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人民的音樂家」,來自澳門!
風在吼
馬在叫
黃河在咆哮
黃河在咆哮
......
相信你一定聽過這首不朽名作《黃河大合唱》,並為之熱血沸騰。這首以黃河為背景的大型合唱聲樂套曲,氣勢磅礴,融入了民族音樂元素,各個樂章從內容到音樂形象又具打相對的獨立性,在中国藝術史上有重要地位。
同时,它熱情歌頌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和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鬥爭精神,痛訴侵略者的殘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災難,廣闊地展現了抗日戰爭的壯麗圖景,並向全中國全世界發出了民族解放的戰鬥警號,從而塑造起中華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這部偉大作品的創作者,正是生於澳門、被稱為「人民藝術家」的冼星海。
冼星海畫像
冼星海與《黃河大合唱》
放棄優渥生活回國參加抗日救亡運動
1905年6月13日,冼星海生於澳門一個貧苦家庭。從小便展現出過人的音樂天賦,得到伯樂區健夫賞識,進入軍樂隊開始接受聲樂訓練,13歲時進入嶺南大學(現中山大學)學習小提琴,隨後,他遠赴巴黎求學,師從提琴家帕尼·奧別多菲爾和作曲家保羅·杜卡斯。
冼星海在巴黎期間表現非常出色,深得老師賞識,本來可以留在法國繼續深造,享受優渥的生活。但此時國家正值危急存亡之際,冼星海毅然決定回國參加抗日救亡運動。
可沒想到,一回到上海,眼前景象讓冼星海心寒。
無數志士在戰場上浴血奮戰,但很多人卻在都市裡享受著歌舞昇平。那時候的中國,已岌岌可危。而很多中國人,麻木,消極,覺得戰爭離自己很遠。冼星海看到這些,既迷茫又生氣。
在條件艱苦的延安創作出《黃河大合唱》
就在這個時候,冼星海意外收到了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發來的電報。
那是為他發來的邀請函,希望他可以去那裏去擔任音樂系主任。他早就聽說,延安是個自由平等的地方。拿到這份電報,冼星海高興地跳了起來。
那時候,汪精衛公開投敵。很多人說,中國再戰必敗。人心動搖,家要沒了,國亦不再。
但冼星海想,越說我們不行越要行。有國才有家,與其做世界音樂大師,不如做人民的音樂家。
冼星海指揮排練《黃河大合唱》
沒有槍支,音符也能練兵。去戰鬥,用自己的方式。
他奔赴延安,實地考察,在貧瘠的環境中刻苦創作,和另一位人民藝術家光未然合作完成了《黃河大合唱》。
1939年5月11日,在魯迅藝術學院周年紀念晚會上,冼星海親自指揮「魯藝」合唱團演奏了《黃河大合唱》。
這場用口琴、三弦、洋油桶、搪瓷缸伴奏的演出,令台下發出熱烈而持久的掌聲,毛澤東等人跳了起來,連聲道「好」。
這部傑作從此奏響中華大地。
這一天,冼星海在日記中寫道:「我永不忘記今天晚上的情形。」
也就是那一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 。
以音樂為武器為民族戰鬥終身
除了《黃河大合唱》,他還創作了大量具有戰鬥性和感染力的群眾歌曲,1935年至1938年間,冼星海創作了《救國軍歌》《只怕不抵抗》《遊擊軍歌》《到敵人後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種類型的聲樂作品,開拓了中國現代革命音樂的新局面。振奮了民族精神,成為中華民族抗敵救國的精神武器。
冼星海在延安
冼星海(左)和田漢在蘇聯
1940年,冼星海奔赴蘇聯繼續民族音樂創作,完成了《民族解放交響樂》等傑出的愛國作品,因患嚴重血癌,沉屙積疾,醫生回天無力,於1945年10月30日病逝,年僅40歲。
延安各界爲冼星海舉行了追悼會,毛澤東更是親筆題詞:「爲人民的音樂家冼星海同志致哀」。
冼星海生於澳門,在澳門度過童年,童年時代的許多印象、許多習慣頑固地刻畫在他的性格和藝術上,對他日後的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他的童年是在困苦中度過的,在澳門生活期間,全家靠著母親起早貪黑地做傭工來勉強維持生活,他過早地體會了生活的苦澀。正是這樣的環境,培養了他驚人的毅力,使他對貧苦人民的生活有著深切的體會,使他有敏感的心靈和博大的同情心,從小樹立了愛國為民的意識。
也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使他形成了沉穩、內斂的性格,他的作品有沉鬱、悲壯之美,也匯集著東西文化之精華。可以說,在澳門的生活,深深鐫刻到了他的作品之中,他的作品洋溢著根植澳門的相容並蓄的人文氣質。
冼星海是澳門人的驕傲,澳門民眾始終沒有忘記這位偉大的民族音樂家。為了紀念他,澳門文化中心附近一條長450米的路以他的名字命名,叫做「冼星海大馬路」。
澳門回歸不久,在他誕辰95周年之際,澳門各界舉辦了《黃河大合唱》露天音樂會,引起數千觀眾共鳴。
冼星海紀念館
由澳門特區政府設立的冼星海紀念館也於2019年11月23日正式開館,展出愛國音樂家冼星海的生平珍貴手稿及遺物資料,以表彰冼星海對國家所作的貢獻,傳揚他的音樂成就,為青少年樹立榜樣。
他的故事、他的精神
一直激勵
著澳門人
推薦閱讀
★ 愛情,不僅是「我愛你」...
來源:澎湃新聞、央視網、澳門日報等在看的你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