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上幼儿园了,孩子哭闹不愿意去怎么办?
每到开学季,就有一群刚刚离家出来混社会的小小人类幼崽,早上在幼儿园门前一把眼泪一把鼻涕搂着爸爸妈妈不放,上演和家人依依不舍,最后七手八脚被老师抱进学校的场景。
分离焦虑的表亲,入园焦虑又来拜访了。
如何让孩子们顺利启航,平稳地度过人生第一次分离的入园焦虑期呢?李娴和黄贝尔心理师给妈妈们分享了几个技巧建议 (文末有免费领分离焦虑绘本活动):
1.温和渐进式入园(分离)
如果是从来没有和父母家人分开过的孩子,一下子在陌生集体环境中按照常规时间待8小时,对孩子来说可能过于漫长和煎熬。如果学校允许,可以从先送2小时开始,再到送半天(4个小时,午饭后接回来/午睡后接回来),再到送全天。建议用2周到1个月的时间,来逐渐调整适应。在国外,每周只送3天4天到daycare, pre-K(幼教,托育机构),也是很常见的做法。
因为幼儿园小朋友往往还没有时间观念,以为自己要在幼儿园独自等待很久很久而感到伤心难过,用生活事件和视觉线索,来解释和标注时间,更容易让小朋友理解接受,对幼儿园的生活有所掌控感。
举个例子:妈妈可以和宝贝沟通:“你在这里和老师小朋友,做完游戏/手工,吃完点心,吃完午饭/睡醒觉,妈妈就来接你了。”幼儿园老师也可以拿出时钟,让孩子知道,当时针走到这个位置,妈妈就来接你回家了。
2.错峰入园
这是现在很多新式幼儿园都在尝试的做法。让孩子们分批入园,第一批孩子入学两周相对稳定安顿好之后,再让另一批新孩子加入班级。这样的好处是,班级里不会同时有很多新生,老师们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和帮助新入学的孩子适应。例如,一般秋季入学在9月份,有些家庭会选择10月国庆假后再入园,春季入学可以选择3月份回校。
3.提供安抚物
让孩子带1-2件家里的安抚物到幼儿园,例如她常用的小毛巾小毯子、安抚娃娃、最爱的绘本、家庭合照等等。孩子在幼儿园会有和老师小朋友愉快玩耍的时刻,但是也会有想念家人而不愿意吃饭睡觉游戏的时候。正如我们成年人独自去异乡工作,听到乡音和家乡菜会分外亲切一样,如果在陌生环境里能有熟悉的安抚物给孩子提供情感支持,也是莫大的安慰。
4.保持良好的家校沟通
老师是学校里的中心角色,也是孩子在幼儿园要信任和依赖的对象。花点时间和老师沟通,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会更快地增加孩子对老师的信任感和情感联接。例如,接送孩子时的简单交流,利用电话信息、网络社群等和老师保持良好顺畅的沟通,更新孩子在家在学校的情况,但是注意不要信息轰炸老师哦。
有些妈妈,会在入园第一天宝贝的书包里,放一张“宝贝说明书”,里面记录了宝贝的性格,喜好和小习惯的卡片小清单。例如,孩子最喜欢的颜色、最爱的动物/卡通角色、喜欢的水果、入睡的小习惯,等等,便于老师对孩子快速上手。
因为家里发生的事情,无论是愉快的还是伤心的,都有可能影响到孩子在幼儿园一天的行为表现,所以也可以和老师分享家里的情况,例如孩子周末出游很兴奋,长辈生病,家里迎来二胎,以便老师能准确地把握孩子的动态,及时给予安抚和支持。
5.建立分别的仪式感,不玩突然消失
刚入园,对于父母挑战最大的,莫过于在幼儿园门口和宝贝分开进入校门之前那一刻,娃儿们痛哭流涕手脚乱踢各种挣扎,哭喊着不要上学。父母家人是孩子的社交参照,孩子会根据大人的反应表现来判断这个地方是否安全和值得信任。
有些父母老人送孩子入园前总是忧心忡忡,在幼儿园门口一步三回头。除非你真的打算今天不上学把孩子带回家,否则并不建议家长在幼儿园门口消失之后又重新出现,或者一再逗留,这样会给孩子传递出混乱的信息,下次分别孩子会挣扎得更努力和激烈。
也有些家长不忍心看到孩子哭,趁孩子和老师一起,立刻溜走玩消失,然后留下一个哭得更加撕心裂肺的宝宝。并不建议家长不和孩子告别就偷偷离开,即使知道爸妈离开会难受,不告而别凭空消失,会让孩子处于更大的不确定和恐慌当中。
应该怎么做呢?
承诺早点来接她,简单轻快地和孩子说再见,然后把孩子交给老师迅速离开,会给孩子传递出更积极坚定的信息。如果觉得这样不够,和孩子一起商量一个分别前的小仪式如何?有些孩子喜欢 抱着举高高转圈圈,左边右边脸蛋亲亲,手心里留个妈妈的魔法亲亲,有些孩子喜欢和家人击掌碰拳,这些都是分别之前给宝宝情感充电加油的方式,也是父母对于孩子能够独立成长的信心和底气!
6.表扬和鼓励宝宝的坚持
很多宝宝第一周不想去上学,第二周不要去上学,即使开学已经一个月、2个月,依然哭着不要去上学。如果没有特殊的身体不适和不良的心理情绪状况出现,还是建议坚持送宝贝上学。但是要肯定和表扬宝贝的坚持。给家人朋友打电话,分享宝贝入学的消息,并邀请他们给宝贝加油打气。找个有意义的日子,小卡片,小蛋糕加蜡烛准备起来,庆祝我们已经是2周、1个月、3个月的幼儿园小朋友!成长的喜悦,能力感和荣誉感,需要用这些小小的仪式来巩固和强化。
7.父母要随时审视自己的压力
可不要低估孩子解读父母负面情绪的能力。研究表明,即便是新生儿,当他们的照顾者变得心烦意乱、或情感上激动、麻木时,其内心就会感到痛苦。
父母如果内心有压力,一定要先排解自己的压力,再来关照孩子。(以上内容首发于「怡禾心理」公众号)
扫描海报二维码后,【已经关注怡禾心理的】用户需要准确回复关键词“邀请有礼”,才能参加活动;
【从未关注怡禾心理的】用户不需回复关键词,扫码后可以立即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