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保黑产”推高平安退保率、惊动银保监会,这回要彻底凉了?
4月9日,银保监会消保局公告称,近期,监管部门收到反映,一些个人或社会团体以牟利为目的,通过网络平台、短信等方式发布“可办理全额退保”信息,以怂恿、诱导等手段让消费者委托其代理“全额退保”事宜,并以此收取消费者高额手续费,主要涉及传统寿险、健康险等人身保险产品。此类行为不仅扰乱保险市场正常经营秩序,而且最终损害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多家银保监局相继发文提示“代理退保”相关风险之后,“退保黑产”的问题在2020年再度引发关注,不过这回是直接惊动了银保监会。
4月9日,银保监会官网发布《关于防范“代理退保”有关风险的提示》,警示“代理退保”中存在的种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揭示其中存在三重风险:失去正常保险保障风险、资金受损或遭受诈骗风险以及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同时提示广大消费者要充分考虑自身保险需求,谨慎办理退保;注意保护个人重要信息;以及通过正规渠道依法合理维权。
“退保黑产”在2019年愈发猖獗,并引起了全行业的高度关注,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全年,在国寿、太保、新华等上市险企退保率都有显著下降的同时,平安人寿的退保率却出现了一定的上浮,从2018年的1.3%升至2019年的1.4%,在解释退保率的上升之时,平安人寿相关负责人也提及“退保黑产”,称有专门机构误导客户进行退保,这是退保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退保黑产”损害险企利益的同时,也严重危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业内几乎人人喊打,但不容忽视的是,退保黑产存在的最根本原因还在于保险销售误导的广泛存在。
01
为何消费者容易上当受骗?
这既有消费者自身的原因,也有保险机构和销售人员,以及“代理退保”黑中介的原因。
一方面,可能存在消费者对保险产品不够了解,自己想当然的情况。但这也需要保险产品的条款更加清晰易懂、保险销售更加合规、透明。“看不懂保险产品条款”是多数消费者的真实感受。
另一方面,可能存在销售误导的情况,一些销售人员隐瞒、夸大保险产品信息,出现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甚至有消费者退保时才意识到自己买的是保险产品的情况;还有一些销售人员为了业绩或离职时,鼓励消费者退保。
事实上,销售误导不仅是对消费者,在销售团队内也会出现。比如,有销售人员反馈称,其在团队负责人的怂恿下,为了所谓的晋升,刷信用卡买了多份保险,结果交不上续期保费,信用卡也还不上。
当然,“代理退保”的个人或团体很多并非真正为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而是以牟利为目的。比如,退保前要求消费者支付高额手续费或缴纳定金,退保后诱导消费者“退旧投新”,购买所谓“高收益”理财产品或其他公司保险产品以赚取佣金。部分组织还利用其所掌握的消费者银行卡及身份证复印件等,截留侵占消费者退保资金,甚至有不法团伙诱导消费者参与非法集资,一旦落入骗局,消费者资金损失难以挽回。
02
变味的投诉
目前,12378是消费者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消费者如果对保险产品有疑问或相关服务需求,可以直接通过保险公司公布的官方维权热线或服务渠道反映诉求;也可以通过拨打12378银行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等方式,向监管部门反映。
但也有不少保险业人士反映,“只要消费者拨打12378,不论是否是合法权益,保险公司都要无条件按客户意愿退保,否则就可能被监管处罚。”
据了解,不少保险公司为了压降投诉率,应对监管考核,对基层保险机构施加压力,不问过程,只看结果,于是出现了“没有原则地妥协”的现象。
在此背景下,一些人以此为要挟,绕开正常法律途径,进行无理投诉,要求满足其一些并不合理的诉求。
03
吃完险企吃消费者,“退保黑产”引保险业公愤
“退保黑产”在2019年快速做大,并引发行业高度关注,引得多家银保监局就此发声。
“退保黑产”猖獗到什么地步?只要在淘宝中搜索“退保”,就能检索出为数不少的专业从事退保的店铺。
这些店铺大同小异,都是打着为遭遇销售误导的保险消费者维权、伸张正义的名义提供退保、理赔、咨询等顾问服务,并声称“通过正确的方式方法以及机构渠道进行申诉维权”。
以下就是一家颇具典型性的店铺,及其相关“服务”介绍:
该店铺目前显示有44条评价,均为好评,内容均为消费者退保成功之后对该团队的感谢。几乎每条评价都带有截图,根据这些截图,波及的公司涵盖中国人寿、太平人寿、新华保险、平安人寿等等大型险企,其中,有关平安人寿的数量尤其多。当然,并不能判断这些评价的真实有效性。
据了解,从事“退保黑产”的,很多都是原来保险公司的代理人,对于保险公司自身的销售话术、各个环节存在的漏洞都非常了解,而他们要做的就是找出每个案例在销售环节可能存在的漏洞,并存证,以此实现退保目的。
据悉,一些“退保黑产”团队甚至进行了细分,根据自身经历,只专注于某一家大公司进行退保操作,由于十分熟悉其中流程,导致这些大公司如临大敌。
2019年全年,在国寿、太保、新华等上市险企退保率都有显著下降的同时,平安人寿的退保率却出现了一定的上浮,从2018年的1.3%升至2019年的1.4%,在解释退保率的上升之时,平安人寿相关负责人也提及“退保黑产”,称有专门机构误导客户进行退保,这是退保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在损害保险公司利益的同时,“退保黑产”实际上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退保黑产团队往往会收取大量佣金,导致不少消费者在退保后却发现,实际所得与通过正规渠道退保所得相差无几。
更危险的是,操作退保需要掌握消费者非常详细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由于非常完备,在信息黑市当中也具有相当价值,一旦完成退保操作,不少退保机构会将这些信息进行二次出售,再度获利,将消费者置于更加危险的境地。
正是因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多地银保监局在2019年纷纷发声,根据慧保天下的统计,2019年至今,银保监会及各局共发出保险相关的消费者风险提示超50次,其中有北京、福建等11家银保监局发布了关于代理退保的风险提示。
04
倒逼自身更加规范发展
面对愈发猖獗的退保黑产,不少保险公司如临大敌,也引发了业内人士的深度反思。
值得注意的是,“退保黑产”所利用的,一方面是消费者的专业知识匮乏,另一方面,则是充分利用了保险公司销售环节普遍存在的不规范。
不能否认,销售误导依然在业内广泛存在,根据银保监会最新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年累计接受消费者投诉93719件,同比增5.95%。其中,保险合同纠纷投诉88745件,同比增长2.61%,占投诉总量的94.69%。
也正是由于销售误导的广泛存在,一些消费者在投保之后,对于保险仍然不了解,急用钱的时候,才发现退保是有损失的。
从某种角度来看,退保黑产的兴起就像是一种反噬,行业在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同时,也需要倒逼自身更加规范发展。
对于消费者而言,该怎么办?银保监会在发布的《提示》中,也给出了详细的回答:
一是充分考虑自身保险需求,谨慎办理退保。保险产品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风险保障,不同的人身保险产品其保障范围、缴费方式等有所差异。消费者退保后如想再次投保,由于投保年龄、健康状况等变化,可能会面临费率上涨、被拒保等风险。消费者应了解所购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保障功能、除外责任和退保损失等重要信息,根据自身风险保障需求,谨慎衡量是否有必要终止保险合同。尤其要慎重对待所谓“退旧投新”“高收益”产品等宣传,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防止上当受骗。
二是注意保护个人重要信息。保单是重要的金融单据,包含重要个人信息,消费者要注重保护个人隐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妥善保管重要身份信息、敏感金融信息。不要将银行卡、身份证、保险合同等重要单证轻易转交他人,以免被非法使用,蒙受损失。如果受到不法侵害,应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保护自身权益。
三是通过正规渠道依法合理维权。消费者如果对保险产品有疑问或相关服务需求,可以直接通过保险公司公布的官方维权热线或服务渠道反映诉求;也可以通过拨打12378银行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等方式,向监管部门反映。
< END >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慧保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