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经讲章 | 从耶稣对禁食的教导看如何建立与神之间亲密的关系 | 秦恩膏传道
从耶稣对禁食的教导看
如何建立与神之间亲密的关系
马太福音9:14-17
那时,约翰的门徒来见耶稣,说:“我们和法利赛人常常禁食,你的门徒倒不禁食,这是为什么呢?”耶稣对他们说:“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时候,陪伴之人岂能哀恸呢?但日子将到,新郎要离开他们,那时候他们就要禁食。没有人把新布补在旧衣服上,因为所补上的反带坏了那衣服,破的就更大了。也没有人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若是这样,皮袋就裂开,酒漏出来,连皮袋也坏了。唯独把新酒装在新皮袋里,两样就都保全了。”
引言
刚刚我们所读的经文,是耶稣面对有关‘禁食’的问题所给出的教导。这段经文被称为圣经中有关禁食的教导中最重要的经文。我们从经文中可以看到,约翰的门徒和法利赛人都有禁食的传统,但耶稣却并不强调门徒禁食,而且有意思的是耶稣很多教导都与吃有关,甚至很多时候就是在餐桌上的时候借着吃教导人。
‘禁食’本身是以色列人非常重要的一件宗教事务。有关‘禁食’我们需要认识到,虽然在摩西律法中关于禁食的明确规定,只有在赎罪日的那一天,全以色列、举国上下都要禁食(利未记十六29-31),但是从士师时代开始(士师记二十26,王上二十一27,拉八21,帖四16,撒迦利亚书七3)乃至往后,当以色列人在困苦、穷乏中,危难或是灵性干涸时,为了向神表达急切的需要、悔罪、渴慕,不论是群体还是个人,禁食加上祷告就成为以色列民族极为重要的一种属灵传统。但不同的群体对禁食的观念可能有所不同,法利赛人一星期禁食两次(路十八12),重点在于表达谦卑和悔罪,同时也是一种警醒的操练;而施洗约翰的门徒可能更受当时爱色尼人的影响,禁食的重点在于表达迫切渴望弥赛亚的来临。
不论是摩西律法中规定的禁食,或是后来衍生出在耶路撒冷沦陷日等重要节庆日禁食的传统(亚七3、5,八19),这些禁食都表达了严肃的敬拜,对神的敬畏、渴慕、迫切恳求之心,禁食与奉献和祷告被称为以色列人信仰的三大柱石,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因此当人发现耶稣:这位在当代拥有一定影响力的拉比,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祂似乎完全忽略了犹太人信仰的三大柱石:‘祷告’、‘奉献’及‘禁食’中的‘禁食’这一项,这令人感到极度的不安就很正常了。
这里的提问,实际上接续了上面的冲突:耶稣与罪人一同坐席、吃喝,暗示了耶稣似乎缺乏属灵的灵敏度,并不是真正敬虔的人。
我们不能确定约翰的门徒与法利赛人禁食的动机是否一致,但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就是,约翰的门徒和法利赛人常常禁食,他们在神面前迫切的恳求,为神的百姓受外邦罗马人的奴役而举哀,或者也为自己的罪感到忏悔、痛苦,但是围绕在耶稣身边的这群人整日吃喝,他们不禁食也不举哀,这实在令人疑惑。施洗约翰虽然不是法利赛人,但他所传讲的信息正是集中于‘悔改’(太三11),并且迫切盼望弥赛亚的到来,所以他和自己的门徒时常‘禁食’也就不稀奇了。令人疑惑的是,耶稣基督也传讲悔改的信息,而祂出来传道时乃是受了施洗约翰的洗,显然被许多人看作约翰的传人或‘同道’,但是祂却不坚持要人禁食,这理所当然引起别人的怀疑。
这就好比今天在我们的时代,每个爱主的基督徒几乎都会在受难节这天纪念耶稣基督的受苦与死亡,基督徒会聚在一起表达悲伤,为罪悔改或是看一些受难节的影片,或是听一场督促我们悔改的讲道等等,可是如果在这一天,某个牧师,带着自己教会的弟兄姊妹,去到某个毒枭家里开派对,还邀请了一大堆的毒枭、人贩子、黑帮老大参加。
弟兄姊妹,你想如果这个牧师像我一样没几个人认识也就算了,可他偏偏是个很有影响力的牧师,是个众人追捧、跟随的名牧。要是真的有这种情况,估计整个基督教界都要炸开锅了,大家一定群起而攻之。此时耶稣和他的门徒所面对的正是这个光景,他们在其他犹太人的属灵领袖都以禁食表达悲伤、悔改、警醒、盼望的日子,进入一个税吏的家,与一群税吏、罪人大摆宴席,实在是刺激当时人的神经。
一、禁食还是不禁食?
实际上是否应当禁食或者说身在新约的基督徒是否还需要禁食,一直困扰着历世历代的基督徒们。
一方面,我们从新约中看到,保罗曾说‘必有人离弃真道…又禁戒食物…食物是神所造,叫那信而明白真道的人感谢着领受的,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谢着领受,就没有一样可弃的’(提前四1-5)。在对歌罗西教会的教导中,保罗同时提到‘你们为什么……服从那不可拿、不可尝、不可摸等类的规条呢?这都是照人所吩咐、所教导的……这些规条使人徒有智慧之名,用私意崇拜,自表谦卑,苦待己身,其实在克制肉体的情欲上是毫无功效’(歌罗西书二20-23),因为‘食物不能叫神看中我们,因为我们不吃也无损,吃也无益’(林前八8)。
但是我们需要特别小心的看待保罗的这些教导,因为它们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针对特定的人群所说的话,甚至这些经文大多数本身并非直接讨论禁食的问题。
保罗指出仅仅是遵行一些规条、完成一些行为上的要求,并不必然给人的灵性带来帮助,就禁食的问题而言,我们不能单纯的以为,只要禁食就一定会对灵命有好处,正如保罗对罗马人所说:‘吃的人不可轻看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不可论断吃的人…只是个人心里要意见坚定……吃的人是为主吃的,因他感谢神,不吃的人是为主不吃的,也感谢神’(罗十四3-6)。
吃与不吃本质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明白其中的意义,或我们如此行的动机是什么,是否是‘为了主’,是否是可以让我们‘感谢神’。总的来说,保罗反对将‘禁食’当作一种必须遵守的律法,或是拥有神奇魔力的‘行为模式’:只要行了就必然有好处,但保罗也绝非反对禁食本身。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禁食并非基督教所特有的,而是一件相对‘普世性’的行为。许多宗教、文化,或是zheng*zhi、健康运动中都有禁食的行为。甚至可以说世上几乎所有的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都有实践禁食的行为,即使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也会因为出于zheng*zhi(绝食抗议)或健康的目的而禁食(如国际禁食中心:Fasting Center International)。
所以,我们首先需要明白一个问题:基督徒有必要加入这样一个如此普遍性的禁欲行为中吗?或者说,如果基督徒也禁食的话,与非基督徒的禁食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约翰.派博牧师在论及禁食的意义时特别提到,马太福音九章14-17节,可以看作是整本圣经中有关禁食的讨论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诚然如此,在这节经文中,耶稣面对法利赛人和约翰的门徒的质询,我们可以从耶稣的回答中了解耶稣基督对禁食的观点,并且由此认清基督徒当如何对待并践行‘禁食’这件事情。
事实上从福音书中我们可以发现,耶稣基督并不是禁食的积极倡导者,特别是当祂与门徒在一起的时候,他自己曾经明说,因为自己又吃又喝,还因此被人称为‘贪食好酒’的人,除了耶稣开始传道前曾禁食四十昼夜之外,福音书很少提及耶稣禁食,并且祂对门徒有关禁食的教导中,也多是消极性的:不要像法利赛人一样假冒伪善的禁食、非禁食不能赶出某一类的鬼。
我们很欣喜圣经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在法利赛人和施洗约翰的门徒质问下,耶稣解释了为何祂并不强调门徒禁食。让我们可以从中学习‘禁食’的真正意义。
仔细看这段经文,我们会发现耶稣的回答并没有否定‘禁食’本身的必要和意义,但是祂强调禁食需要‘合时宜’,而不是死板地遵守时间、规条。
就好像婚礼一样,新郎已经来了,带来了喜悦,所以现在是值得欢庆、享受的日子,在别人婚礼上禁食反而显得不相宜。经文中耶稣将自己与先前所有的‘先知’区分开来,之前的人甚至包括施洗约翰都可看作是新郎到来之前吹号敲锣的人,而耶稣正是那位众人期盼已久带来天国福音的新郎。
耶稣借着比喻,说明自己的到来,代表了新时代的开启,这意味着神将新的观念、更深的奥秘启示给人,耶稣并不是要取代或否定旧约的一切,因为圣经乃是神的话语,不能废去。祂乃是要人从基督的角度、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约的启示,更深的明白、领会神早在旧约就已经开展的救赎计划。
因此,相比较于旧约,基督徒有可以从更深的角度和眼光去看待神的启示与作为,而不必再局限在旧约当中,更不应当被犹太人的律法主义所捆绑。
正如马太所说‘唯独把新酒装在新皮袋里,两样就都保全了’,马太并非要将新约与旧约隔离开来,乃是提醒我们,既然基督已经来到,带来了崭新的弥赛亚时代,我们就必须从新约的角度去解读旧约神的启示。
过去以色列人在‘禁食’中为自己的罪表达痛悔、哀伤,祈求神赐下救赎的恩典,并且迫切盼望、等候弥赛亚的到来,今天耶稣基督已经降生并且活在他们当中,正如天使所宣告的:他们理应欢喜快乐!
另外我们还需要知道的一点背景是,虽然在耶稣时代,法利赛人及其追随者为追求敬虔,每星期起码禁食两次(路十八12),但是也在一些特别的情况下例外,例如按照犹太人的习俗,在婚礼结束后,新郎会和受到邀请的朋友继续庆祝一周(七天),这时他们不必履行一周禁食两次(周一、周四)的规定。所以,耶稣解释祂的门徒不禁食,是因为有弥赛亚的同在,祂就是此前禁食的意义:弥赛亚的到来。
但耶稣同时也指出,在祂第一次前来施行拯救与第二次前来施行审判之间,会有一段时间。
门徒需要知道,目前欢庆的日子:耶稣与门徒在一起的日子,只是暂时的,祂将要走向十字架,受死、埋葬,并且将来一切跟随祂的人,也都要进入苦难和试炼当中(可十三13,十四27),所以我们可以很明确的看到,虽然耶稣不强调祂的门徒在和自己在一起的时候禁食,但耶稣却并不是要废除禁食,因为耶稣基督自己不仅禁食(路四2),而且也鼓励门徒正确的实践这一属灵操练(太六16-18),但重要的是我们的动机,和处境是否合宜。向伤心的人唱歌、在婚礼上举哀,都是不合宜的。
所以,当耶稣在世上的日子,并没有要求祂的门徒禁食,起码没有像法利赛人一样将禁食变成一条必须遵守的律法、条例。更不需要表达悲伤、或迫切恳求神差遣弥赛亚到来,因为那位基督已经来了!
在耶稣来之前禁食是合宜的,神的百姓在苦难、穷乏、干涸的世界,为表达迫切的盼望和祈求,等候那位救赎主弥赛亚的到来。在耶稣升天以后禁食更是合宜的(徒十三2,十四23,林后六5,十一27),因为我们仍会经历各样的困难、试炼,我们也在迫切等候、盼望基督第二次再来。
二、基督为万事的中心
透过上下文,我们看到,在讨论是否应当禁食的前文,是法利赛人对耶稣与罪人一同坐席、吃喝这件事情的指责,实际上这是彼此关联的事情。法利赛人积蓄他们的不满,而耶稣基督却借此更深的启示祂自己。
前文,面对法利赛人和文士的指责,耶稣回应,祂并非不知道这些与祂坐席的人有属灵、道德上的问题,但是‘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如果耶稣仅仅是一个凑热闹的家伙,或只是来享受宴席的酒肉之徒,或也是一个税吏,那祂确实是应当受责备的,但是祂真实的身份却是医生,是人属灵与道德上的救主,所以祂理应与罪人在一起,这正是祂来的目的,不是认同他们,而是要医治、救赎他们。
法利赛人的指责,看似圣洁,但却是自以为义,并且失去了最宝贵的‘怜悯’之心,因此主耶稣挑战他们思想旧约的经文‘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很明显法利赛人没有去思考那句话,他们反而继续挑战耶稣,责备耶稣的门徒不禁食。实际上是在责备耶稣这位拉比的教导错误,但耶稣继续启示自己真实的身份,祂乃是新郎:禁食、祷告真正的意义所在。
我们看到耶稣基督一切的回答都直指最根本的问题:祂是谁,祂带来怎样的改变、更新,不论是在文士责备祂有什么权柄赦罪的时候,或法利赛人责备祂为何与罪人同席的时候,或约翰的门徒质疑耶稣为何不教导门徒禁食的时候,或是当人震惊于耶稣不严格遵守安息日的时候,等等,耶稣的回答都是在向他们说明一件事情:祂是谁,只有认识到耶稣基督是谁,祂来要做什么,我们才能解决这一切的疑问。祂是神的儿子所以当人拥有赦罪的权柄,祂是世人的救主来就是要寻找有罪的人,祂是神百姓的新郎带来新的时代我们理应欢喜快乐,祂是安息日的主一切在祂里面的时间、事物都是神圣的。
这也是我们今天需要一再学习的地方:无论做任何事情,看任何事情,我们都当以基督为中心。
在这段经文中,耶稣为了说明为何门徒现在不需要禁食,而打了个比方:好比新郎在的时候,宾客不能禁食、哀号,乃是要欢喜、快乐。
耶稣的回答,首先提醒了施洗约翰的门徒,要认识祂是谁,因为他们的老师‘施洗约翰’曾见证说耶稣基督就是那位新郎,而施洗约翰不过是新郎的朋友,当他听见新郎的声音,就欢喜快乐、极其满足了(约三28-29)。所以在这个时候,要求新郎的宾客:门徒,在新郎已经来到的时候仍然禁食悲哀是不恰当的。
另一方面,这个比喻中真正震撼人的是耶稣将自己解释为一场婚宴中的‘新郎’,对于以色列人特别是法利赛人而言这是极大的冒犯。因为在旧约圣经中,先知经常性的以婚姻关系描述神与祂百姓之间的关系(赛五十四4-5,六十二4-5,结十六,何二),犹太人也一直将被掳、亡国看作神对不忠的妻子的刑罚,而他们所盼望的弥赛亚救主将会重建耶和华神与祂的百姓以色列人之间亲密的关系,以色列人的禁食、祷告传统正是基于此:为过去的罪过忏悔,对将来弥赛亚救赎的盼望。
在旧约圣经常以婚姻比喻神与以色列关系的背景下,只有上帝被比喻为以色列的丈夫或新郎,其他任何人都只能算是‘以色列’淫乱出轨的‘第三者’,但旧约圣经中却从来没有将弥赛亚比喻作新郎,再结合前文耶稣强调祂拥有赦罪的权柄(太九6,可二10,路五24),接纳、拯救罪人(太九13,可二17,路五32),并且马可和路加补充耶稣接下来公开声称‘人子是安息日的主’(路六5,可二28),结合这些,我们不难看到,耶稣基督最终的目的,乃是向当代犹太人启示祂的真实身份,祂就是那位施行救恩、赦免人罪,要在地上设立永远国度的神,那位创造并设立安息日的主。
所以,在旧约圣经中神与以色列人之间‘婚姻关系’的比喻,并犹太人‘禁食’传统的双重背景下,耶稣的解释等同于将自己解释为旧约圣经中那位象征着以色列人丈夫的耶和华神(赛六十一10,六十二5,耶二2、32),这是何等重要又刺激当代人神经的一个宣告。
为了说明在此时此刻禁食、悲哀是何等的不合宜,耶稣还另外举了两个例子:新布和新酒。新酒,是仍然会发酵的酒,新酒会不断的发酵,发酵不仅会腐蚀皮袋,并且会产生气体,而旧皮袋已经磨损,并且变得坚硬易碎、失去了弹性,所以旧皮袋会因为新酒发酵所积蓄的压力而胀破。新布,通常需要经过漂洗、缩水之后才能做成衣服。一块新布直接缝在旧衣服上是不合宜的,一方面缝在旧衣服上的新布体现不了它的新,只能显出原本衣服的旧;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新布还没有缩水,缝在已经缩过水的旧衣服上,当衣服遇水时新布缩水就会撕裂旧衣服,使它比原本破裂的更大。
这个比喻重点不在于要我们讨论到底是新酒好,还是旧酒好,或者新布好,还是旧布好。这个比喻的重点在于:因为不相宜,所以不论是新酒、新布,还是旧酒、旧布,都会被糟蹋了。它提醒当代的人,因着耶稣基督的降生,天国和天国君王的来临,带来了一个崭新的境况,在这新的境况中应当欢喜快乐,原本合宜的禁食、痛苦、哀号,此时就显得不合宜了。
我们应当从中学习的是分辨‘现今’是什么时候,当做什么样的事情才更‘合宜’。同时这个比喻提醒我们,将任何‘两个完全不协调’的事或者物,‘强行协调’在一起,只会带来更大的破坏和损失,不如学会取舍。
从信仰的经验来说,从使徒时代开始,就有很多人尝试着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与基督教信仰揉合在一起,更有些人把福音与世俗相混淆,将异教崇拜融入对神的敬拜中,期望以此更加方便向异教徒传福音,这实在是‘把新布缝在旧衣服上’不仅不合时宜,只会带来更大的破坏。也有很多人为了追求表面的合一,宁愿牺牲真理,任何为真理而争辩的人,都会被他们指责为‘分裂教会’的罪人,结果只会带来更大、更痛的分裂。
耶稣基督的到来,带来完全的更新,使我们可以脱离罪的辖制与捆绑,基督并非要废除神的律法或所有习俗与传统,乃是要我们从基督里去看待、领受这一切,任何事情若是与基督的救恩相等甚至超过基督,就是需要摒弃的,在基督里我们有自由去遵行神的律法,带着一颗顺服、享受的心,不再是为奴的心。
这段经文实在是一个很好的提醒,提醒我们反思自己的信仰,我们还在带着旧的传统、信仰观念去看待耶稣基督的救恩吗?我们还在以为耶稣就好像过去所拜的那些‘大仙’,以为只要心诚,就一定会灵吗?我们还在像过去一样,以为只有我们行的好,神才会爱我们,赐福我们吗?我们还在凭着自己的努力去获取救恩、赚取神的恩典吗??
这种将‘旧有信仰’套上‘基督教外衣’的行为,正如将新酒装在旧皮袋中,将新布缝在旧衣服上,可能一时喜乐、光彩,但最终只会带来更大的破口、伤害。
因此,耶稣从祂是谁:新郎的身份,回答了法利赛人并约翰门徒的疑问,为何基督的门徒不禁食、悲哀、哭号,也不痛苦、祷告,因为以色列人素来所盼望的,那位大君王,弥赛亚,以色列的新郎已经来了,祂就是耶稣基督!
所以神的百姓应当欢呼、喜乐!任何好像那些仍然没有指望的人,悲伤、举哀的行为,都是不合时宜的。
三、迫切盼望基督再来
如前文所说,耶稣同时也指出,这种喜乐、享受、欢呼的日子会经历一个转折,那就是当新郎离开的时候,‘但日子将到,新郎要离开他们,那时候他们就要禁食’。
耶稣明言,祂的门徒并非永远都不禁食,基督降生带来极大的救赎,神开始应验祂的应许,为我们开了一条赦罪之道。所以我们应当欢喜快乐!但并不表明此后,基督徒并没有苦难,或不需要为自己所犯的罪感到忧伤、痛悔。有一天门徒要开始禁食,什么时候呢?就是新郎‘离开他们’的时候,就是在他们领受这赦罪恩典的时候。
和合本翻译做‘新郎要离开他们’,原文的直译是‘从他们中被带走’,特别是其中所使用的‘被动语气’,强调了新郎‘会被人以暴力的方式从门徒中带走’,这可以算是耶稣基督在早期透过比喻的方式,暗示门徒自己将要受难,被人带走,受苦乃至于死在十字架上,下文也很快为我们揭露事情的进展(十4‘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但耶稣真正明确的指示门徒将要受难,要等到十六章彼得认出基督以后(太十六21)。
不论是犹太人还是中国人,自古以来任何民族的婚宴,都不是新郎离开宾客,而是酒席散去宾客离开新郎,耶稣用有‘强迫’含义的‘被带走’,突出了紧张的气氛,好像婚宴被突然打断一般,耶稣所带来新的时代,被旧有的传统所不容。正如以赛亚书五十三章中所预言,耶和华的仆人要被夺去、遇害的光景。耶稣这里所指最直接的,就是在祂被带走、杀害的时候,在耶稣被捕、遇害的日子里,门徒将经历他们信仰上的考验,他们会迷茫,会惧怕,会恐惧,在那个时候他们要禁食。
但是耶稣绝不仅仅是指着他受难的那三天说的,祂不是说等到祂复活以后,门徒就又不用禁食了,事实上我们从使徒行传和以后的经文中都看到,耶稣基督复活升天以后,门徒们虽然满有喜乐,但也经常性的禁食祷告(徒十三1-3,十四23,林后六5,十一27),所以初期教会使徒们显然不认为耶稣是说门徒只需要在祂受难的三天禁食,显然使徒们理解的‘就要禁食’,是包括耶稣升天直到基督再来的时刻。
因此我们需要明白,使徒们相信,耶稣在回应法利赛人所发出质疑的同时,也是在提醒门徒基督未来的遭遇、境况,并且要他们预备好面临悲哀、需要警醒的日子。因为不仅是他们的主耶稣,新郎要遭遇如此,凡跟随祂的门徒也都要经历这种苦难、以及没有基督的日子。
‘新郎不在的日子’不仅是包括基督‘被捕、受难’,也包括他‘升天’、‘离开世界’的这段时间。
确实,耶稣基督虽然已经升天,并且他赐下圣灵以一种奇妙、深奥的方式与我们同在,祂将自己的生命赐给我们。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基督的身体确确实实不在我们的身边,乃是在天上,坐在天父的右边,因此如派博牧师所说,我们可以说‘每个基督徒心中都有着一个伤痛:或者说是盼望,那就是主耶稣基督更加完全的、更加亲密、充满荣光的与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同在’。
正如保罗在罗马书中所说:‘我们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叹息、劳苦,直到如今,不但如此,就是我们这有圣灵初结果子的,也是自己心里叹息,等候得着儿子的名分,乃是我们的身体得赎’(罗八22-23)。
我们的心都迫切的渴慕基督更深的、完全的与我们同在,我们渴望身体、灵魂完全得赎的日子,也正是为这个缘故,我们迫切盼望基督的再来,因为我们知道今天并不是最终的结束,今天并不是完全的美好。
所以,‘禁食’这件事情本身,绝不是那个要被丢弃的‘旧皮袋’,也不是那件‘旧衣服’,它仍然是每个基督徒借此表达对神的渴慕之心,对基督再来的迫切盼望的美好方式。
当基督真实的生活在门徒当中的时候,神开始了祂创始以先就预备好的救恩计划,亲自住在人群当中。门徒当然不需要悲哀,痛苦,乃是要喜乐、享受,而今天耶稣基督已经为我们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并且升天坐在全能父的右边,所以我们一方面喜乐、享受:祂为我们所成就的救恩;另一方面也忍耐、伤痛、盼望、等候,耶稣基督二次再来,完全的与我们同在。
我们喜乐、享受,但是却并不完全满足。所以,耶稣说旧皮袋不能够装新酒,这是什么意思呢?耶稣基督的降生,带来了新的纪元,祂要我们从与他的关系中理解禁食真正的意义,并且带着一个新的方式去实践,而不是再按照法利赛人所理解的意义去解释禁食,也不是按照他们遵行禁食的方式去践行。
所以今天的基督徒,需要按照主的吩咐‘那时候他们就要禁食’,但同时‘新酒’要装在新的皮袋里。因此基督徒的‘禁食’应当以基督的降生、受死与复活为基础,我们需要以信心为基础来禁食,所以禁食不是为了得救,禁食不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敬虔,禁食不是为了靠着自己的努力而从神那里赚取功德,禁食也绝不是必须要在周一或周四两天禁止吃一切的食物这一简单的条例。
禁食乃是带着信心。是的,耶稣基督所带来的更新,让我们必须以信心为基础来践行禁食,禁食是一种因为相信神为我们所成就的恩典,并且因为渴慕与神建立更深、更亲密的关系而产生的一种饥渴慕义。
所以真正的禁食绝不是对‘食物’本身的否定,因为食物都是神所造、所赐的,要叫我们凭着感谢的心领受、享用。但‘禁食’却是向我们灵魂所发出的挑战,我们渴慕、享受神所赐的食物,但更渴慕那位赐食物的神,禁食是带着信心期望与那位万有的源头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更加享受祂本身。
因此,带着新约的眼光以基督为中心看待的禁食,绝不仅是指对‘食物’的暂时性‘禁止’,禁食包括了我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操练暂时性的停止、放下神所赐的万物,而去追求与万有的源头本身建立更深的关系。
保罗提醒我们如果不明白禁食的本质意义,将禁食本身当作最终的目标,或是对个人意志力的磨练,我们就会陷入‘用私意崇拜,自表谦卑,苦待己身,其实在克制肉体的情欲上,是毫无功效’(歌罗西书二23)。
禁食必须是基于对神的信心,相信祂对我们的爱,相信祂为我们所成就的恩典,相信祂的美好、荣耀、圣洁,禁食必须是因着渴慕神自己,为了与神建立更深、更亲密的关系,这是禁食真实的含义。
今天很多基督徒为了禁食而禁食,为了打发禁食难捱的时光,只能不停地看电影;为了对抗自己的饥饿感,去运动,最终虽然完成了禁食的‘任务‘,但除了饿自己一顿,并没有任何的益处。若是我们只是为了禁食而禁食,或是仅仅是为了操练自己的意志力而禁食,或是为了标榜自己的能力、敬虔而禁食,我们就会陷入保罗所责备的律法主义和自我私欲的崇拜中。
因此基督徒的禁食必须是伴随着深刻的、迫切的对神的渴慕而进行,禁食不是让你可以空出时间来多睡一会,禁食的本意也不是为了磨练你的意志力,禁食的本质也不是为了你的健康,禁食更不是为了完成对神的某种宗教义务。禁食是带着信心和盼望,建立并享受与神之间的关系,超过一切的外在事物。
所以真实的禁食必然伴随着真实的灵修生活而发生,在祷告中向神倾诉,在读经中聆听神的话语,在默想中思想神的圣洁伟大。这种基于对基督再来的迫切渴望,是引发我们禁食的根源,也是我们禁食的目的。
结语
英国作家‘王尔德’(Oscar wilder)曾经在《温夫人的扇子》(Lady Windermere’s Fan)中说过:人生只有两种悲剧,一种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另一种是得到之后。(There are only two tragedies in life: one is not getting what one wants, and the other is getting it.)
诚然如此,最贴合这句话的可以说就是圣经中的所罗门王了。有人甚至以这句话为所罗门王的墓志铭。他可以算是世人看来最成功的人了,得到了一般人所想要的一切:他是亲自听见神说话的人,是一个伟大、荣耀的少年君王,他有超越天下人的智慧与财富。十几岁做王,享受了天下人所羡慕的一切,并且他还是为耶和华神建立圣殿的那位,神的荣耀充满圣殿,所有人都见证那一刻的美好,也显出所罗门王的敬虔、荣耀与尊贵。可是所罗门也算是最悲惨、失败的一位,因为这位亲自与神对话的人,却不愿听从神的话语,这位写下箴言三千句诗歌无数的智慧人,却离弃了幼年所敬拜的耶和华神,去事奉偶像。
我想当所罗门晚年回过头来看自己的一生,他一定不是在某一个时刻‘突然’败坏了。正是因为一无所缺,正是因为完全的沉浸、享受在丰富的物质生活中,所罗门不知不觉就迷失了自己。
使徒保罗深刻的认识到因为我们里面没有完全死去的罪性和老我,现实生活中原本美好、有益处的食物、休息、娱乐,会在我们不知不觉中使我们渐渐变得迟钝,这些从神而来的恩典可以渐渐取代神成为我们生活的中心和意义,进而扼杀我们灵性上对神的渴慕。
所以保罗说‘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林前九27),所以这位虽然坚决否定禁欲主义和假教师(他们以为禁食可以为自己积攒功德、赚取救恩)的保罗,同时也是一个时常操练禁食、克服己身欲望的使徒(林后六5,十一27)。不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不是为自己积攒功德或赚取救恩,也不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敬虔。乃是因为保罗深信神本身就是最值得我们享受、渴慕的,因为保罗看重自己灵命的健康状态,胜过外在的享受。身为人,他需要时刻询问自己,我是否渴慕神?我是否已经安逸在肉体的欢愉中而忘记了神?
因此,基督徒需要禁食吗?当然,但,‘禁食’绝不仅是‘食物’。那么,基督徒当如何禁食呢?
从一切你所习惯的、享受的、离不开的事物开始,每一个事物都可以是我们禁食的方式:
一个每天都可以睡到九点才起床的人,你是否可以操练6点就起床,将时间拿来思想神与神亲近呢?
一个每天固定看一集电视剧或每周固定看一部电影的人,是否愿意操练一个星期或一个月不看电视?
一个每天都离不开手机的人,你如果愿意操练将电话重新变成一个简单的通讯工具,也可算是‘禁食’。
当然,那些像我一样,每日都离不开美食的人,更需要食物上操练节制自己。
所以,禁食并不是否定神创造的美好,乃是在基督里享受神的恩赐的同时,在这个不完全的世代不时的停下来、提醒自己更当渴慕神本身。乃是因为迫切的期盼基督的再来、渴慕祂而愿意将世上的一切放下。
基督带来‘禁食’意义的更新,不再是律法主义中捆绑人的枷锁,不再是你在每一年的某一天或每一周的每一天禁止吃任何的食物这么简单。而是成为我们凭着信心胜过世界,领受神恩典、更加亲近神的盛宴。
在这个充满诱惑、试探的世界,我们虽然借着耶稣基督的宝血得着称义的身份,但仍然需要不断的在主的恩典中长进,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远离世俗的诱惑、罪恶的捆绑。
我们需要不断的离开肉体的享受、生活的安逸,提醒我们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回,重新热情的定睛在耶稣基督身上。操练禁食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将‘生命的中心’、‘灵里的渴慕’维系在神身上,提醒我们今天当追求什么、当做什么才是合宜的,更可以使我们从物质世界的患得患失中解放出来。
禁食不是一个教条或义务,而是基督所赐给我们,持续的恩典;一条不断引领我们走出世俗迷雾,与神建立亲密关系的道路。
🔚
原文作者:秦恩膏
文字校对:王龙祥
公众号编辑:秦路
版权声明:
此文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需转载至其他网络平台
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并保留文章的完整性
>>>作者其他解经讲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