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微课视频及课后练习5.4人民币的简单计算2

点右边关注我→ 中小学学习站 2021-08-08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中小学学习站,可每天获取免费课程!


课后作业


 









答案提示:

1. 50    4     7    100

2、略


教学设计

简单的计算

教材第58页内容及练习十三第4、第8题。

1.能正确地进行关于元、角、分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2.理解元、角、分的加、减法计算的算理。

3.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元、角、分的加、减法计算。

模拟人民币、课件(或挂图)。

1.模拟购买玩具的活动。

活动中老师当售货员,学生当顾客。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汇报、交流上节课布置的课后作业。

学生边汇报,边用实物投影显示教材第59页第2题的表格。

1.教学例7。

模拟购物活动。

老师提问: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哪两种杂志?

生1:《画报》和《连环画》。

生2: 《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

老师:“正好”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发表,老师总结“正好”在这里的意思。

请同学们回答是怎样算的。

生1:6+7=13(元)

生2:5+8=13(元)

1.练习十三的第4题。

2.练习十三的第8题。

教材第58页“做一做”。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乒乓球和呼啦圈或跳绳和羽毛球。

2.49元

思维训练

玩具车和《童话选集》

教学反思

教学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通过让学生怎样购买花正好的钱数,使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问题;使学生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购小件商品的问题,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知道如何有条理地选择信息,培养积极探索的习惯。

教学关于元、角的减法计算。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综合运用人民币的知识和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减法计算问题;通过解决以上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的购物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学生对有关人民币的知识有一定了解。但是,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是零散的,加上他们花钱的经验比较少,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交易功能,从而对人民币形成较完整的认识。

用图片导入,目的是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认知,让学生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为下面人民币简单的计算做好铺垫,同时让学生充分交流算法,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他们零散的、不规范的和不确切的算法进行纠正和整理。通过怎样购买的交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从多角度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后模拟了一个真实的购物环境,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为了使小组活动有效开展,活动之前先对“售货员”和“顾客”提出要求,并加以强调,力求人人参与。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我每天获取最新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