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一代年轻人,还有不计生死的血性吗?!

刘丹 法治日报 2021-05-15


 最近,一部叫做《重逢》的微电影,火遍网络,让很多人泪湿眼眶。


 

这是一个关于“告别”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重逢”的故事。


影片以“寻找”为母题,讲述一位烈士奶奶代替孙儿“小远”千里迢迢看望其女友的故事。面对“小远”牺牲的事实,奶奶压抑着情感,一个人踏上旅程去找孙子的未婚妻,直到完成安抚女孩的夙愿,在回家的车上听到相关的新闻,才号啕大哭。泪光中,奶奶见到了孙子,也见到了一代又一代保家卫国的“小远们”。

 


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小远”的原型,就是2020年在中印边境冲突中牺牲的戍边烈士肖思远,他牺牲时,相册里还藏着心爱姑娘的照片,梦想着退役后就和喜欢的女孩子结婚。


 

《重逢》为什么能火?


从电影到现实,《重逢》用艺术升华表达“小家”与“大家”的共振,展现一代代热血青年穿越时空的“重逢”,催人泪下,激荡人心。更重要的是,它提出了一个关乎你我、关乎时代的命题:当代青年的血性。


社交平台上,有人这样发问:这一代年轻人,还有不计生死的血性吗?


这样的发问,并不奇怪。伴随着2020年的到来,第一批90后已迈入而立之年。当曾经的“叛逆”“张扬”“自我”不再被人提及,“90后中年危机”“90后已经开始养生了”等“佛系”“丧”的话题和标签又层出不穷,仿佛他们真的是“娇滴滴的一代”。


难道,这代年轻人,真的已经失去热血了吗?


其实,早有人做出了回答——


2020年6月,面对数倍于己的外军越界挑衅,戍边战士们毫不犹豫冲上前线,用血肉之躯誓死守卫祖国的领土。牺牲的烈士中,一个80后、两个95后,还有一个00后。“走在喀喇昆仑,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无比自豪。”


“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个孩子了。”“我不想哭,哭花了护目镜就不能做事了。”……2020年初,面对肆虐的疫情,90后、00后仿佛在一夜之间,褪去了青涩、摆脱了稚嫩,担起了前所未有的责任。放眼荆楚大地,从医院病房、社区街道,到村组院落、商店市场,再到建筑工地、运输线上,处处迸发着不计生死、一往无前的青春力量。


2019年,四川凉山木里森林大火,27名消防人员不幸遇难,平均年龄仅23岁,年龄最大的也不过38岁,年龄最小的才18岁。


牺牲,不只在战场。正如影片中奶奶的饰演者方青卓所说,战场有时候在加勒万河谷,战场有时候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战场有时候就在你我身边。每逢危难,总有年轻人站出来。当代年轻人的血性,也表现在各行各业中。


就像《重逢》中,奶奶在路上遇到了很多年轻人。警察、出租车司机、高速收费员、热心小伙……他们一路“护送”着奶奶的旅程。她不管走到哪里,都得到陌生人的厚待,没有人难为她,大家纷纷伸出援手。


 

着眼现实生活,年轻的新生代城市工作者、建设者,在各自的专业领域精耕细作、精益求精,用严细深实的专业能力、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为青春写下生动注脚,用辛勤劳动创造着美好的生活,推动着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这些都是血性。血性,是在九江抗洪大堤上,一个00后士兵救生衣上写的“别怕,有我在”;血性,是从城市回到泥泞土地,扎根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血性,是把灿烂的青春岁月放在寂静的实验室,在科技攻关的最前沿逐梦星辰大海;血性,是在紧急关头,守护陌生人的生命安全……


正是因为一直有这样的年轻人,为社会、为祖国努力发光,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拥有不可忽视的力量。


和我们的先辈一样,每一代年轻人逐日移山的精神,在时空中“重逢”,每一代为守护家国而牺牲的少年,都和“小远”一样,年轻、坚定、热烈。


当我们再回望开始的那个问题:这一代年轻人,还有不计生死的血性吗?


这代人的问题,会从这代人中找到答案——热血,从未消失;精神,总在“重逢”!



作者|刘丹 

来源|法治日报

编辑|韩玉婷 季天 罗琪


往期推荐

小区垃圾桶惊现大量死蟋蟀,民警一查发现并不简单……

人血馒头,这么好吃?

副区长当着督察组的面说假话!滇池污染为何25年治不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揭开滇池污染久治不愈冰山一角

你的“盲盒”,它的“棺材”!

倒奶式追星选的不是“秀”是“羞”




有你的“点赞”“在看”法报君会更努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