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会现场直击|深度解读“规范” 发掘学术论文的经验与逻辑

何曼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 2022-04-28



2021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教育的使命艰巨而光荣。现代化强国需要高质量的教育,需要以信息化推进教育体系深层次、系统性全方位变革,需要发挥在线教育优势,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从而以教育现代化托起现代化中国。

10月14-15日,由《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主办的2021(第二十届)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以“数字化进程中的终身学习”为主题,从顶层设计、科学理念、实践探索等多个维度,进行多领域、跨学科、专题性的研讨与交流,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终身学习、在线教育发展。来自教育部,相关行业部委、行业协会,全国各高校网络教育、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学院,开放大学、电大体系,职业院校,以及行业企业的嘉宾和代表与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英联邦学习共同体、日本放送大学、印度尼西亚特布卡大学、香港都会大学的专家线上参与会议。


大会现场气氛热烈,会场座无虚席


文/《在线学习》撰稿人 何曼

学术论文是学术研究过程和学术研究成果的书面表达形式。为提高学术论文写作的质量,增强论文写作的规范性,提高投稿的“命中率”,扩大论文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中国远程教育》编辑部联合本刊专家暨一线研究者,于10月15日下午在北京举办了“学术论文写作工作坊”,旨在分享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写作规范。该工作坊为2021(第二十届)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学术论文写作工作坊现场


北京邮电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教授、副所长李青,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副教授张志祯受邀作报告,传播思想,分享经验,答疑解惑。他们主要针对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学术写作中个人主观性资源的利用与表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解析。《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副总编辑、《中国远程教育》副主编刘莉,《中国远程教育》资深编辑郝丹参加工作坊。工作坊由《中国远程教育》编辑部主任单玲主持。


《中国远程教育》编辑部主任单玲主持工作坊


由于内容针对性强、实操性强,作为2021(第二十届)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压轴环节的内容单元,工作坊从始至终人气满满。


走出论文写作与发表的误区


北京邮电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教授、副所长李青


李青以《学术论文的写作和发表》为题作报告。他基于自身多年论文发表与审稿经验,介绍了学术论文的定义、期刊论文与会议论文的区别、选题原则、论文基本结构、标题制作、署名原则等论文常识和基本要求,并结合案例,对论文的各个构成要素(摘要、文献综述/研究现状、研究设计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研究讨论、研究结论)的写作规范作了翔实的讲解和现场剖析。

李青认为,学术论文的写作和发表是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者个人和整个学术界都很重要。撰写学术论文,必须要重视其各个构成要素的写作规范。第一,摘要的撰写,应排除本学科领域的常识性内容,不要将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且不用引文,不分段落;第二,文献综述的撰写,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避免大量引用原文,要全面、准确、客观等;第三,研究设计和实验研究的撰写,要阐述实验目的,介绍实验对象、实验环境、测量工具和数据处理方法、实验过程等;第四,研究结果的撰写,要避免使用模糊性词语,要精心安排展示数据,只提供与主题或发现密切相关的重要结果等;第五,研究讨论的撰写,要避免用抽象和笼统的语言,且不要轻率否定或批评别人的结论,也不必作自我评价;第六,研究结论的撰写,应避免将结论写成摘要,且结论和结果不能互相交叉。


充分发挥研究者的主观性资源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副教授张志祯


教育技术、远程教育领域的学术研究中,如何充分发挥研究者的主观性资源(如个体经历、体验、知识、观念、兴趣等)的作用,赋予个体经验以学科意义与学术严谨性?张志祯以《经验的意义与问题逻辑——学术写作中自我的意义、局限与表达》为题对此作了深入探讨。

张志祯围绕“自我、解题、经验、意义、问题、逻辑”等关键词,基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教育实践现象学写作等研究背景,结合论文案例和个人研究经历,与参与者一起探讨了学术写作中的多项命题,包括个体经验在教育技术、远程教育研究中的价值意义,个体经验的方法学影响,个体经验的表达方式、限度与陷阱等。他认为,学术写作中对于个人主观性资源的利用与表达非常重要。第一,研究发表,“自我”是重要资源,也是责任主体;第二,要关注经验,拓展经验,挖掘经验,提升经验,表达经验,改进实践;第三,事实、数据、观点会爆炸,但知识不会爆炸;第四,以生产知识为目的的研究,不能“扯淡”。


交流探讨,现场答疑解惑


在互动环节,与会者就论文写作和发表的困惑与李青教授进行了探讨。有的作者已经在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研究成果,但还不清楚怎样将其转化为一篇真正的论文,以及如何提高核心期刊投稿的“命中率”。李青认为,要从战略与战术两个方面跟进。在战略上,要提高论文写作质量,比如基于现有学术文献研究发掘高质量论文选题,对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和提炼,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成高质量论文;在战术上,要研究相关核心期刊的选题方向,根据期刊定位,定制学术论文,以增加投稿“命中率”。

《中国远程教育》编辑部主任单玲在总结中表示,本次工作坊交流非常充分,两位教授的学术分享非常精彩,他们不是简单分享自己的做法,而是收集了大量的案例并逐一进行讲解分享,提炼和升华经验,是有思想和观点的学术讲座,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学术论文写作方面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她希望,将审稿人、把关人等专家推到前台,通过讲座与交流,助力广大远程开放教育工作者写出更多高质量论文,更顺利地发表学术论文,以提升教育科学的研究水平。本次工作坊在现场热烈的交流中圆满落幕。

长期以来,《中国远程教育》始终关注远程开放教育、终身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聚焦教与学的学术探讨,呈现教学一线的实践成果和问题研究,反映信息技术应用与资源共建共享的相关案例,服务广大学术同仁,为推动远程开放教育、终身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助力。


大会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后续报道~

中国教育电视台对大会进行报道


大会现场气氛热烈,会场座无虚席


 

成果展


 

大会花絮


相关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