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pei

其他

百日咳感染增多,可以提前了解这几点

要说广告有多洗脑,我就想起给医学生上课的时候,提到百日咳的特点“孩子咳嗽时间长,咳嗽老不好…”下面有活跃的学生就会接茬开玩笑“多半是肺热…”事实上,孩子咳嗽老不好,医生一定要警惕这是不是百日咳。普通家长对百日咳最熟悉的了解莫过于疫苗,然而疫苗具体预防的疾病是什么样的?与普通咳嗽有什么不同?却未必知道。对于没有基础病的幼儿,百日咳的病死率并不高,但是咳嗽症状严重、持续时间长,而且百日咳是传染病,对于有二宝的家庭,还需要注意交叉感染和隔离的问题。今天我们聊聊百日咳经常遇到的三个误区。误区一:有了疫苗后,百日咳已经得到控制了。这个观点不能说完全错误,但是事实也没有那么乐观,有了百日咳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或者含有百白破成分的四/五联疫苗)后,百日咳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全球都是迅速下降的,人们确实一度以为百日咳能够像天花等传染病那样被控制住。但是最近10年来,全世界的百日咳发病率都有升高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百日咳再现”。图源
4月1日 上午 8:53
其他

既然有免疫落差,那是不是要主动感染来锻炼免疫力?

看到世卫流行病专家说国内现在的儿科急诊激增,和疫情相关“免疫落差”有关。很多人说,既然免疫落差会增加生病的风险,那是不是要主动接触病原体,多锻炼免疫系统来获得免疫力?我的回答:不是。首先,我们要知道,人类也是一种生物,我们的人体也是长期在环境里演化出来的,并依然在持续演化以适应环境,包括我们的免疫系统也要提供适配的适应能力,才能让我们在不同的病原体环境下正常生活。在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刻,当我们吸入第一口空气,吃第一口奶,就开始有一些微生物进入呼吸道和消化道,我们的免疫系统就开始和各种病原体打交道。经过了漫长的演化,我们的免疫系统已经进化到了基于出生那一刻的初始配置就可以和绝大部分的病原体和平相处,所以进入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微生物只是定植其中,并不引发病症,有的可以帮助抵抗一些致病菌的定植,甚至产生一些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这些成为益生菌或定植菌。但是,我们的免疫系统还未达到能和所有的微生物和平相处的水平,在后续的时间里,有的微生物可能通过感染引发病症,而且有的感染是几乎所有人类都会遭遇的。比如导致普通感冒的病毒有200多种,而孩子在出生后的头2年就要感冒8-10次[1],在没有轮状病毒疫苗之前,孩子在出生后3-5年基本都会感染。导致幼儿就诊的人类疱疹病毒-6,1岁时40%的孩子会被感染,2岁时77%会被感染。[2]而且感染什么样的病原体,以及感染时间,会和病毒的传播方式以及生活环境以及生活方式有关的,比如家里有多个孩子的,孩子在幼儿期的感冒次数就会更多,孩子刚上幼儿园后,也会进入一个生病的高频时期。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就是孩子的免疫系统和环境适应的过程,这个适应的过程,包括免疫系统认识各种病原体,并且产生针对这些病原体的抗体和免疫细胞,最后建立了对它们的防御能力,然后形成平衡状态。当然随着医学的发展,现在针对一些危害大的病原体已经有了疫苗,接种于疫苗,孩子可以不需要经过自然感染的折磨而直接获得针对这些病原体的免疫能力,更快进入平衡状态。一个人出生后,通过接种疫苗或自然感染,他的免疫系统慢慢的和他所在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下可能接触的病原体自己建立了平衡,生病就会相对少。但这种免疫的平衡,是可能因为环境、生活方式变化,要接触一些以前没接触过的病原体而发生失衡的,比如生活在北方的大孩子,现在已经很少生病了,但如果现在去非洲生活,又可能会因为接触黄热病病毒、登革热病毒、寨卡病毒这类以前生活里不太可能接触的新病原体,而增大了生病的机会。新冠期间停学、停工、居家隔离等防控措施,就是对人们正常生活方式的一种改变,这些防控措施的目的是减少新冠这种呼吸道病毒的传播,这对新冠防控自然是有意义的,但它也确实会改变其它呼吸道病原体的传播。所以防控措施实施后,等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呼吸道病毒更少的环境,对应的人们在那几年感冒、流感之类就更少了,所以我们观察到防控开始后类流感病例比例就明显下降了。导致在那几年出生的孩子接触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肺炎支原体等机会减少,这些孩子对这些病原体的免疫能力就更弱。当防控放开后,人们恢复了正常的生活方式,以前减少的那些呼吸道病原体又可以像以前那样传播了,但这时由于前几年接触这些病原体少,孩子们体内对应的抗体也少,这时候就更容易被感染了,所以出现了儿科急诊激增。这就是为什么世界卫生组织的流行病专家说这是免疫落差,这种免疫落差,是以前的防控环境和现在非防控的正常生活模式下的病原体环境造成的。如果这些病原体都有疫苗,我们可以通过给孩子接种疫苗来消除这个免疫落差,但现实是没有,而这些病原体又是只要不做社交隔离就会传播的,只要我们选择现在的生活方式,就会发生更多的自然感染。成人和大一些的孩子,由于这些病原体在疫情前就已经大概率接触过,所以多少已经有一定免疫接触,所以免疫落差会比较小,而幼儿,尤其是在疫情出生的孩子则免疫落差会更多,这就是为什么这一波感染主要发生在儿童。这一波的儿科呼吸道感染潮,也是这些孩子的免疫系统对非防控环境下的病原体环境的适应过程,适应完了就会达到平衡,就不会再出现这种程度的感染潮了,就像新冠第一次感染高峰过后,后续的感染峰就逐渐衰减一样。至于那些说要主动感染来锻炼免疫力的,其实是对免疫系统有很多错误理解。看了前面的讲解,我们应该知道,这段时间孩子生病多,并不等于孩子们的免疫系统有问题,而是免疫系统在对新的病原体环境做出适应。我们的免疫系统本身就是根据环境会做出调整的,在病原体少的环境下,它只需要发挥免疫监视、免疫识别的功能,不需要进入战斗模式,如果面对一个病原体多的环境,尤其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病原体,如果被入侵了,它才要开启战斗模式,包括产热对抗感染、动员白细胞去吞噬,产生抗体来中和,这些都可能导致发烧、咳嗽这些表现,生病后的出现的这些症状,本身就是免疫系统在正常工作的表现。一个正常工作的免疫系统,自然不需要额外的“锻炼”,先不说主动感染可能会增加不确定性风险,主动去接触那些正常生活模式下不太可能接触的病原体,哪怕产生了抗体也没什么意义,就像你生活在北京从不去非洲你打个黄热病疫苗并没什么意义,更别说主动跑非洲去感染一下黄热病来获得免疫。这段时间孩子生病多,就像一个平时一个人玩的孩子被送进了幼儿园,突然要接触很多以前没接触过的病原体,就会更容易生病一样。我们要知道,我们送孩子去幼儿园不是为了孩子多生病,而是他到了这个年龄他需要开始学习,开始集体生活,经历这段更多生病的时期是他成长要付的代价。现在的儿科急诊激增,也是我们为重新适应没有防控措施下的正常生活需要付出的代价,我们能做的是把可以做的做好,包括把可以打的疫苗打好,日常做好手卫生,去医院这些特殊场合戴好口罩,等免疫达到了新的平衡,就不会再有这样的感染潮了。参考资料:[1]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health-issues/conditions/ear-nose-throat/Pages/Children-and-Colds.aspx[2]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5728809/相关阅读:哪些食物能提高宝宝免疫力?我们会怎样走出新冠疫情?变异、免疫逃逸、再感染?2023我们要如何和新冠相处?儿科急诊激增,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说“免疫差”导致,我怎么看?
2023年12月2日
其他

哪些食物能提高宝宝免疫力?

免疫力是一个通俗的说法,如果要说准确一点,可以说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能力。免疫力主要是天生的,我们大部分人都有健全的先天免疫系统,有先天免疫缺陷的只是很小一部分孩子,这些孩子也无法靠食物去改变免疫状态。免疫力也需要后天完善,孩子出生后接触各种微生物,免疫系统在和各种病原体接种的过程中产生相应的抗体,淋巴因子以及激活的免疫细胞等,都可以增加孩子对该种病原体的免疫能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常生病,生病让孩子难受,但这也是免疫系统完善的过程。但自然感染还是存在风险,如果遇到的是烈性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有可能抵抗不住导致危险,即便是普通的感染性疾病,也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造成不好的结果。现在有更安全的获得抗体的方式,那就是接种疫苗,这是提高免疫力最高效的方法,但不是所有的病原体都有疫苗可打。国人比较迷信一些食物能产生神奇的功效,比如提高免疫力,所以很喜欢给宝宝吃补品、保健品,但事实上,食物对于免疫力的主要作用在于满足身体营养需求。均衡的饮食,保证孩子生理需求和生长需求的营养成分,让孩子避免出现营养不良,避免出现特殊元素缺乏,也可以避免免疫力的降低。所以我们要按时添加辅食,宝宝到了6个月要添加辅食,尤其是铁含量高的食物,否则孩子缺铁性贫血,影响一些酶的活性,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偏食的孩子,比如只喜欢素食的孩子也可能出现锌缺乏,会增加腹泻等疾病的风险,所以要避免孩子偏食。在因为严重缺乏某种营养素导致免疫系统受损时,补充这种营养成分可以帮助免疫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但营养正常的人,额外补充那些营养成分,并不能让免疫系统更强大。如果实在要找一种能提高免疫力的食物,那就是母乳了。对新生儿和婴儿来说,母乳的营养成分最均衡,而且有一些活性免疫成分,比如益生菌,以及一些酶、抗体,上皮生长因子等,可以提高孩子的抗病能力。已经有研究证实,纯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孩子腹泻、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风险。而对于其它食物,主要的功能就是提供营养,就营养成分而言,没有哪种成分是某一种特定食物所独有的,也没有哪种食物是不可替代的,所以不能对某种食物寄予过多不切实际的功效,包括提高免疫力,否则它就是药品而不是食品了。除了母乳之外,对于健康的孩子,没有特别的食物能提高免疫力,比如人参之类的补品、保健品,不但提高不了免疫力,反而可能给健康带来危害。(本文首发于2016年,略有更新)相关阅读:好心给孩子吃补品,却可能让孩子丧命母乳还能为一岁半的宝宝提供免疫力吗?孩子老生病,需要买提高免疫力的产品吗?为什么会有“刚打完疫苗免疫力会降低”的说法?孩子总生病是免疫力不好吗,可以吃脾氨肽冻干粉吗?孩子经常生病,泛福舒(细菌溶解产物)值得给孩子吃吗?
2023年11月30日
其他

儿科急诊激增,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说“免疫差”导致,我怎么看?

最近儿科急诊激增,肺炎支原体、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这些关键词也频繁上热搜,引发了很多家长的担心,同时也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首席流行病学家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中国目前的儿童呼吸道疾病激增,主要来自于“免疫差”。对这个问题我怎么看呢?病原体在人群中的传播,一方面受病毒的感染、传播能力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人群对它的免疫能力的影响。就拿新冠这个相对新的病毒来说,第一次感染潮峰值很高,间隔一段时间出现第二次感染峰,然后第三次…一波一波逐渐减弱,整个过程就像一滴水滴入湖面引起的涟漪。之所以存在一波一波的感染峰,以及感染峰逐渐衰减的情况,原因就是第一次感染时,人群是普遍没有抗体的,病毒可以快速传播,感染的人数就很大,而且通常症状也会更重。感染完第一波,人群里很多人就有了相关抗体,病毒就比较难再传播了,直到第一波感染产生的抗体衰减得差不多了,然后病毒又容易传播了,就来了第2波。但由于人群规模大,第一波大家感染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而且由于个体差异带来的抗体衰减程度不同,所以第二波就不会像第一波那么集中,波峰也不会那么高,第3、4….波就更平缓。新冠是比较新的病毒,它刚面世的时候全民缺乏免疫。但对那些已经存在的老病毒来说,有的可以通过疫苗预防,有的因为是特定区域或传播方式的问题,不一定每个人都会感染,比如登革热、HIV等。那些传染性特别强,可以通过面对面说话这种基本社会活动就能传播,同时还没有疫苗可预防的病原体,比如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被感染就是迟早的问题了。一个个人类出生后,对那些有疫苗可打的病原体,我们通过接种疫苗来建立免疫,对那些没有疫苗,又迟早会接触的病毒,包括常见的呼吸道病毒、轮状病毒、肠道病毒等,则主要通过自然感染形成免疫。对应的,这类病原体的传播,则受到未感染过人群的规模的影响,规模越大,就越容易高水平流行,规模越小,则只能低水平流行。一次高水平流行,会大幅降低未感染人群的规模,相反,持续继续几年的低水平流行,累积起来的新出生人口都是没有相关免疫基础,则为一次高水平流行创造了基础,所以那些季节性传染性疾病,常常存在大小年的流行情况,包括流感、手足口病、肺炎支原体感染等。新冠是一种呼吸道传播疾病,新冠防控这几年,针对新冠传播的那些隔离措施,对其它呼吸道疾病的传播也造成了很多影响,所以在新冠防控那几年,这些呼吸道疾病的发病也大幅减少。
2023年11月26日
其他

为什么说检查不是提问做得越多越好?

就拿量体温来说。体温是生命体征的一种,广义上讲量体温也是一种检查。大部人家里有体温计,我们在家就可以自助做量体温这项检查,通过量体温,我们可以知道孩子有没有发烧,烧到多少度。但就家庭护理而言,频繁量体温意义并不大,因为要不要吃退烧药,更多取决于舒适度,而不是体温。要不要去医院也主要看孩子一般情况和其它紧急状况,而不是看孩子烧得高不高。相反,因为量体温很方便,孩子发烧时会忍不住想知道多少度,然后看到体温不退或上升就焦虑,就会想给退烧药,一会给孩子擦身,一会冰敷,一会给孩子贴退热贴,一会给孩子喂退烧药,一会吃抗生素.....最后反而可能折腾孩子或乱用药增加不必要的风险。而且测体温也常常出现偏差,我就常常接到亲友的的问询,说给孩子量了体温只有35度多,要不要紧?其实只要孩子精神、面色好,这样的温度都是没量准。所以量体温除了确认孩子是不是生病了,如果是就多留意一下孩子的状态外,没有其它意义。频繁测量“检查”,量了高,焦虑,量了低,担心,最后因为关心则乱而让孩子多受罪,甚至多吃药。其它检查其实也有很多类似情况,而且其它检查指标更多,更复杂,专业性更强,查个血常规就看到各种向上向下箭头,查个肺炎支原体抗体看到
2023年11月14日
其他

想做什么检查自己挑,自助式看病更人性化吗?

最近呼吸道疾病多发,孩子去医院看病排队等候时间长。然后看新闻说北京多家医院优化看病流程,实施“先化验再诊疗”,候诊之前就可以先去把血常规、肺炎支原体化验先做完。宁波甚至有医院还提供了“线上自助开单”,除了可以自助开血尿常规、超敏CRP等检查外,肝肾功能、肺炎支原体抗体,胸片、骨龄、超声、甚至胸部CT都可以自助开单。这看起来会大大方便患者,不需要先排队看医生,就可以先把检查做好,轮到看医生就可以直接诊断开药走人,似乎非常“人性化”。但如果对医疗了解多一点可能不会这样认为。不管是先化验再诊疗,还是自助式开单,认为这样可以节省时间缩短流程让看病更方便,其实是默认了下面两个可能:1、这些检查是看病必须要做的,不是需要医生先评估。2、患者或家长可以自行判断这些检查有没有必要做。但对医疗有所了解就知道,肯定不是这样的。首先,没有哪个化验或检查,是看病必须要做的。哪怕是血常规,就算是因为发烧、咳嗽这些上医院,也不是必须要做的。我在以前的文章里写过,根据血常规来判断是不是细菌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比较低,意义有限,单纯根据血常规白细胞高低来决定要不要用抗生素会导致很多滥用和过度治疗,所以发烧的病人不需要常规做。详细见:孩子发烧需要查血常规吗?肺炎支原体抗体也一样,由于感染肺炎支原体后IgM抗体可以持续好几个月,并不能单纯基于抗体阳性就认定是肺炎支原体感染,这样做很容易导致滥用阿奇霉素等抗生素。所以对呼吸道感染来说,门诊通常并不需要做血常规、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查,但因为过度检查太多,以至于让很多患者,甚至医生都以为这些检查是正常流程的一部分。再过来,患者是没有能力判断这些检查要不要做。血常规也好,肺炎支原体抗体也好,超声、CT也好,这些化验、检查的目的是什么,哪些情况要考虑做,做了有哪些好处,有哪些风险,哪怕是有一定医学知识的护士都未必清楚,就更别说普通家长了。就拿肺部CT,实际需要做这种检查的情况很少,但对不太了解的家长来说,可能觉得这个检查高级,就以为能把问题看的更准确,就可能给孩子自助开单了,但殊不知如果本来不需要做的去做了,孩子白白遭受了辐射。而且做了那些本不需要做的检查,就很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似”问题,就像体检常规做甲状腺超声发现的各种结节,然后因为这些问题而焦虑,甚至进一步做活检甚至手术,但实际最后真的有问题的情况确很少,这样的甲状腺癌筛查实际弊大于利。患者是很难了解这些的,所以需要医生去做个体化的评估再基于病情来评估,才能让这些检查产生实际的价值,否则会导致很多过度检查和治疗,最后花了冤枉钱还承受不必要的伤害。所以,除非是为了增加医院收入,这些医院提供的这些自助检查都是不合理的,而且会导致很多过度检查和治疗,甚至进一步增加医务人员的负担,对患者,对医生都不会更人性化。相比之下,培训分诊的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精神状态和一般情况,把病情相对严重的病人分出来并优先治疗,同时引导一般状况很好的患者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近治疗,对医疗安全也好,对避免过度治疗也好,对减轻大医院医务人员的负担也好,都会比这种自助式检查更合理,也是更人性化。相关阅读:检查,做还是不做?医生为什么喜欢查血常规?检查多了,每个人都是“病人”别老想着肺炎支原体和阿奇霉素了
2023年11月13日
其他

别老想着肺炎支原体和阿奇霉素了

前段时间网络上充斥着肺炎支原体的信息。听多了看多了,不论是家长还是医生,只要看到发热、咳嗽的孩子,立马就想到肺炎支原体,然后想到肺炎,然后就是阿奇霉素。肺炎支原体确实可能有流行,但肺炎支原体只不过是导致呼吸道感染的众多病原体之一,哪怕它和其他细菌加起来和病毒比,不论是种类还是传播效率,还是导致的疾病数量都不是一个量级。昨天国家疾控中心公布了10月份的新冠感染情况的数据,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类流感的病例的样本里,流感阳性率在持续上升。国家流感中心公布的上周的监测数据,同样提示哨点医院的类流感比例在持续上升,尤其是北方省份。而类流感病例的样本检测,流感阳性率南方省份已经高达22.5%,北方省份也有11.4%。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因为发热+咳嗽或咽痛去医院就诊,如果是在南方省份,超过1/5的概率是流感,如果是北方省份,超过1/10的概率是流感。除了流感,我们知道还有很多其他的呼吸道病毒可以发热、咳嗽、咽痛这些呼吸道症状,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偏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等。由于数量和传播效率的优势,任何时候病毒导致的呼吸道感染的数量都会远高于细菌、支原体这些,如果我们看到发热咳嗽就想到肺炎支原体感染,就吃阿奇霉素、多西霉素,一是对病情大概率没帮助,二是增加孩子不必要的药物反应风险,三是让本来已经很普遍的耐药问题变得更普遍。不严格把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最后受害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另外想提醒的是,流感已经来了,而且流感是有疫苗可预防的,不想像整体担心肺炎支原体那样整天担心流感,还没打流感疫苗的可以抓紧时间去打。相关阅读:查血白细胞高,需要用抗生素吗?孩子喉咙红,说明要吃抗生素了?孩子用抗生素,家长应该具备哪些常识?昨天我去打了今年的流感疫苗年初得过流感,现在还要去打流感疫苗吗?哺乳期也能打?不紧急的问题,可以点击下面图片问诊医生,或许可以避免一次不必要的用药
2023年11月11日
其他

孩子经常生病,泛福舒(细菌溶解产物)值得给孩子吃吗?

每次说到脾氨肽之类的免疫调节产品,都有人问到细菌溶解产物,而且这两年问到的人也越来越多,原因自然是开得越来越普遍,有成为新的儿科神药的趋势。这个药值得给孩子吃吗?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细菌溶解产物商品名叫泛福舒,是一家瑞士药厂的产品。根据药品说明书的介绍,它是用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8种呼吸道常见致病细菌溶解加工而成,可以预防反复性呼吸道感染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还可用于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辅助治疗。说明书介绍的作用机制:在动物试验中可提高动物对实验性感染的抵抗力,对巨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有刺激作用,并可增强呼吸道粘膜的免疫球蛋白分泌。在人体中有增强循环系统中T淋巴细胞数量,提高唾液中slgA
2023年11月9日
其他

检查多了,每个人都是“病人”

不检查就不会有病人,但检查多了,每个人都可能是“病人”。现在各种穿戴设备可以监测大家的心率、血氧、心电图,自己在家也可以测血糖、抗原,去医院除了以前的血常规胸片,现在还有各种病原体抗体,甚至一次查十几种病原体的核酸检测。哪怕身体没有任何不适去做个体检,从头到脚把全套检查查下来,总能查出几个异常指标来,所以这些年到处都是“甲状腺结节”、“肺结节”。再加上互联网的高效传播,焦虑、恐惧这些极端情绪更容易被放大,碰上一些假阳性高的检查,比如肺炎支原体抗体这些,现在只要孩子有点咳嗽、发烧,家长就担心肺炎。患者越担心,看病时越焦虑,医生就更倾向做检查和开药,然后发烧咳嗽的孩子做的检查越来越多,吃的药越来越多。如果不把握严格的检查和用药的标准,我们就会陷入全民生病全民吃药的境地。医疗是一个很容易陷入伦理困境的行业,我们追求精准诊断,但左边是漏诊,右边是误诊;我们也追求合理治疗,但左边是过度治疗,右边是消极治疗;科普宣教上也是,少一些会无知无畏,过一点是制造焦虑。医疗行业就像只有一根钢丝可通过的峡谷,只有基于证据的规范,才更可能让我们平稳走过这个峡谷。相关阅读: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要治疗吗?会不会恶变?体检发现HPV阳性、肺结节、甲状腺结节...怎么办?孩子支原体肺炎,会传染给大人吗?关于肺炎支原体的科普合集
2023年11月5日
其他

孩子总生病,要吃「脾氨肽」吗?

答:不建议今年生病的孩子很多,原因一方面是孩子本来就比大人更容易生病,另一方面今年是疫情放开后第一年,相关抗体水平低可能为病原体传播创造了机会。为此,有的专家在呼吁使用“免疫调节剂”,很多孩子也确实被开了脾氨肽之类药物,那脾氨肽为什么不建议吃?我之前写过文章,在这个时间再分享给大家。根据脾氨肽的药品说明书的介绍,它是从动物脾脏中提取的多肽及核苷酸类混合物。多肽是多个氨基酸组成的,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一种物质,人体内也有很多多肽在发挥着激素、免疫调节等作用。核苷酸是DNA的基本单位,在体内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多肽和核苷酸可以在体内发挥作用,不等于把外源性的多肽和核苷酸吃下去,同样会发挥作用。动物体内的蛋白质,不论当初在动物体内承担了多重要的作用,当它们被当作食物或药物吃进人的胃里,核蛋白质就会被消化液分解为蛋白质和核酸,蛋白质进一步消化,就会产生多肽、寡肽、氨基酸,而核酸也会进一步消化成核苷酸。最后,蛋白质和核甘酸被消化后产生的氨基酸、核苷等被吸收到人体后,或被代谢,或被再合成为有生理作用的多肽、蛋白质或核苷酸等,来发挥包括免疫在内的各种生理作用。所以不管你是直接吃猪脾牛脾,还是把它们卤了再吃,或者吃经过体外水解处理成为多肽、核苷酸的混合物,最终吸收到的东西不会有什么不一样,产生的效果也不会有什么不一样。脾氨肽最早是二十多年前浙江仙居县的一个生物制药公司开发的,现在有3家药厂在生产,至于为什么是用动物脾脏做水解处理不得而知,我猜测可能是觉得脾脏是一个免疫器官,觉得里面有免疫物质,所以认为会有免疫调节功能。且不说是口服液也好,是冻干粉也好,这些多肽和核苷酸就这样吃下去会被进一步消化成氨基酸和核苷酸,和吃肉喝汤没什么区别,你真觉得哪个多肽或哪个核苷酸有特别作用,至少也应该提纯到具体成分再考虑一下给药方式,这样一股脑弄一堆多肽和核苷酸混合物算什么?算生肉汤吗?但不管怎样,它竟然获得了药监部门批准的药品批号,也仅在我们国家获得了批准,世界上没有任何别的国家有批准这样的“药”,因而它也是我国所独有的一种生物制品。当年上市之初在《中国新药杂志》上的介绍至于我们国家为什么会批准,这也不用奇怪,生产脾氨肽的其中一个厂家,生产的另外一种药叫做“睾丸片”,就是自己用牛羊的睾丸研磨成粉,来给人治疗阳痿早衰等问题,同样也获得了我们药监部门批准的药品批号。脾氨肽这种从可以吃的动物脾脏里加工提取的“药”,只要把动物体内的病原体处理好,通过吃的方式使用,安全性应该不至于有什么问题。而在有效性方面,从它上市之前到上市后的二十多年,则都没有看到过像样的研究,整个Pubmed也只能检索到1篇相关文章,也还是发表在国内期刊的中文文章,剩下的这全是下面截图中的这类体外实验和低质量的临床研究。虽然没什么像样的有效证据,但并不妨碍它在国内的热销,孩子感冒、哮喘、肺炎、鼻炎、牛皮癣.....甚至癌症都能治,大概因为它“调节免疫”的功效,能很好满足被各种慢性问题困扰的家长和病人的心理需求,同时它又相对安全,又有国家的正规药品批号。医生们开这样的药,一方面它比较安全不用担心什么医疗事故,另一方面可以安抚焦虑无助的病人,还可能能给自己带来经济收益,同时它还是是药监部门批准的正规药,自然可以开得心安理得。只不过这种“药”,在二十几年前上市之初就近200元,现在仍然要几百元一盒,用这些钱买几斤猪肉红烧或者煲汤,不香吗?(本文首发于2020年)相关阅读:匹多莫德能提高抵抗力吗?这个药3岁以下禁用了,但不论孩子多大都没必要用「睾丸片」为什么卖不过「脾氨肽」?泛福舒(细菌溶解产物)值得给孩子吃吗?没用还可能有害的儿科用药(2023版)多了解一下「免疫力」,放下对它的执念,可以省下很多钱,长按识别下面的图片,可查看更多「免疫力」相关文章。
2023年11月3日
其他

孩子支原体肺炎,会传染给大人吗?关于肺炎支原体的科普合集

最近发烧、咳嗽的孩子很多。这不是大家的错觉,从下面国家流感中心公布的哨点医院类流感病例比例(发热+咳嗽或咽痛二者之一)的趋势图就可以看出,今年大部分时候是远高于过去3年。至于原因,其实早在2020年新冠疫情开始没多久我就预测过有这种可能,参见:新冠疫情会给孩子健康带来了哪些影响?就这段时间生病孩子比较多的原因,肺炎支原体的暴发流行可能是一个原因,在最近的这篇文章里我也写过。肺炎支原体对很多家长是很陌生的,同时它的确诊也确实比较难,同时也存在很多过度诊断和治疗,让很多家长焦虑。为此怡禾推送了很多肺炎支原体相关的科普,希望帮助大家对它有更准确、清晰的了解,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焦虑,现在把这些文章整理成一个科普合集,具体内容见图片中的标题。识别图片中二维码就可以查看这些文章,也可以分享给有需要的人。
2023年11月1日
其他

可以用面霜来代替眼霜吗?

这可能是很多女性困惑的一个问题,可以看看下面视频里刘排医生的解答。相关阅读:眼霜真的可以抗皱纹吗?眼周长的“脂肪粒”,是眼霜引起的吗?“精华”导入,导入的是什么?明星的皮肤为什么那么好看?100个不用买的东西,你购物车里有吗?双11来临
2023年10月31日
其他

明明很困,躺下后却总是感觉脑中乱糟糟的,睡不着,怎么办?

点击名片,可预约医生明明很困,但为什么躺下后总是感觉脑中乱糟糟的,睡不着?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是人,是凡人。要知道,一个正常的脑子,本来就会不停地在“活跃”,哪怕是睡着了,大脑也不是“心如止水”的。你觉得“脑中乱糟糟”,这里的关键词其实是“乱”,乱会带来情绪上的烦躁,如果刚好是在需要睡觉的时间点,就会增加睡眠焦虑,继而出现睡不着。所以,解决的思路,不是让脑子安静下来,而是别这么乱。具体怎么做呢?我推荐2个方法。方法1:写下脑中的问题如果感觉脑子很乱,问题很多,这时候可以干脆离开床,去书房或客厅,或者去床边的小桌子上就行。然后准备一张纸,一支笔,把脑子里的问题写下来。写的过程中,不用管语法、标点符号,只管写。写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写下来比只在脑海里“硬想”会让问题有条理的多,就不会显得乱。另外,书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这个过程本身就可以帮助你缓解急躁的情绪。这种方法在专业上叫做“表达性书写”(Expressive
2023年10月30日
其他

年初得过流感,现在还要去打流感疫苗吗?哺乳期也能打?

前几天推送了几篇流感疫苗相关的文章,评论里也看到了几个问得比较多的问题,集中回答一下。一、年初得过流感,现在还要去打流感疫苗吗?答:建议打感染流感后,确实可以获得针对该流感病毒的抗体,而且有的流感感染产生的相关免疫能力比通过疫苗获得的更持久[1]。但实际流感很多是临床诊断,你以为的得过流感,有可能是其他的呼吸道疾病。即便通过抗原或核酸确诊过,流感病毒存在多重亚型,而且常常是轮番流行,今年流行的未必是去年你所感染的那种亚型,而且流感病毒相对容易变异,所以流感疫苗的组份每年也会更新,虽然流感病毒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免疫,但依然有再感染的风险。去年感染过流感,可以一定程度降低后续得流感的风险,但接种流感可以进一步降低得流感的风险以及感染后得并发症风险,所以对流感疫苗接种的建议是不会区分是否感染过流感。二、哺乳期可以打吗?答:可以且优先推荐如果孩子还在6月以内,哺乳妈妈和看护人接种疫苗,一方面降低接种人自己得流感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把流感传给孩子的风险。所以,6月龄以下的婴儿的家长成员和看护人,也是国家疾控中心流感疫苗接种技术指南优先推荐接种对象。如果孩子已经6个月以上,则哺乳妈妈和和孩子都可以打流感疫苗。三、需要间隔满一年再打吗?答:不需要虽然上一流感季和新一年流感季的的组份可能有部分一样,但流感疫苗接种后的抗体会逐渐衰减,一般接种后6-8月就衰减到不具有保护能力的水平。在新的流感季开始后,我们选择在当地流感流行高峰之前到来之前完成接种即可,不需要一定间隔满一年。对于6月到8岁的儿童来说,如果是第一次接种,是需要接种两针,两针之间也是间隔一月,而不是要求间隔满一年。对于一些特殊情形在当年接种过流感疫苗的成人,美国CDC资助的IAC也是建议间隔4周即可。[2]我们国家疾控中心的指南也没有要求间隔满一年。参考资料:[1]
2023年9月14日
其他

流感疫苗,要打3价的还是4价的?

流感病毒有很多型,导致人类季节性流感的主要是甲流中的H1N1和H3N2以及乙流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流感疫苗的“价”,是根据疫苗所含的组份来区分的。各个国家的流感疫苗都是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组份来生产的,今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的北半球流感疫苗组份见下图。
2023年9月11日
其他

现在才9月初,打流感疫苗会不会有点早?

答:不早流感高峰来了,这时你已打过疫苗,体内有让自己免于感染的抗体,这是我们打流感疫苗所期望实现的目标。打完流感疫苗,要2-4周才能产生有保护水平的抗体,并维持6-8个月,如果知道流感高峰是什么时候,我们提前4周去打就可以了。但病毒的流行影响因素很多,在之前的文章里说过,包括病毒自身的特性、病毒传播的环境、人群的易感染等,所以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的流感高峰也可能有差异。但流感在我国的流行还是有一些特征的,根据2022年的一项汇总247项研究的综述[1]发现,国内流感的季节特征是:高纬度省份每年冬季流行短暂而强烈,而大多数中纬度和低纬度省份则经历半年流行或全年活跃。亚型活动在全国各地各不相同,甲流H1N1pdm09和乙流主要发生在冬季,而甲流H3N2活动表现为纬度差异,高纬度地区经历冬季高峰,而中纬度和低纬度地区经历夏季流行。所以整体而言流感在冬季更容易流行,尤其是高纬度的北方地区。我们也可以看看疫情前国家流感中心的监测数据。从下图中也可以看出,在新冠疫情前的3个流感季里,哨点医院的门急诊类流感比例的高峰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在40周左右会有第一次的小高峰,在46周左右流感进入流行的最高峰的爬坡期,在52周左右基本达到峰值。如果要针对第一次小高峰,也就是在红框前产生保护性抗体,考虑4周的抗体产生时间,我们应该在36周前完成接种,也就是大概现在这个时间,所以9月接种并不早。如果要针对流行的最高峰,同时也顾及南方地区年后流行情况,那最晚也应该在10月下旬完成接种。当然这两个图是南方、北方省份的概率图,具体到省份、县市也还可能会有不同,尤其是在南方省份的差异会更大。而且上面的规律是疫情前的,疫情3年的防控措施,对流感的流行模式也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今年作为疫情放开后的第一年,流行高峰也可能和往年会有一些不一样,因为人群相关免疫更少,高峰提前的概率会更高,所以如果当地已经有疫苗可打,我会建议尽早去打。今年国家疾控中心的指南的建议也是:建议各地在疫苗可及后尽快安排接种工作,最好在当地流感流行季前完成免疫接种。对于孕妇来说,怀孕后一旦感染流感,发生重症、死
2023年9月9日
其他

昨天我去打了今年的流感疫苗

昨天去我把今年的流感疫苗打完了,打的是4价裂解疫苗,疫苗费143元,接种费21元。和前几年比起来,这两年深圳的流感疫苗的供应好像充裕了很多,这次我甚至没有预约,到了社康问了一句有没有流感疫苗,答说有,然后基本没怎么排队就打完了。我每年去打流感疫苗,当然是想降低流感感染的风险,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经历过新冠后我们知道,病毒的传播一方面要看病毒本身的传染性,另一方面也要看人群的免疫水平。如果经历过一次大规模感染,人群普遍有抗体,病毒短期内就难以再大规模传播,直到大家的抗体再次降低或消失,就容易出现二阳高峰。新病毒如此,那些早已经存在的老病毒也有类似现象,如果一个病毒持续几年低水平流行,也没有通过疫苗等方式去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则出现高水平流行的风险就会增大。在新冠疫情出现的这几年,可能是因为物理防控等措施的作用,包括流感在内的呼吸道疾病流行水平比较低,我们国家也一样。国内放开后,也出现了一些呼吸道疾病的反弹流行,像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偏肺病毒等等。流感在今年3月也出现了一波流行高峰,而且那一波高峰是近8年来同时期强度最高的一次流感流行。见:目前流感流行强度是近8年同期新高经历了今年3月的那一次高峰,让一些人有一定的免疫基础,但感染过的人群还是有限,而且随着时间抗体也会下降,而且3月那一波主要是甲流,而乙流已经有快2年没怎么流行了,累计的流行风险也在增加。和大部份的其他呼吸道病毒,比如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偏肺病毒不一样的是,流感有疫苗可以接种,而不是只能靠自然感染才能获得免疫保护,所以今年的流感疫苗依然很重要。从国家流感中心最新的流感监测数据来看,南方个别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略有上升,要想避免像3月份那样遇到流行时才后悔,如果当地已经有流感疫苗,我们现在就应该尽早去打。最近中国疾控中心也发布了新一年的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指南,60岁及以上老人、6月-5岁儿童、慢性病者、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这些流感高风险人群,依然推荐优先接种。如果作为孕妇被拒绝接种,可以让接种人员看看国家疾控中心的的这份指南。相关阅读:H1N1
2023年9月8日
其他

团购 |十一出行,你可能需要准备这个

转眼已是九月了,我们很快要迎来疫情放开后的第一个国庆长假。长假如果自驾出门,安全很重要,对有孩子的家庭来说尤其如此。安全座椅有多重要?2015年美国儿科学会评出过去40年儿科研究的七大重要成就,其中一项成就就是:安全座椅和安全带救了很多孩子的生命。一岁以内的孩子,使用安全座椅死亡率可下降71%,和只使用安全带相比,1-4岁的孩子使用安全座椅受伤的风险下降54%,4-8岁的孩子风险下降45%。大孩子和成人使用安全带可减少大约50%的死亡和重伤。这些研究成果导致了美国强制使用安全座椅的法规出台,让死于车祸的儿童显著减少。2021年6月1日我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也将为儿童乘员配备安全座椅纳入了法规当中。关于儿童安全座椅的重要性就不赘述了。此前怡禾的用户一直觉得怡禾的周边里的品类太少,现在在国庆临近之际,怡禾也给大家带来了孩子出行必备的两大件——安全座椅和婴儿推车的团购优惠。▼点击图片可选购▼关于安全座椅的认证标准市面上主流的认证标准有三种:中国3C、欧盟ECE
2023年9月4日
其他

80%以上的氟中毒是6岁以下儿童,原因是含氟牙膏?

有人问我对不对,这个结论有点超出我认知。考虑到@棒棒医生
2023年9月3日
其他

益生菌可以长期吃吗?

|幽门螺杆菌感染要怎么办,能根治吗?
2023年9月1日
其他

为什么会有“刚打完疫苗免疫力会降低”的说法?

答:可能原因如下1.发热、疼痛这些反应主要发生接种后的几天内,容易给人这种错觉;2.对疫苗和免疫系统没有正确的认知,认为身体不舒服就是免疫力降低;3.怕因为疫苗反应被问责,一些接种人员用不正确的知识给公众做宣教。实际上,疫苗的作用是把病原体信息传递给身体的免疫系统,并通过激活体液和(或)细胞免疫,来帮助免疫系统建立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能力,它能提高人的抗病能力而不会降低人的免疫能力。
2023年8月28日
其他

刷牙时孩子把牙膏吃了,要不要担心?

上的一个问题,长按识别可以查看王鹏医生
2023年8月23日
其他

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要治疗吗?会不会恶变?

年度体检是很多公司的福利,做完超声,很多人开始忧心忡忡,因为超声发现有甲状腺结节。这是不是癌症?如果不是以后会不会恶变?现在要不要进一步检查或治疗?今天就来给大家打开甲状腺结节这个“心结”。一、什么是甲状腺结节?在认识甲状腺结节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甲状腺。甲状腺像一只蝴蝶,趴在颈部喉结下缘的正前方,两翅伸展,覆盖气管的前外侧面。这只“蝴蝶”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合成、分泌和储存甲状腺素,甲状腺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激素,在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各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而甲状腺结节,简单说就是出现在甲状腺内部异常增生的细胞团块。二、为什么会有甲状腺结节?根据2010年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高达18.6%,几乎每5个人里就有1人存在甲状腺结节。有人猜想这是环境污染的恶果,还有人认为这是长期食用碘盐所致,但是,这些猜测从来都没有得到确切的科学证实。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促使甲状腺结节患病率的“升高”的主要原因是超声及体检的普及,让甲状腺结节有更多机会被发现。三、发现甲状腺结节,可以做哪些检查?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甲状腺结节都是超声发现的,如果查体发现甲状腺结节,可以先做超声检查。甲状腺超声检查有软组织高分辨力、无创伤、价格低廉、操作方便等比较突出的优点,是临床上针对甲状腺结节首选的检查方法。通过甲状腺超声检查,不仅可以明确结节是否存在,还能够确定结节的大小、数量、位置、质地、形状、边界、钙化、
2023年8月16日
其他

“精华”导入,导入的是什么?

答:主要是想象力在之前的文章中说过,皮肤外层有角质层,它具有有屏障功能,能隔绝外部绝大部分物质进入真皮层,从而避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以免外部物质影响我们人体的安全。护肤品、化妆品所实现的主要功效,不管是装饰还是清洁、保湿、防晒,也都是在皮肤表面实现。再过来,世界上没有一种叫“精华”的物质,当我们称呼一种物质为精华,需要了解它的成份,以及它所能实现的功效,以及它是否安全。理论上,你可以把凡士林称为“保湿精华”,也可以把面粉叫做“美白精华”,把橙汁叫做“植物精华”。我们还要知道,所有的化妆品、护肤品是作为外用品被设计和审批的,如果一种护肤品里很多东西能被经皮吸收或导入真皮层,然后被吸收入血,那就要担心它的过敏,肝、肾、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要像药品、三类医疗器械一样经过临床试验才能批准上市了。通过皮肤进入实现皮肤外观改善的物质有没有呢?也有的,比如像透明质酸、肉毒毒素、聚左旋乳酸等,这些都是医疗用的药品或材料,都是需要先经过临床试验验证安全性和有效性,再被药监部门审批,并且也只能由经过训练的专业医生使用,也是通过注射等方式进入皮肤发挥作用的,而不是靠敷在脸上用什么仪器导入的。那躺在美容院,把一支支包装精致的“精华”,薄薄的涂抹在脸上,再用各种加热加电的“导入仪”在脸上细细的研磨,导入的是什么呢?是想象力。通过这些充满仪式感的程序,再配合“导入”时你闭着眼睛展开的想象力,想象各种晶莹发亮的精华,像广告中演示的那样徐徐飘进皮肤,有了这些想象,做完之后你也会觉得自己脸在发光。相关阅读:“蕴含植物精华”是什么意思?护肤品里的“精华”作用是什么?抹完护肤品,拍拍脸可以促进吸收吗?怎么科学地选择护肤品?
2023年8月12日
其他

孩子发烧看门诊,需要做呼吸道病毒全套检查吗?知道答案下次能省好几百

孩子发烧去医院,遇到比较多的流程是看看喉咙听听肺,做个血常规+CRP,有的还会让去拍个片,最后说是病毒或细菌感染或者混合感染,然后开点抗生素+中成药,或者加点抗病毒药,如果有咳嗽就加点易坦静或者雾化。近些年,这些流程里多了一些东西,比如各种病毒、支原体、细菌检测的组合套餐,比如下图中的这种。图片来源:微博@罗百竹这些检测有意义吗?意义很有限,对精神状态好,不需要住院的孩子来说则几乎没有意义。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检查,如果不会因为结果而改变治疗或干预方案,就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不会改变健康结局。比如一个发烧的孩子上医院,在确定治疗方案的时候,正常的思路是先看孩子病情严不严重,有没有重症的病毒感染或严重的细菌感染这些严重情况。判断孩子是不是有比较重的病情,主要看孩子的一般情况,包括精神状态好不好,意识是否清楚,是否有中重度脱水、面色苍白,口唇、甲床发乌这些提示循环不好情况,以及是否有呼吸急促、困难,缺氧这些问题。这些在之前《去医院担心过度治疗,不去医院担心耽误病情,要怎么办?》这篇文章中有讲过。判定孩子是不是有严重细菌感染情况,则要结合年龄、病史、体格检查以及一些针对性的检测来分析,以前在《医生为什么喜欢查血常规?》这篇文章里讲解过。对于普通的感染发热病人,排除了上面两大类,主要是普通的病毒感染,包括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偏肺病毒….在出现重症表现之前,能做的是观察、警惕重症表现,对症支持及改善症状缓解不适,然后等自愈,只有流感在症状早期用抗病毒药可以降低一些重症和并发症等风险。图片来源:微博@罗百竹所以做了这样的呼吸道病原体大套餐,甚至是包括肠道病毒的大套餐,除非是明确是流感病毒,否则该怎么治疗还是怎么治,该怎么护理还是怎么护理,我们既不能让孩子恢复快一点,也不能让孩子更安全一些,而要明确是不是流感病毒,做单独的流感病毒检测就可以了,会便宜很多。而且,能导致孩子发烧的病毒那么多,光是一个普通感冒背后就有200多种病毒,不论我们的“病毒套餐”多齐全,总有涵盖不了的种类,就算全涵盖,检测的费用也很高昂,钱花了对病情没啥帮助,而且给孩子做鼻咽拭子也增加不适。只有那些重病住院病因不明的孩子,做这样检测提供了一些线索,对治疗方案由一定的参考意义才需要考虑。同时我们还要知道,人的呼吸道,包括下呼吸道,本来就不是无菌的[1],正常情况下本来就有微生物定植,呼吸道分泌物病原体核酸检测阳性,不等于真的发生了感染。健康儿童的呼吸道分泌物中,通过PCR检测,肺炎支原体检出率可高达56%[2],在Hib疫苗问世之前,一半以上的儿童会在5岁前发生鼻咽部流感嗜血杆菌定植[3]。20%-30%健康成人的鼻咽拭子呈呼吸道病毒PCR阳性[4]。新冠期间那多“无症状感染者”,只不过是因为做了核酸才被判定为“感染者”。所以哪怕孩子做了这样的呼吸道病原体套餐,不论是哪个病毒还是支原体还是细菌阳性,都不等于孩子的这些症状就是由这个阳性病原体引起的。那些重病住院的孩子做了这些检测结果,也还是需要结合临床来综合解读。针对这些上呼吸病毒套餐检测,美国儿科学会在去年12月份发布的一份“明智选择”这样说:病毒感染经常发生在儿童身上,也是常见的就医原因。病毒性疾病的诊断是通过临床作出的,通常不需要进行确诊检测。此外,目前还缺乏一致的证据来证明全面病毒检测(即同时检测
2023年8月9日
其他

入园、入学查乙肝抗体有意义吗?

答:基本没意义很多地孩子入园会被要做乙肝两对半检查。这种要求一是可能想了解孩子是不是有乙肝感染,避免传播给其它孩子,另一方面如果查了孩子乙肝抗体阴性,甚至弱阳性,就叫孩子去补种疫苗获得保护。但实际从疾病防治的角度,这样做没什么意义。首先,乙肝疫苗在我国早已纳入计划免疫,绝大部分孩子在入园前已经完成了3针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感染有效性超过90%。早在2014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率已经降至0.32%。[1]一个班级最多几十个孩子,平均乙肝感染的孩子半个都不到,而且乙肝主要通过母婴、血液、性传播,即便班上有一个孩子有乙肝感染,其他孩子都没抗体,日常的一起上课、玩乐、共餐也不会传播。更何况其他孩子都已经打过疫苗,90%以上已经获得免疫保护,在幼儿园或学校一起学习、生活被传染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其次,由于乙肝疫苗的有效性很高,对于免疫功能正常,且乙肝暴露风险小的儿童和青少年,不需要做抗体检测来了解是否产生了抗体。只有存在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或者孩子妈妈为乙肝感染者等暴露风险大的孩子才应该去做抗体检测,而且也是应该在打完第三针乙肝疫苗后1-2个月的时候做。为什么要在那个时间做?因为打完最后一针之后,抗体水平本来就是会逐渐降低的。如果等到进幼儿园或者如小学的时候测,则很有可能抗体滴度低了甚至阴性,但这不等于孩子没有获得免疫保护。评估乙肝疫苗是否产生了有效的免疫保护,不仅仅是看表面抗体水平,只要免疫系统记住了这个病毒,即便抗体降低了,下次再遇到这个病毒,发动免疫反应依然能把病毒清除,包括产生新的抗体。孩子打完疫苗后间隔几年测了抗体阴性或者抗体水平低,很可能只是因为原来产生的抗体衰减了,但只要曾经打完了3针乙肝疫苗,后面即便抗体滴度低或者抗体阴性,再暴露于乙肝病毒,90%以上不会被感染。所以,孩子入园时做乙肝抗体,并不能准确评估孩子是否已经获得了免疫保护,反而可能会因为阴性或弱阳性而让家长焦虑,进而再去补种疫苗。所以,入幼儿园或者入学,除了让0.32%的儿童感染者家长知道自己孩子感染了,从幼儿园的疾病防控角度没有意义,反而可能产生不必要的歧视,不必要的补打也浪费了很多医疗资源,而且增加了家长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国家教育部等部门也很早就明确说过各类教育机构入学体检不得要求开展乙肝抗体检测。[2]参考资料:[1]https://www.gov.cn/xinwen/2022-07/24/content_5702686.htm[2]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1005/t20100517_88249.html相关阅读:孩子乙肝抗体阴性,需要再接种吗?不想补种可以吗?新冠会破坏免疫系统吗?再感染风险很大吗?课程
2023年8月4日
其他

孩子乙肝抗体阴性,需要再接种吗?不想补种可以吗?

孩子上幼儿园,出于对乙肝传染的顾虑,有些幼儿园会要求孩子进行乙肝抗体检测。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孩子明明在半岁时完成乙肝疫苗接种程序,为何检测结果还是阴性?需要再接种吗?重新启动接种程序有什么注意事项?此前陈会杰医生在怡禾上写过一篇文章解答过这些问题,再分享给大家。01乙肝抗体滴度越高越好吗?有些地方在孩子入园前会要求做乙肝抗体检查。如果乙肝五项检查发现乙肝表面抗体阴性(抗-HBs滴度<10mIU/mL),即我们通常讲的没有乙肝抗体、没有产生免疫应答、免疫失败。相反,当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抗-HBs滴度≥10mIU/ml)则视为获得乙肝抗体、产生免疫应答、免疫成功。的确,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滴度水平越高越有利于以后在面临病毒攻击时产生免疫应答。但研究发现,当乙肝表面抗体滴度≥10mIU/ml时便可对接种者形成保护,所以,哪怕结果相对较低(例如20mlU/ml),但只要检测结果≥10mlU/ml,就不必为了提高抗体滴度而再打一针。02每个人都需要检测乙肝抗体吗?不是的。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青少年、成人,在完成整个乙肝疫苗接种程序后通常无需检测乙肝抗体。对于乙肝感染的高危人群,则建议在完成乙肝疫苗第3针后1-2月检测乙肝表面抗体(如乙肝五项检查),高危人群包括: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如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所生育的婴儿;爱人或性伴侣为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拥有多个性伴侣、男男性行为、注射吸毒等;工作中经皮或粘膜暴露于患者血液或体液风险高的医务工作者;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功能受损者,如HIV感染者、长期大剂量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化疗等;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和需要反复输血或血液制品的患者。需要说明的是,乙肝主要通过母婴、性和血液传播,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乙肝会通过除血液或精子外的体液传播。因此,如果家里有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肝患者家人,孩子依然可以与其共同进餐、共用碗筷、正常身体接触。但注意当孩子(成人同样适用)出现粘膜或皮肤受损时,要避免与他们的血液或含有血液的体液接触,例如避免共用刀具、刮胡刀、牙刷(大家都出现牙龈出血时存在风险)等。03孩子完成乙肝疫苗接种,为何检测显示没有抗体?乙肝表面抗体的检测,一般应在完成乙肝疫苗接种(即第3针乙肝疫苗)后1-2月进行。普通孩子一般在6月龄时就完成乙肝疫苗接种程序,但在3岁前后才做乙肝五项检查,这时候由于时间推移(检查距离疫苗完成接种时间有2年多),乙肝表面抗体滴度降低了,直至降至阴性水平,这样的结果无法确定是否已产生过乙肝抗体。04既然无法确认抗体是否产生过,为何不都查抗体?因为绝大多数孩子在乙肝疫苗接种后能产生抗体,只有少数(约5%)没有,所以没有乙肝感染高危因素的孩子,不建议常规查乙肝抗体。如果对所有孩子都常规检测抗体可能使绝大多数孩子徒增一次检测过程,在经济和医疗资源上都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还可能增加家长担忧,这不是一项合适的公共卫生措施。假如孩子长期与乙肝患者或携带乙肝抗体家人生活,相比其他孩子,感染病毒风险可能更高,我们不反对给这类孩子做抗体检测,家长可酌情考虑。05检查结果没有抗体就没有保护效果吗?不一定。如果孩子在首轮疫苗接种后已产生过抗体,入园检查结果阴性不能说明没有保护效果。因为对乙肝表面抗体滴度检查,检测的是体液免疫中的抗体滴度。但实际上乙肝疫苗接种后不仅体液免疫中产生抗体,还会使细胞免疫产生免疫记忆,免疫记忆可长期存在。虽然随着时间推移乙肝表面抗体滴度会下降甚至降至阴性水平,但由于免疫记忆的存在,当乙肝病毒侵袭时,依然会“唤醒”免疫细胞,产生抗体而预防乙肝感染。根据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乙肝疫苗对产生乙肝抗体接种者的保护期可达22年(部分研究发现可达30年)。06疫苗推迟接种会影响检测结果吗?由于受疫情的影响,不少孩子没按0-1-6月的接种程序按时接种乙肝疫苗。但只要最后还是完成3针的接种程序,即使每针之间的间隔时间长于推荐间隔时间,这并不会降低最终的抗体浓度,也就是说,推迟接种一般不会影响抗体检查结果。当然,在完成整个接种程序前,疫苗推迟接种可能使孩子无法获得足够的保护,所以如果条件允许,还是建议尽快补种。07结果阴性,需要补种疫苗吗?虽然,对于免疫功能正常且没有乙肝感染高危因素的幼托儿童,不建议常规检测乙肝表面抗体,但如果因为某些原因已经做了,并且结果呈阴性,那么可按0-1-6月的接种程序再接种3针乙肝疫苗。除非孩子在首轮接种后及时检查抗体,且结果呈阳性,否则无法知道这些孩子到底是否产生过抗体(毕竟有约5%孩子可能根本没产生过抗体)。这时,从保护的角度,还是建议再接种一轮。另外,乙肝疫苗安全性较好,并不需要担心补种疫苗会对孩子健康不利。08孩子正处于补种程序中,不想继续接种可以吗?如果孩子入园前的乙肝抗体检查结果是阴性,且已开始补种乙肝疫苗,建议孩子完成整个接种程序(即3针)。因为如果在接种第1针或第2针后不想继续,这时做乙肝表面抗体检测,很可能有一大部分孩子不会出现抗体阳转,家长如果选择继续接种和再检测,这会使孩子多做1次检测。另外,的确有少部分孩子在二次接种的第1针或第2针后乙肝表面抗体已阳转,如果继续接种也不会对孩子健康有影响。为了保证补种效果,也避免大部分孩子多做1次检测,还是建议完成接种程序。09完成第二次乙肝疫苗接种后依然没有抗体怎么办?一般绝大多数的接种者在完成2个系列乙肝疫苗后可产生乙肝抗体。如果在完成2个系列的乙肝疫苗接种后如仍未产生乙肝抗体(抗-HBs滴度依然<10mIU/mL),再继续接种也不太可能使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转,所以就不必再接种乙肝疫苗了。对这部分依然没有抗体的接种者处理如下:10抗体滴度达标,以后还需要继续检测乙肝抗体吗?对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青少年、成人,当完成乙肝疫苗(1个或2个乙肝疫苗程序)接种后产生乙肝抗体(抗-HBs滴度≥10mIU/mL),且无感染乙肝的高危因素,均无需检测乙肝表面抗体和加强接种乙肝疫苗。对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人群,建议在有持续性乙肝暴露风险时每年检测乙肝表面抗体;如果没有持续性乙肝暴露风险可不必常规检测乙肝表面抗体。(医学校对:张量智医生)参考资料1.Uptodate: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接种2.Uptodate:婴儿、儿童及青少年的乙型肝炎病毒免疫接种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16年版)》每次孩子入园前后,家长都会面临很多新的问题,比如以下徐桂凤医生在《宝宝入园攻略》专栏里讲解的这些。对这些内容有需要的,可通过下面二维码购买课程,怡禾会员享5折。
2023年8月3日
其他

眼霜真的可以抗皱纹吗?

点击下面图片可以查看刘排医生的回答。更多健康相关知识,可以到怡禾
2023年7月30日
其他

抹完护肤品,拍拍脸可以促进吸收吗?

答:一般不能首先,皮肤外层有角质层,它具有有屏障功能,能隔绝外部绝大部分物质进入真皮层,从而避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以免外部物质影响我们人体的安全。只有少部分水溶性或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可以透过角质层或者汗腺、毛囊进入到真皮层,进而对皮下组织或血液循环系统而对人体产生影响。我们使用的普通护肤品,主要是为了实现“清洁、保湿、防晒”这些目的,并不会有其它的特殊的功效,里面的成份绝大部分不能被皮肤吸收,只有少部分的酒精及一些小分子物质可能会被吸收。清洁、保湿、防晒也都是在皮肤表面完成的。而且作为护肤品要想获得化妆品批号上市,一个重要前提是安全,如果护肤品里的成份容易经皮吸收入血,反而要担心它可能引发的过敏、肝肾毒性等问题,需要像药品那样经过更严格的试验才可能获批上市,那些宣称可以导入的“精华”一样。抹完护肤品之后,如果本来没抹匀,轻拍可能可以帮助抹得更均匀一些,重拍可能让皮肤受刺激后毛细血管扩张,顶多可以让本来可以透入真皮的酒精之类的少量物质被转运更快一些,但因为本来吸入的量微乎其微,拍或者不拍都不会有什么实质性影响。抹完之后拍脸,除了听到啪啪的响声带来的仪式感,以及自行脑补各种精华入肤的心理安慰,不会有其他的意义。很多人日常用点防晒霜经常担心吸收影响身体,用其它护肤品却恨不得抹完都能被吸收到皮肤里去,这是被广告长期洗脑的结果。相关阅读:怎么科学地选择护肤品?护肤品里的“精华”作用是什么?从饮食到护肤品选择,油皮护理的详细攻略怡禾门诊运营5周年,目前有一年中优惠力度非常大的周年庆活动,包括儿保、口腔、医美等专科的项目,深圳、广州、成都均有相关优惠套餐,点击下面图片可了解。
2023年7月30日
其他

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酸奶,能给孩子喝吗?

问:一岁半的宝宝能喝凉开水吗,能喝刚从冰箱拿出来的酸奶吗?答:能,都能。喝水要喝温水,这大概是国人特有的习惯,这可能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我们的传统认为吃生冷食物或喝冷水,容易导致胃寒。以前水卫生条件差,饮用水被致病菌污染,直接饮用后容易出现急性胃肠炎,导致腹泻、腹痛、呕吐等问题。古人不了解病原微生物,就可能把感染导致的急性胃肠炎症状误认为是“肠胃受寒”引起的。现代医学对疾病有了更清楚的认识,知道急性胃肠炎主要是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大肠杆菌等病原体引起,胃、十二指肠溃疡主要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把水烧开,高温能把细菌和病毒杀死,在水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喝烧开过的水更安全,但饮用水的温度不会对身体产生影响。有人担心水太冰会损伤器官,这是多余的。哪怕是冰水,经过口腔和食道的暖化,也不会那么冰了。要是冷水能损伤器官,更容易受伤的也应该是口腔和食道,而不是更后面的胃肠,你可曾听过谁喝冷水伤到口腔或食道?网上关于喝冷饮会伤身体的流言有人担心凉水降低胃肠温度,影响器官功能。事实上人是恒温动物,肚子里的温度也是人体的核心体温,是恒定的,包括胃肠在内的腹腔内脏器的温度也是恒定的。人一次喝水顶多几百毫升,不会对体温造成影响,也就不会造成“肠胃受寒”。哪怕胃肠温度真的短暂降低一点点,很快会因为血液循环而恢复正常,哪怕体温真短暂降低一点点,体温中枢会给身体发出信号,通过肌肉颤动产生更多热量来恢复正常。要是喝冷水就能降温,那发烧退烧也太简单了;要是丢失一点热量就会伤元气,那每一泡尿都得喝回去了,如果喝冰水就会肾气不足,那喝热水都可以壮阳了。如果你要说凉水的“寒”、“热”不是指温度,甚至说什么冷饮进入体内导致“暑热”无法散出,那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了。我只知道在世界上只有一种物理学和生理学,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不论大人孩子,基本都喝凉水,身体也不会比我们更差,也不要说我们体质不一样,在学会钻木取火之前,天寒地冻的时候,我们的祖先也只能喝凉水冰水。只要水是干净的,孩子愿意,喝温水凉水冷水都可以,喝常温奶,冻酸奶也一样。如果你自己不喜欢喝冷水,或者你觉得喝冷水不舒服,那就不喝,但不要以不存在的理由阻止孩子喝冷水,也不需要以爱的名义非要孩子喝温水。而且,已经有证据表明,60°C以上的热饮,会造成食道黏膜损伤,进而增加食道癌的风险[1],所以冰水冰酸奶没啥好担心的,热水、热汤、热茶倒是要注意。参考资料:[1]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773211/相关阅读:宝宝喝了没煮开的水会怎样?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容易上火?我们中国人体质不一样,所以不能喝冰水?喝冷饮猝死,吹空调面瘫,这伏天该怎么过?男子一口闷冰镇红茶后吐血,我们为什么要担心冷饮?进入怡禾
2023年7月15日
其他

孩子手足口病,是不是皮疹越多代表病情越重?

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可能有家长遇到这个问题,点击下面图片可以查看林汗炼医生的回答。怡禾
2023年7月12日
其他

孩子感染手足口病后指甲脱落,正常吗?

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可能有家长遇到这个问题,点击下面图片可以查看孙中斌医生的回答。怡禾
2023年7月10日
其他

没用还可能有害的药,医生为什么还经常开?这个新闻有助大家理解

这个问题经常有人问,昨天有个新闻可能有助于大家理解。非标准化、没什么作用,或者只能带来一些情绪价值的产品,卖的更贵,而且卖的更好;标准化、有实际作用的产品,卖的反而便宜,但没什么人买。这个现象其实不仅仅在医院里,在互联网上也是如此,比如这几天,我在朋友圈里看到的广告就有下面这些。这些都是经过微信官方审批投放在朋友圈的广告。这些产品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所以不需要投入什么研发成本,只要想方设法拿到生产和销售资质,然后在宣传上多花一些心思,而且通常会用一些玄乎其神无法验证的理论来宣传,只要能高价卖出就好。只要能卖高价,毛利高,有足够大的利润空间,这个空间就可以分一些给销售渠道。利润越大,能分给销售渠道的钱就越多,销售渠道,不管是互联网平台还是个人销售人员,就越有动力去做分销,最后让更多人来买。相反,那些真的有用的东西,由于原理清晰,成本可视也很标准化,所以不太可能卖特别高的价格,毛利往往很低,这样就能用来做营销推广的费用就很少,经销链条上的人,平台也好,销售人员也好,都没有动力去卖这样的东西。所以最后没用的东西大家都愿意卖,有用的东西反而没人不愿卖,即便卖也要搭售一些没用的一起卖,去医院看病是这样,自己去药店买药也是这样。开药买药这些大家能感知能有点辨别能力的是这样,那些大家无法感知也不能辨别的事,比如医药集采把心脏支架、骨科器材、种植体这些价格打到底之后,对医生选择治疗方案有没有影响呢?医疗行业是这样,其它行业其实也一样,而且互联网的极化效应会进一步强化这一点,所以现在上网看到的,不管微商个人推销的,还是平台广告宣传的,更多的是珠宝玉石、化妆品、保健品....只不过以前的中华鳖金,蚁力神、脑白金、生命一号之类,换成了现在的燕窝、花胶、酵素、益生菌、干细胞这些,以前的电线杆、电视购物换成了现在互联网。相关阅读:没用还可能有害的儿科用药(2023版)那么多没用还可能有害的药,孩子病了到底能用什么?那些没用还可能有害的药,为什么医生频繁开出?
2023年7月9日
其他

怀疑孩子手足口病,怎么和其他皮肤问题区别?

判断是什么问题,最好是由医生来决定,但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很多家长会遇到孩子发烧或者皮疹的问题,都会怀疑是不是这个问题。了解一些基本的判断,对是选择居家护理还是去看医生会有帮助的。点击下面图片可以查看唐教清医生的回答。怡禾
2023年7月5日
其他

课程 |幽门螺杆菌感染要怎么办,能根治吗?

无论是因为胃部不适去看医生,还是常规体检,当拿到报告看到“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炎”、“胃溃疡”这些字眼时,都会担心焦虑。拿起手机搜索,又看到各种可能性:胃穿孔、胃癌.....不由倒吸凉气。或许也曾听闻同事、朋友本来好好的,就因为有点胃不舒服去检查,结果已是胃癌晚期,心里更是忐忑不安。在胃的问题上,我们可能都面临过这些困惑:幽门螺杆菌感染要怎么办,能根治吗?幽门螺杆菌会传染给孩子吗?孩子也要治疗?慢性胃炎要怎样才能逆转?某某养胃丸、养胃粉、健胃片等等,这些东西靠谱么?胃癌如何早发现、早治疗?怡禾曾邀请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消化内科博士徐玫丽医生,针对胃部的健康管理做一次系统全面的解答,课程大纲如下:有需要的可通过下面二维码了解怡禾会员可免费听该课程,并可免费听另外130+
2023年7月4日
其他

“桃子水”能治痱子吗?

得益于网络购物的方便,很多妈妈会通过海淘给孩子买东西,很多海外儿童产品也因此在国内走红,来自日本的“桃子水”就是其中的一个。桃子水是液体的,又被称为“液体爽身粉”、“爽身露”或“痱子水”,听起来像是针对痱子的产品,而爽身粉可能存在轻度致癌风险、以及吸入呼吸道的顾虑,不建议给孩子用,桃子水似乎成了爽身粉的完美替代品,这可能是它走红的原因。那桃子水真的防治痱子吗?在网购平台上,桃子水的宣传的主要效果包括:不含滑石粉,不含酒精,无香料,不容易引起皮肤刺激
2023年6月25日
其他

手足口病怎么确诊?

怡禾
2023年6月12日
其他

去医院担心过度治疗,不去医院担心耽误病情,要怎么办?

上周推送了两篇关于儿童急性支气管炎的文章。为什么那么多孩子被诊断支气管炎?孩子急性支气管炎不吃药,万一加重了呢?很多读者留言说:孩子生病,去医院,担心各种过度检查和用药;不去医院,看孩子发烧不退、久咳不好,又担心耽误了病情,那要怎么办?这是很多家长面临的困境。这种现状确实是和我们所处的医疗环境有关,如果没有那么多不规范诊疗,生病去医院就没有那么多的顾虑。但医疗环境短期内很难改变,作为家长我们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孩子生病时,我们之所以容易担心和焦虑,除了一些疾病确实可能造成风险外,也和我们对疾病的认知有限,或者有一些错误认知有关,比如担心发烧会烧坏脑子,久咳会咳出肺炎等等。如果知道孩子生病时要注意哪些,哪些情况可以在家观察,哪些情况是真的要去医院,这种焦虑就会少很多。那孩子病了,最重要的是关注哪些呢?其实儿童疾病还是以可自愈的感染性疾病为主,而且不管什么病,最重要的还是注意孩子有没有什么危险状况,那些危险、重症状况,都会在脑、心、肺这些对维持生命最重要的脏器和系统上表现出来。所以不论孩子遇到了什么疾病,我们都要留意这些问题:大脑、神经系统:精神状态,意识是否清楚;心脏、循环系统:是否中重度脱水、面色苍白,口唇、甲床发乌;肺部、呼吸系统:是否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感冒也好,支气管炎也好,流感也好,手足口病也好,新冠也好,细菌感染也好,病毒感染也好,只要精神反应好,能吃能玩,面色如常、呼吸平顺,就不用太紧张。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需要警惕的状态,此前怡禾也拍摄过视频,这些每个家长都应该了解的。至于是否发烧,烧到多少度,烧了3天还是4天,有没有咳嗽,咳嗽是一个星期还是两个星期,相比上面这些就不那么重要。当然也不是说烧多久,咳多久都不重要,比如2岁以内的孩子如果反复发烧超过24小时,是要留意泌尿系感染可能,持续不明原因的发热5天及以上要考虑川崎病可能,反复长时间咳嗽要考虑哮喘等可能。只不过相比之下,在出现上面说的那些重症表现之前,孩子有风险的可能性小。至于大家担心的从感冒、支气管炎拖成肺炎之类的,其实是存在一定的误解,就拿新冠感染来说,是否成为肺炎,除了和病毒毒株毒力有关外,主要还是看人自己免疫状态,是否发展为肺炎或重症病例,主要不是因为轻症没有及时用药,而是因为是老人或有基础疾病。新冠还有抗病毒药可用于降低重症风险,感冒、支气管炎这些还没有类似药可用。当然,如果我们平时把这些常见问题的应对都了解过,这些小概率问题的风险也可以降得更低。如何应对孩子发烧?如何应对孩子咳嗽?如何应对孩子感冒?如何应对孩子腹泻?如何应对宝宝黄疸?宝宝呕吐怎么办?如何应对孩子肚子痛?当然如果这些都看过,自己还是心里没底,那还是应该去医院。这时,你了解了那些明确没用还可能有害的药物,也可以降低被过度用药的风险。没用还可能有害的儿科用药(2023版)所以面对这个困境,只有把两个情景下最重要的问题掌握好,在家观察知道最需要观察什么,去医院知道哪些药确定是没必要吃,实在没底的时候找个信得过医生问诊一下,这样就可以做到更游刃有余。对那些没用还可能有害的药,常常是看过就忘了,通过一些真实的场景可以加深印象。为此怡禾也出了一套《儿童用药安全》测试题,识别下面二维码,回复“用药”即可参与,也可以转发给家人一起测试,提升全家人的认知。
2023年6月6日
其他

孩子急性支气管炎不吃药,万一加重了呢?

昨天推送《为什么那么多孩子被诊断支气管炎》这篇文章,和以前一样收到很多类似留言:不用药万一加重了呢?万一发展为肺炎了呢?面对同一个问题,大家反复产生同样的担心,说明这种担心是很符合大家通常思维方式的。这个问题以前也回答过,再分享一下。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正是因为把事情向坏的方面考虑,保持警惕,提前做好防护,才提高了我们的生存机会。所以,我们看到孩子发烧,就想到严重细菌感染,听到孩子咳嗽,我们就想到肺炎,看到孩子流鼻血,就想到白血病,都是很自然的反应。但现实是医学是一个专业壁垒很高的行业,人类社会存在了几百万年,但直到最近几百年我们才认识到了细菌和病毒,才建立起来了现代医学,所以仅沿用我们生活中的直觉,是不能正确地解决医学问题的,所以现在才有医生这样的职业。医生们在做医学决策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是先去了解更准确的事实,也就是了解当前最佳证据,然后根据事实去评估概率,再根据概率去评估风险然后做出判断,做了判断后,还需要继续根据证据去权衡风险和收益再做选择,而不是基于担心、恐惧这些心理去做选择。回到儿童急性支气管炎吃不吃抗生素、吃不吃止咳药的问题上,基于当前的研究,现在已经确认它主要是病毒感染引起,同时现在科学上也很明确,抗生素对病毒是没有作用的。既然没有作用,自然就不会建议使用了。不建议给儿童急性支气管炎的孩子用抗生素,就像不建议给新冠病人使用抗生素一样自然。可能有人觉得,虽然儿童急性支气管炎大部分是病毒感染,那万一是细菌感染呢,万一病毒合并细菌感染呢?万一后面发展为细菌性肺炎呢?这些也都是很自然的担心,但仅基于担心就盲目行动显然是不合适的,我们同样是要回到事实,回到风险概率以及收益/风险比去做选择。从概率上来说,儿童的感染性疾病里,绝大部分都是病毒感染,所以发热、咳嗽,默认是哪些概率最大病毒感染,当然我们也要警惕哪些小概率的严重问题,怎么警惕呢?就是找相关的证据。孩子如果担心孩子有细菌性肺炎,除了咳嗽,如果还有反复发热,呼吸快、呼吸窘迫,听诊肺部也有啰音,则可以通过胸片、CT来进一步帮忙判断。如果没有其它征兆,就是单纯的咳嗽,也就没有怀疑细菌性肺炎的依据了,这时用抗生素就是盲目的了。细菌导致的急性支气管炎本来就比较少见,而且就算是细菌所致,这种情况使用抗生素也并没有帮助[1],而且抗生素并不是没有副作用的,过敏、腹泻、耐药等问题同样可能给身体危害。在没有依据的时候使用,一方面对病情恢复没有帮助,也预防不了发展为肺炎,万一要加重还是会加重,反而还要承担过敏、腹泻这类不良反应,自然是不合理使用。只不过,在我们的直观感受里,孩子咳嗽时,不分原因,不分病情,也不管是什么药,只要用上了,不管是吃药还是雾化还是输液,只要用上了,在心理上你就觉得自己在积极应对,在把未知的风险做了干预,心理上就不那么焦虑了,殊不知用药也有风险。患者的焦虑是会影响到医生的决策的,在紧张的医患关系下,患者越焦虑,医生也会更倾向做更积极的干预,有用没用另外,至少表明了一个积极治疗的态度,万一你找我麻烦我也说得过去,再加上我们的医学教育存在问题,不清楚规范治疗,抱着万一有用的心态用药的医生也很多。以所以你看到下面这两张开给一个5岁7个月怀疑支气管炎的孩子的处方。怀疑病毒感染,就开ABOB(盐酸吗啉胍);担心万一有细菌感染呢?就开了头孢他啶、头孢呋辛;担心万一是支原体感染呢?就开了阿奇霉素;担心万一是哮喘呢?就开了氨茶碱和地塞米松静滴;担心万一是过敏呢?就开了扑尔敏;担心万一是免疫力低下呢,就开了免疫球蛋白;万一是热毒呢?就开了柴胡和鱼腥草注射液来清热解毒…..抱着这样万一的心理,这样的用药每天都在上演,有的孩子幸运地没出现不良反应,有的孩子就没那么幸运了。在急性支气管炎上是这样,在普通感冒、流感、新冠、肺炎上同样是这样,在手足口病上是这样。脱离了科学,这些以防万一的“善意”,已经造就了太多的医疗乱象,也已经很多孩子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了。(本文首发于2021年)参考资料:[1]https://www.cdc.gov/antibiotic-use/bronchitis.html相关阅读:为什么那么多孩子被诊断支气管炎?医生为什么喜欢查血常规?如何应对孩子咳嗽?儿童雾化要不要做?怎么做?输液是不是不太好?如果不是紧急的健康问题,先在怡禾
2023年6月2日
其他

为什么那么多孩子被诊断支气管炎?

这是一篇旧文,但我觉得值得更多家长、医生看到,所以再推送一次。孩子咳嗽,去医院,医生听完肺部说拍个片,拿回报告说急性支气管炎,医生说要吃抗生素,也可能搭配了一些止咳化痰药和清热解毒的中药,甚至被输液,这可能是很多家长经历过的事。可能有家长也纳闷过,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有支气管炎,这是个什么病?要如何治疗,需要吃抗生素吗?先回答一下第一个问题。一、因为这是一个根据症状诊断的疾病医学上确实存在支气管炎这个诊断,通常认为主要是病毒感染,主要影响到气管支气管,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通常发生在感冒之后。[1]因为主要是基于症状的诊断,所以对于咳嗽,又不像典型的感冒,也没有到达肺炎的孩子,医生就可能诊断了一个支气管炎。二、因为去就诊了如果孩子感冒了,咳嗽持续2-3周也很很常见,如果你了解这个规律,也知道如何观察评估孩子病情是不是又加重,可能自己等2-3周也就好了。但如果你因为孩子感冒后总咳嗽而担心是不是有肺炎之类的问题,你带孩子去找医生看了,医生接诊了就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在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为了尽可能降低医疗风险,医生可能会听听肺部,也可能让查血或让拍片。一旦拍片,影像医生做影像诊断的时候同样也会担心自己漏诊,如果知道是一个咳嗽的孩子,医生脑子里带着问题,就可能把任何可疑的问题描述出来。而在影像解读上有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同样一个肺纹理可疑增粗,如果知道是一个无症状的术前检查的孩子,影像医生就可能就写个正常胸片,如果知道是咳嗽的孩子,则可能写:支气管炎不除外。临床医生本来就担心漏诊,既然影像医生都说支气管肺炎不除外,再加上有咳嗽,最后就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再来回答后面的问题,儿童急性支气管炎要如何治疗,要不要吃抗生素?感冒影响到的主要是上呼吸道,也就是鼻咽部。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你可以理解为感冒波及得更深一些,到了气管支气管,但它和感冒一样,通常也是自愈的。正如前面所说,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主要是病毒感染,所以抗生素并不能改善病情[1,2]
2023年6月1日
其他

你是医生,还是我是医生?

“你是医生?还是我是医生?”看了科普,知道了一些医学常识,看病时遇到医生说一些明显不靠谱建议,或者开一些明显没用的药,如果自己提出疑问,可能会听到上面这句让自己气塞的话。这种反问式沟通的合理性就不多说了,毕竟在一天要看几十上百个病人的公立医院环境下,指望医生心平气和耐心地回答质疑,确实不太现实。那病人,或者非专业人士,可以怀疑或否定医生的说法吗?可以的。患者也好,医生也好,都是人,是人就可能出错。一般来说,在医学问题上,医生出错的概率要比患者低很多,但回到个例上,还是要看情况。对循证医学有所了解的可能知道,一个合理的医疗建议,应该是综合当前最佳证据+医生经验+患者价值意愿来做出的。我在《循证医学里的医生经验,指的是什么?》一文里说过,医生的经验,指的是医生的临床专业技能,即在临床工作中积累的判断力和操作实践能力,这是只有做医生这份工作,才更有可能积累到的能力。比如一个肚子痛的孩子,判断有没有腹膜炎,很大程度依赖于医生触诊时的感觉,这种感觉的可靠性依赖于一次次触摸以及最后结果反馈建立起来。根据肚子痛的病史以及做触诊、影像检查,最后分析出背后可能的疾病,也是需要阅历和经验的积累,所以在临床判断和操作技能上,病人超越医生的机会很小。但在当前最佳证据这个点上,则会有些不同,因为这是客观的科学问题,只要建立了科学循证思维,知道怎么判断证据质量,有了检索查证能力,有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就可以把问题查得很清楚。中国的医学教育,在科学思维的训练上有很大的欠缺,所以医生大多缺乏循证意识,检索查证上也没有特别优势,而且目前公立医院的机制下,医生的职业发展和自己知识准确性关系并不大,所以更新知识的动力也不足。相反,病人对自己或孩子所遭遇的健康问题会更上心,学习意识也更强,再加上互联网带来的信息便利性,有各种搜索引擎,有各种医学科普账号可以学习,还有诸如Uptodate之类的循证医学知识库可以查询,只要有英语阅读+检索能力+循证观念,就可以把某个医学问题上的当前最佳证据的结论搞清楚。所以在当前最佳证据的层面上,患者比医生掌握了更准确的信息是很有可能的。人的大脑都有局限性,在知识爆炸性增长的年代,医生在自己专业领域存在知识盲区并不奇怪,病人了解了比医生更准确的知识,并不能据此认为自己比医生更厉害,也不能因为医生去翻书或查电脑就认为医生不行,毕竟读书和看病是两种能力,但和医生讨论治疗的合理性是合理的。医生具有病人所不具有的临床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但不等于在知识一定比病人了解得更准确,遇到质疑讲自己的依据和道理,也更容易获得信任,用职业身份压人,不会让自己变得更权威,反而显得自己没底气。(本文首发于2019年)相关阅读:如何找到靠谱的医生?看病要不要找熟人?循证医学就是不打针不吃药等自愈吗?医生说法不一样,该听谁的?
2023年5月22日
其他

什么样的妈妈是足够好的妈妈

一个女性一旦做了母亲,身上就有了无形的担子。要工作,要照顾孩子,要处理调节家庭关系,从此很少有自己的时间,无论是全职妈妈还是职场妈妈,几乎都是24小时在岗,全年无休。在这个过程中,难免焦虑不安,也会容易对自己不满意,尤其当压力过大且支持不足时,也会不自觉对孩子发脾气或者夫妻关系,家庭关系紧张。这种生活,就是人们口中所说的“一地鸡毛”。尤其在产后初期,或者是新手妈妈,或者是生活中正在出现某种新的变故,这时候更是容易捉襟见肘。在这里我也想简单总结一下常见的产后初期育儿焦虑影响因素。1.
2023年5月12日
其他

那些没用还可能有害的药,为什么医生频繁开出?

昨天推送《没用还可能有害的儿科用药(2023版)》很多人问这个问题,我之前也写过相关文章,再分享一下。答:原因比较复杂医生将一个药开给病人,牵涉的流程很长,背后的影响因素也有很多。首先能上市的药,都是药监部门审批过,认为可以用的药,同时也审批了相关的适用人群和病情,这就为这种药进入医院提供了基础。至于这个药为什么药监部门会批准,影响因素也会有很多,包括历史原因以及行业及部门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但我们肯定也知道,批准上市的药不等于就是值得用的药,上市后逐渐限用或禁用的药也不少,比如下面这些:别了,艾畅这个药终于彻底禁用于儿童了,但成人也不应该继续用这个药3岁以下禁用了,但不论孩子多大都没必要用国家药监局也公告了,这些感冒药家长不要自己给幼儿吃但那些已经上市了但还没有被禁用的药,医院就有可能会采购,医生也可以开给病人。再过来,由于国内的医学教育问题,很多医生并没有批判性思维和循证意识,判断一个药是不是可以用,经常是听上级怎么说的,同事怎么用的,而不具有查证和自我判断的能力。比如说易坦静,既然药品说明书上写了适用于咳嗽、痰液粘稠、喘息等问题,上级医生也说要用这个药,同事也都在用,自己也就跟着开了,如果药厂也反复向医生推广,影响医生对这个药的认知,慢慢地这个药就成了医生的一个用药习惯了。即便是有的医生具有查证意识,如果去查看国内的临床指南,也可能会看到对这些药物的推荐,比如国内的《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的这份《儿童病毒性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就有推荐使用化痰药。教材、指南的知识落后,知识更新不及时,就可能导致医生更坚定的使用这些药。当然,现在中国的最新的儿科指南也已经不推荐使用祛痰药了,只不过看到这份指南,并遵守这份指南执行的医生目前应该也是比较少。再过来,孩子生病时,家长面对大量不确定性的焦虑,通常也会更倾向于去做一点什么,所以哪怕是家长自己,如果知道有一个药说能帮助孩子止咳化痰,家长通常也会倾向于给孩子吃,如果去看医生,医生说先观察然后什么药也没开,家长很多时候也接受不了,然后就要求医生开点药,在这种驱动力之下,医生也也就更容易把这些药开出来了。所以要改变这个现状,有很多事需要做,也需要大家的一起努力,包括让更多家长了解咳嗽、有痰这些常见问题的正确护理方法,我在这个公众号里写过的这些文章合集,也是这些努力里的一部分,转发分享让更多人看到,也是改变动力的一部分。相关阅读:为什么不建议用易坦静?孩子咳嗽有痰,不用易坦静用什么?你还在给孩子吃止咳化痰药?中国的指南也不建议了为什么医生科普的那种医疗,在医院里很难体验到?如果你是父母,这是一本肯定用得上的「育儿宝典」,可收藏备用
2023年5月6日
其他

没用还可能有害的儿科用药(2023版)

这篇文章最早写于2015年,里面提到的一些药此后也被药监部门禁用或限用了,此后陆续更新过几个版本,但上一次的推文已经不可见了,所以重推一下,并更新了几个药物的解析文章链接。如果你是家长,里面提到的药物,你大概率会遇到,记住了可能可以避免一次不必要的用药,省钱不说,更重要的是避免让孩子承受一些不必要的风险。这次的推送我也不知道会不会被不可见,所以在还看得见的时候,可以截屏收藏。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会权衡风险利弊,找工作、做生意莫不如此。经过分析,如果收益大于风险,你可能会把它列入选项,在所有的选项里,如果有一项你认为
2023年5月5日
其他

孩子咳嗽要不要多喝水?咳嗽的7大误区你犯过几个?

甲流、RSV、新冠.....今年呼吸道感染频发,孩子咳嗽也很常见。这个账号的读者大都看过很多科普,可能不会那么焦虑,但大部分家长对咳嗽还是存在很多误区,我曾将常见的几个误区总结过,再分享给大家。误区一、咳嗽就是生病了咳嗽是身体的一个保护性反射,如果呼吸道发生感染,炎症反应或分泌物刺激呼吸道是可以引发咳嗽的,这也是咳嗽常见的原因。但是,疾病可以引发咳嗽并不等于咳嗽都是疾病引起的,除了呼吸道感染,烟雾、刺激性气体等同样可以引发咳嗽,所以我们不要一看到孩子咳嗽就认为孩子病了需要吃药。孩子偶尔咳几声通常是正常现象,如果孩子频繁、持续咳嗽,则意味着生病了,但大部分还是普通感冒。误区二、咳嗽会咳出肺炎“孩子咳嗽,就怕咳出肺炎!”这句广告词很多人听过,也深入很多家长的心,所以孩子咳了几天会担心咳出肺炎,然后给孩子吃药。事实上,肺炎是呼吸系统感染,可以出现咳嗽,但咳嗽不会导致肺炎。相反,咳嗽有助于清理呼吸道,对病情恢复还有帮助。所以肺炎可以有咳嗽,咳嗽总不好而且有发热,呼吸急促、费力,精神不好这些症状需要警惕肺炎,但咳嗽不会咳出肺炎,不需要担心咳嗽引发肺炎而用止咳药。误区三、咳嗽不吃止咳药不会好感冒之后,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孩子什么都好就是还有咳嗽,很多家长会觉得不用药咳嗽是不会好的。事实上,咳嗽是感冒所有症状里持续时间最长的症状,也是缓解速度最慢的症状。但随着病情的恢复,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炎症反应减轻,呼吸道分泌物减少,孩子咳嗽还是会逐渐减少并消失。From:American
2023年4月28日
其他

一图详解:如何应对蚊虫叮咬后的瘙痒肿痛?

蚊子吸血的同时,还会将自己的唾液注入人体,从而引发红肿、瘙痒、疼痛等反应,反应强度因人而异。不同的反应强度持续时间不一样,带来的不适的程度和危害也不一样,应对方式也有些差异。以下是不同强度的应对建议。以上内容来自怡禾“被蚊虫叮咬怎么办”科普折页。医学校对:皮肤科谢立夏
2023年4月20日
其他

课程 | 家里有人得了乙肝,其他人怎么避免被传染?

我国曾是乙肝高感染率的国家,1992年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达60%,全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为1.2亿人(数据来源:中国疾病预防中心《中国乙肝防控策略和工作进展》)。好在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大力推行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策略,加上其他措施,儿童乙肝病毒的感染率大大下降。乙肝不是一种会迅猛发作的疾病,从慢乙肝到慢性肝炎、肝硬化再到肝癌,可能需要5年、10年、甚至20年,也有少数人从慢乙肝到肝癌只需2-3年。因此,定期检查和接受正确治疗,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家人来说,都十分重要。但有的人可能为了治疗而听信了虚假广告,吃药无数,花钱无数,病情却毫无起色。而有些时候,如果不是体检刚好查乙肝两对半,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原来居然感染了乙肝。无论是自己或是家人,如果不幸患上乙肝,你可能会担心: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得乙肝、还是有抗体?家里有人得了乙肝,其他人怎么避免被传染?乙肝会不会发展成肝硬化、肝癌?乙肝能不能治愈,神药“韦立德”真的这么神吗?得了乙肝如何科学系统地进行治疗?乙肝患者日常生活要注意哪些细节?乙肝患者如何定期体检?该做什么体检项目?怡禾曾邀请王素娜医生,针对乙肝你所关心的问题做一次全面解答,希望可以帮助更多乙肝患者正确应对,做好科学系统的管理,课程大纲如下:课程原价69元,3人拼课49元,有需要的可通过下面二维码详细了解怡禾会员免费听,并可免费收听另外130+
2023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