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憤怒!上千學生成了亂港「白老鼠」

微觀澳門 2022-04-28

相信不少小夥伴都聽過

外部勢力一直在干涉港澳

但他們是如何干預的

一些小夥伴不是很瞭解


近日,一篇學術論文無意揭露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的干涉手法

特別是披露了如何煽動青年學生通過暴力

擾亂香港的手段



煽動證據以「論文」的方式發表


美國知名學術期刊《美國經濟評論》6月最新一期,刊登了由芝加哥大學、哈佛大學、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NBER)、慕尼克大學、美國經濟和政策研究中心(CEPR)、美國賈米爾貧窮行動實驗室(J-PAL),以及香港科技大學的所謂學者合寫的一篇論文,研究的主題為如何在香港「激勵」抗議運動。



這些所謂的學者以做社會實驗研究示威模式為名,不斷用金錢誘推參加實驗的逾千名科大生,參與2017年及2018年的7·1遊行。


並於2019年6月黑暴爆發時發表《持久政治參與:社會互動與政治運動的驅動力》的所謂論文,鼓吹持久參與遊行才能影響「政治」運動。



這篇6月份新發表的論文明確寫出了,西方通過資金僱請香港科大學生,並將港科大學生當做「白老鼠」參與一項所謂社會實驗,美其名研究示威模式,實則煽惑暴亂。這篇所謂論文竟稱「抗議是香港穩定的源頭」,這與佩洛西的「暴力是香港美麗風景線」如出一轍,是西方煽動港版「顏色革命」的鐵證。



在完成這些所謂的「實驗」後,負責研究的所謂「學者」還將這些學生參與黑暴,擾亂、破壞香港穩定的過程和結果作為「學術成果」堂而皇之地發表在學術期刊上。


這些所謂「學者」,包括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NBER)的Leonardo Bursztyn及Noam Yuchtman、美國經濟和政策研究中心(CEPR)的Davide Cantoni、現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助理教授David Y. Yang,以及香港科技大學Y. Jane Zhang(張憶芹)。



其中涉事的科大副教授2019年9月離開科大,校方曾於2019年年底去信要求研究團隊將「獲科大批准」的聲明從研究論文中移除。不過當中一名「學者」,現於澳洲New South Wales大學的前科大副教授張憶芹Y. Jane Zhang,依然在履歷表稱與科大合作關係至2022年。



350港幣買來的「自由」和「民主」


「希望你們能積極參與

為科學做貢獻」

參與遊行五分鐘

還會獲得350港幣的報酬!


五位學者首先於2015年開始,向於2017及2018年在香港科技大學就讀(2018年7月畢業的除外)、年齡18歲以上的香港居民或內地學生發出數封個人傾向調查,得到10%至20%的回應後,於2017年6月再隨機抽選約1100位學生參加「實驗」



該論文稱,「我們的目的是鼓勵那些不用支付明確費用的抗議,因為直接給錢(去抗議)可能會產生一批依從性的對象,這與我們想研究的典型性抗議參與者非常不同。」


但他們找到了維持「客觀公正」的退而求其次——為有條件的行為付費,即為了那些提供資訊,幫助統計抗議人數(規模)的人付錢。


這批科大「白老鼠」分成兩組人,一組是對照組,他們不會受到任何干預;另一組是實驗組,2017年6月30日晚他們會收到一封郵件,內容是:「過去有許多同學會參加7·1遊行,所以我們邀請部分同學明天幫我們更好地統計7·1遊行的參與人數。我們希望你們能夠積極參與,為科學做出貢獻。在遊行中,這僅僅花費五分鐘。一旦你們上傳了所有資料,我們會提供350元的報酬。」


獲酬的科大生可選擇「經由香港科技大學的學生資訊系統(SIS)直接存入」學生銀行戶口。若實驗對象學生完成多個問卷調查,還可獲得額外數百港元報酬。研究專案還建議學生可選擇將報酬捐給「港獨」組織「香港眾志」。



研究結果稱獲得報酬的參加者令2017年的7·1遊行人數增加了10個百分點。而這批獲酬的科大生能夠導致長期的政治參與,即是2018年的7·1遊行參與率提高了五個百分點。



研究結論在論文的首頁已列明「一場政治抗議運動的參與度及持久性,並非由個人政治傾向或看法導致,而更多與個人同其他遊行示威者的互動有關。遊行示威為志趣相投的人提供了互動平臺,包括社交網路平臺在內,從而編織更加強大的社會紐帶,為未來類似的遊行示威活動吸引更多人持久參與」。


在該論文2019年版本的附錄部分,我們看到了論文作者們為香港學生「量身定制」的的問卷。其中還有建議受訪學生將報酬捐獻給「港獨」組織「香港眾志」的內容。


此外,在論文中他們還設計了有關香港地鐵的相關問題。(如圖)



而毫不意外的是,在2019年的香港暴亂中,暴徒最有針對性的目標,就是香港地鐵。



說白了,這很可能是借「研究」來給「顏色革命」踩點。



研究負責人曾發表反中論文


論文的作者團隊,一個名叫DavidYang的,長著一副亞裔面孔,其官方身份是哈佛大學經濟學部的助理教授,而他的很多「研究成果」都在涉及社會互動和抗議活動。而更為巧合的是,不少共同作者也是這篇針對香港的論文的「貢獻者」。



楊宇凡與張憶芹等人撰寫一篇名為《作為戰略手段的抗議:香港反獨裁運動的實驗性證據》的論文中,鼓勵香港學生參加抗議活動,其結論為學生如果知道身邊有更多人計畫參與遊行,那麼他們參加遊行的可能性更高。



此外,David活躍於社交平臺推特,不時發表「撐暴」言論。如前年黑暴爆發當天,他分享「撐暴」文章並留言:「集體行動是展示人類力量的最壯觀的一幕。」



從2017年到2018年,David Yang也是主要涉疆謠言的傳播者之一,他還曾轉發過著名謊言製造機鄭國恩的推特。這也就不得不令人懷疑,西方大學圈子裏,還有多少鄭國恩之流?Yang在這個圈子裏扮演著什麼角色?


上街究竟是為了訴求

還是為了完成實驗?

學生們想要得到的是事實

還是350元的港幣?

為什麼青年學生組織的遊行

會變成那麼具有專業性的暴力活動?

通過諸多的證據我們不難發現

學生們是如何被利用

是如何被鼓動

最終才做出了錯誤的事



必須時刻警惕!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支振鋒針對這篇論文提到,這篇論文提供了一條非常權威的印證。因為一篇學術論文對方法資料來源都是有嚴格要求,還要經過匿名評審,因此這篇學術論文披露事實的準確性不亞於新聞報導,甚至比新聞報導更準確。



從論文中可以看到西方是怎麼深度介入別的國家和地區的社會運動中,挑起別國社會動盪的。


(煽動分子為廢青發錢)


通過研究美國在其他國家和地區教唆挑動煽動參與組織社會運動,我們不難發現:


第一,在香港和很多其他地方的社會暴力運動都有外國黑手。


第二,美西方對其他地方煽動顏色革命社會暴力是有組織有預謀有方法有資金有介入的。


第三,可以看到美西方扭曲的價值觀和道義,竟然把煽動別國暴亂視作光榮使命,堂而皇之,已經到了認知錯亂、走火入魔、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地步。



這也給澳門敲響了警鐘!



駐澳外交公署特派員劉顯法透露

當前,香港是美西方打壓遏制中國的重要方向

澳門面臨的外部干預風險也在上升



特首賀一誠表示

堅決反對一切外部勢力干預澳門事務



穩定是澳門談發展謀未來的基石

不被別有用心的外部勢力利用

需要每一位居民擦亮眼睛

堅決不當「白老鼠」!



推薦閱讀

★  澳門重申:出現這種情況,所有居民不能出入境

★  「龍吸水驚現!澳門多處水浸

★  這一癌症治療,澳門取得重大突破!

★  在澳門這樣使用國旗,或罰1萬元

來源: 補壹刀、大公文匯等

在看的你真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