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澳門正熱映!
為熱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由澳門基金會、寰亞電影及
南光(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
澳門中聯辦宣傳文化部
銀河娛樂集團支持的
《1921》澳門區首映禮
5日晚6時,於銀河大影院舉行
7月5日晚,中央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嚴植嬋在澳門銀河大影院出席《1921》澳門區首映禮,與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外交部駐澳門特派員公署特派員劉顯法、澳門特區立法會主席高開賢、澳門基金會主席吳志良等主禮首映儀式。
中央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協調部部長傅鐵生、宣文部副部長殷汝濤等出席活動。首映儀式共邀請約140位嘉賓出席。
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
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
有這麼一部影片
通過多線敍事的方式和多項元素
講述了中國共產黨突破多方勢力
成功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故事
它就是
《1921》
穿越時空,親睹革命風采
電影由黃建新、鄭大聖聯合執導,而在10年前,由韓三平與黃建新聯合執導的《建黨偉業》,同樣聚焦建黨這一歷史大事件。
但兩部電影的敘事手法並不相同。用黃建新的說法:《建黨偉業》更偏向於「編年體」,《1921》則是歷史的「橫截面」,以1921年的上海為中心,將鏡頭輻射到全國各地,乃至海外。
此外,電影將鏡頭給到了更多參與到偉大事業中來的年輕人。他們不再停留在歷史教科書上,他們的面目不再模糊而抽象,《1921》讓觀眾穿越時空,親眼目睹了他們的風采,也能全景式地觀察百年前的中國。
「他們的名字在今天璀璨奪目,但當時的狀態其實和現在的年輕人一樣。」 黃建新相信,革命先輩與當代年輕人不乏共通之處,「毛澤東二十七歲滿懷抱負從長沙來到上海,為救國救民勤工儉學;李達和王會悟新婚不久生活在十平米不到的小屋裡,志同道合共同奮鬥。」
青年人的故事
1921年,在上海石庫門弄堂中一間不打眼的民房客廳裡,從湖南,北京,廣州,日本等地趕來的13名中共一大代表圍坐在桌前,熱切討論著中國的未來去向何方。
會上,年齡最小的代表劉仁靜只有19歲,而當時的毛澤東,也只有28歲,這群代表相當於今天的80後、90後、00後。但100年前,正是這群平均年齡只有28歲的年輕人,創立了中國共產黨,成就了這件開天闢地的大事。
電影中,毛澤東、李達、王會悟相聚時,將建黨描述為「新公司開張」,這一方面取材於歷史真實的典故,同時吻合當代青年更加熟稔的創業精神,也正是100年前的革命先輩們與當代青年所思所想的精神聯結。
他們也有著屬於年輕人的表達方式。比如毛澤東剛來上海時,到李達家做客。作為愛吃辣的湖南人,毛澤東囑咐菜多放點辣。他想著李達是老鄉,應該也是吃辣能手。等菜上齊了,一個辣椒都見不著。毛澤東說了一句很接地氣的玩笑話,「完了,湖南完了」。事實是,李達也愛吃辣,但因為工作繁重,飲食和作息都不規律,他腸胃不好,只好把辣椒給戒了。
接著李達問毛澤東,怎麼他郵寄到湖南的《共產黨》雜誌,費用一直未收到。毛澤東有些歉意地拿出欠條,說條件寬裕了第一時間就把費用給補上。李達其實是跟毛澤東開玩笑,他把欠條撕了,告訴毛澤東:他負責開公司,毛澤東就管銷路。之後仨人舉杯慶賀「新公司」開張。把共產黨的成立比喻成「新公司」開張,也可以看出他們跟時下的年輕人一樣,用語挺「潮」。
有著拳拳愛國與救國之心,堅定著正確的信仰,這是這一群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如此選擇、如此勇敢的理由,這也是他們共同的精神世界。
他們如此平凡,他們又如此偉大。100年前,他們在風雨如磐中創造了歷史。100年後,電影讓年輕觀眾接近這一群年輕人的精神世界,也是要啟迪觀眾:年輕的我們何為?
電影中,絢爛的煙火在青年毛澤東的頭頂綻放,隨後是一段其奔跑的長鏡頭——毛澤東跑過十裡洋場,跑過少年時家旁的竹林,鏡頭不斷切換場景,閃回到少年時代;他在橋上對愛人楊開慧說,「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國家,但可以選擇自己的理想,為理想和真理獻身,哪怕是一無所獲也值得。」
時光流逝、鬥轉星移,今日的中國獨立自主、繁榮富強,昔日的革命者在茲念茲的未來已來。但先輩們留下的精神不能忘、不能丟,仍需要我們去傳承、去發揚。記住他們的英姿,堅定地選擇他們所選擇的信仰,繼續他們不懈的奮鬥,這是新一代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光榮的責任與使命。
影片中,青年毛澤東跑向希望。現實裡,中國當代青年們也在奔赴理想。
推薦閱讀
來源:澳門中聯辦、澳門基金會、21世紀英文報等
在看的你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