈资……



深圳的世界500强企业△


所以,面对这样世界罕见的城市奇迹,我们需要再次为这座城高唱赞歌吗?


答案不言而喻。但是,深圳历来是一座最有危机感的城市,正如在一片GDP的狂欢中,深圳市长陈如桂就一口气指出了深圳的9个短板,这些问题比奇迹更应该去直面。因此圳长要再一次站出来说:深圳,你又要静静了


再高的GDP买不来教育



2018年的春季,深圳不负众望的传来了学位预警信息:据往年数据预测,福田区2018年公办小一入学缺口超过6000个,公办初一入学缺口超过1000个。龙华区小一学位缺口9800个,初一学位缺口3600个。

 

一个是名符其实的深圳中心区,另一个则是被称为“宇宙中心区”,仅仅这两个区就有2万个学位缺口。有数据预测,2018年深圳公办小学小一学位缺口预计将达到6.1万个,公办初一学位缺口0.32万个

 

最基本的学位满足不了,更谈不上教育的满意度了。深圳优质的教育资源基本集中在百花、翠竹、蛇口、南头等关内地区,多少家长为此花光了几代人的积蓄,只为购买那可能都无法居住的学位房?在教育均衡方面,深圳别说超越国际化的香港了,甚至还存在落后内地二线城市的危险。陈如桂市长说的深圳学前教育总体水平偏低、监管不到位,中小学优质学位紧、班额大的问题,一针见血。


双非儿童跨境上学△


基础教育发展欠佳,高等教育也一直在引进外部优质资源补足,例如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吉大昆士兰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但这些仍然无法满足深圳对于人才的需求和科研成果的市场化。以致于深圳每年只能通过巨额补贴来吸引人才的流入,这并非一个健康良性的城市发展轨迹。

 

我们常说,来了就是深圳人。但最后因为孩子在深圳上不了学,上不起学,上不了好的大学而离开,深圳你的脸不疼吗?


深圳赚钱,“环深”看病



在深圳赚钱,还要去“环深”的香港打疫苗,去广州看病。这不是笑话,而是一个个打脸的事实。不信你每个周末可以到广州几个大医院数一数,停车场到底有多少块价值10万的“粤B”车牌。

 

2017年,深圳新增了5家三甲医院,总数才勉强达到16家。这数字放在北上广面前,简直是个三线城市的水平(北京>80家,上海>50家,广州>50家)。深圳医疗资源总体不足是几乎所有深圳人都知道的事情。政府报告中,陈如桂市长也说出了医生缺、床位紧,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强,千人床位数仅为3.6张,低于全国5.1张的平均水平的医疗窘况。有网友嘲讽:中国东部的任何一个省会城市/直辖市的医疗水平基本都能吊打深圳。更别说所谓的“国际化”了,也就比“非洲化”好一些了。

 

本来就是吃力不讨好的医生护士,加上规划有问题和资源不到位,产生的结果就是:在街上随便抓一个深圳人,都可以随随便便吐槽深圳的医院和水平:挂号以小时计;发烧去看病,等排到我时烧已经退了;医生水平不靠谱等等。




来了就住城中村



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住城中村。据媒体报道,深圳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80%的人租房居住,1600万租客中,有1100万人住在城中村。他们享城市之便,却无法享受城市之美。更难以想象的是,如果10年后这些城中村都拆了,新来的深圳人能住哪呢?东莞还是惠州?

 


当然,我们还是要恭喜深圳2017年房价实现了12连跌,但一个更扎心的事实是,就算2018再来个同样的12连跌,绝大多数深圳人依然买不起,住不起。难怪政府报告要把房价高降低了对人才的吸引力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来研究。

 

虽然深圳近几年大力发展住房改革,给广大毕业生提供租房补助,提供保障安居住房,让来深圳的人基本上都能安居乐业。但是,为什么那些物美价廉的安居房,其中大多数是面向人才的配套福利,说好了“来了都是深圳人”呢?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多少"马化腾们、任正非们"被深圳的高房价吓跑,有多少行业精英因高昂房租而选择逃离深圳,又有多少创业者将深圳从候选名单中剔除......国际化的深圳,你的房价还没有国际化,就已经在派发着“非富勿扰”的逐客令。

 


去香港买酱油,去日本买马桶盖



也许我们必须承认,在中国经济体系里,深圳是一颗闪亮的启明星。但是在商业上,特别是如今国际化的商业环境中,深圳与香港或者是其他国际大都市相比,差的可不仅仅是名牌商品。


有个有趣的数据:2017年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73.91亿元。这个数据就是深圳人的“花钱能力”,这个数字看似庞大,但它不仅是一线城市垫底,更是排在了重庆、成都、武汉、天津之后,位列全国第八。而且该数据还不到上海的一半,比起广州的消费能力也差一大截

 

作为全国GDP第三城,平均工资位列全国前三的城市,难道那么有存钱意识?非也,深圳人的钱,都花在了境外。深圳人喜欢境外购物,两小时直达香港,奢侈品消费便宜30%-40%,曾经深圳人连“酱油都去香港买”。而且,这些年随着深圳人外出旅游增多,消费额外流的数字正在扩大化,不仅仅局限于在香港买东西,更有去东南亚、欧洲、美洲等区域消费。



难道偌大个深圳,没有购物中心吗?不是,而是越来越挑剔和国际化的深圳人没有在深圳找到一种终极的购物体验——生活方式。


去纽约时代广场,也许消费的是以咖啡座椅为剧场,以璀璨霓虹为布景,以街区广场为舞台的现代生活;去法国香榭丽舍,也许体验的是优雅而舒适,精致且柔软的城市气质,那种你欣赏风景,你又是别人眼中风景的那种美妙;去伦敦邦德街,也许感受的是高端奢侈品里追求的简约雅致,是日不落帝国不经意展现出来的文化自信与美学素养;去日本银座大街,也许观察的是清晰的城市肌理,分明的建筑密度,还有它历经百年风雨洗礼,依旧拥有吸引全球瞩目的强大吸引力......

 

这些,深圳依然还要向这些城市学,学时代广场的活力,学香榭丽舍的腔调,学东京银座的尺度。把我们这座城市大胆求索的精神发挥极致,复刻每一座大都市中令人瞩目的国际大道,也把全球最令人向往的城市生活带来深圳。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1332eoyhc6&width=500&height=375&auto=0


在GDP接连超越香港广州的今天,深圳不应该停止前进的脚步,更不应该沾沾自喜。在全球城市版图中,深圳的目标也绝不是在GDP上超越哪一座城市,而是要全方位发力,成为一座像纽约、伦敦那样令人信服、令人赞赏的国际化大都市。

 

路漫漫其修远兮,深圳请冷静下来,继续一往无前,探索有道


长按二维码关注One Avenue卓悦中心

一起发现划时代的全球都会新中心△



在评论区聊聊

深圳还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





【圳长原创 | 欢迎转发 | 未经许可 | 谢绝转载】

想勾搭宇宙最酷深圳客,请联系圳长

○个人微信:szkzz0755

○ 微博@深圳客Shenzhener


阅读更多请点这里

谁在不断创造“深圳式奇迹”

这是我在深圳,最后的24小时

4号龙华线的年轻人,与他们被挤扁的梦想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深圳客」,搜索「szhenke」即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