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 |人生的终极能力是什么?

裴洪岗 drpei 2022-01-18


读书的时候,我很喜欢电子产品,那时候没钱,只能玩“文曲星”以及没有电话功能的智能机,毕业时最大的愿望是有个数码相机和笔记本电脑。

这个愿望在工作后很快就实现了,但很快也失去了对这些电子产品的兴趣,然后后面期望有一套房子,这个愿望在工作几年后也实现了,但同样很快对房子也无感了。

类似的愿望有过很多,不论是物质上的,还是职业发展上,愿望有小有大,实现的过程或长或短,也实现过很多。

但愿望实现之后,所带来的快乐却总是很短暂的,相反,留下印象的更多是实现过程中的那些感受,这些沉积下来的喜怒哀乐,倒更像过去岁月的全部。

所以年龄越是增长,越是意识到,人类是渺小的,人的一生也是短暂的,能做成什么,能实现什么,似乎并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自己想做什么,以及在做的过程中,自己能不能找到快乐。

能快乐,能自我满足的能力,才是人生的终极能力。



满足和快乐的能力,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的心理需求上的阈值,阈值越低,也就越容易被满足,而心理上的需求,最底层的其实是安全感。

或许没有意识到,但我们可能都被安全感的问题困扰过,比如

  • 小时候,父母严厉教育下,担心被责骂,遇到困难不敢跟家里说,只能自己默默消化,如今与父母也可能渐行渐远;
  • 长大后,在婚姻中,如果另一半提供不了自己想有的安全感,对方去个同学聚会、应酬也会各种内心戏、忐忑不安;
  • 想吐槽自己生活时,向朋友一口气发好几条信息,焦虑地等待,希望得到迅速回应,寻求对方的反馈和认可。

这些内心感受,其实与小时候父母对我们的养育模式有一定关系。随着我们阅历丰富,认识更多的人,父母对我们影响可能被稀释,但也许是我们花了更大力气、经历过内心起起落落,才克服了童年这种“不安全感”对生活的影响。

如今,轮到我们成为父母,我们会希望他快快乐乐成长,但孩子的情绪也一直处于变化之中:

  • 孩子可能会说不喜欢妈妈
  • 问为什么不开心,孩子却不愿回答
  • 面对陌生人只想躲在妈妈后面
  • 妈妈离开,孩子哭闹不止
    ……

当孩子出现消极情绪时,我们会为自己提供不了太多帮助而感到焦虑,也会想:辛辛苦苦生出来的孩子,为什么不喜欢自己?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对自己敞开心扉?孩子怕生,是不是我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怡禾邀请美国爱荷华大学儿科系发育行为儿科博士后、美国行为分析协会认证行为分析师徐桂凤医生,开设了一堂关于亲子依恋养育的专栏,教大家正确认知亲子依恋关系,帮孩子建立安全感。

如果你有需要,可通过下面二维码详细了解,3人拼团有优惠,怡禾会员5折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