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云”游乡村看振兴①丨郫都区战旗村:乡村振兴 “战旗”飘飘

清廉蓉城 2022-08-11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战旗时说“战旗村这个名字,很有气势,战旗飘飘,名副其实。”并嘱托战旗村要在乡村振兴中继续“走在前列,起好示范”。今天,我们一起跟随总书记的脚步,来战旗村打卡吧。



战旗村位于郫都区西北部,距离成都市40公里,从前叫集凤大队,是个传统农业村庄,1965年在“农业学大寨”活动中表现突出,形成一面战斗的旗帜,因此改名叫战旗村。如今的战旗村,因为集体经济的盘活,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样本,有着城里人“人人羡慕的田园生活”。

 


战旗村从60年代的兴农业,调田改土,兴修水利,到70年代改革开放后的率先办起了村办企业,再到2000年后集体企业改制,建新居,统筹城乡建设。十八大以后,积极践行“两山理论”,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逐步转型发展,形成了农商文旅体教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

 


如今的战旗村已成为天府绿道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从唐昌镇至战旗村,其串联着稻田与水源地、串联着繁华小镇与大美乡村,更串联着乡村的新场景、新气象。

 

走进战旗村,乡村十八坊、壹里老街、新型社区、吕家院子、天府农耕博物馆,每一处每一地都讲述着这个乡村振兴“火车头”发展的故事。

 

白墙青瓦的民居缀在公园般的村庄中,村前广场旁一列蒸汽机车的车头格外显眼。“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火车头取名“战旗号”,在村里人眼里,它不仅是装饰,更是战旗村在党组织引领下接力奋斗的象征。

 


酱园、鞋店、豆瓣坊、辣椒坊、蜀绣坊、竹编坊……走进“乡村十八坊”,数十家工坊如同一个大型的手工艺博物馆,在这里,游人既可游览参观每个作坊的工艺产品和生产过程,又可以参与工艺产品制作的互动体验,现场感受浓郁的川西传统文化风韵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里也是有名的廉洁文化基地,豆腐乳的一清二白,辣椒坊的红脸出汗,豆瓣坊的翻晒露,传统技艺里蕴含的也是人生的道理。

 


唐昌布鞋被老百姓称为“千层底”,其独有的磨毛边千层底又是川西布鞋的一大特征,见证了川西地区民俗审美近千年来的发展变迁,十八坊内的布鞋坊属赖氏家传手工制作,其工艺被纳入了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乡村十八坊对面的壹里老街也是古色古香,蜿蜒的青石板路,两旁青砖黛瓦白墙、褐色的中式雕花木质门窗尽显朴素淡雅,头顶古老的红灯笼、五彩的遮阳伞、红黄的招幌随风飘荡,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川西农家画卷。醪糟、渣渣面、肥肠粉、糖油果子;中餐馆、咖啡馆、茶坊、小酒吧……一里小吃街场300米,80余间屋舍,川西各地美食汇聚于此,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美味体验场景。

 


田园宽广,林苑错落,花香鸟语,战旗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坚持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在镇村两级纪委的监督下试点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以“清权”“晒权”“束权”,细化明确村(社区)干部权力“边界”及决策程序,坚持常态化公示党务、村务和财务,接受村民监督,把账算明白,让群众放心。

 


“乡村振兴不是等来的,盼来的,是上下一心撸起袖子奋斗出来的。”下一步,郫都区纪检监察机构将持续深入推进村(社区)纪检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负面清单管理,提升村级监督质效,打通村级监督“最后一公里”,强化监督执纪力度,以强有力的监督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这个假期,不妨约上两三好友,携上家人,走一走独具古韵风味的壹里老街,观赏原汁原味的农家传统手工艺术品,见证农耕文化与现代风格的交融,一起感受红色文化和战旗精神的独特魅力吧。





编辑:陈艾

原创稿件 欢迎转载

更多精彩↓

我爱你中国!


今日国庆丨盛世华诞 锦绣中国


叮咚!您有重要信息请查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