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0年4月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温州各市直部门一把手集中亮相,晒出“一年之计”!

温州发布 2019-06-10



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召开之后,市委市政府马上组织新年“大考”,举行“温州擂台·六比竞赛”述政大会,11个县(市、区)、2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和17个市直部门,逐一亮相、接受检阅,比去年发展实效、拼重点项目建设,陈当前工作不足,亮今年工作思路。


今天上午举行的市直单位述政大会,是机构改革后市直部门的首次集中亮相,是对市直部门新面貌、新气象、新状态的一次集中检阅。




长按识别二维码,

观看图文直播↓↓↓


市发展改革委



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黄阳栩


改革创新 凝聚核心竞争力


新的一年里,市发改委理清思路,多措并举,将在有效投资、对接国家省重大战略、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改革创新、改善民生等多方面,描绘出全新的发展蓝图。


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


2019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增长8%,力争达到10%以上。优化投资结构,民间投资、交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均计划增长10%以上。更加突出项目支撑和产业投资,重点谋划省“152”项目55个,其中50亿元以上特别重大项目4个,20亿元以上单体制造业项目10个,落地率50%以上。确保参加全省集中开工项目100%开工入库。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省“152”项目、省重大产业项目,争取更多土地指标等要素保障。加快浙江三澳核电等重大项目建设。


对接国家省重大战略


推动成立温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争取更多的温州元素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规划纲要;国家级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试点已获批复,待总体方案经省政府批准实施后加快推进;完成世界(温州)华商综合发展试验区发展规划,争取获批国家级战略平台;龙港试点待国家批复后,打造全国样板。深入实施省“大交通大湾区大都市区大花园”战略,加快建设杭温铁路、龙丽温高速等项目;出台实施《浙江大湾区温州沿海产业带规划》、温州都市区建设规划纲要和建设行动方案;做好全省大花园建设十大标志性工程建设,争取申报成功1个以上全省大花园典型建设县(市、区)。


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依托“3+12+N”和温州大湾区等战略平台,集聚重大项目、培育重大产业,形成核心产业竞争力,并争取有关重点产业平台纳入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高标准谋划、推进省级特色小镇建设,以“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为载体,落实“专题协调制度”。创新工作举措和抓手,制定实施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计划,推进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网联汽车、新材料集群发展。确保2019年战新考核指标进等升位。力争2019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GDP增速。


着力改革创新创新投资方式


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成果,完善信用平台,提升“掌上办事”能力;深化信用监管,推动更多部门出台信用分类监管举措,拓展信用监管领域;深化“信易贷”试点,推进“信易批”“信易租”“信易游”“信易医”等守信激励创新工作试点。贯彻落实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要求,持续深化民办教育、社会办医、养老服务、社会力量办体育等各项改革试点,创新投资方式,畅通各类社会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投资渠道。深化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开工前“最多100天”。


加快改善民生强化公共服务体系


进一步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温州奥体中心二期、安防学院校园建设、温州图书馆改造提升等重点项目。建设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带和温瑞塘河文化产业带,实施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谋划推进未来社区建设,促进社区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强化对口支援工作,推进对口地区招引项目和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发挥温商和我市各类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作用,深化与对口地区的经贸、旅游、文化等更广领域合作。进一步规范定价程序,加强政府定价重点领域成本监审,完善重点领域价格改革与管理工作。


市经信局



市经信局局长
贾焕翔


追梦情怀 奋力奔跑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9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把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谋大谋高、赶超发展,以重大工业项目为支撑,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为重心,以“亩均论英雄”改革为抓手,以“万名干部进万企”为载体,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长10%以上,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


抓项目,全力增强发展后劲


1.开展重点项目提速提质行动。以“万亩空间、千亿产业、百亿企业、五十亿税收”为导向,力争引进一批重大制造业项目。建立招引、供地、开工、续建、竣工项目“五张清单”,对项目进行全过程动态跟踪监测,力争开工、建设超亿元项目200个以上,谋划落地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个以上,2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个,完成投资额420亿元以上。


2.开展“百园万企”小微园示范引领行动。按照“五集五度”的要求,加快新一轮小微园建设规划布局,2019年规划建设小微园30个以上,新开工工业小微园20个以上,面积2500亩以上,增竣工面积260万平方米以上,引导1000家以上企业入驻。


3.开展万亩空间“清腾”行动。会同国土部门大力推进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建而未投、投而未达等“五未”土地清理行动,力争全年清理5000亩土地用于工业项目,改造提升旧厂房200万平方米。


强动能,全力发展数字经济


1.开展千企智能化改造行动。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大力推进“百项百亿”重点技改,争取列入省重点技改项目300项以上,新增“机器人”应用1700台以上,培育“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项目)20项以上,打造“无人车间”“无人工厂”试点示范项目20项以上,实施10个园区数字化改造。推进产品智能化,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争取新增优秀工业新产品100项、首台(套)产品20项以上。推进管理智能化,着力打造电气等五大产业云平台,新增上云企业1万家。


2.开展数字产业化赶超行动。深化与中国交通通信中心的战略合作,加快北斗卫星产业园等高质量数字产业项目落地建设,招引培育10个数字经济产业示范项目、推出10大互联网工业设计示范项目。支持天心天思等重点软件企业发展,争取引进10家有较强实力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磐石“浙江云谷”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启动建设5G网络,新改建通信基站1000个以上。


3.开展创新平台建设行动。努力打造温州时尚智造设计中心和省级通用机械(泵阀)领域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开展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个以上。加快建设温州软件信息产业园等一批数字经济众创空间、数字经济小微园。高质量举办“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和智能制造暨工业机器人展会,推进设计成果本土化、产业化。


调结构,全力做强成长梯队


1.开展“亩均论英雄”全覆盖行动。以企业、行业、园区三个“全覆盖”为目标,建立综合评价大数据平台,将工业企业全部纳入评价范围,全面落实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启动亩税3万元以下企业整治,全年整治提升“低散乱”企业2000家以上。


2.开展“5+5”产业培育行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推动电气等五大传统产业数字化、时尚化、绿色化、证化改造,深入推进鹿城鞋业等省级分行业试点工作。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制定实施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五大新兴产业培育方案,加大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乐清智能装备科技加速器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3.开展企业培育升规晋级行动。建立领军型、高成长、小升规、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等5个企业培育据库,加强“一对一”帮扶,争取全年新增超20亿元企业3家以上,“小升规”企业350家以上,省“隐形冠军”企业4家左右。实施“百场千企万人”培训计划,发掘、培育更多敢于善于变革创新的优秀民营企业家,使他们真正成为温州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主体。


优服务,全力提升营商环境


1.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行动。深入企业一线开展“五问五帮”助企工作,建立联席会商、疑难事项办理函告等制度,切实为企业解决一批土地、融资、技术、人才等方面问题,争取问题解决率达95%。


2.开展降本减负“百亿惠企”行动。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降本减负政策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完善政策刚性兑现机制,力争全年为企业减负150亿元。


3.开展队伍建设“五重五强”行动。开展以“重学习、强素质,重调研、强创新,重服务、强品牌,重效率、强执行,重品行、强作风”为内容的“五重五强”行动。加强对企业、产业、平台和县(市、区)的服务,建立温州民营经济智库,开发新政80条“一键读懂”APP,开设“温州民营经济发布”微信公众号,为民营企业发声出招,使经信局真正成为广大企业和企业家的“娘家”。


市教育局



市教育局局长
郑建海


推进全市教育
高质量高品质发展


2019年,我们要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实现“四个转变”为总体要求,以公平与质量为基本导向,以建设“未来教育”为品牌引领,深入实施基础教育发展系列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全市教育高质量高品质发展。


坚持红色领航,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上持续发力


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全面开展红色领航“立德树人”行动,积极探索中小学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筑牢基层党组织堡垒,市直教育系统“四化党支部”创成率达100%。加快“清廉学校”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优质均衡,在扩大教育资源供给上持续发力。加快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市、区)创建,指导乐清、永嘉、平阳、泰顺通过评估,全市县域教育现代化发展监测水平在全省排名要明显前移。新(改扩)建中小学181所,其中秋季开学前投用29所、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17个;中小学生人均占地、建筑面积分别提升0.75㎡以上。制定实施初中全面提升、乡村“小而优”学校建设计划,完成“改薄”项目11个,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提至98.5%以上,全面消除大班额现象。深化城区西部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开工项目44个,完工18个。深化推进集团化、联盟办学,办好更多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坚持协调发展,在全面优化教育结构上持续发力


推进学前教育补短提升,新(改扩)建幼儿园80所,38个未建公办园的乡镇全部开工建设。探索以政府购买学位方式将民办幼儿园转型为公益园的新机制。完善职业教育“产教城”融合发展机制,建成中职校企合作共同体等60个。实施高水平大学引育和内涵提升工程,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和服务地方发展能力,建成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等30个。推进高中教育特色发展、特殊教育融合发展、终身教育品牌建设。


坚持立德树人

在培育时代新人上持续发力


积极探索“三全四课五立”育人新模式(三全:全员、全程、全方位;四课:课程、课堂、课业、课外;五立:立德、立志、立学、立行、立身),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实施“明眸皓齿”工程,全市中小学生开展每学期两次免费视力监测全覆盖,完成中小学教室采光和照明标准改造8000个,在全省率先打造儿童少年近视和龋齿综合防控示范城市。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覆盖有需求的公办学校。深化课程改革和课堂变革,推进精准教学,全市高考一段率达到全省中上水平。积极融入长三角,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合作。坚持创新驱动,在教育综合改革上持续发力。推进市区义务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理顺城区教育管理体制。紧扣“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落实"1+9"政策3.0版,吸引落地国内外优质品牌学校5个以上;进一步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打造教育系统“最多跑一次”改革品牌,实现更多事项“掌上办”。


坚持整体推进,在大数据驱动未来教育上持续发力


围绕“为未来、向未来、创未来”三维内涵,打造区域推进“未来教育”特色品牌。深化教育信息化“151”工程,完善教育大数据中心建设,新创未来(智慧)学校35所、教室300个,积极打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育支撑体系。坚持人才兴教,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持续发力。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教师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和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制度,创建师德教育基地10个。深入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完善引才、留才、育才机制,推进瓯越教育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新建名师工作室70个,70%以上设在农村、薄弱学校。出台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深化教师关爱工程,让广大教师专心从教、安心从教。


坚持综合施策,在提高教育治理水平上持续发力


加大教育投入,深化管办评分离改革,强化学校治理,激发学校自主办学活力,加强第三方评价,凝聚教育合力。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全市4A级及以上平安校园创建率达到70%以上。强化教育督导、效能建设,努力营造“服务最优、效率最高、环境最佳”的教育系统营商环境。


市科技局



市科技局局长
邵潘锋


努力开创我市

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


2019年是我市科技创新的“冲刺跨越”年,科技部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努力当好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的侦察兵、先锋连和敢死队,自我加压、勇于担当、开拓进取,按照市委“六比竞赛”要求,全面落实科技创新各项任务,努力开创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


牢牢抓住国家自创区建设这一龙头


锚定自创区这一高质量发展主战场,加快编制自创区“一区五园”发展规划。围绕“四个聚焦”,以非常之力推进自创区建设。自创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要达到20%以上,实质性推进环大罗山科创走廊规划建设。聚焦“一区五园”核心区块,确保有一批标志性、旗舰型项目亮相,八个项目80项成果要“掷地有声”。强化温州高新区(浙南科技城)核心引领作用,温州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在全国力争前移10位,支持乐清申报国家级高新区。聚焦智能装备、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谋划引进10大标志性科技创新项目,确保两大产业产值均增长15%。聚焦引进高能级创新载体,加快国科大、浙大、复旦、北航等温州研究院落地建设并尽快发挥效用,集中打造10个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着力引进10个有影响力的领军型团队和项目,提升浙江“千人计划”温州产业园、乐清产业园建设水平。进一步发挥好政府创投基金引导作用,新落地10只科创子基金。实施10个重大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10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确保“一区五园”10项核心指标有明显提升。


切实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这一主心骨


将R&D经费支出作为约束性指标实行刚性考核,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社会R&D经费支出增长15%以上,R&D占GDP的比重达到2.2%。狠抓科技创新“三清零”,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科技活动覆盖率力争全省第一。加速“152”工程及领军型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引进回归更多的在外研发机构和研发人员,改变低技术附加值的传统产业和小微企业现状,从产业结构调整上激励企业加大R&D经费投入的强度。更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抓好乐清-南翔科创合作基地、瑞安-安亭创新港建设投用,推进长三角区域科技资源要素更深程度互相流通,继续办好长三角科博会,实质建设温州-嘉定科技创新园。利用科技金融的手段扩大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的来源,为企业的R&D作增值服务。更加紧密融入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新动能21条、工业高质量发展等惠企政策。大力推进校地合作,引进更多的大院名校在温设立研究院,建设和完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技人才保障平台、科技金融供需对接平台,设立互联网+、区块链+技术产权交易平台。


持续夯实创新主体培育这一根基


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进一步突出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由“初级创业”向“高端创新”加速转变。健全科技型企业培育机制,深入实施科技企业新“双倍增”三年行动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700家以上,全省排名保三争二。加强创新型企业梯队建设,形成2500家的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后备库,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不断完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功能,创建(培育)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2个以上。根据高新技术产业招商地图,推进科技精准招商。做好人才“引”“留”“投”“强”“优”五篇文章,加大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和人才培育力度,深化中意人才交流合作国家级试点,着力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


新的一年,科技部门将加码加力,继续演绎温州科技创新的“速度与激情”,用实干、实招、实绩再创温州科技高质量发展新辉煌!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冯金考


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改进民生保障水平

推进国土空间 节约集约利用


2019年是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新组建后的开局之年、关键之年,我们将主动适应新常态,认真履行新职责,突出“三个聚焦”,即聚焦“两个健康”,加快释放各项改革红利;聚焦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土空间节约集约利用;聚焦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改进民生保障水平。重点抓好六项工作:


加快改革创新步伐


创新用地方式,探索实施以亩均税收方式竞买工业用地土地;拓展“标准地”供应范围,积极推动“标准地”改革向企业改建、司法处置、科研、仓储、总部经济等领域延伸,全年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占比70%以上;规范工业用地二级市场管理,探索构建产权明晰、市场定价、信息集聚、交易安全的工业用地二级市场,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优化用海机制,完善民营经济参与海洋经济发展用海统筹机制、海洋经济统计制度,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优化规划空间布局


强化规划纲领作用,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争取列入全省试点。完成轨道交通衔接规划编制,推进东部综合交通枢纽地区结构规划编制,促进交通用地集约化;做好产业用地规划,按不低于25%比例统筹管控;创新工业用地规划编制与管理模式,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切块30%以上用于工业项目,新增工业用地(用海)供地1万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创新乡村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西部休闲产业带建设。


强化空间要素保障


主动谋取增量,将基础设施项目申报省重点,争取省、部预留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5000亩,指导各地包装特别重大产业项目、重大产业龙头项目、重大产业示范项目,争取省级奖励指标;大力挖掘自身潜力,计划垦造耕地1万亩,建设用地复垦2000亩,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11个,全力保障重大民生项目落地;积极撬动存量,用足用好增存挂钩政策,完成“五未”土地清理3万亩,力争近五年供地率达到70%,实现土地按期开工率不低于90%,建设用地闲置率不超过1%,做好拆整土地利用,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1.2万亩,提升土地亩均产值;科学统筹市场,市区启动经营性用地做地1万亩,完成储备入库6000亩,把握经营性用地出让总量、时序、布局,推进“优地”出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积极助力绿色发展


深入推进海洋生态建设三年行动,加大各类海洋保护区建设,巩固提升自然岸线保有率,加强在建工程实施验收和督查考核,打造海洋生态建设典范;持之以恒推进“一村万树”行动,重点在沿海、沿河、沿路、沿城镇周边开展“四沿”绿化美化工程,按照“一县一条”的要求,打造12条彩色森林景观带,形成森林生态廊道网络;深入开展废弃矿山治理,至年底开工治理率达到80%,并全面完成省下达的绿色矿山建设任务。


继续办好民生实事


推进“除险安居”全面清零,对地质灾害工程治理跨年度项目,在质量安全的前提下狠抓进度,力争4月15日汛期前、确保7月15日主汛期前完成清零,最大限度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入践行“最多跑一次”,强化科技信息支撑,推行网上审批、掌上办事,推广农房登记党团流动服务站,以更多的举措服务于民;积极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深入开展专项行动


全面完成督察整改任务,加快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积极开展生态损害赔偿和生态修复,对符合产业政策重点涉海项目,积极争取上级用海政策支持,保障我市合理用海需求,加快土地督察问题整改,确保宗数、面积、金额整改率达到100%;迅速开展“大棚房”整治专项行动,对排查出来的问题依法依规迅速坚决整治,倒排时间、挂图作战,真正做到农地姓农;持续深化“亮剑行动”,形成执法合力,进一步加强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监督管理。


市生态环境局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潘黄星


自然美 经济美 城乡美 生活美 人文美

高水平建设 “五美”新温州


2019年,市生态环境局将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高水平创建“五美”新温州,为我市再创高质量发展新辉煌提供生态环境保障。


聚焦三大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


打造环境质量升级版。始终紧盯短板,奋力改善影响温州市民身体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持续提升温州生态环境质量;打造治理体系升级版。努力构建完善市域分工合理、职责明确、运行顺畅、高效优质的现代生态环保治理体系;打造生态环保铁军升级版。坚持政治导向、廉洁导向、干事导向,打造升级一支忠诚为民、勇于担当、干净干事的生态环保队伍。


聚焦四大载体,开创工作新局面


高要求推进督察整改任务。紧盯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五张问题清单,保质保量完成年度整改任务,顺势解决我市生态环保的长期短板问题,实现生态环保工作整体新提升;高标准打好防污攻坚战。严格对照十九大提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要求,重点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澄清战、净土开拓战、清废规范战、污源防控战,切实解决温州突出环境污染问题;高质量开展示范创建行动。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作为今后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总抓手与总纲领,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生态环保的温州经验;高水平建设“五美”新温州。根据市委全会最新战略部署,举系统之力助推打造集自然美、经济美、城乡美、生活美、人文美为一体的“五美”新温州。


聚焦六大行动,实现重点新突破


打赢蓝天保卫战。以稳定创建空气质量达标城市为目标,牵头抓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四大重点领域整治,巩固大气质量改善趋势;深入实施碧水行动。以“污水零直排”创建为主抓手,强力推进河、湖、库、江、海全域治水,持续改善全市水环境质量;全面推进净土行动。以实施“土十条”为抓手,完成全市1858家企业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检测分析,健全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组织实施黄屿拉丝基地等5处重点污染地块治理修复,确保我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标;切实抓好清废行动。开展危废利用处置行业整治提升行动,健全大宗固废闭环式管理;以争创“无废城市”为载体,提升固废危废综合利用及处置能力;深化治源固本行动。按照“三个一批”的要求,全面推进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制鞋等新一轮七大行业6000多家企业整治提升,进一步解决我市行业性区域性污染根本问题;拓展体制改革行动。立足温州实际,重点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管控改革试点,深化环保管家服务、中介机构规范管理等年度改革项目,进一步健全市域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聚焦六大短板,全面提升新水平


狠抓底数普查。全面完成污染源普查任务,全力摸清全市污染底数,建立全市污染数据库与污染地图,进一步打响污染普查“温州样板”;狠抓设施建设。系统化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污、环境监测与智慧环保等一整套环保基础设施,重点推进“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建设、环保智慧二期建设,推动乐清瑞集、永嘉方盛等固废设施建成投用;狠抓社会共治。深入实施生态环境技术服务中介机构管理办法,利用市生态环境技术服务协会成立的契机,整顿规范环保行业市场秩序。全力发动社会环保组织与社会志愿者力量,持续深化生态文明教育基地集群建设,创建全民共治“温州样本”;狠抓基础管理。严格实施“三线一单”管控措施,持续推动“空间、总量、项目、许可”一体化管理,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责任追究制度;狠抓严格执法。始终保持执法高压态势,强化环境隐患查改、信访化解与应急处置,坚决守住环境安全底线;狠抓优化服务。制定优化企业环保服务新十条,实施环保审批准入、标杆企业提升、小微企业积分制管理三大机制,组建帮扶、服务、宣讲队伍,奋力开创环保为民新格局。


市住建局



市住建局局长

周守权


提品质 补短板 惠民生 强服务

大力助推大都市区建设


2019年,市住建局将紧紧围绕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战略部署,积极推进大都市区建设,不断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增强城市能级,勇于追梦、勤于筑梦、同心圆梦,推进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再上新台阶。


提品质

在推进美丽温州建设上有新作为


以“精建精美”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突出重点项目抓品质,精心实施“大建大美”项目693个,开工162个、建成162个。以“两线三片”为重点,积极向“全域美”拓展,高水平建成70个精品项目,向70周年国庆献礼,助推城市经济、时尚消费中心、现代商务中心、“月光经济”休闲街区打造,着力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


推进本轮城中村改造地块“清零”工作。按照“土地全征收、旧房全拆除、新房全开工、村居全转换”标准,组织开展“无城中村街道”创建活动。对近期不再实施整村拆迁改造的城中村,以综合整治、部分改造的方式提升环境。


着力打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收官战。完成最后一批15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开展小城镇整治“回头看”,巩固提升小城镇综合整治效果。启动“美丽城镇”创建,将街道纳入小城镇综合整治范围,不断提升城镇宜居水平。


补短板

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上有新作为


加快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展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置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清洁排放”工程,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改造项目5座。实施“零直排生活小区”创建工程,确保完成新老小区、建制镇建成区、特色小镇等“零直排生活小区”创建三年任务20%以上。实施垃圾处置“零填埋”工程,开工餐厨垃圾处理设施6座,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置和餐厨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全覆盖。


加快城市道路设施建设。推进快速路和城市道路建设,年内开工建设温瑞大道南段快速路,建成瓯海大道西延等城市道路40公里以上,贯通蒲源路等断头路15条。


加快停车场库建设。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建设运营公共停车场库和智慧停车生态云平台,有效增加停车设施供应,建成停车位5万个、其中公共停车位8000个。


惠民生

在推进住房体系建设上有新作为


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定位,按照“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要求,加强市场监测分析研判,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确保房地产市场价格稳定。创新住房供应体系,满足市民多层次住房需求。总结推广住房租赁市场培育试点经验。


推进“安居保障”。实施新一轮“安置提速”三年行动,开工安置房2.3万套、建成、交钥匙各1万套。落实人才购房优惠政策,增加实物保障房源供应,让人才“引得进、住得安、留得住”。积极扩大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惠民实事,完成电梯加装80台。


推进危旧住房治理。全面完成存量城镇C级危房的治理改造。对农村困难家庭危房,实行即时救助机制,做到发现一户、改造(补助)一户。


强服务

在推进建筑业转型发展上有新作为


大力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积极发展装配式建筑和住宅全装修,鼓励保温装饰一体化墙材应用,推广工程建设BIM技术,提升工程总承包能力。


加强建筑质量安全管理。实施“铁锤行动3.0版”,强化建筑工程事中事后监管,以诚信评价成果应用促进建筑市场规范化发展。坚持标化工地创建全覆盖,重拳整治建筑工地扬尘。不断提升建筑科技创新水平,打造更多“匠心工程”。


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巩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成果,向建设行业其他领域延伸,不断减少审批事项、环节、材料、时间和费用,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不断增强企业“获得感”。


市交通运输局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董庆华


抢抓机遇 奋力攻坚

加快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作出了《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四大”建设决策部署加快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决定》,突出了综合交通的战略地位,为我市加快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提振了士气,坚定了信心。2019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锚定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目标,全力组织实施综合交通“8223”工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迅速掀起“大干交通、干大交通”的热潮。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开展重大交通项目前期大攻坚


围绕打造长三角南部交通门户枢纽,连接长三角、海西区立体综合交通走廊定位,开展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交通发展研究,加快推进甬台温高铁、温福高铁、瑞平苍(南连)高速、文青高速、温义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


启动“十四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研究,狠抓项目谋划储备,积极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规划计划盘子。统筹协调综合交通重大项目前期,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人马”组建工作专班,逐个列出重大交通项目前期工作路线图,制定时间表,落实责任人,推动构建交通大前期工作格局。


抢抓“永农”政策机遇,加快推进7条高速公路、8个高速公路互通和32个国省道项目前期工作,力促项目早落地、早建设。


打好综合交通建设大会战


切实发挥市综交办牵头抓总、协调督导职能,借势借力考核考绩、专项巡察和“十百千”督导等举措,打好交通建设攻坚“组合拳”,保障项目无障碍施工,推动各大项目开足马力、大干快上,计划完成综合交通建设投资480亿元以上。


计划实施综合交通重点项目77个,建成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灵昆至苍南段,龙丽温高速公路瑞文段、228国道乐清南塘至乐成段、322国道(56省道)文成樟台至龙川段等16个项目,新增高速公路140公里(占全省2/3)。开工建设金丽温高速公路东延伸线、330国道瓯海仙岩至丽岙段、机场综合交通中心等30个项目。


持续推动交通行业降本增效


细化任务、明确节点,紧盯我市与省海港集团、省机场集团对接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开工建设机场综合交通中心,加快完善机场集疏运通道,大力拓展航线网络,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300万人次。建成乐清湾铁路支线,开工建设乐清湾港区C区一期工程,大力发展海铁联运、水水中转,统筹有序推进港口业务结构性转移,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80万标箱。


全力承接、保障国家综合物流信息平台落地,积极对接引进招商局集团等战略合作者,实体化运营平台公司,并以此为契机深入谋划海港、空港、陆港、信息港“四港”联动发展体系,推动区域物流转型“蝶变”,促进综合交通产业发展。


扎实办好交通民生实事


抓好市域铁路S1线开通运营,加快BRT快速公交成网建设,优化常规公交线网,加快市域公交一体化步伐。深入开展“公交进乡村、票价惠农民”行动,力争三年任务两年完成。


实施新一轮交通治堵五年行动计划,狠抓路网结构优化、交通秩序管理、慢行系统建设、交通文明出行等工作,整治交通堵点20个。


认真组织实施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农村公路投资50亿元,新建提升农村公路2600公里,建成美丽经济交通走廊600公里,进一步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通道。


提升交通行业治理能力


深化交通“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智慧交通二期建设,打通数据壁垒,扩大全程网上办规模化应用,大力推广应用“移动办”,着力打造交通数字化服务大厅。


组建综合交通执法队伍,整合交通执法资源,大力推广“线上指挥调动、线下执法处置”模式,提升执法规范化精准化水平。


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行业重点领域、重点时段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强交通安全生产应急体系建设,确保交通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市水利局


市水利局局长

白洪楞


聚焦民生

做优做好生态水文章


2019年,市水利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总书记系列治水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市委全会精神,积极投身“温州擂台·六比竞赛”活动,深入开展水利建设“五大行动”,着力做好“安全”“惠民”“生态”三篇文章,抢速度、抓质量、比位次,力争全省水利综合考核优秀,各项指标继续名列前茅。


以五大行动为抓手

构筑“更加安全的水利”


聚焦防洪排涝短板,在全市范围掀起水利建设“五大行动”热潮,进一步提升防洪减灾能力。


一是开展“百项千亿攻坚”大行动,加快15个百项千亿防洪排涝重点工程进度,力争早日完工。加快水头水患治理工程建设进度,力争水头水患问题早日解决。加快瓯江引水工程前期工作,确保全面开工。


二是开展“水利项目谋划”大行动,从水利项目储备库123个项目中梳理一批相对成熟的项目,开展前期相关工作,为下一步水利发展储蓄新动能。


三是开展“海塘防御能力提升”大行动,通过除险加固、标准提升等措施,全面开展沿海海塘加固改造,力争早日实现全封闭和防洪达标。


四是开展“历史遗留难题破解”大行动,全面解决13个水利滞后项目的遗留难题,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五是开展“完工未竣工验收项目清零”大行动,35个完工未竣工验收项目,力争2019年完成验收一半以上,2020年基本完成。


以人民需求为中心

构筑“更加惠民的水利”


全面加强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珊溪水源保护、水利管理创新等工作,让全市人民得到更多的水利实惠。


一是抓农村饮用水,加快“城乡一体化”。大力实施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延伸城镇供水管网、提升农村供水设施标准、规范农村供水管理,加快构建规划、管理、水价和标准“四个统一”的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体系。2019年全市计划投资10亿元以上,新增受益人口63万人以上。


二是抓“水源保护”,确保“大水缸安全”。大力推进珊溪库区水土流失治理,新增治理面积50平方公里;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管理、违章乱点整治、非法捕捞打击等措施,维护良好的水事秩序;大力实施转产转业,加快人口生态搬迁,确保库区水质稳定达标,让全市500多万人喝上更优质的放心水。


三是抓“管理创新”更加“高效便民”。继续深化水利“最多跑一次”改革,探索更加快捷、更加便民的审批模板和流程,力争温州水利审批改革继续走在全省前列。按照“权责清晰、要素保障、管理规范、工程安全、形象优美”的目标,继续推进水利工程标化管理,力争到2019年底,全市列入标准化管理名录的水库、山塘、海塘、堤防、水闸、泵站、农村供水工程、农村水电站、水文测站等9类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合格率达到100%。继续探索水利智慧化、信息化管理手段,不断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两山理论为指引

构筑“更加生态的水利”


深入践行“两山”理论,进一步深化水生态文明建设,切实维护河湖自然健康。


一是严管理巩固水生态文明成果。进一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力争两项考核再获省级优秀。积极响应“国家节水行动”,督促指导洞头、永嘉、平阳完成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验收。


二是高标准打造“美丽河湖”。深入推进“美丽河湖”建设,确保全市创成11条以上市级美丽河湖、2条以上省级美丽河湖。做好本轮河湖库塘清淤扫尾工作,逐步建立河湖清淤轮疏机制,确保清淤工作常态化;强化河湖岸线管护,力争累计完成河道划界2000公里以上,基本完成县级以上河道划界。


三是“清四乱”保障河湖生态。持续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全面整治河湖管理范围内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四乱”突出问题,坚决做到发现一处、清理一处、销号一处,让河湖更加生态美丽。


市农业农村局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张亨利


高举农村改革旗帜

勇当乡村振兴排头兵


2019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围绕深化乡村振兴“六千六万”行动,以“12306”为主抓手,推进农产品品牌战略、农房盘活、农业信息化等51项工程(项目),努力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让市民吃得更放心、更安心、更舒心。


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引领


“12306”中的“1”,即以深化农村改革为“一个引领”。


实施“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组织体系建设工程,瑞安、泰顺在全国30个农民合作社提升整县推进试点综合评估中至少有1个县进入前三。总结推进瓯海农民资产授托贷款融资扩面,在激活农村闲置资产、农民融资和金融服务农业农村上闯出一条新路。实施农房盘活工程,提炼和推广瑞安、平阳的宅基地试点经验,全年激活闲置农房1800幢以上。深化实施农业信息化工程,基本构建完成农业供求信息系统,倒逼农业产业向需方市场的转化和管理、服务的数字化转型。


努力打造“两条带”


“2”,即建好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和乡村振兴示范带“两条带”。


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带提升工程,新增乡村振兴示范带30条,重点培育提升30个左右乡村特色产业园,在温州北部、南部和洞头各串联提升一条全面反映温州乡村建设水平和特点,综合反映党建、产业、旅游、文化等诸多元素的乡村振兴黄金带。


推进产业项目提升工程,瞄准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国内著名休闲度假目的地”定位,加快产业类项目的谋划、建设和落地,力争完成投资额100亿元以上。打造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温州西”市域品牌,推进温州早茶、雁荡铁皮石斛、温州瓯柑、文成糯米山药等优质农产品和苍农一品、瑞安农产、楠溪嘉品、平阳五个鲜、文成原农等县域公共品牌建设,集中形成品牌效应。借力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998”工程、民宿提升工程、温州名小吃挖掘发扬项目,让乡村旅游嬉爽、吃爽、住爽。


做实做好“三篇文章”


“3”,即做好乡村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农民增收“三篇文章”。


做大乡村公有制经济,首先是村级集体经济,确保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60亿元,同比增长15%。


做强乡村非公有制经济,首先是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培育市级以上示范性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50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30家,新增亿元以上农业企业5家。


做实农民持续增收,首先是低收入农民扶贫和增收。完成异地搬迁1万人,实施产业就业帮扶及折股量化帮扶1.5万户,帮扶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就业2000户,26万低收入农户医疗补充保险达到全覆盖,创成4个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5个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29个市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美丽牧场10个,启动5个万头猪场和文泰中蜂保护区建设。


开展六大典型示范活动


“6”,即开展农业农村领域六大典型示范活动。


全面开展树模范、学标兵活动,推出一批农业农村系统劳模和先进人物典型、培育一批农村带头人典型、培养一批创业创新人才典型、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示范典型、推荐一批产业带动典型、提炼一批乡村治理典型。通过典型引路,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提供可学、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样板,吸引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向乡村流动,带动广大农村在美丽乡村、乡风文明、社会治理、百姓致富等方面向模范看齐,形成温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树立“100-1=0”理念


“0”,即树立“100-1=0”理念,建设“廉洁型、有作为、敢担当”的三农工作队伍。


以创建模范机关、清廉机关为目标,切实打造作风建设“五个零”,即抓作风转变,实现服务基层“零距离”;抓责任落实,实现履职担当“零缺位”;抓督查整改,实现问题清单“零遗留”;抓警示教育,实现违纪违规“零存在”;抓墨香书香,实现文化传承“零缺席”。立足新形势新使命新职能,弘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拼劲,担当作为开创工作新局面。


市商务局


市商务局局长

应希克


紧抓三大工作

促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19年,全市商务系统将按照省、市对外开放大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商务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找准发力点,打好组合拳。主要预期目标: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力争9.5%;外贸出口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占全国出口份额7.9‰,力争8‰以上;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网络零售同比增长18%,力争20%。


抓商贸流通体系建设

促进消费转型升级


1.推动批零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推进阿里巴巴和银泰百货的融合,推进世纪联华、美团点评在我市的线下布局,全面深化我市传统商业转型升级。推进传统市场转型升级,提升商品市场信息化水平、线上线下融合能力,组织开展创新转型试点。培育市级及以上电商网络平台20家以上。


2.完善城市商业设施建设。加快商贸综合体、商文旅综合项目、专业市场规划、社区邻里中心规划网点落地,建成示范性社区邻里中心并大力推广。


3.培育消费和会展品牌。高质量举办2019轻工时尚展,培育并指导举办1万平方米以上的规模展会20个以上。组织开展温州金秋购物节、消费促进月、瓯菜文化节等各类促销活动100场以上。


4.推进乡村商贸振兴。积极申报乡村商贸振兴省级竞争性试点,推动电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培育发展商贸特色镇1个、商贸发展示范村5个,新增省级电商专业村10个以上。


5.有序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建成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站)700个,建设分拣中心12个,城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5%以上。


6.拓展电商新零售创业创新试点。大力推进阿里巴巴新零售项目全面在我市的实施,建成1-2家阿里盒马鲜生店,100家阿里天猫小店(淘鲜达小店)。


抓创新试点和新业态培育

促进外贸优进优出


一是拓展市场采购试点成果。深入推进温州(鹿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流程标准化工程,积极争取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进口试点,实现进出口融合发展。全市联动,确保完成市场贸易采购出口20亿美元、力争30亿美元。


二是全力稳定外贸增长。组织企业开拓“一带一路”和非美等新市场,新增年度重点展会5个以上。继续培育出口转型升级基地、示范县和贸易主体,力争新增一个国家级出口基地、一个出口转型升级示范县和新增备案企业1200家以上,新增出口实绩企业500家以上。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三是积极鼓励扩大进口。举办第二届浙江(温州)进口消费品博览会,力争在规模、成交等方面有较大突破。推进浙南闽北赣东进口商品集散中心建设,支持和引导“一核多区”进口市场主体开展跨境电商应用,支持境内外企业利用温州保税物流中心在我市设立进口商品“中国仓”,建立进口商品仓储、分拨基地,促进B2B2C保税进口业务发展。


四是谋划高能级试验区。积极谋划争取将我市纳入浙江自贸区“扩区扩权”范围,做好温州纳入自由贸易区“一区多片”工作。积极争取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2月底前完成《中国(温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申报方案》并上报省政府。


抓境外园区建设和跨国并购

加快培育本土跨国公司


1.鼓励支持企业“走出去”。发挥好“走出去”服务联盟作用,健全境外外经贸综合服务体系,为全市中小企业抱团“走出去”搭建有效平台。


2.加快民营企业跨国公司培育。建立培育跨国公司目标企业数据库,制定出台本土跨国公司培育计划,全年实现并购项目5个,力争培育成功营收500亿级跨国公司1家,100亿级跨国公司2家,10亿级跨国公司培育梯队40家。


3.打造境外经贸合作示范区。培育境外园区2家,新建1家。提升现有5家园区发展水平,显著带动货物和服务出口。


市卫生健康委



市卫生健康委主任

程锦国


提升医疗覆盖率

保障新时代人民健康


2019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再造改革开放新优势、再创高质量发展新辉煌”总目标,聚焦聚力健康温州和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城市建设,持续推进深化综合医改,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全方位全周期保障新时代人民健康。


大手笔加快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城市建设


1.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创成3-5个标志性医学中心,争取获评1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和1个省级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实施市级学科建设双倍增三年计划,区域专病中心(省重点专科)达6个、市级品牌学科达13个、院士工作站达5个。新增创新人才等15名、硕博40名、高级职称70名。


2.推进医药科技创新。加快浙南科技城生命健康科创园、温州瓯海生命健康小镇、温州生命健康创新中心、中科院温州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所、复旦大学温州生命科学创新中心、中国眼谷等6个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医学科学原创性研究,产出一批与国家和区域发展密切相关创新成果。


3.要加快健康产业发展。推进100个以上医疗康养重点项目,年计划总投资额100亿以上。深化医养结合试点,加强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加快生物医药器械行业培育,推进15个以上生物医药器械产业项目建设,鼓励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发展。


高水平推进健康温州建设


一要建设健康环境。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创建成果,国家卫生乡镇创成率达15%,省级卫生乡镇达95%。实施健康“五个五”基础(三年)工程,推进20个健康乡镇、50个健康村示范点、50个健康单位、2000个健康家庭建设试点工作。


二要提升健康素养。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市县两级联动推进大型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4%。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和医院20家。


三要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体系,县域就诊率达89%。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综合率达99.5%以上,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5%。100%公共场所配置母婴设施。


四是完善健康保障。全面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DRGs应用分析。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聚合力持续深化综合医改


一要加快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完成8个建设任务,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100%纳入医共体。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档达标建设,改扩建乡镇卫生院25家,60%医共体牵头单位达县级强院标准,80%中心镇卫生院具备二乙以上医院服务能力,建成基层特色科室(专科)15个以上,新增流动社区卫生服务车60台,实现村级基本医疗覆盖率100%,基层就诊率提高3个百分点。


二要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医院治理体系。全面执行《温州市公立医院首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案》,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和绩效考核。


三要推进健康信息化建设。实施智慧医院上云三年计划,全市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建成互联网医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省智慧健康示范项目建设,智慧医疗覆盖率达95%。


四要深化社会办医改革。修订完成社会办医创新政策,助力“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加快温州老年病医院、童乐医院、苍南龙城中医院等项目建设。招大选优,引进一批前沿技术。全市新增床位1000张,引进资本10亿元。


高效率优化公共卫生计生服务


一要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能力继续维持在省内领先水平。抓好慢性病综合管理,完成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综合干预项目6000例任务;六大类严重精神障碍患病率达到4.75‰,管理率达95%。学龄儿童开展窝沟封闭完成7万例。


二要增强卫生保障能力。推进浙南卫生应急综合保障基地建设,增强卫生应急保障能力。强化血液安全质量,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抓好卫生监督机构规范化建设,加大非法行医打击力度,保持无证行医案件查处率、涉嫌非法行医罪案件移送率均达100%。


三要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人群覆盖率达90%以上。加强出生人口监测预警工作,推进性别比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0.5个比值。全面落实奖励扶助、特别扶助、公益金三项制度,全市帮扶计生困难家庭1500户。


市市场监管局



市市场监管局局长
邱华萍


优化消费环境

让市场竞争更加公平


2019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食药、质量安全更有保障,创业创新氛围更浓郁,放心消费环境更优化,知识产权运用更有效,公平竞争市场更有序”为目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突出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助推民营经济大发展


以“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为中心,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市、质量强市、标准强市、品牌强市战略,牵引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1. 一是打造营商高地。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商事登记体系,全面推行承诺准营制,试点有限自由经营,办好“温州法商学院”,形成“快宽优”商事环境。


2. 深化创新驱动。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滚动实施小微企业成长新三年计划,提升质量效益。


3. 着眼质量提升。深入开展“百千万对标达标行动”,全面实施民营企业“卓越工程”,打造一批“标准领跑者”。


4. 推动品牌强企。建立健全商标品牌梯度培育体系,深化“商标质押百亿融资行动”,积极推动“浙江制造”地区性品牌迈向全国性、国际性品牌。


打造民生关切大实事


立足于创建“基础扎实、安全放心、质效并举”的民生环境,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是全域化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县”。在首批6个县(市、区)取得“满堂红”的基础上,强化后续接力,重点加强鹿城、瓯海、永嘉、泰顺、平阳等5 个县(区)及瓯江口、浙南产业集聚区等2个功能区的创建力度,力争全域通过省级验收,市本级达到省级验收标准。


二是深入推进“放心消费在温州”。计划创建放心商店(网店、市场、餐饮、工厂)以及无理由退货商店3000家。启动“城乡农贸市场提档升级创星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打造一批集民生、休闲、体验等集合多业态的精品市场、特色市场、星级市场。


三是推广实现“电梯应急处置全覆盖”。在全市推广应用“96333”电梯应急处置救援平台,对所有载人电梯统一张贴96333标志、实现地理定位,有效避免因处置不及时而造成的次生事故。加强电梯安全宣传教育,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加快市场监管大优化


牢固树立“分类监管”理念,进一步优化“市场监管”效能。


一是积极拓展“双随机”监管模式。继续推行和拓展“双随机”监管模式,变年报单一抽查为市场监管领域多事项抽查,变仅限市场监管部门为“跨部门、多领域”联合抽查。


二是持续强化社会热点追踪。突出抓好涉企行政审批收费检查,规范中介市场;大力治理保健食品欺诈营销和虚假宣传行为,遏制“骗老坑老”“骗病坑病”乱象;加强对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消费服务领域的检测监测,切实保障质量、服务安全。


三是坚决守住安全管理底线。聚焦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深入开展系列专项执法行动,认真抓好风险隐患排查,持续加大对非法添加、地沟油、假冒药、易爆锅炉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守住安全底线。


促进机构改革大融合


以机构改革为主线,充分整合工商、食药、质监、知识产权、物价、反垄断等职能,加快队伍建设,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转型。


一是深耕“四个过硬”铁军文化。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 四个自信”,加强执纪问责、作风巡察力度,将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工作推向纵深。丰富“政治纪律过硬、服务质量过硬、执法能力过硬、队伍素质过硬”的铁军内涵,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是提升检验检测水平。充分整合食品药品、质量技术检验检测资源,建设集科技创新、标准研究、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管理咨询为一体的,辐射浙南闽北的检验检测技术高地。


三是加强智慧监管能力。加快建成集“数据集成、信息共享、智能分析、风险监测、视频追踪”等功能于一体的“市场监管智联网中心”,依托大数据推动部门向智慧化监管、数字化政府转型。


市金融办



市金融办党组书记
章炜


助力民营经济

提供坚实的金融保障


2019 年,我国经济仍然面临着内外部多种风险的考验和挑战,市金融办将加强对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研判,积极应对,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金融工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深化金融改革、服务实体、防控金融风险等重点工作,突出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服务,为“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保障。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高站位强改革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立足“两个健康”,深化金融改革,成立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工作专班,重点探索民营经济改革开放的突破性举措,发挥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主力军作用。


一是创新突破一批。推动金融加快融入长三角,加强沪温两地金融科技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加快推动传统金融数字化建设,以“信易贷”等为抓手,推动信用信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将温州打造成为移动支付标杆城市之一。支持温州民商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加强对小微和“三农”的金融服务。


二是深化推广一批。推动改革成熟项目复制推广,深化推广“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无还本续贷”服务、权益类抵质押业务等创新项目;深化农村互助保险试点;深化“国保民”体系建设,推动国有融资担保公司为发债民营企业担保增信,推动小微企业信保基金服务全市全覆盖,推动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提质扩面。拓展“温州指数”深度应用和沿海合作城市。


三是重点保障一批。优化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系列政策举措,实施缓解融资难问题的信贷“增氧计划”和缓解融资贵问题的“滴灌工程”;引导在温银行积极向上争取支持,扩大信用贷款覆盖面,加大对小微企业、制造业、重大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牵头优化金融机构“万人评议”“最多跑一次”“金融服务进民企”“百名行长进百企”“上市企业结对拟上市企业”“企业服务接待日”等系列活动和服务机制。


超常规精准化推进企业上市


深入实施“凤凰行动”计划,全面发力境外上市,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推进企业境内外上市,早日实现温州“百企上市”目标。


一是突出精确化引导。组织企业赴上交所、深交所开展精准化小班式辅导培训,邀请证监、交易所专家来温入企辅导,突出境外上市培训,多渠道提升企业上市意愿和能力。


二是优化全过程服务。深入实施拟上市企业动态分层管理,分别建立境内、境外和重点层、培育层拟上市企业清单,实行个性化定制式服务,引导优质资源向重点拟上市企业倾斜,加大上市问题协调解决力度。排摸梳理科创企业对接科创板。


三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引导上市公司利用好资本市场工具,积极实施并购重组;完善上市公司稳健发展基金运行,及时纾困,实现上市公司稳健高质量发展。


守底线抓重点打好金融风险“防卫战”


清醒认识防控金融风险是中央三大攻坚战的核心战场,在全力处置当前风险的同时建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维护温州经济社会稳定大局。


一是完善一套机制。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优化市、县金融办机构职能和队伍设置,明确地方金融监管主体和重点,深化分类差异化监管机制。创造性落实市委主要领导关于建立“监测、管控、处置”三张清单的指示精神,在金融服务和监管中继续推行清单制管理机制。贯彻省级金融立法,加强温州《条例》与省立法的操作衔接,推动监管执法和行政处罚,为全省提供示范经验。


二是打造两个平台。推进省“天罗地网”平台应用,深化网格员巡回培训和金融机构结对网格试点,完善“金融法治+文化礼堂”宣教模式,提升群众风险防范意识和基层风险防范能力。完善“温州金融大脑”大数据平台运行,推进平台在金融机构等主体的试用,发挥平台在企业信用评价、涉众型金融监测、金融风险预警等方面的效用,实现政府金融管理的数字化转型。


三是决战三大风险。决战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做好处置机制完善、分类处置等工作。决战化解交易场所风险,重点抓好金融类交易场所的整改及风险处置。决战企业债务风险化解,不断深化风险企业分类帮扶机制,重点实施“发债推荐、股权质押、暂时流动性困难企业”等三张清单工作办法,对暂时流动性困难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精准帮扶。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

狄鸿鹄


真诚为民服务高品质生活

公正执法保障高质量发展


2019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聚焦大都市区建设,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扎实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标准化、信息化、常态化,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水平,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推进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品质


坚持市、区两级执法局每周一次联合巡查,深化属地联动, 改革勤务机制,提高路面执法到位率。认真执行市容条例、绿化条例、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突出抓好道路扬尘、停车秩序、工程运输等专项整治,提高城市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全域提升城市品质。改进执法方式,推广非接触执法、非接触监管,整合市政、环卫、园林等数据资源和相关部门视频资源,开展可视化信息管理,进一步提高执法效能。


推进民生项目,提高城市运行能力


推进管道天然气应用。完成市区老旧小区天然气管网改造,全市新增管道燃气用户6万户,市区管道天然气供应气化率达到70%。


推进排水管网整治。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牵头实施排水管网整治,突出抓好重点河道周边管网整治,强化排水许可证执法管理,进一步提高排水管网运维水平。


推进绿道建设。依托山地、河流、海岸等自然地貌,结合体育运动、休闲旅游、生态修复等工程,建设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绿道(人行游步道)100 公里,打造浙南水乡的美丽风景线。


推进公厕革命。实施公厕革命三年行动计划,完成320座城镇公厕提升改造,二类及以上城镇公厕达到60%。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健全社会动员机制,鼓励、引导社区(村居)、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和各界群众广泛参与,让生活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推进照明节能改造。完成4万盏路灯LED灯源节能改造,提高照明质量,在全省各地市率先完成中心城区路灯节能工程。


推进“无违建”创建,巩固提升“三改一拆”成果


以“不把违法建筑带入全面小康”为目标,督促尚未达标的县(市、区)加快“ 基本无违建县( 市、区)” 创建工作,依法治理城乡建设秩序。加快防违控违综合管理系统二期建设,健全长效防控机制、即查即拆机制、批后监管机制,纵深推进违法建设防控治理。推进“ 四边三化”向全域提升,抓好公路、铁路桥下空间利用和拆后土地利用, 创建更多精品示范路、最美入城口,建设具有江南韵味的美丽城乡环境。


推进智慧城管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


在智慧城管每天采集1900起的基础上,扩面提质,深入推进采集、交办、处置、核查、反馈一体化运行。在大数据应用的基础上,整合行业应用系统,建设“智慧城管大脑”,增强城市管理与综合执法的协同化、智慧化,形成用数据分析、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的新机制,进一步提高城管问题处置效率和市民满意度。


推进“综合执法进社区”,深化联动服务


健全三级联系制度,市局、区局、基层中队一起联系社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走访联络,征询意见建议,做到联系全覆盖、服务全方位。深化社区联动,聚焦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服务事项,发挥职能优势,开展结对活动,实现信息联通、问题联处、执法联动。拓展志愿服务,壮大城管志愿队伍,专业管理与公众参与相结合,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建设安静有序、温馨和谐的幸福社区。


推进规范化建设,提高综合执法水平


加快综合执法基层中队规范化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执法业务、执法保障等全面达标,努力实现基层中队建设标准化、管理制度化、队伍正规化。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三项制度,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落实执法事项提示、轻微问题告诫、共性问题约见、违法行为纠错等新规范新要求,推动由监管型执法向服务型执法转变,全力保障服务“ 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


市投资促进局



市投资促进局局长
夏禹桨



强化担当 主动作为
构筑投资促进大格局


2019年,温州市投资促进局将认真贯彻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及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围绕投资促进的全新使命,在“再造改革开放新优势、再创高质量发展新辉煌”的整体布局中,精准定位、勇担职责,改革创新、奋勇拼搏,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强化招商,促投资引进


一是加强工作整体谋划。全年确保完成内资到位资金510亿元、力争530亿元,确保完成外资到位资金5.5亿美元、力争6亿美元。内资中产业项目到位资金占比不低于65%,制造业项目不低于产业项目到位资金的35%,重大产业项目不低于产业项目到位资金的40%;招引“500强”项目20个;招引1-10亿元项目100个;招引超1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25个,其中20亿元以上单体制造业项目5个、50亿元以上特别重大产业项目2个,力争超100亿元项目有突破。


二是加强项目精准招引。完善充实招商地图,全年新增优质客商信息100家以上,督促各地各平台党政“一把手”带着招商地图,瞄准北上广深杭等重点区域的优质项目,全年外出招商不少于200次。瞄准战略性新产业、旗舰型企业和高成长、高贡献的“隐形冠军”、“顶尖品牌”的企业项目,在北上广深杭等重点目标区域举办主题招商活动10次以上,在温举办全国异地温州商会年会,力争签约与我市优势主导产业相配套的重大产业项目40个。


三是加强总部企业招商。出台《加大总部企业招商指导意见》,打造一批总部商务楼宇,重点招引在外温商回迁的综合总部、区域总部、贸易总部以及国内外500 强、行业百强、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等在我市设立地区总部和功能总部,促成优秀总部签约企业30个,力争温商总部回归项目新增税收30亿元。继续加大温商回归示范园招商力度,招引总部企业5家以上。


优化服务,促投资落实


一是推广项目信息化管理。全面使用温州招商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招商项目从谋划入库、推介、签约到落地开工的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对招商项目的流程管理和时间管控。


二是优化项目服务机制。实行重大投资项目全程服务闭环管理,落实重大产业项目“六个一律”制度和项目落地“四个一”服务机制,继续实施重大招商项目市县联席决策机制、项目经理负责制,为招商项目提供全程优质服务。强化项目“招批管”协同机制,切实帮助解决项目落地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是建立重大签约项目管理库。出台重大签约项目推进工作方案,对64个重大签约项目实行推进销号制,定期开展督查,每季进行通报,确保年内落地率超100%,开工率超70%,力争新增税收30亿元。


四是开展项目落地“大比拼”活动。以“月度通报、季度观摩、半年比赛、全年亮绩”的要求,全年开展2场重大产业项目“互促互看”活动,重点围绕项目“招、落、推”三个环节,交流经验,同商对策,同促提升,切实提高重大产业项目的落地开工率。


内外联动,促投资拓展


一是推动温商回归向信心回归、精神回归、情感回归拓展升华,形成内外温州经济融合互动的“鸟巢”效应。出台《异地温州商会回温召开商会年会及举办重大活动工作方案》,切实发挥全国各地商会驻温联络处作用,鼓励支持在外温州商会全年回温举办年会、招商、投资考察等商会活动50场以上。


二是按照建设“百年商会·百年温商”宏伟目标,继续做好商会标准化建设、会馆建设,推动商会健康发展。广泛宣传和全面促进商会“三统一”工作,加快筹而未建的省级温州商会组建和地市级温州商会组建,继续举办会长(秘书长)研习班、“争先创优”评比等活动。


三是新建商会组织10家,加快实现商会网络全覆盖。抓好“百名红领”培养计划,开展温商党员“双亮双联”活动,打造一带一路“红色圣地”温州商会示范性党建教育基地。


四是助推温州-嘉定战略合作,共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深度融合示范区。积极融入上海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瞄准亩均税收60万元以上的外溢投资企业、上海500强企业和实力温商企业,以嘉定为支点,拓展合作空间,积极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开展产业项目对接。


市政务服务局



市政务服务局局长
项伟胜


谋服务 重改革 强技术
全面优化政务服务


2019年,我局将围绕市委创建“两个健康”先行区的总体部署,继续以人民为中心,保持重整行装再出发的精神状态,强化“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拿出“没有完成时”的韧劲,全面优化提升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


谋划服务新举措助推“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


1. 梳理减少部门准营类后置许可事项,推行承诺准营制,实现“准入即准营”。分类整合优化企业开办流程,大幅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实现企业1.5天可领取营业执照,4天可营业。


2. 推进全周期便利化协同办理。根据企业发展周期和公民生命周期,对涉及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人生阶段的政务服务事项,按照公众和企业的需求,梳理20项事项,统筹各部门的事项和流程,编制服务指南,解决职能重复、服务死角、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


3. 主动融入长三角示范区建设,与上海嘉定区共同搭建两地政务服务协作平台,推行民生事项和企业事项“两地通办”,探索推行统一的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模式,打造更加开放高效的营商环境。


重点改革再推进全面提升企业群众办事获得感


1. 有力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涉批中介机构延伸、向各类服务机构辐射、向基层覆盖。一是深化涉批中介机构改革,拓宽“中介网上超市”覆盖范围,推进“中介网上超市”常态化深度应用,优化网上竞价、线下洽谈等方式,强化中介机构规范化管理,中介服务再提速提效,实现涉批中介服务“零等待、零跑路”。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提速提效。深化业务、技术、信息、部门等四大融合,确保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90天”,政府性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最多100个工作日”。


2. 优化提升市民中心整体功能,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实现70%以上民生事项“一证通办”、6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理”;实施标准化建设,实现事项办理、服务行为、监督评议等方面标准化全覆盖;继续推进事权下放和受理点下移,规范服务点建设,实现服务无区域对象全覆盖;以办事精准化、便捷化为目标,通过事项拆分与不同情形的组合,设计科学合理的场景化导航,逐项梳理明确事项的“最小颗粒度”,逐项编制审查要点,并在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实现点击若干个“小”事项即可办理一个完整事项。


3. 推行为侨服务“全球通”扩面增项。按照“办的成、办的快、办的好”的要求,根据海外华侨的需求,再梳理一批办事事项,积极探索在国内边远省区开展公证、仲裁、调解、诉讼等远程视频服务,实现服务外延向国内边远省区和全国商会拓展。


强化技术支撑力推动招标投标市场健康发展


1. 继续拓展全流程电子招标投标的覆盖面,在工程建设施工项目全面实现全流程电子化运作的基础上,破解开标环节投标文件解密时带宽慢、容量不够等问题,升级改造电子交易系统,探索网上“不见面”开标,逐步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电子招标投标领域全覆盖、操作全留痕、信息全公开。


2. 根据标准化建设规范,梳理优化交易平台服务事项, 简化办事流程,设计科学合理办事场景功能,逐步实现交易信息和交易服务“随处可见、随时可用”。


3. 依托大数据, 加强对招投标数据分析应用,通过研究招投标交易数据,探索招投标市场规律性变化特征,并将数据分析运用于串通投标等违法违规线索的排查和分析研判中。强化对评标专家、招标代理机构的监督管理,推进标后综合检查常态化运作,健全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形成净化招投标市场的工作合力。


来源:温州发布

资料:温州日报

编辑/版式:周弧 陈迪 斌杰 单晖 翼然 佳倩


大家都在看

 奋战一一六一、奋进二〇一九 “温州擂台·六比竞赛”述政大会发出进军号

 比成绩,亮思路!看温州各地一把手如何谋划2019实干“作战图”

 2018温州出生人口大数据公布!超五成新生儿是二孩……

 温州轨道交通S1线通过试运营基本条件评审!最全试乘攻略看这里

 甬台温高速复线台州段即将通车,温州市民北上沪甬台多了一条高速道

 好消息!温州这两个地方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现场直播↓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