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
3
百度
4
习近平
5
@诉说趣闻
6
@纽约时间
7
1'
8
上海
9
bxss.me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
3
百度
4
习近平
5
@诉说趣闻
6
@纽约时间
7
1'
8
上海
9
bxss.me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二湘:朱令去世一周年,清华学子控诉清华在朱令案中的冷血和无耻
李宜雪的良知卖了2万元,真正需要声援的是罗灿宏啊
故意按摩让女生“产生欲望”后发生关系,算性侵吗?
洗牌电商圈!阿哲放话全网:挑战抖音所有机制!爆全品类大牌!
阿哲现身评论区,@一修!肉肉痛哭,无限期停播!回应舆论黑料,关闭私信评论区!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刷牙像打仗,关电视就闹,怎么让孩子遵守规则?
徐桂凤
drpei
2022-01-18
问:
我对孩子很头痛,说好的规则总是不遵守。
我说睡前要刷牙,但是她总是不配合,刷牙和打仗一样难
。
我说时间到了要关电视,她就哭闹不让关,答应了多看一集,结果
看了一集又一集,就是不肯关。
出门连安全座椅都不愿意做,有时候只能抱在膝盖上,暗示她在膝盖上也坐不住,总是挣扎个不停。
孩子不遵守规则,但是您又说不建议打骂孩
子,我真是不知道拿她怎么办了。
徐医生解答:
就如同我们前面所说,有些原则和界限是必须坚持的,比如坐安全座椅、刷牙等,有些规则是可以提前协商共同讨论后制定的。
我们希望孩子遵守的界限和规则可能相对固定,但是具体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达到这个目的,却有多种可能性。至少,坚持原则和界限不等于要通过打骂来进行。
比如刷牙这件事,我们家孩子小的时候,我会拿着他们的牙刷,而把我自己的牙刷给他们。于是,我给他们刷几下,他们给我刷几下,这个时候他们觉得这种轮流很有意思,能给妈妈刷牙他们也觉得非常有成就感。
孩子们再大一点的时候,我就会一边给他们刷牙一边讲自己即兴编的小故事,他们总是听得很入迷,刷牙自然就很配合。有时候孩子爸爸给孩子刷牙之前会看绘本,比如《牙齿村》、《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等,或者一边给孩子刷牙一边说“我是牙膏卫士,我要把藏在牙齿后面的牙齿细菌给刷掉”。
现在两个孩子都大了, 我会鼓励他们做“双胞胎”,就是一个负责决定先刷哪个位置,一个负责模仿,两个人刷一样的地方,用一样的姿势,刷相同的次数……你看,规则是“我们应该刷牙”, 但是坚持这个规则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而且也可以很欢乐。
再比如看电视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试试“闹钟法”:和孩子事先讨论和约定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或者看几集(一般幼儿的节目的长度通常都在每集 5—10 分钟),开始的时候定好闹钟,等闹钟响的时候请孩子自己关掉电视,很多时候孩子都不需要大人提醒,一听到闹钟的声音就会自己关掉。
这种方法对 2-3 岁的孩子通常更有效,因为这个年龄段大人请他们做什么不做什么,孩子都很容易会反着来,但如果是“闹钟告诉我的”, 孩子通常会配合。
当然我也明白,不是所有的规则或者安排都能愉快地坚持,但是在欢乐和打骂之间,还有很多中间地带和其他的方法。而这些中间地带,也往往是需要我们有意识学习和练习的地方。
还是以看电视的事情为例,使用过“闹钟法”的朋友会发现,这个方法不会一直有效,也不会对所有的孩子都有效。当我们发现,无论什么方法,孩子都坚持要一集接一集地看,否则就会哭闹,这该怎么办呢?
父母要做的是:理解感受、坚持规则和转移注意力。
理解感受其实是最难的,因为很多妈妈会觉得我如果要坚持规则就必须对孩子非常严厉,措辞、语气和表情无一不强硬才可以。其实真的大可不必。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想要的东西得不到,自然而然会失望或者沮丧,有时也会气愤或者伤心,这是非常基础的情绪,没有对错。将心比心想想,我们想做的事情因为一些原因不能做,我们也不会特别开心,对吧?
理解情绪后就不会模糊焦点,就不会认为不让孩子看电视就等于不能抱孩子或者不能和孩子温声说话。其实温和的态度和坚守原则本身不是对立的,在理解孩子感受的情况下温和地告诉孩子和安抚孩子,和孩子一起展望明天可以继续看的场景,这些与“今天不可以再看了”都不冲突。
当然,孩子乍一听会哭闹,可能还不让父母抱,也不听父母的任何言语, 没有关系,耐心陪伴和等待即可。孩子尝试过就会发现:原来哭闹不可以任意改变规则。坚持几次之后,孩子就不会再尝试通过哭闹来解决问题了。
在孩子发现哭闹无效而停下来的时候,有的父母通过不动声色转移注意力,孩子就可以继续其他的游戏或者互动,有的孩子则需要让父母抱着安抚一下自己的情绪,有的孩子则需要父母通过情景复盘解释来沟通……孩子和孩子不同,在不模糊焦点和坚持大原则的前提下,灵活变通就好。
如果孩子年龄够大,理解表达能力足够好了,也可以在彼此情绪平和的时候,和孩子进一步讨论规则在不同的时候是否可以变动,比如周末和平时是否可以有不同,我们去别人家做客和在自己家里是否可以不同等等。
以上和大家聊的只是大方向,每个孩子每个场景都不相同,不能一味套用,还是要灵活调整。我经常提醒自己的一句话,也送给大家:方法总是比问题多的。
本文收录在《徐徐道来:做个懂孩子的妈妈》一书中,作者
徐桂凤
,是发育行为心理医生。
本书的特点是针对管教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给出非常有操作性的建议,所以实用性很强,推荐给大家,有需要的可以自行在各大电商平台搜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