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京志 | 大北照相馆:镜头里,几代北京人的记忆

正阳书局 正阳书局The Gateway 2019-06-04

点击上方“正阳书局砖读空间”可以订阅


小时候每年我过生日,家里就会带着我去一个大照相馆,拍一张半身照片。上了学以后有了”审美意识“,嫌弃照片里的自己傻乎乎的,就坚决不肯去拍了。


现在年岁渐长,翻看小时候的相册,一张张照片从色彩、布景再到人物打扮、神情,都展示出了一个人,或者说一个时代的成长与变化。不由就开始后悔,要是当时坚持每年拍一张就好了,攒到现在一看,得多有意思啊!


今天要讲的就是我从小去的那家现在位于前门的照相馆,北京人人皆知的:大北照相馆


靠耍花招创业

坐落于今天前门大街的大北照相馆创办于1922年,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因为摄影技术传入时间较晚,论“老字号”,大北肯定是不能同一条街上的瑞蚨祥或者都一处之类的比岁数。


但是论在近代北京人生活里的影响力,那它绝对是第一梯队的。就算是现在王府井的中国照相馆,论时间,也得管大北叫前辈。北京人为什么过去喜欢大北呢,一方面是因为人家确实牛,另外,可能“大北”这两个字和咱们喜欢说的“大北京”很相近,所以让北京人更有归属感吧!


大北在石头胡同的旧址


大北照相馆的创始人叫赵雁臣。


赵雁臣少年时曾在北京较早的鸿记照相馆学艺,他为人精明能干,经过三年零一节的学徒,不仅学会了摄影、修版、放大等技艺,还从鸿记照

相馆主人杨远山那里学了善于交往和待人处世之道。 


说起他创办大北照相馆来,还有一段不太光彩的小插曲。


1921年,赵雁臣回通县故里探亲,其乡邻崔某和黃某二人对赵雁臣的年轻干练颇为称道。赵雁臣乘机以“合伙经营照相馆这一新行业”相邀,崔、黄颇动心,经过一番思考,同意与赵雁臣合伙在北京开照相馆。 


大北旧址的现状


三人商定:崔、黄各拿出一百二十五元作资本,算两个财股,赵雁臣领东主持经营,算一个人力 股。崔、黄把钱交给赵雁臣之后,赵雁臣即向鸿记照相馆辞了柜,自己筹办照相馆。


开始赵雁臣本想在王府井或前门大街这样的繁华地区找个门面,但无法插足。最后他在前外观音寺西边的石头胡同找到一处一间门脸的房子。


一切筹备就绪,在1922年春天,正式开张营业,取名大北照相馆。


大北照相馆最初只有一架照相机,三个徒弟。大徒弟马寿迁跟着赵雁臣照相,二徒弟马兴元开票兼管日常业务,小徒弟靳炳恒帮助修版。 


大北旧址


当时大北的顾客主要是石头胡同、韩家潭、大李纱帽胡同、小李纱帽胡同、朱茅胡同等所谓 “八大胡同”的妓女。因为妓女们看重容貌,又喜欢新鲜玩意儿,所以大北的买卖很兴隆,头一年就赚了一千多元。底,三个学徒每人各得馈送二十元,股东没有分红。

 

第二年,赵雁臣不但把租赁的房子买下来,还盖起一栋小楼,添置了不少设备,收了三个新徒弟。这一年买卖比头一年还好,年终结账,又净赚一千多元。年底,三个大徒弟各得馈送三十元,三个小徒弟各二十元,崔、黄两个财股还是没有分红。 


赵雁臣向他们说:“头一年买卖确实不错,可用在扩充营业上还不够,又借了五百元的外债,谁想今年买卖不好,外债没还,反而又拉了一百五十元的窟窿。” 说着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假账、假借据,让他们查看。 崔、黃二人无可奈何,只好认倒霉。


石头胡同


三年年底,赵雁臣还是这一套。崔、黄有苦难言,分红的想法这时一点都没有了,只希望不賠光老本就行。赵雁臣于是就对他们说:“真没想到,买卖没做好,反而负了这么多的债。您二位如果愿意接这买卖,我什么都不要,抬腿就走;如果您二位不接,甭管我有多大困难,二百五十元资本,一分不缺,一定归齐。你们看,怎么办都行。"


崔、黄二人对照相这门业务一窍不通,当然不接这买卖,抽回老本就很满意了。就这样,赵雁臣的大北照相馆,实际上是耍了一个花招,是用 "无息贷款” 创办起来的。


“拍照还送金戒指”

赵雁臣是一个很会做生意的人。他经营大北照相馆的有些方法,至今仍不无参考价值。下面就拣主要的说说。


大北的戏装照


赵雁臣在鸿记照相馆时就知道顾客很喜欢照戏装相,再加上他自己也喜欢唱京戏,据说还是京剧名伶侯喜瑞的徒弟,所以他经营大北以后,曾专门收买旧戏装,文武戏、青衣、老生、小生、花脸、小丑等角色的戏装,他都收买。戏装之外,还准备有男女结婚礼服、西服、大学生的学士服和中式长袍、马褂等。


种做法当时在别的照相馆还没有,因此大北深受顾客欢迎,自打大北备有这些服装以后,可以说天天顾客盈门,设了六个化装房间还是忙不过来。 


四十年代以前,大多数照相馆都是照黑白色相片, 这种相片容易变色。大北为使相片颜色不变质,研制出棕色相片。这种相片经过处理永不变色,所以很快就受到广大顾客的好评。


大北拍摄的老照片


当时所照相片不管尺寸大小,底下都没有衬卡纸,照多大的相片就得用多大的相纸,既费相纸,又不好看。大北就又研究出在相纸后面衬托一张厚卡纸的办法,既省相纸,又美观。


那时能照大尺码合影相的照相馆很少,大北为适应这一需求,花高价购进一架可照三四十寸尺码的大转机,专门给机关、团体、学校拍摄大尺码的合影相。


赵雁臣常和徒弟们说:“大北远离繁华区,顾客少,咱们不能坐等生意,要想办法把顾客请来。”


为此,赵雁臣下大力进行宣传,除了在电台、报纸上花钱登广告以外,还利用在戏园子演戏的机会大肆宣传。 


大北的戏装照


因为赵雁臣自己会唱京戏,有一次,他曾约名丑马富禄等人和他一起演戏。他在戏台的"守旧"(幔帐)上都绣有"大北照相馆"的字样。 


他还会用抓彩票的办法招徕顾客,凡来大北照相的顾客,都可抓一张彩票。抓着什么给什么。当然一般抓到的都是些不值钱的东西。


有一次,著名京剧演员孟小冬来照相,当孟小冬把抓到的一张彩票交给赵雁臣以后,赵雁臣就把这张彩票收起来,而把事先准备好的另一张亮出来,并高声喊道:“孟老板抓到的是一只金戒指!” 说完,他当即兑现,从柜台里取出一个金戒指送给了孟小冬。


这件事第二天就到处传开了。从此来大北照相的顾客那就“海了去了”。


孟小冬


赵雁臣还利用社会交往扩大营业。他不仅同京剧界的名演员马连良、孟小冬、谭富英等人有交往,还同军政界的萧振瀛、鲍毓麟等交往甚厚。


1931年,大北庆祝开业十周年,鲍毓麟前来祝贺。这次祝贺实际上是一次生意大宣传。萧振瀛为他母亲办生日,赵雁臣特意送去一套价值昂贵的紫檀木高级家具,可是就在萧振瀛大宴宾客的几天中,大北做了很多的买卖,不但把送礼的钱赚回来,还大捞了一笔。 


不仅这样,他还利用北平市照相业同业公会主任委员、市商会委员的身份,广为兜揽生意。


大北做的很成功,当时有人不服气,就也在石头胡同的南口开了一家照相馆,叫“振大”,据说是为了取谐音“镇住大北”,结果却未能如愿。


靠质量奠定口碑

当然,赵老板精明会算计不假,要是产品不够好,也得不来百姓的口碑。


大北拍摄的老照片


大北的照片重视质量,不合格的相片不交给顾客。因为知道商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商店的声誉,所以大北对相片质量的检查非常严格,相片不管大小,赵雁臣都亲手检验,不合规格的绝不敷衍。 


有一次,修版工修了一张相片,人脸上的一个小黑点没修掉,赵雁臣很生气,把修版工叫来狠狠斥责一顿,然后把照片撕掉,让他重修、重印。


因为重视技术,所以赵雁臣很看重人材,甚至到了偏执的地步。大北的技术职工,都是从徒工中选择培养的。新来的徒工一般要经过三个月的试工、观察,不中意的不要。


1935年有这样一件事:修版能手张子臣突然辞柜不干了。为什么呢?原来是西长安街当时的正大照相馆经理王朋九要挖大北的墙角,约张子臣到他那里去。 


大北的拍照师傅


张子臣非去不可,赵雁臣挽留不住,最后一怒之下竟买通警察局把张子臣给抓了起来。


张子臣回来后,赵雁臣又好言安慰,百般笼络,使张继续留在大北干。他采取的这个办法可以说是很恶劣了,不过侧面却也能看出赵雁臣是有多不愿意放走可用之人的。


罢工风潮

赵雁臣还有个当年很先进的管理法子,就是搞绩效制和提成制,把企业经营的好坏同职工收入联系起来。 在赵雁臣1937年病死以后,这条好传统不但继承了下来,而且还有发展。 


赵雁臣死时不满四十岁,家里孩子小,他的妻子虽然接了手,但也难以自己支撑门户,于是她就把大北托给本店职工石子厚、王泽民、杨慰如、靳炳恒四人。 



抗美援朝时期的相片纸袋


为了让他们和全体职工都好好干,大北就实行了持股的办法。资方赵家持股70%,四个“顾命大臣”共持股15%。全体近百名职工共持股15%。 每年旧历年底,根据营业好坏、持股多少,决定分红数。 


每个职工分红并不多,但他们都希望大北的生意好,这样自己才能多得收入,所以都勤勤恳恳地干活。 


除固定工资和分红外,职工们还有提成工资,即照一张相提取一角八分钱,照的多,提取的多。他们按等级提成,技工提三分,业务员提一分,徒工提一厘五,这就进一步把职工的利益同企业经营的好坏联系在了一起。


七十年代给黑白照片上色的师傅


说起提成工资,大北还发生过一次罢工风潮。 那是1945年3月3日,当时北平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经济衰退,物价飞涨,大北的照相不断提价,可职工的提成却还是照以前的标准。因此职工非常不满,要求提高提成标准,并推选代表与王泽民交涉。


王泽民不同意,职工们就罢工了。最后,王泽民同赵家商量,同意了大家的要求,罢工这才结束。但不到半年,王泽民就借故把几个当时的职工代表相继解雇了。


“革命的纪念照”

解放以后,赵家每年不再提取70%的红利,改为每月拿150元的生活费。1953年,赵雁臣的儿子请求国家接收大北照相馆。北京市人民政府经过研究,决定由北京市百货公司出钱两万元收买。


1953年11月5日北京市百货公司青年文化服务部正式接收了大北照相馆。从此大北成了国营企业。


1958年,为了扩充业务,大北从石头胡同迁到了前门大街,职工数量、业务种类都丰富了起来,还承担了党中央、人大常委会、国务院等中央机关大型合影相的拍摄任务。


国营时期的相片纸袋


从1958年起,大北照相馆在天安门前增设了服务部。这个服务部整天忙不过来,为了减少顾客排队时间,服务部使用了大北职工当时自己研制的自动输片照相机,该相机照三寸片可连续拍照120份,照二寸片可连续拍照260份,这就大大地节省了顾客的时间。


到了六七十年代,曾经的解放前“十大照相馆”只剩下大北这一枝独秀,大北照相馆门前常常人满为患,节假日时,经常是中午去排了号,等到下午六七点钟还没轮到拍照。那时候拍照类似一项奢侈活动,全家都要穿上最好的衣服,严阵以待。


“文革”开始后,大北照相馆的特色项目戏装照等受到冲击,所有戏装被销毁,但日常拍摄和转机团体照不仅未受影响,反而更加红火。


大北拍摄的老照片


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齐聚北京,他们不要爱情,不要鲜艳衣服,不要资产阶级情调,也不要封建余孽……却不能不要一个“革命的留念”,照相便成了最好的留念方式。


1966年和1967年,全国大串联行动为大北照相馆带来了一个业务高峰。来自来自全国各地上千万的“红卫兵”涌进北京,而每一位到过北京的人都会在离开之前到天安门前留个影。霎时间,天安门前人头攒动,大北照相馆原设在天安门前的七八个摄影点根本无法满足这些“革命需求”。


当时的“北京市革命委员会”紧急动员了全市四城有小照相机的照相馆到天安门设点服务,但仍无法解决供需矛盾。于是中央命令商业部从天津、上海、江苏等地又紧急调来照相服务业同行60多人,支援大北照相馆天安门广场照相部,即便如此,还是不能满足需求。


七十年代的大北


最后,为了提高效率和保证第二天的照相秩序,大北照相馆只好每天午夜即开始为第二天的照相提前开票收费,凭票到天安门照相部照相,然后再凭票来大北照相馆领取。

  

今天的大北

大北照相馆戏装的恢复到来得很迟,2001年元旦,这一“文革”前的传统项目终于得以恢复,一时间预约者无数,不仅有来自北京及外省市的顾客,一些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也纷纷预约,希望能借此重温旧梦。


2006年,大北照相馆被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但这时的大北照相馆已经不再一枝独秀,特别是数码相机、拍照手机、后期软件等新科技的出现从根本上冲击了整个传统摄影行业。


九十年代的大北


照相今天从奢侈消费变成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内容,人们特意来照相馆照相的机会越来越少。今天的大北也在想尽办法开设顺应时代的业务,以维持住自己的“老字号”。


令人敬佩的是,大北现在还坚持保持着老照片上色、底版和照片修复等传统项目,前门的大北照相馆顶楼有一间小屋,就是进行这些传统工艺的“车间”,进行修复和上色的工人都是在大北照相馆工作了20年以上的老员工,而他们所使用的工具,甚至比他们的工作时间还长,有的修照片用的木板都已有三四十年的历史了。


今天的大北


这些师傅们曾经也培养过年轻工人学习传统照片修复技术,但是他们说,年轻人学好后都去做电脑了,不知道这些传授手工艺以后还能否后继有人……



参考资料

《闻名遐迩的大北照相馆》




更多精彩文章(可点击查看):

扫描二维码关注正阳书局

正陽書局北號地址:

西四南大街43號,

萬松老人塔院内

電 話:

010-66116311


正陽書局南號地址:

前門外廊房二條76號

(南號暫停營業)

订阅号

服务号

点击“阅读原文”到微店随便转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