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小姐姐及时出手救人温暖春城,背后故事让人泪目……
云南共青团
云岭青年“三有”(有用、有料、有趣)干货聚集地
来 源丨春城晚报
1月2日早上7时许,天蒙蒙亮,只有几度的天气让路人冷得纷纷裹紧大衣,然而几声叫喊划破了宁静——“赶紧打120!” 昆明市五华区人民中路上,几个路人喊道。
一名学生模样的男孩行走中突然倒地,一动不动,怎么喊也没有反应。情况危急,正当周围人都手忙脚乱的时候,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的护士杨昆娥路过……
“我在去上班的途中,刚过了斑马线,就看到有个男孩躺在人行道上,旁边几个路人在说打120,我本能地就问‘什么情况’?” 杨昆娥回忆,当时自己什么也没想,就急忙上前查看男孩的情况。“男孩身体僵硬,无呼吸,没有肢体反应也没有意识,触摸颈动脉无搏动。”
凭着从业7年的经验,杨昆娥首先让旁边的市民帮助她一起把孩子的书包拿掉,将孩子放平,紧接着就进行心肺复苏。这时,有路人用手机录下了发生的一切。
连续按压了10多次后,男孩的脚动了一下,但还没有苏醒,杨昆娥就边做心肺复苏一边打电话,向护士长董茜说明情况。继续按压了几次后,听见孩子咳嗽了一声,有了自主呼吸,缓缓苏醒,大家急忙询问男孩,并联系了男孩的家人和学校。
“因为早上天气很冷,男孩穿得不多,我就将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盖在他身上,等待120救护车的到来。”
杨昆娥回忆,整个抢救过程持续不到3分钟,她在原地抱着男孩等待着,120救护车很快就来到了,就近将男孩送往了杨昆娥所在的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直到将患者送到急诊内科进行后续治疗,杨昆娥才放心地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我觉得,只要是医护人员看见这样的事情,都会奋不顾身地去抢救他。”杨昆娥在采访中说道。
在同事的眼中,杨昆娥一直是一个工作能力强、认真负责又默默无闻的同事。护士长董茜评价她,“小小的身体里充满着大大的能量。”
然而,就是在20年前,年少的杨昆娥也遭遇着人生中的寒冬。
杨昆娥是哈尼族,1991年出生在云南玉溪。昆娥的童年是悲伤的。 从小,因为家庭贫困,她身体不好,非常瘦弱。父亲在她12岁时就因病去世,而母亲也有残疾,小昆娥初一时,母亲也因病去世了。她成了一个孤儿。
而一个孩子,对于读书的渴望是多么地强烈。家里没钱,为了能识字,11岁以前,杨昆娥没有去学校读书,只能在家中自学,而她身边也只有小学一、二年级的读物供她学习。她曾经照着一本《杨家将》的连环画画了一幅穆桂英出征的画,年少的她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像穆桂英一样为国家作贡献。
命运在 2002年初有了一个根本性的转折,这对于11岁的小昆娥来说无疑就是一根“救命的稻草”。一个好心人将小昆娥的情况反映给了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还将那幅小昆娥画在草纸上的画送给了省青基会的工作人员。
这样的孩子当然应该全力救助!2003年,省青基会通过希望工程,确认了杨昆娥的救助条件。12岁的她,终于圆了读书梦。她走进了昆明市西山区黑林铺团山小学的课堂,直接成为一名三年级学生。
在团山小学读书的三年的学习时间里,校方给予了杨昆娥最大程度的帮助:免除了包括校服、水费、上机费、春游等一切费用。直接上三年级对小昆娥来说虽然不是什么难事,但毕竟没有接受全面的正规教育,数学只会10以内的加减法,语文连汉语拼音都写不全,普通话更是一团糟。
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啊!倔强的昆娥为了把握好学习机会,很努力,家里没电,她点着蜡烛学习,平时老师和同学会单独给她“开小灶”,帮她补习。入学第一个学期,她的语文考出了95分,数学90分的好成绩。第二学期,学校破格让她直接跳级到四年级下学期。后来还因成绩优异做了班长。以后,三好生、班委,三年的小学生活中,杨昆娥和别的孩子一样,用优异的成绩证明了自己能行!
2006年7月14日,在省青基会的推荐下,云南电视台《爱心播报》栏目对杨昆娥的故事进行了录制,并邀请来了帮助过杨昆娥的叔叔阿姨们共同讲述杨昆娥温暖的故事,也就是在当天晚上杨昆娥收到西山一中校长和云师大附中教务主任带来的录取通知书。杨昆娥成为西山一中的一名中学生。
初中三年的学杂费由西山一中全免,其余的课本费、住宿费等由省青基会用社会爱心捐款支付。此外,省青基会每月资助杨昆娥资助200元的生活费,杨昆娥再次圆了她的上学梦。
三年的初中生活有喜有忧,虽然学习压力大、负担重,但是这都不阻碍杨昆娥对自己兴趣爱好的热爱,在校期间她还分别获得昆明市青少年科幻绘画一、二等奖,全校文艺比赛舞蹈二等奖等。
昆娥在西山区一中读完初中后,考上了昆明市卫生学校(现昆明学院医学中专部)。 在之后的学习中,她再次通过自己的努力,报考了昆明医科大学继续教育护理专业,如今,参加工作8年后,她本科毕业已经两年了。
“是希望工程把我养大成人,我永远感谢云南青基会的领导和朋友们。”正如她所说,她与希望工程此后也结下了不解之缘。2005年2月22日,杨昆娥成为云南“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形象代言人。而荣誉总是属于努力奋进的人,她曾先后荣获中国青基会“希望工程20周年希望之星”,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云南希望工程20年希望之星”,昆明学院“青春励志之星”等多项荣誉称号。
从小得到希望工程的“养育”,杨昆娥懂得知恩图报,而一颗爱心的种子也在心里渐渐萌芽直到长大。作为“云南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形象代言人,杨昆娥在学习之余,开始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她先后代表受助学生在省青基会首届理事会成立仪式上发言;在云南希望工程“上海项目推荐会”上发言;参加了云南希望工程首届十大爱心人士和慈善企业颁奖仪式;在学校里加入“美国妈妈爱心联谊社”到养老院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到大街小巷分发爱心传单表演节目开展公益宣传。
在志愿服务中,她懂得了:原来自己也可以把爱心送给别人,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别人。找到了方向的杨昆娥更加努力。爱心社也从15个人发展到了五、六十人,社团成了杨昆娥团结同学、奋发学习、拼搏进取的舞台,也成了她成长的最佳动力。2008年,杨昆娥成了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8月,又十分荣幸地被团省委、省青基会推选为两名云南青少年代表之一,到北京与全国青少年代表欢聚一堂参加“奥运圆梦之旅”,共庆奥运盛会。“奥运圆梦之旅”让杨昆娥开拓了视野,是她人生中的又一个“惊叹号”。
在昆明学院就读期间,杨昆娥在2010年10月份的学生会干部竞选中,成功当选“社会实践与志愿者青年工作部”部长,在首届医学院护理礼仪大赛上荣获一等奖和最佳创意表演奖,并荣获“首届护理礼仪风采之星”称号和昆明学院“青春之星”,还被评为学院“优秀共青团员”。
人生一步步踏实走来,希望工程的爱心一直紧随着杨昆娥的生活。2011年7月,杨昆娥进入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开始了临床护理实习工作。一晃便是八年,从一名实习护士到一名正式的医护工作者,她将求知立志的救死扶伤信念铭刻于心,每天都能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而“看到自己付出的辛苦汗水换来患者的康复笑容,这就是对我最大的奖励”是她最美的心愿。
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科室也有先心病的孩子和爱心病房,这里可以经常见到昆娥和同事的身影,她也经常和同事一起去山区看望走访先心病的孩子,对贫困山区的孩子进行先心病的筛查,而这次街头的救助对她来说,也正好是考验了她的技能和医术。
每到假期,杨昆娥都会到省青基会来做志愿者,在这里她感受家的温暖,她就像云南希望工程的“女儿”一样,用心实践着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传递爱心,助人自助”、“人人公益、快乐公益、阳光公益”的公益理念。
2019年是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曾寄语希望工程。他强调,让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系。进入新时代,共青团要把希望工程这项事业办得更好,努力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关注和支持希望工程,让广大青少年都能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杨昆娥从童年到参加工作,这颗“希望之星”见证了希望工程的力量和未来,希望工程这项事业让广大青少年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2019年年底,杨昆娥当选云南省青基会理事,正是云南青基会希望工程项目,让她成长,使她用自己的才华反哺“养育”她长大的希望工程,“我是一名普通的医护工作者,当然我也是一名公益志愿者,是希望工程救助了我,我要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回报给社会!”她说,她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把爱心奉献到需要的地方,让爱传递下去!
校 审丨木 马
编 辑丨小 甘
投稿邮箱丨qccynmt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