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预习: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视频及课后练习第1课、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绿色教育 中小学学习站 2021-08-08

预习: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视频及课后练习第1课、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第1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填空题。

(1)一个加数是45,另一个加数与它相同,它们的和是(  )。

(2)在一个减法算式中,差是150,减数是64,被减数是(  )。

(3)减法是(  )的逆运算。

(4)两个加数的和是579,其中一个加数是278,另一个加数是(  )。

(5)被减数是354,差是79,减数是(  )。

2.根据给出的算式填空。

(1)476-168=308   308+(  )=476  476-(  )=168

(2)256+128=384      384-(  )=128 384-(  )=256

3.小马虎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减数72错写成27,这时得到的差是309。正确的差是多少?

 

 

 



答案提示

1. (1) 90  (2) 214  (3) 加法  (4) 301  (5)275

2. (1) 168  308  (2) 256  128

3.解法一:

309+27=336   336-72=264

答:正确的差是264。

解法二:

72-27=45   309-45=264

答:正确的差是264。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练习一。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法、减法的意义,对加法、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应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微视频、微练习题


课前准备:


1、建立班级微课QQ群,将《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微视频发布到该群,请家长督促孩子观看学习。


2、根据视频教学,完成微练习题。


课堂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大家看的微课视频标题是什么?你学会了什么?什么没有学会?还有什么与课题相关的问题想要在课堂上解决的?


今天我们带着大家的问题一起来再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新授课


1、教学加、减法的意义


(1)出示与课本例题相似的提升题目:


两辆汽车同时从A地出发,向相反方向开出。他们的速度分别是每小时55千米、每小时62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①读题,理解题意


②画线段图分析题


根据线段图,使学生理解题目所求是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从而理解加法的意义


③根据理解解决该问题。


(2)改编题目:


两车同时从A地向相反的方向开出3小时后相距351千米,甲车距离A地165千米,乙车距离A地多少千米?


①这道题与第一小题有什么关系?


②总结减法的意义


③根据减法的意义再次改编题目


④解决改编的两道题目


2、教学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根据微课视频所学及上面3个题目的式子,自行总结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3、教师小结: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加数叫做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逆”就是相反的意思,“逆运算”就是相反的运算。我们可以通过上面的例子来理解;第(1)题用加法计算,第(2)、(3)题都用减法计算,第(2)、(3)题与第(1)题比较,第(1)题的问题在第(2)、(3)题中变成了已知条件,第(1)题中的其中一个已知条件在第(2)、(3)题中变成了问题。也就是说,减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在加法中已知的,在减法中变成了未知的,在加法中未知的,在减法中变成了已知的。所以减法是与加法相反的运算,通常叫做“逆运算”。


二、微练习题讲评。


三、巩固练习。


教师:我们学过了上面这些关系,那么应用这些关系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


说明应用这些关系,可以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1)加法的验算。


教师板书出:   1234     验算:   2079       2079


             +  845            -  845   —  1234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wbr>微课教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wbr>微课教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wbr>微课教学设计                2079               1234        845


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验算方法进行验算,并回答用加法验算加法的方法应用的是什么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然后提问:


“还可以怎样验算?”(用减法验算加法。)让学生板演(如上右)。  


“应用的是什么知识?”(加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向学生说明:因为加数有两个(845,1234);验算时用和(2079减去哪一个加数都可以,因而用减法验算加法可以任选一个加数作减数来进行验算。


(2)减法的验算。


    教师板书出:   1234    验算:     247       1234


                 -  987            +  987    -  247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wbr>微课教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wbr>微课教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wbr>微课教学设计                     247               1234        987


让学生计算,并用学过的知识进行验算。教师板书出验算的竖式(如上右),让学生说  一说每种验算方法应用了什么知识。


然后教师指出:验算减法,可以用减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用算出的差和减数相加,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或者从被减数里减去算出的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都可以用来验算减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昨天的微课学习以及这节课的讲练,大家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册相关作业


六、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