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城 | 几场北风刮过去,京城就踏实了,冬天也就像冬天了

点击上方“正阳书局砖读空间”订阅



北京冬景


(点击音频,且慢慢听)


作者/枫林主人

朗诵/寒白声惑



几场北风刮过去,京城就踏实了,冬天就像冬天了。这时候出去一走,路是硬的,宽的,人是瘦的,缩的。天上蓝得很,隔着高树一望,如同一面宝蓝的镜子。阳光白而干净,晒着虽不暖,但四下里亮堂堂的,看着也痛快。到了黄昏将近,街上一片黯淡,唯有东侧的半面楼房,依旧橙红般的明亮。


远处的山,尚见幽沉的苍青,这时候夕阳照上去,苍青里就有了昏黄的调子。山上轻巧的亭子,尖耸的佛塔,亦仿佛贴了金,看它们那样遥远而辉煌地立着,便有一种迟暮之美。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写的虽是秋思,但亦有冬日晚照的风致。枯瘦的树,倚石而立,侧着身子向天空伸出枝叉,往远处一看,只见一轮红日沉沉,欲薄西山。这样的景象,平常人不觉什么,但若给孤途的行人见了,当有别样的滋味。



城里楼高桥多,车流浩瀚,三环五环,地上地下,每日都是蚂蚁排队似地跑。这块儿的人好像天生就是奔命的,一年四季闷头活着,管它什么春天冬天。二环以里,便是过去的内城圈子,可谓方方正正一座皇城,北海后海几汪碧水,三月翠柳,五月槐花,东单西单,内院王府。在这里走着,瞧着,感受着,总还有些老北京的味儿。到了冬天,等下了雪,街上白白亮亮的,把灰墙衬得更灰,红墙衬得更红,行人在雪地里小心地走,公交车慢腾腾地开,单是这种慢,便有一种松驰的贵气,觉得日子原本就该这样。



北京过去叫北平,听着虽不响亮,但却内敛,文气。感觉这一声北平,就能把这座城叫成灰的,叫成素的,叫成梁思成,叫成骆驼祥子。想见在那样的岁月,那样的冬天,茶馆里窗明几净,人声嘹亮,茶客们见了面四爷五爷地叫着,小伙计搭着白手巾,提着热滚滚的茶壶,里外穿梭地忙活。街上有三三两两的行人,他们穿着棉袍,戴着瓜皮帽和白绒绒的耳套,佝着身子在北风里走。小孩子则由大人领着,手里举着糖葫芦,小脸儿冻得红扑扑的。到了鼓楼一带,大多是平常人家,弄间小四合院一住,大门一关,便五冬六夏地过生活。门口摆着抱鼓石墩,门上镶着如意门簪,瓦上立着衰草,院里种着老树。窗户后面的炕头上,有位清瘦的老爷子,半倚半躺着逗蛐蛐儿,或高声咳嗽着,隔着窗户天王老子地叫骂。院里为他熬药的老婆子,只当听不见,悄默地坐在炉火旁发呆。彼时满院白雪,一柱青烟,但因为风大的缘故,这股烟一过房檐便吹散了。



立冬过后,用不了多久,便是万木萧瑟,湖水冰封的景儿。这时候找个园子一逛,迎着寒风,吸着凉气,也颇是提神。一个人站在桥上,走在廊下,踏着干净的石阶,看着亭子上红碧相间的彩画,便自能感受到冬日京城里特别的味道。这味道是静的,远的,疏阔的,眼前的东西看着离得很远,却又面目真切。比较理想的是,这时候要有个女伴跟着,她一身新衣,可红可紫,围着白的围巾,扎着两根小辫儿,乌发油亮,脸若素雪。她看上去不要那么娴静,最好是活泼地跳着步子,或站在某个高处,对着粼粼的湖水娇呼一声。什么?粼粼的湖水么?现在怕是不成,那要等到明年的早春了。






掌柜推荐



《北京的胡同(签名版)》

翁立 著


古老的北京城,正在被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所取代。在隆隆的推土机声中,广义的胡同锐减了一半之多,狭义的胡同还剩下不到五百条。当然,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胡同和四合院也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但我们不能割断自己的历史,而应在传承中,经过扬弃来进步发展。


《北京的胡同》这本书,就是基于这样的契机而问世的。当然,书的存在,并不是为了给胡同唱挽歌,只是想为历史多做些留存,为研究、探讨胡同多提供些参考资料。而探讨的目的,正是为了在现代化建设中,充分认识胡同这种建筑形式的人文、美学、历史价值,以便在当前城市改造中吸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继承祖国辉煌的古代建筑经验。


《北京的胡同》一书的初稿形成于1986 年,前五版发行量已超过10万册。希望本次《北京的胡同》的再次出版,能够给更多的老北京多留下点念想,让更多的年轻人将这份记忆传下去,并在新时代的传承中进行创新,让北京胡同文化重现光芒。


扫描二维码,购买《北京的胡同》





更多精彩文章(可点击查看):

扫描二维码关注正阳书局

正陽書局北號地址:

西四南大街43號,

萬松老人塔院内

電 話:

010-66116311


正陽書局南號地址:

前門外廊房二條76號

(南號暫停營業)


订阅号

服务号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北京的胡同(签名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