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澳門人才庫」,115歲了!

微觀澳門 2022-04-28

暨南大學將於16日

迎來115周年校慶

賀一誠與何厚鏵分別送上祝福

這所百年名校與澳門

實在是有太多不得不說的故事

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賀一誠何厚鏵送上祝福

慶祝暨南大學建校115周年暨董事會成立100周年大會,日前在暨南大學石牌校區邵逸夫體育館舉行。

 


大會上,澳門特首賀一誠發來祝賀視頻。他表示暨大建校以來,充分發揮辦學特色優勢,讓澳門賢達加入董事會,與澳門建立了緊密深厚聯繫,為澳門培育大批優秀人才,為澳門繁榮穩定創新發展作出貢獻,並取得值得肯定的成就。


希望暨大進一步拓展深化與澳門合作,為澳門未來發展培養更多優秀人才,共同推進「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全國政協副主席、暨大董事會副董事長何厚鏵致辭時指出,暨大董事會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來,團結帶領海內外校董,積極獻計獻策為學校謀劃發展戰略,廣泛聯繫各界為學校爭取社會資源,慷慨捐資興學為學校改善辦學條件,在暨大建設過程中發揮獨特重要作用,為華僑高等教育發展做出不可磨滅的突出貢獻。


他希望暨大站在新起點,繼續確保社會主義、愛國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動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重大戰略,為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貢獻。


暨大是名副其實的「澳門人才庫


行走在澳門的大街小巷,遇見暨大校友是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在澳門,從立法會議員、上一任衛生局局長、海關關長,到2000餘名公務員、八成傳媒人、七成公立醫生和四成金融行業人員,均畢業於暨大。澳門有逾2萬暨大校友,可以說,暨大是名副其實的「澳門人才庫」。 據統計,平均每六個澳門家庭就有一個「暨南人」。



暨大的複辦,圓了不少澳門人的大學夢

其實早在1594年,東亞第一所西式大學——聖保祿大學便在澳門成立。但這所學校於1762年被關閉,此後澳門遇到了長達200多年的教育空白。海外讀書路途遙遠、費用昂貴,毗鄰的香港競爭激烈,澳門學子的大學夢觸不可及。


1978年暨大的複辦無疑給澳門學子帶來了福音。暨南大學在廣州,距離澳門近,而且有獎助學金等優惠政策,澳門學子紛紛負笈北上。」暨大澳門校友會理事長黎柏強說。


從暨大學成歸來的澳門學子,有不少選擇進入政府機構工作。澳門現有兩萬餘名公務員,其中暨大校友超2000人,其中有不少在行政委員會、立法會,在各職能部門管理崗位任職。



暨大1989屆醫學院畢業生官世海曾擔任澳門衛生局副局長,2003年「非典」肆虐,官世海被委派負責口岸體溫監察工作,並擔任醫療輔助隊隊長一職,統籌隔離營、康復病房工作。「在那個時刻,我們政府公務員更應有所擔當」,官世海說。


澳葡投資推廣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錦釗,是暨大1983屆國際金融專業的校友,他說:「正是暨南大學的培養,讓我具備了較好的金融與外語知識,走到了今天。」


此外,暨大還從1985年起在澳門開辦成人高等教育,開設函授課程。澳門很多立法會議員、幾個大社團的負責人均從中受益。「經過學習,我們對社情民意的掌握、對政治的瞭解更進一步,為日後從政打下基礎」,廉政公署人員紀律監察委員會主席關翠杏告訴記者。

JNU


經濟界:助推中葡貿易,暨大校友貢獻重大

劉錦釗說:「回歸後澳門經濟持續發展,出於產業多元化考慮,特區政府決定發展金融業。2005年我們提出,澳門可以發揮既有優勢,充當內地與葡語國家的仲介和橋樑。」這一設想很快得到中央的重視,精通葡語的劉錦釗開啟了「空中飛人」的生活,像他一樣投身中葡貿易的暨大人還有很多。


澳門金融行業有四成從業者畢業於暨大。其中,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很多領導層是暨南人,近1600名員工中約400人是暨南人。副行長陳曉平是1987屆國際金融專業學生,畢業便加入中國銀行澳門分行的他,見證了中行獲得澳元的發鈔權,打破了澳門長期由外資銀行壟斷發鈔權的局面。


2004年,在陳曉平等人的建議下,中國銀行澳門分行成為澳門地區人民幣清算行。這是繼香港之後,人民幣在境外的第二個清算行,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當時我就想,人民幣會不會走出國門?會不會來到澳門?來到澳門了怎麼做?我帶領團隊就這課題進行研究,最後向特區政府提議,中央也同意了!」陳曉平說。

JNU


醫療界:半數澳門執業醫生從暨大走出

據統計,澳門約一半的執業醫生是暨南大學校友,七成公立醫院醫生來自暨大醫學院。他們中,有離島醫院籌設工作組協調員李展潤、衛生局副局長鄭成業、仁伯爵綜合醫院院長郭昌宇。還有上百人在私立醫療機構工作。


官世海是暨南大學醫學專業1989屆校友。


1987年中葡聯合聲明簽署,澳門進入回歸過渡期。對於官世海來說是個機遇也是挑戰。1989年,他畢業回到澳門進入政府衛生局。


我經歷了澳門回歸,體驗了澳人治澳的整20年。我也從一個普通的醫生到主治醫生,再到一個衛生中心的主任,再到衛生局的副局長。在這20年,暨大對澳門的人才培養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暨大六年的學習生涯,我們深刻感受到國家對海外華人華僑及港澳同胞的關愛。當時暨大很多名家教授給我們講課,他們傳道授業解惑,給了我們很有強的榜樣作用。」



橫琴歐偉樂內科診所創辦人之一歐偉樂是暨南大學臨床醫學專業2012屆校友。


歐偉樂內科診所是橫琴首家由澳門執業醫生開設的診所,標誌著澳門又一類專業服務進駐橫琴。而開設這家診所的五位執業醫師之一歐偉樂就是暨南校友。


「診所在澳門非常普遍,是澳門居民就醫的主要選擇。未來兩年內,我們還計畫在橫琴再開設3間診所,為更多的琴澳居民提供醫療服務。」


歐偉樂表示,他不停盼望將澳門的「診所式」醫療辦事帶到內地來,為此還專門考取了內地的醫師資格證。診所的設立讓在橫琴生活和工作的琴澳居民可在橫琴享受與澳門趨同的醫療服務。


歐偉樂稱,同時他還計畫建立一家醫療投資顧問公司,為澳門有意到橫琴投資醫療業務的醫生和機構提供便利。

JNU


傳媒業:記錄歷史進程,發出正義之聲

在澳門新聞從業人員中,有 80% 出身暨南大學。在澳門最大的報業機構一一澳門日報的採訪部,有70% 是暨大校友。



澳門日報總編輯崔志濤是暨南大學新聞學院1996屆校友。崔志濤在22年間,用筆記錄了澳門歷史進程中的每一個關鍵節點,包括1999年澳門回歸、2004年澳門開放博彩業、澳門回歸十周年、二十週年等。


 我們(澳門日報)在20日淩晨的時候,中葡兩國移交典禮結束以後,立即發了一個號外:澳門回歸了。其實澳門回歸了這五個字、這個題目,最普通不過,但他最自然地表達了澳門民眾對於回歸的熱切的心聲,也是向國際上表達了澳門終於回歸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懷抱裡面。


「最重要的不是書本的知識,而是學會做人,學會自立,學會認識社會」,崔志濤認為,自己對生活的態度和價值觀,正是在母校求學的時光中形成的。



談到這二十年澳門的發展,他說道:「 這二十年走過來的日子,澳門的確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多外地的朋友每一次到澳門的時候都跟我說,澳門變化真的太大了。可以說澳門整個城市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變。澳門其實是一個很小的地方,它裡面的故事越來越豐富,隨著「一國兩制」的推進,我相信會有很多奇妙的事情會在這裡發生,祝福澳門!」


UTV澳門網路媒體創始人、新聞評論員雷民強則是暨南大學商學專業1994屆校友。


雷民強從2009年起拋棄紅火的IT事業,創立了UTV,一個記者,一個攝影師,再加上自己3個人,致力通過網路媒體發出澳門年輕人的聲音,為「一國兩制」和澳門特區政府依法行政鼓與呼。

JNU


校友故事

林發欽:推廣「鄉土教育」,增強歸屬感


「我是典型的暨南人。」澳門理工學院人文及社會科學高等學校校長林發欽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從1997年讀本科,到2009年獲得歷史學博士學位,12年求學暨南園,林發欽對母校的感情十分濃厚,「非常感謝暨南大學給了我非常好的學術成長環境。」



要加強學生對國家的認同,必須「以鄉土之物訓萬民」,這是林發欽的觀點。他舉例說:「如果你直接說,澳門是中國的,學生會覺得比較抽象。但如果你和學生介紹,澳門黑沙考古遺址出圖的文物,有6000年歷史,和內地的是有共同特徵,那麼學生就會明白,我們都是中華民族一份子。」


殖民地時代,澳門曾出現「歷史課教材從臺灣引進」的現象。「澳門學生都上過歷史課,對世界歷史,中國大陸、香港與臺灣的歷史都很熟悉,獨獨對自己所生所長的澳門不瞭解」,林發欽深感教材當地語系化的重要性。


2002年起,林發欽與一群澳門年輕人開始推動中小學歷史課程教材本土化活動。後來林發欽成立的鄉土教育歷史教育學會重點培訓了40歲至50歲的中小學歷史教師。


澳門特區政府進行中小學課程改革,林發欽牽頭承擔了歷史科基本學力要求的起草。「我感覺澳門不同學校國史教育差異太大,有的連抗日戰爭都不學。」為此,林發欽編寫了澳門與抗日戰爭的補充教材。


吳小麗:掌舵澳門最大「居委會」


成立於1983年的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被譽為澳門最大的「居委會」。「街總之所以成立,與澳門回歸息息相關。」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理事長吳小麗說。


吳小麗是暨大英語專業1993屆畢業生,2014年成為街坊聯合總會的新掌舵人。



「我們的口號是:多元雙向,服務居民,從3歲到100歲都管。」吳小麗說,街坊聯合總會主要開展社會服務和社區工作,服務類型涵蓋了安老、托幼、醫療、教育和心理輔導等,每年服務超過100萬人次。還參與特區政府的政策諮詢工作,涉及交通、房屋、環境衛生、立法等方面。


「澳門同胞非常關心內地的情況。」吳小麗說,「每年我們會把市民為內地教育事業捐的款彙集起來,到廣東、江西、陝西等地建教學樓,資助貧困學生上學。」


回憶暨大求學的時光,吳小麗用「收穫特別大」來形容。「當步子走出去的時候,視野也開闊了起來。」她說,所在的班級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結交了朋友,也認識了世界。每年寒暑假,她還會到內地各個城市旅行,深入瞭解各地情況。


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後,吳小麗愈發認為內地求學的經歷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她說:「因為瞭解,所以理解,在議政平臺上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JNU


尋訪手記:他們已成為暨南的驕傲

68萬多人口的澳門,擁有2萬多名暨南人,這意味著什麼?


政界、醫療界、金融界、傳媒界,暨南人比比皆是。八成傳媒人、七成醫生、四成金融界人士、一成高級公務員,都是暨南人。見到校友,分外自豪。



他們中,有的親歷澳門回歸全過程;有的承擔起「公務員當地語系化、法律當地語系化、中文官語化」的使命;有的致力社區服務,維護社會穩定;有的關注澳門文化,推廣鄉土教育;有的積極成為粵澳交流的紐帶……


笑臉,是他們送給我們的禮物。他們在暨大汲取了知識,感受了多元文化,回到澳門,用雙手建設家園,踐行「一國兩制」,實現繁榮穩定。他們本身,早已成為了暨南的驕傲。

JNU


推薦閱讀

★  澳門疫情平穩旅客回升!「加強針」還打嗎?

★  本月起,澳門開啟日夜雙重好玩模式!

★  明起,入境澳門新規正式實施!

★  澳門大賽車如箭在弦,20多架戰車齊亮相

來源:南方+、南方日報

在看的你真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