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奔小康】科普惠农 政协委员成长记
他虽然只有初中文化,却有“高级农艺师”职称,还是丽水市第二届、第三届人大代表,松阳县第八届政协委员和第九届政协常委,还相继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个人、省十佳科普惠农兴村先进个人、丽水市农村实用人才十大杰出人物、松阳县首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荣誉,他是刘志云,现任松阳县政协常委、民盟松阳县基层委员会委员、松阳绿珍果业公司董事长。
01
希望,在历经苦涩后成长
1967年8月,他出生在远离松阳县城的三都乡里庄村。由于家境贫寒,初三最后一学期刚开学,未满16岁的刘志云就前往江西省靖安县的老林里采松香。风里来雨里去,披星戴月干了四年。之后,又承包了几条松香路。由于松香行情大跌,过年回到老家只剩下200元。把父母养的猪卖了,又四处找亲戚朋友借钱,总算还上了当年的贷款。1986年,江西景德镇承包松香路期间,刘志云借住在龙泉人老季的香菇棚,小腿生了脓疮还硬撑着每天出工,后来得了败血症。幸亏老季刚好有事上山,看到他高烧昏迷,就叫人砍倒树木绑成担架,抬着他翻山越岭到40里外的乡卫生院。用上大剂量的氨苄青霉素(当时是新上市的特效药),再用七八个铝饭盒制成冰块敷在身上,整整一星期,终于捡回一条命。之后,他去上海拌过水泥,到杭州当过仓库杂工、踩过送货车。1989年,通过老乡介绍,来到杭州西湖蓄电池厂。在这里的四年多时间里,他学会了蓄电池的生产、装配和修理全套技术,积累了人生的第一笔财富。1993年回到松阳,开起了蓄电池修理经营部,从此生意越做越红火。1996年,他不顾妻子反对,用7万元积蓄承包了三都乡林场300亩半抛荒状态的板栗园和酉田村300亩丘陵荒地种植银杏。由于土质问题和技术原因,板栗亩产不到一千元,连劳务费和肥料、农药的支出都不够。
02
希望,在遭遇挫折后升腾
后经省农科院教授实地勘察、诊断后指出,林场的这两块地必须经过土壤改良后才可进行开发经营,且比较之下,更适合种植早熟的“翠冠”梨。
面对之前7万元的巨大投入,刘志云考虑再三,砍掉了300亩的板栗树,并将另外300亩的银杏进行移植做基地行道树。
此后,他创办“绿珍果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0万元,并与省农科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邀请专家对600亩山地进行土壤改良,且由省农科院提供品种和种植技术,引进早熟品种“翠冠”梨,在基地上大面积种植。
为了跟上后续果园的科学管理,1999年,他参加了中国农民大学“果树栽培”专业二年制大专班函授学习;2000年又参加了农业部举办的南方果树“丰收计划”培训班学习。同时积极主动邀请省、市、县各级农业专家到基地巡视、指导。经过长时间扎实的充电,刘志云渐渐地从一个农业门外汉转变为懂科学、善经营的行家里手。
一方面,刘志云以科学手段管理果园,另一方面,又开展项目试验研究。2002年,他与农技人员合作完成的《南方早熟梨产业开发及综合技术推广》成果获年度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县科技进步一等奖。之后,“翠冠”“西子绿”“雪英”“清香”等众多早熟梨品种及“梦阳”脐橙等连续获得国家和省级金奖、优质奖,“梦阳”牌商标还连续19年被确认为丽水市著名商标。正如原松阳县政协常委、县畜牧协会会长王根亮对他的评价:“松阳精品农业当之无愧的缔造者。”而他说:果树是有灵性的,对待每一株果树,都要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
03
希望,在帮扶济困中绽放
目前,“翠冠”早熟梨是丽水市果品市场上不可缺少的品种。由于品质好,市场走俏,“翠冠”梨的市场收购价现在达到了每千克5元,亩产值上升到了1万元,是丽水市水果市场上的宠儿。从2002年开始,全球最大的连锁超市“沃尔玛”以每千克6元至8元的价格向刘志云的果品基地长期订货;山东、上海、杭州、温州的客户更是络绎不绝。每年六月,果子还长在树上就已预订一空。从2000年起,刘志云的水果年销量逐年上升到500吨以上,产值1100多万元。依靠科技,他终于找到了一条农业致富的道路。
自从刘志云把省农科院专家请到基地后,有眼光的农户便向刘志云学习,适时地引种优质、且符合当地气候土质的果树品种,发展自己的果园基地。当刘志云成了县“获奖专业户”后,其示范效应一时波及全县,松阳由此掀起了一股山地开发种植早熟梨的热潮。从1999年到目前,全县19个乡镇街道三千多户农户,不同程度地从刘志云的科学示范中得到启发,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他的科学种植理念,逐渐淘汰传统的低质低产果树,进行优质、高产新品种水果的种植。
一个新型品种的大面积推广会形成一个新型产业,也势必会出现一系列的后续管理问题。而农户则是一个参差不齐的群体,他们大多是冲着短期效应而来,不可能在科学管理上下功夫。果然,随着树苗的成长,管理问题接踵而至,农户们手足无措。刘志云说,每到翠冠梨管理的关键季节,他每天至少会接到40多个咨询电话,朋友都说他的手机是“农技110”。
除了电话辅导,他还经常到农户的果园去作实地辅导,邀请浙大、省农科院教授到松阳开展技术讲座,免费发放科普资料。几年中,到他的基地参观学习的超过上万人次。他每年下村200多天,手把手培育出760多户科技示范户。
在他的影响下,松阳翠冠梨从无到有,目前已发展到3万亩,产值达到6000万元。他的水果苗木基地也引进试验成功50余个水果新品种,推广优质苗木150万株,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的农业开发。
20年前,“门外汉”刘志云经常要去省农科院请教专家;20年后,刘志云经常被推介到各地为果农“开方诊断”,服务地域达12个省、45个地区,带动农户致富近5万户。
04
希望,在公益事业中璀璨
多年以来,他坚持关爱寒门学子,结对帮扶松阳民族中学和古市中学多位学生。今年,两次为古市中学的两名困难学生送去水果和慰问金。职工的孩子因病致残,他多次帮衬,还四处奔走,帮助到残联、民政等部门争取救济和援助。今年8月,跟随民盟松阳县基层委考察组到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开展东西部扶贫活动,为广元烛光初级中学的贫困学生送去助学金。
自2012年当选为县政协委员以来,刘志云觉得自己的责任更重了:“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肩负着广大农民的殷切期望,我要用最简洁明了的方式,为他们说出心里话。”为了能让自己的建议最大程度反映农民心声,他不仅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法律法规,还走乡串户深入基层调查,了解目前的“三农”现状和农民最关心的问题。
他一直着力围绕“三农”问题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交建议,提交的《关于要求增开新兴至官岭镇村直达班车的建议》《关于造纸厂路段加强安全管理的建议》等,在帮助解决农村群众迫在眉睫的出行及安全等问题方面为县委县政府提供了决策参考。在茶叶种植方面,先后提出了解决“用工荒”、扶持茶产业全程机械化、营造茶文化氛围等方面建议。
政协松阳县委员会九届二次会议期间,他提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和“推行树葬建设森林墓园”的建议得到县政府采纳,在实施过程中得到群众大力支持。之后,县城的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关于减少化肥施用改良土壤的建议》也引起政府及各部门的重视,县政府加大了对商品有机肥的扶持力度,补贴标准从无到有,从2012年开始实施的200元/吨,到2016年提高到300元/吨,有机肥施用量从2013年的1000吨增加到2019年的11000吨,茶园、果园的土壤质量明显改善。松阳的水更清了、天更蓝了、空气更清新了,他倍感欣慰。
往期回顾
01 |甘做减贫路上的“铺路石” | |||
02 |有求必应的“蒋妈妈” | |||
03 |盟员企业家积极参与消费扶贫爱心行动
|
- E N D -
这里是浙江民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