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警惕滥用的利巴韦林》续二

2015-04-15 裴洪岗 drpei

一百张儿科处方里,十几张有利巴韦林,一百个去过医院的孩子里,八十几个被用过利巴韦林,这个国外主要用于慢性丙肝和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流行性出血热的抗病毒药,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于普通感冒、手足口病、轮状病毒肠炎等儿科常见病,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状?


利巴韦林作为一个处方药,被滥用的主要责任在医疗体系,首当其冲的是药监部门。医生用药最主要的依据是药品说明书,指望医生自己查文献去了解每一个药物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是不太现实的,我们的药监部门在药品适应症和说明书的核准上非常随意。


在目前主流医学机构的都明确认为普通感冒不需要抗病毒治疗的情况下,在没有可靠研究证实它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有效的情况下,我们的药监部门批准了利巴韦林用于普通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而且同一个成份,喷剂和喷雾剂给出不同的适应症,(利巴韦林喷剂用于流行性感冒的预防和治疗,利巴韦林喷雾剂用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如病毒性鼻炎等),这就是我们的药监部门。


其次是我们医学教育系统,我们的医学教材编撰很不严谨,有些专家争取到的教材编写资格,只不过用于确立自己的学术江湖地位,具体编写工作就可能分给科里的医生,甚至交给带教的研究生,以至于国外医学教材明确说不需要抗病毒治疗的普通感冒和手足口病,也没有可靠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我国的医学教材却都说可以选用利巴韦林。


国内7年制教材上关于手足口病的治疗意见:普通病例选用利巴韦林等


第19版尼尔森儿科学(1093页)关于肠病毒感染的治疗意见:肠道病毒(手足病的病原体)感染缺乏证实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治疗靠支持疗法。


第19版尼尔森儿科学(1435页)关于利巴韦林治疗普通感冒的意见:批准用于治疗RSV感染的利巴韦林,在治疗普通感冒上没有用。


医学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教材粗糙,更新不及时也罢,医学生一旦成为医生,还可以靠继续教育来更新知识,而我们的医学继续教育内容很随意,不系统不规范就不说了,形式上也基本沦落为学分买卖,到了年底就大卖学分,医学继续教育制度已经沦为一些利益部门的捞钱工具。


再过来是我们医生自己,初出校门的医生其实还是半成品,自己本来还不会看病,到了等级森严的医院里,得不到系统的继续教育,要么学着上级医生用药,要么选择自己能受益的药,要么是凭记忆凭感觉用药。药理知识基本已还给老师了,那些拗口抗病毒药已经记不起几个了,但朗朗上口的“病毒唑”却没忘记,遇到病毒性疾病第一反应就是“病毒唑”,但具体这个药能抗哪些病毒,有哪些副作用就不清楚了,也懒得去查证。


少部分医生可能还会跟踪查看一下临床指南,没有哪个国家的普通感冒指南会推荐抗病毒治疗,而我们的医学专业期刊里,全国众多专家共同制定的临床指南,不但暗示可以用利巴韦林抗病毒治感冒,竟然还闹出文献虚假引用的乌龙,看了这样的指南,只会错得更坚决。


医疗系统内如此,医疗系统外也好不到哪去,无论是报纸、电视、广播这样的传统媒体,还是互联网新媒体,就没几个不做假医假药广告的。医药行业内的新媒体,也在以科普的名义给利巴韦林写软文,正是因为看到医学界微信上的一篇利巴韦林软文,我才开始特别关注这个药。而监管部门又有几个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而我们的患者,又有多少人能接受普通感冒手足口上医院医生不开药不打针呢?在续一里我反复说这些病没有有效的抗病毒药,也不需要用什么药去代替利巴韦林抗病毒,但微博评论里还是一堆家长说:不用利巴韦林该用什么呢?我说目前没证据说利巴韦林能缓解这些病的症状,能降低死亡率,但还是有人说不用利巴韦林耽误了怎么办?


整个社会都缺乏专业精神,人和人之间也没有基本的信任,很多患者也缺乏基本的科学素养,对疾病缺乏基本的认识,对药品要么神话要么妖魔化,或者对医学抱过度的期望,一有不好的结果,不管是疾病病情自身的发展还是医疗的原因,都要医生给说法,而法制环境又不能给医生提供基本的人身安全保障,安抚家长保护自己也是导致儿科医生滥用一些药物的重要原因。


在一个正常的医疗体系,应该是医生说什么就听什么,医生开什么药就用什么药。如果整个社会科学素养足够高,根本就不需要写什么科普,如果医疗体系很可靠,那更不需要患者去注意医生用的药是否合适。利巴韦林的滥用折射了整个医疗体系甚至整个社会体系的很多问题,这个体系里,每个群体既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每个群体都在抱怨别的群体,把每一个抱怨者换到被抱怨的群体里区,结果最可能的还是抱怨别人,但谁也不愿正视自己的问题也不愿改变一点自己。


正如我所预料的,这篇文章也遭到一些同行的非议,有人说你这样写出来会激化医患矛盾,让医生更难当。我想说的是医患矛盾的根源在僵化的医疗体制,这个体制也正是身处体制内的每一个人组成的,不破不立,如果我们不正视问题,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等问题爆发时承受更多的医患冲突的还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不愿改变一点,我们的执业环境也不会改变一点。


回避自己的问题,抱怨别人的问题,这是正常的人性,我也不例外。写这篇文章,绝不是出于什么正义感,而是因为自己一面是医生,一面也是孩子的家长,同时也是在从事所谓的自媒体写作,现实给了这么丰厚的素材,想不写都很难。我说别人用药的问题,不等于自己的用药就没有问题,虽然我自认一直在凭良心行医,但肯定多少也会存在用药或者诊治上的错误,如果有人指正我肯定乐意改正。


同样,说医院在滥用一些药物,也不等于说患者完全不要相信医生。对于没有严格验证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药物,比如中药中成药,尤其是中药注射液,可以明确的拒绝。对于普通感冒、轮状病毒肠炎、手足口病这样的疾病,门诊医生开没有效果反而有危害的利巴韦林也可以拒绝,但绝大多数疾病,尤其在诊断不清的时候,没办法靠家长自己简单去判断哪个药能用哪个药不能用,尤其是是处方药物,你所能做的就是听医生的。


要知道最差的医疗体系,医生正确的概率也要远远高于患者自己的判断。知道医生在滥用利巴韦林你可能很气愤,但如果你没看前面的文章,真要孩子得了手足口病,要你自己来判断需不需要用利巴韦林,百度一通后给自己孩子用上的可能性未必会比医生低。焦虑加上无知的结果就是乱吃药,科普可以传递知识,但永远代替不了面对面的诊疗。在自己非常有把握的时候可以拒绝,没把握的时候一定听医生的,医生出错了你至少还可以找医生,自己出错了只有自己把眼泪往肚里吞。


我自己是儿科医生,我的孩子偶尔也要面对别的儿科医生,如果这篇文章如果能让医患双方改变一点,信任增多一点,对我自己的执业环境,对我孩子的就医环境能有点改观就足矣,能改变几个医生的想法,或者能帮到几个父母读者,这几篇文章也就更有意义,至于能影响多少人,帮到多少人,取决于有多少人转发传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