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医疗环境和理想有差距,如何应对孩子生病?

裴洪岗 drpei 2022-01-18


昨天推送的文章,有读者留言说,你只回答了为什么在医院很难体验到医生科普的那种医疗,那在这种医疗环境下,孩子生病了该怎么办?


是的,孩子一生病,守在家里不放心,上医院又怕乱用药,该怎么办?这个问题我同样写过文章,今天就再分享给大家。



儿童疾病有个特点,那就是常见的、多发的大多是自愈性疾病。儿科门诊每天人山人海,但大部分是发烧、咳嗽、拉肚子之类的问题,很多都是由普通感冒、支气管炎、轮状病毒肠炎、手足口病之类的自愈性疾病引起。

 

去医院看个发烧排队几个小时,可能还没看到医生,烧都已经自己退了,好不容易手足口病好了,可能发现因为交叉感染开始感冒了。

 

在国内医疗条件下,就算看到了医生,得到的治疗措施也未必会对孩子更好,本来自愈性的疾病,自己在家观察,好了也就好了。但如果你去了医院,医生接诊后就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在医患关系紧张的现实下,医生担心漏诊误诊,往往会多做检查来排查,以减少自己的风险,这就是为什么到了医院经常是抽血拍片。

 

医患关系越紧张,家长越焦虑,检查做得也就越多。检查做了一圈,没发现什么大问题,最后还可能是被开一堆没用还可能有害的药和治疗,原因昨天的文章也解释了。


所以,在这种医疗环境下,家长应该自己多了解一些儿童常见问题的处理原则,知道发烧、咳嗽、拉肚子的日常护理,就可以减少很多去医院的机会。平时多多看点育儿知识,看得越多,懂得越多,心里也就越淡定,去医院自然会少。

 

推荐每个家庭买一本《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一本靠谱的书胜过十本乱七八糟的书(我自己的书就不王婆卖瓜了)。

也可以关注一些靠谱医生的微博微信,空闲时看看也可以长不少知识,过去5年我也把儿童常见问题写得很齐全了,收藏这个 文章合集 就可以备不时之需。现在在这个小程序里也可以直接搜问题,能查到很多相关问答和文章。


那孩子生病就在家自己看科普让孩子扛?当然也不是。


儿童疾病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因为孩子代偿能力差,病情变化会比较快,而且孩子不会诉说,病情更难判断。肺炎突然呼吸衰竭了,拉肚子突然脱水了,手足口病突然出现重症表现…为避免这些情况,碰到心里实在没底的状况,该上医院还是上医院。

 

发烧、咳嗽、腹泻、便血、肚子痛…哪些情况该上医院? 在我以前写过的文章里大都写过,同样在里搜索查看,如果读过就应该不会那么担心。做了父母然后成为半个育儿专家,这是在当前医疗条件下无奈的选择。


如果你看完科普自己心里还是没底,如果有专业对口的医生朋友,也可以问问他们,如果没有,或者不想欠人情,现在还有很多网络咨询平台,不是紧急的情况可以花点钱咨询医生,虽然不一定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多一个专业人士的分析判断,心里也会踏实很多。


如果不适合网上咨询的问题,或者病情需要,该上医院肯定还是要去医院。至于医院和医生怎么选,可以参考下面两篇我之前写过的相关文章。


如何找到靠谱的医院

如何找到靠谱的医生


当然,现实之下医院和医生可能并没有太多选择,到了医院,如果是那些你非常明确可以不用的药,比如 没用还可能有害的儿科用药(2019版)这篇文章里总结的这些药物,你不想浪费钱可以跟医生说自己家里还有。


除此之外,我们也只有相信医生。生可能在一些知识点上没有更新,但对病情的判断和治疗能力,通常还是比普通家长高很多,从概率上说,相信医生比相信自己会更可靠。


除此之外,生后尽量纯母乳喂养6个月,有条件尽量把一类二类疫苗都接种上,平时做好家庭卫生,让孩子养成洗手的好习惯,这些都是减少孩子生病的主要方法。

 

父母多储备一点疾病常识,会处理一些最常见的儿童常见症状,平时做好预防工作,生病不慌乱,不病急乱吃药,懂得观察病情,遇到心里没底的状况及时就医,这就是我对父母们在当前医疗环境下应对孩子生病的建议。(题图来自Pixabay)



这篇文章写于2015年,本次推送有删改。和最初写这篇文章时情形不同的是,当时我还在公立医院上班,那时也还没有怡禾。现在怡禾所做的事,就是希望在查健康知识、咨询医生、看病这些环节,都能给家长们多一个不一样的选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