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家底”!温州2021大数据出炉
今天,温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温州调查队发布了《2021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起来看↓↓↓
2021年,温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按照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要求,锚定“五大新坐标”、开创“十个新局面”,加快建设“五城五高地”,开展“三大百日攻坚”行动,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全市经济基本盘稳固夯实,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新兴动能加快成长,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共同富裕扎实推进。
综合
初步核算,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5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7.7%。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64.3亿元、3191.3亿元和4229.4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7%、9.2%和6.8%,与2019年相比,两年平均分别增长3.0%、6.1%和5.2%。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2.2∶42.1∶55.8。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21.9%、13.9%和10.2%,两年平均分别增长5.8%、6.6%和5.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78879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2226美元),比上年增长7.2%。
按照我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规定,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两个步骤。经最终核实,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685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4%,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2.3∶41.0∶56.6。
图1 2017-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图2 2017-2021年全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2021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832.8万人。从性别看,男性人口430.7万人,女性人口402.1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7%和48.3%。据2021年全省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64.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6.5万人,出生率为6.8‰;死亡人口5.7万人,死亡率为5.9‰;自然增长率为0.9‰。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2.8%。
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1.4%。其中:教育文化娱乐类、交通和通信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衣着类、食品烟酒类、医疗保健类和居住类分别上涨4.6%、3.0%、1.4%、1.4%、0.8%、0.5%和0.5%,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下降3.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3.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11.7%。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7.3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为80.4%,比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八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8.6%,按可比价格计算占17.8%,占比降低2.0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分别增长21.3%、21.6%、17.4%。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比上年末下降36.2%,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积下降38.8%。
发展效益效率提升。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81.5亿元和657.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4%和9.2%。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66.8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民生支出799.4亿元,比上年增长4.7%,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4.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5.4亿元,增长4.8%,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1.6%、11.0%和8.1%。全年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7.6万元/人,同比提高6.1%。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806.7亿元,增长22.8%。
苏巧将 摄
农业和农村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产值26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0%。分行业看,种植业产值118.3亿元,增长0.7%;林业产值6.8亿元,下降0.9%;畜牧业产值37.5亿元,增长20.8%;渔业产值92.0亿元,增长3.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0亿元,增长7.1%。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67.3万亩,增长2.6%;粮食产量68.5万吨,增长4.3%。在经济作物中,蔬菜播种面积106.7万亩,下降0.3%;油菜籽12.0万亩,增长15.9%;中草药材播种面积13.0万亩,下降8.0%;果用瓜17.4万亩,下降3.7%。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66.2万吨,增长3.4%,其中海水产品产量61.4万吨,增长3.3%。国内海洋捕捞产量39.2万吨,增长1.5%;海水养殖产量20.5万吨,增长3.0%;远洋渔业产量1.7万吨,增长89.7%。
美丽乡村全域拓展。全年实施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项目320个,带动乡村旅游人数5996万人次。新增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国家级特色农业强镇1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田园综合体2个,新增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省级休闲乡村4个、省级农家乐集聚村5个。新建成乡村振兴示范带28条,累计建成109条;新建成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776个,累计建成2347个、覆盖面达79.5%。全年新增垃圾分类处理村319个,累计完成2827个,覆盖率95.8%,农村生活污水全部实现集中处理,规范化农村公厕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瑞安曹村田园风光 瑞安供图
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708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319.6亿元,增长10.1%,两年平均增长6.6%。其中轻工业增加值430.1亿元,增长8.1%,重工业增加值889.5亿元,增长11.1%。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6417.6亿元,增长19.4%,其中出口交货值776.4亿元,增长17.4%。
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8.9%、11.2%、11.4%,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64.7%、55.5%、32.3%;高端装备、时尚、新材料、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4%、9.6%、12.8%、10.4%。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21.3%;新产品产值率为38.6%,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40.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8.4%。年末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企业1189家。
温州总部经济园 鹿城供图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1.4%,两年平均增长8.1%。全市民间投资增长13.9%,其中民间项目投资增长9.6%,两年平均分别增长8.0%和14.0%。工业投资增长18.8%,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3.4%,两年平均分别增长20.4%和14.6%。服务业投资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9%。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7%,两年平均增长1.6%。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9.6%。房屋施工面积6724.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693.4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886.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768.3万平方米。
赵用 摄
国内贸易和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7.7亿元,比上年增长8.9%,两年平均增长2.9%。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饮料类、服装鞋帽类、中西药品类、烟酒类分别比上年增长5.3%、6.8%、7.7%和19.3%。升级类商品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新能源汽车类、通讯器材类、金银珠宝类、照相器材类分别增长140.1%、83.6%、38.6%和28.5%。全市网络零售额2199.8亿元,增长8.4%;居民网络消费额1546.1亿元,增长8.2%。
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4957.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57.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4%和16.0%。其中,接待国内游客4956.6万人次,实现收入656.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4%和16.2%;接待海外游客1.2万人次,实现海外创汇472.9万美元。
温州印象城MEGA商业综合体
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4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进口375.4亿元,增长20.3%;出口2035.8亿元,增长8.4%。服务贸易进出口额103.8亿元,比上年增长24.5%。民营企业出口1938.6亿元,增长8.4%,占全市货物出口总额的95.2%。对美国、俄罗斯、拉丁美洲等市场出口分别增长44.6%、26.5%和39.6%。全市新增进出口权企业达2637家,其中本年度自营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数达714家,比上年末增加153家,出口超5000万美元企业数71家。
全年实际使用外资5.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6.4%;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5%。在“一带一路”沿线建成俄罗斯、越南、乌兹别克斯坦3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塞尔维亚、乌兹别克斯坦、印尼3个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全市境外投资中方投资总额达6.09亿美元,新批境外投资项目17个,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1.67亿美元,占全部境外投资比重27.4%。
义新欧班列温州号特色专列 陈翔 摄
交通、邮电和电力
年末公路总里程1536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66公里,一级公路677公里,二、三级公路2123公里。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5816辆,年载客量2.93亿人次,年末实有出租车7179辆。
年末机动车保有量283.0万辆,比上年末增长4.7%;其中汽车保有量261.3万辆,增长5.1%;私人汽车保有量240.6万辆,增长5.0%,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4.56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6.4%。全年公路和水路完成货物周转量601.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2.2%;旅客周转量34.9亿人公里,下降27.6%。铁路客运量1967.7万人次,增长8.8%;货运量612.2万吨,增长32.2%。航空旅客吞吐量923.1万人次,增长5.1%;货邮吞吐量7.3万吨,下降0.5%。温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975.9万吨,增长7.8%;集装箱吞吐量103.6万标箱,增长2.4%。
全年电信业务总量137.8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109.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1226.2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47.0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1124.5万户。
全市邮政业务总量149.6亿元,增长23.1%。全年函件606.3万件,包裹18.6万件,汇兑1.0万笔,订销报纸8722.6万份,订销杂志331.5万份。全市快递业务量16.8亿件,增长23.6%。
全市电力系统最高负荷1054.3万千瓦,增长3.6%。全年用电量513.8亿千瓦时,增长14.3%。其中工业用电量293.0亿千瓦时,增长15.7%;建筑业用电量13.9亿千瓦时,增长18.8%;服务业用电量87.8亿千瓦时,增长20.1%;居民生活用电量117.9亿千瓦时,增长6.7%。
温州机场T2航站楼 苏巧将 摄
金融、证券和保险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6535.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3%,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16213.9亿元,增长7.9%。年末住户人民币存款余额9214.4亿元,增长7.8%。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5825.2亿元,增长16.0%,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15755.4亿元,增长16.1%。
2021年全市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8家,累计达49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累计挂牌企业达93家;新增区域性资本市场挂牌企业28家,累计达 918家;新增股份有限公司193家,累计达1931家。全年证券交易额4.3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0%,期货交易额3.1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全市民间融资综合年化利率指数(简称温州指数)为14.4%,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全年保费收入308.7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209.2亿元,增长6.7%;财产险保费收入99.5亿元,增长1.7%。各类赔款和给付支出97.0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人身险赔付32.5亿元,增长10.6%;财产险赔款64.5亿元,增长11.7%。
温州金融保险产业项目效果图
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共有小学560所,招生10.16万人,在校生63.31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8.81平方米。共有初中327所,招生9.77万人,在校生28.80万人。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19.37平方米。全市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9所,招生3.29万人,在校生9.45万人;普通高中101所,招生4.50万人,在校生13.21万人,毕业生3.90万人。全市共有普通高校11所(其中本科独立学院1所),在校生13.63万人。义务教育中小学专任教师6.13万人,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专任教师0.60万人。全市共有幼儿园1341所,在园幼儿29.65万人。
年末全市拥有国家高新区1家、省级高新区5家;国家级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5个;国家级孵化器4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5个(其中星创天地6个),省级孵化器8个、省级众创空间39个(其中星创天地8个)、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1家、市级众创空间29家、市级科创园5家;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创建1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95家(其中省级企业重点研究院17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492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1566家。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63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3085家,新培育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347家,累计12571家。全年专利授权量61313件,比上年增长17.5%,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5218件。
浙大温州研究院
国科大温州研究院
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文化站185个,文化馆12个,博物馆57个,公共图书馆12个,电影放映单位108个,城市书房112家,百姓书屋80家,文化驿站241家。公共图书馆藏书15008.4千册,比上年增加727.6千册。全年院线电影放映106.4万场次,观众957.7万人次;农村数字电影放映5.14万场次,观众700万人次。年末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4项(永嘉昆剧、乐清细纹刻纸、瑞安东源木活字印刷术、泰顺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35项,省级非遗项目145项,市级非遗项目779项(保护单位966个)。现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37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06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930位,代表性传承团体14个,代表性传承群体20个。
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880家,其中医院161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56家,村卫生室2194家,各类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461家,门诊部442家。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45830张,卫生技术人员78118人,增长5.4%;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3374人,注册护士33484人,分别增长6.1%和6.7%。全年医疗卫生机构诊疗9435.4万人次,孕产妇死亡率2.44/10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59‰,婴儿死亡率1.47‰。
全年全市共举办全国性以上赛事和活动2项。组队参加东京奥运会,4人参赛夺得2枚银牌。组队参加陕西全运会,在竞技体育项目上摘得11金、12银、10铜,列全省第3,在群众体育项目上摘得5金、2银、3铜,列全省第1。截至年底,全市共有公共体育场馆36个,独立设置的业余体校9所,各类公共体育场所27576个。年新增公共健身设施162个,年末拥有公共健身设施26758个。全年新建村落健身路径30条,累计8062条。新建各类球场63个,累计13137个。全年发行体育彩票21.8亿元,比上年增长21.7%。
全运会群众比赛龙舟决赛 苏巧将 摄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588元,比上年增长10.3%,扣除价格因素增长8.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9678元和35844元,分别增长9.8%和10.5%,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8.3%和9.0%。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4645元,增长15.2%。
图3 2017-2021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速度
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9900元,比上年增长16.4%,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4.8%。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46147元和25198元,分别增长15.8%和17.0%,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14.2%和15.4%。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7.6%和34.9%。年末全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3.9平方米,其中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1.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9.9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60.4辆,每百户农村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37.6辆。
全市设乡26个,镇92个,街道67个。社区居委会(含居委会)703个,村委会2951个。年末实有社会团体3827个、民办非企业单位5578个、基金会75个。
全年全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57.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86.5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41.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57.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56.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341.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60.4万人。全市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水平为2894元;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月标准255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五大险种)支出总额623.9亿元。
年末全市在册低保对象10.73万人,其中城镇0.91万人,农村9.82万人,低保资金(含各类补贴)支出9.16亿元。新增各类养老机构床位数0.58万张,其中投入运营的养老机构床位数0.19万张,新增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6个。全市全年共办理结婚登记37027对、离婚登记9988对、补发婚姻登记证11117件;办理收养登记67件。
赵用 摄
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其他社会事业
全年全市平均降水量为2228.7毫米(折合降水总量269.4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80.7亿立方米。
全市已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3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6个;自然保护区3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个;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个。
全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有131天,达到二级标准的有230天。全年市区PM2.5年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与去年持平;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8.9%,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全市地表水市控及市控以上站位77个,水质达到Ⅰ至Ⅲ类的站位56个,达到功能区水质目标的站位67个。市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55.2分贝;昼间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67.8分贝。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总量同比增长9.9%,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0.2%。其中,八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同比增长9.8%,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上升1.1%。
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32起、死亡103人,比前两年均值(可比口径)分别下降20.2%和26.4%。其中,道路运输领域共发生事故76起、死亡56人,与前两年平均数相比分别下降18.3%和30.9%;工矿商贸(含生产经营性火灾)发生事故51起、死亡38人,与前两年平均数相比分别下降23.3%和28.3%。
黄周虎 摄
注: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均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两年平均增速是指以2019年同期数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的增速。
4.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
5.货物进出口等数据来自温州海关。
6.实际使用外资采用部统计口径。
7.电信业务总量按2020年不变价计算。
8.邮政业务总量按2020年不变价计算。
来源:温州发布
资料: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温州调查队
编辑/一审:屠韦
二审:刘曜
三审: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