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薛浥尘:告别「美」,才能回到美。

Vala的炼金之旅
2024-08-23



唯美离美很远。


肉眼关闭,心眼才能打开。




雾海上的流浪者 (德)弗里德里希

约1818  74.8cmx94.8cm

木板油画  汉堡艺术馆


当我们爬上山峰,遥望云海苍茫,我们会说:这真美!

当我们面朝大海,凝视着水天之际灿烂的云霞,我们会说:这真美!

当我们走进花田,被千姿百态、色泽各异的花朵簇拥,我们会说:这真美!

 

你发现了吗?「这真美」已经如此高频率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说出这三个字过于稀松平常,以至于我们已经自动放弃了使用其他词汇表达感受的能力。当我们太过便利和懒惰地用「这真美」去涵盖一切精神愉悦时,其实我们也丧失了去感受美的不同质地的机会。


在我看来,我们现在的社会中有关审美的局限主要在两个层面:语言上的,感官上的。一方面,语言中过于频繁出现的形容词的美为我们抵挡了去探寻感受质地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我们对于美的认知,被高度视觉化,也就是说我们在日常中几乎是完全以视觉中心去理解美的——对于美这个概念而言,这是一种降维。

 

而与思维僵化相比,更严重的影响是,语言的单一和感官的扁平会构建一种意识的霸权,影响着我们深层心智中对他人和自我的认知。



持镜女子 (意)乔凡尼·贝利尼

约1515  62cm×79cm

布面油画  维也纳艺术历史博物馆


当我们面对自己,也可能带着语言和视觉的霸权给自己一个基于美的/丑的形容词二元对立的评价,如果没有别的层面来理解美的含义,我们便难以超越视觉,从更多维也更深入的角度探寻自己内在本质的精华——那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本然之美,是名词的美,不基于对立,而源于质地和特性。

 

在物质世界中,语言和感官都是思想和意识的重要载体。因而当我们通过回溯、反思、剥离,刺破这两者的围笼,也是给思想和意识打开一扇呼吸的窗。在此基础上,我们并非要与时代和人群决然对立,而是在新的层面重新认知我们原本认为理所当然的一切。


德尔费神谕 the Delphi Oracle 


中文中「美」的初始含义是:美与善同意。而在古希腊,美最初也并没有独立地位,比如德尔费神谕(the Delphi Oracle)回答美的欣赏判准是什么:最美的,也是最正义的。就是在希腊艺术的黄金时代,美也时时与其他价值并提,诸如和谐,平衡等。——由此可见,无论在古中国还是古希腊,美原本都是一种精神价值。

 

此外,在古代中国,「美」一字远没有在现代中文中泛滥如此。如果我们去考察古代中国的文人、艺术家构建的审美理论,我们会发现他们的语言无比丰富、多元、生动。

 

比如,宋代画家米芾,他是公元11世纪中国绘画全盛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他《画史》一书中表达对不同画作的赞赏时,使用了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对于气韵生动的感受,他会用「神妙」;对于带来安宁体验的画面,他会用「静好」;对于具有无穷吸引力的山水,他会用「无穷志趣」;对于俗气的诱惑,他会用「」。他还使用一系列同时表达柔性与刚性的二元结构来形容相关审美元素的微妙平衡:秀/润,清/丽,优/雅总之,在这个多样的术语体系中,没有一个词在其中占主导地位。



春山瑞松图 宋·米芾 纸本设色 

35cm×44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再比如,在另一位宋代画家郭熙的画论《林泉高致》中,他描述了古代中国画家在自然中体悟美的方式,是在变化中展开的:山,近看如此,远数里看又如此……山形步步移,山形面面看。而且在他眼里,一座山同时具有十几或者上百座山的样貌:如此是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形状,可得不悉乎?



早春图  宋·郭熙 158cm×108cm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两个例子说明,在古代中国,对美的理解多元且富于变化,但美这个字在古人的论述中是鲜少出现的。

 

那么「美」是如何在现代中文的语境中获得霸权地位的?

 

这与20世纪初的一批学者从西方引进「美学」(Aesthetics)以及新文化运动的白话文运动有关。在古代,中国没有一门叫做「美学」的学科,它有一个双重引进的过程,这就是除了引进这个来自西方的学科外,还借鉴日本用「美学」这两个汉字来翻译它。20世纪初年,一些留学日本的学生带回了这个名称。日本人发音为bigaku,中国人发音为meixue, 用的都是「美学」这两个汉字。

 

在西方,Aesthetics这个词来源于古希腊语αἰσθητικός,意思是与感官、感觉有关的。1735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的一篇论文赋予了 Aesthetics 新的含义,他认为对艺术的感受是构建认知的重要方式,近代西方美学理论从此起航。哲学意义上的美学不仅关于感官感受,也关于体验真理的途径。

 

另一个古希腊词汇κάλλος也对应中文的「美」,而相比Aesthetics,它更接近英文中Beauty一词,它同时还有一个意思是高尚(nobility)。古希腊哲学家对美的认知奠定了西方最早的美学理论,他们强调数学与美的关系,认为美来自形式,对称、严谨的比例是更迷人的,同时希腊人也将对美的定义只纳入可见的形式。而Beauty一词在14世纪直接发展出「迷人的身体」的含义,这时美的概念已经愈发坠入以观看为中心的漩涡。这个词汇的发展也随着西方价值的输入构建着我们的认知。


毕达哥拉斯值域与希腊巴特农神庙柱子间隔的关系,取自《黄金分割》


维纳斯的诞生 波提切利 

约1485 172cm×275cm  

布面蛋彩画 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


而在东方传统的语境中,「观」的含义不仅是肉眼的「观看」,更是心眼的「观想」,视觉原本在东方不存在霸权。

 

当简单完成语言与意识的溯源,我们希望大家能通过审慎省思明白并非我们的一切观念都是自然、天然、理所当然的,它们极大程度上都是被构建的。

 

当然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不必绝然抗拒或排斥已经在生活中留下烙印的西方语境,但我们更推崇大家带着觉知,试着为自己的思想和意识做一次清洗,这也是一场精神的解放。

 

在我们面对任何人、事物经验到感官和精神享受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去观察、体味、品析其中丰富多彩的特质、形态、气象,我们可以重新挖掘母语的深厚内韵,用生动而千变万化的词汇去雕刻那个抽象的美感,以及去体悟其中层层叠叠的精神含蕴。

 

我们可以试着允许,在语言中,让美不再轻易出场。——这是一场与美在无形、无声中的重逢。

 

由此我们会渐渐明白,美不是独尊的存在,不是单一、凝固的形态。


水图卷(之三)南宋·马远 26.8cm×41.6cm

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通过语言的练习:

我们告别形容词的美,因为它不设边界,常常令美的价值失去分量;我们去抵达名词的美,它让我们挖掘美的事物的本质。

我们关闭形容词的笼统,去打开名词(内在本质的特质与精华)中蕴含的诸多层次、内涵和褶皱。

 

通过反视觉并再度强化视觉的练习:

我们将自己作为一个更完整的个体去理解自己和感受世界,以此回归「美」在中西文化中初始的精神含义。我们先通过其他感官维度入手,比如能量感知、身体、听觉、嗅觉,最后再回到视觉去重新建立起自己的中心。因为发现美不仅为了外形的调整,也为了我们能重新拥有一颗时刻流淌新鲜感受的活泼喜悦的心。


我们还会精心设计其他相关练习,先破后立,希望能以更整全和开阔的视野重新构建大家对于美的理解。详情请期待课程内容(后续发文)。

 

总而言之,我们献上的「爱上自己,成为美」,会是一场「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旅程。



参考文献:


[法]弗朗索瓦·朱利安《美,这奇特的理念》 北京大学出版社
[意]翁贝托·艾柯《美的历史》 中央编译出版社
朱光潜《谈美》 东方出版中心




文 | 薛浥尘 2018.3

图 | 来自网络



爱上自己,成为美

爱上真实自己

绽放独特光彩

成为动人的美


团体生命成长项目

精心准备,用心带领

美学、女性本质、占星学、花精 等


8次课程+能量产品+个案

日常练习+线上互动+线下聚会



5月下旬启程


created by 巫色



更多文章


巫色聚会预告与邀请 | 春日丽水第二浪 · 松阳九舍

聚会回顾 | 开年女巫聚会,让喜悦自然流淌

活动回顾 | 活出你的女性本质 * Women Think Tank

金星、心轮与性轮——快乐的秘密

占星 | 女性魅力的正确打开方式

当生命的珠子被串起,有一颗叫做遗憾,我却让遗憾成为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Vala的炼金之旅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