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视革命文物 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文物,血脉传承。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陈望道首译的《共产党宣言》到方志敏遗作《可爱的中国》,从开国大典上升起的五星红旗到新时代脱贫攻坚责任书……一处处革命旧址讲述共产党人坚定执着的奋斗历程,一件件革命文物映照百年大党历久弥新的初心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据统计,我国现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国有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套),革命圣地、红色地标日渐成为红色基因传承的“金名片”。全党全社会要共同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珍视革命历史,大力弘扬革命文化,统筹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在中央层面,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等多部文件,为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提供政策法规依据。国家公布37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陕甘宁、川陕、鄂豫皖、东北抗日联军片区建立省际协作机制,整体谋划、协同推进;延安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启动创建……一系列整体发展、示范推进措施让革命文物保护工作扎实开展,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革命文物得到强化保护,焕发生机的同时,许多旧址遗址也日益成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老区发展的活力源泉。在江西,原中央苏区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程实施以来,革命文物工作助力54个贫困县脱贫摘帽,井冈山、瑞金红色地标更加靓丽。在湖南,“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汝城县沙洲村,致力打造“红色文旅+绿色产业+古色瑶乡”发展模式,具有独特魅力的乡村展现出小康新貌。在山东,沂蒙山区创新红色研学旅行模式,讲好沂蒙红嫂和支前故事,红色旅游品牌越来越亮,走上朝气蓬勃新发展道路……革命文物所传承的革命精神发挥出加快老区振兴、助力全面现代化建设、实现融合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做好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既要坚持之前的好经验好办法,也要看到一些地方在革命文物保护方面仍存在的问题和相对薄弱的环节,探索解决办法。加强保护利用,保护是前提。要切实做好文物安全常态化管理,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持续做好日常养护和安全监测,动态评估,及时精准修缮,加强科技保护力量。在提升革命文物展示水平上下功夫,把好政治关和史实关,着力打造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革命文物精品陈列。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讲好革命文物故事,推动革命文物场馆数字化建设,适应时代发展,以更便捷的方式为公众提供服务。
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用鲜血、汗水、生命写就的壮丽篇章,在神州大地的革命文物上熠熠生辉。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充分利用好革命文物教材,以特色鲜明、感染力强的革命文化资源精品课,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要充分挖掘革命文物的教育价值,通过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一部部生动的党史教材,回望革命历史,感悟奋斗伟业,传承革命精神,明理增信,崇德力行,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凝聚人心力量,让党员干部和群众信心百倍踏上新征程,再建新功业。
编辑:陈艾 程廷静 刘春春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