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锦•廉珠成串丨扫眉才子知多少 管领春风总不如
❖
潋滟锦江之畔,修竹茂林之中,矗立着一座典雅宏丽的望江楼。望江楼又名崇丽阁,流水不舍昼夜,从楼前潺湲而过,鎏金阁顶倒映江面,映照如画美景。这座楼,就是为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而修建的。
《谒巫山庙》
(唐)薛涛
朝朝夜夜阳台下,
为雨为云楚国亡;
惆怅庙前多少柳,
春来空斗画眉长。
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父薛郧,仕宦入蜀,死后,妻女流寓蜀中。薛涛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薛涛一生作诗五百余首,现仅存九十余首,是中国历史上留存诗作最多的女诗人,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
在武侯区望江公园,有这样一副流传甚广的对联:“古井冷斜阳,问几树枇杷,何处是校书门巷?大江横曲槛,占一楼烟月,要平分工部草堂。”薛涛能与“诗圣”杜甫平分秋色,可见其才情不俗,文名远扬,无愧为大唐诗坛的一颗皎皎明珠。
送别友人时,她慧眼巧思,浑厚清空,提笔便是水墨画卷:“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写风时她另辟蹊径,以万物衬之:“林梢鸣淅沥,松径夜凄清。”写蝉咏物,她抒的是独善其身,不依附权贵之情:“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羁旅孤兀归乡无计的痛楚,化为真挚深厚的故土之恋:“峨眉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寄诗于友人,她洗尽铅华,不加掩饰地直抒胸臆:“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薛涛以真情贯注笔尖,所写诗句,或艺术构思新颖纤巧,或于平凡之物中悟得深意,或慷慨激越如金石之声,或短幅中有无限蕴藉,世人称薛涛诗“无雌声”,对于情感的疏朗和开阔,造就了她艺术视野的天高水长。
《酬人雨后玩竹》
(唐)薛涛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
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薛涛一生爱竹,常常以竹自喻,赏竹颂节。薛涛死后,人们在其坟墓旁遍载佳竹以纪念之。望江楼公园荟萃了国内外460余种竹子,其中不乏名贵竹种,园内竹子姿态万千,各有妙趣,如粉箪竹、人面竹、佛肚竹、鸡爪竹等,它们各逞姿态,而又和谐相处,或互抱成丛、或交织成廊……人们把这幽篁如海、清趣无穷的园林,誉为“竹的公园”。
薛涛不仅工诗,有扫眉才子之称,而且书法造诣也相当精深。宋代的《宣和书谱》曾对薛涛的书法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作字无女子之气,笔力峻激,其引书妙处,颇得王羲之之法,少加以学,亦卫夫人之流也”,据史料记载,“建安七才子”之一曹植的《美女篇》手迹就是由薛涛所书,从字迹上我们不难看出薛涛的书法,毫无女子气息,笔力苍劲、柔中有刚,真乃人中俊杰,一奇女子也。
《浣花亭陪川主王播相公暨寮同赋早菊》
(唐)薛涛
西陆行终令,东篱始再阳。
绿英初茁露,金蕊半含霜。
自有兼才用,那同众芳草。
献酬樽俎外,宁有惧豺狼。
身为剑南西川女官,薛涛一直为西川的安定与繁荣而努力,其政治倾向也是反对地方叛乱、维护中央统一。她为官清廉,以士大夫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官场黑暗现象十分痛恨,并大胆宣言不惧“豺狼”!
薛涛创作了风行一时、流传千载的“薛涛笺”。薛涛认为当时使用的纸张尺寸太大、不便收存,遂大胆创新,自制红色彩笺。为满足广大诗人需求,薛涛将薛涛笺的颜色扩展为十种,遂成“十色笺”。薛涛笺使用方便、颜色鲜活、图案精美,遂风靡整个大唐文坛,掀起了一场“唐诗革命”,也促进了中国造纸业发展。
在西川文坛声誉卓著后,薛涛想到的是奖拔后辈,培养人才。儒家一直崇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晚年薛涛创建吟诗楼,经常召年轻学子开诗会,为朝廷发现培养人才。
近年来,成都市武侯区纪委监委通过挖掘薛涛“诗、竹”精神文化,结合望江楼的自然特色,将竹“虚心、有节、挺拔”的品格融入街面改造,以“诗竹·廉洁·园林”为主题,打造郭家桥西巷等廉洁文化长廊,潜移默化地教育引导、文化熏陶,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
编辑:陈艾
校对:程廷静
原创稿件 欢迎转载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