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苑 | 爷喝的不是茶,是舒坦!

编者按

老北京人喜欢大清早来上一盖碗香片,这既是生活习惯,也是一种礼节规矩。通过小小的一盖碗茉莉花茶,您能看出一家里的长幼有序,也能看出一个行当里的师徒有别。


中国这么多好茶名茶,老北京人都“看不上眼”,就偏爱这茉莉花茶。要说品茶,老北京人可不在行,他们喝的还真不是茶,而是一种舒适惬意的感觉!


北平清早锻炼身体的人 BY 布列松


清早第一件事——喝茶

作者:陈鸿年


在北平清早一见面儿,第一句话是:“您喝茶啦!”以问喝茶代替了早安。从这儿我们可以知道,北平人早起喝茶,是第一件不可少的。

 

在北平无论住家户,或大小买卖地儿,也无论是春夏秋冬,四季寒暑,每天睁开眼睛,清晨第一件事,是生炉子,坐开水。一面整理着房屋清洁,一面等着水滚。等扫地抹灰,洗脸漱口,诸事已毕,差不多水也开了,然后沏上一壶好茶。

 


别看喝茶是件小事,多少可有点儿规矩。在居家过日子,早起沏上一壶茶,等焖好,下了色儿,当儿媳妇的倒茶,头两碗,准是给家里当家主事的“老尖儿”端去。

 

李滨声 / 绘


在买卖家,你看当徒弟的倒茶,你在一边就可以看出这家买卖里的尊卑长幼来,因为小徒弟倒上茶,然后双手端着茶碗,头一碗准是端给大掌柜的,然后顺序而行。

 

不但无论穷富住家户儿,或是大小买卖地儿,早起要喝茶,就是每天衣食奔走的五行八作,在清晨的早市一毕,喝茶也是必修之一课。

 

北平市街的清晨 20世纪30年代


在每天早起九点左右,只要有茶馆的地方,都可以看到:跑晓市儿完事的,赶完各项早市的,手里提着花活匣子的,身上背着玉器箱子的,肩上挑着担子的,手里推着车子的,都拥向了茶馆儿,长凳上一坐,一杯一壶在手,酽酽地喝上两碗茶,好像是一早起的安慰,也好像消除了绝早起身的疲劳。

 

北平的茶馆


一清早,必须喝茶,也许是北平特有的习惯。以笔者说,一辈子跑了半辈了,什么事都能随和,怎么也能去适应,唯独早起喝茶,一点儿也没有变。

 

不管茶叶分什么龙芽、雀舌、雨旗、双风、雨前、毛尖、珠兰、龙井,北平人爱喝的茶叶,只是香片。尤其酒后睡醒,远路歇脚,好好沏上一壶茶,真是沙口解渴,醒酒提神,一时愁尽,两腋生风。

 

民国时期景山的茶座


因为一般人爱喝香片,所以各大茶叶铺,为了竞争门市,各家有各家的独特熏制,路过他们的门口儿,老远就闻到茶香了,不但茶香,而且也闻到花香了,虽然不进去买茶,已是舌底生津,轻身爽骨了。

 

谈到北平的大茶叶铺,人人爱说大栅栏儿里头的东鸿记、西鸿记、吴德泰、张一元;或是前门大街的庆林春、正兴、正泰、森泰、永安等茶庄。其实这些家儿,才多少年?无非后起之秀而已!

 


我记得较老的有两家,一是果子巷北口外,路南的恒泰茶铺,这是明朝就有的买卖,门口儿一副对联,是清朝刘墉写的:“恒得雨露滋仙掌,泰转阳春益寿眉。”每为人称道。

 

再一家是彰仪门,牛街北口外,路南大森茶叶铺,它的冲天招牌,笔力万钧,是明朝的倪元璐先生所写,倪人品极高,李自成陷京师,自缢而死,这联忠贞不屈的法书,曾为该茶叶铺招来不少生意,常常听见:

 

“二哥!您上哪儿啊?”

 “奔彰仪门,买茶叶!”便是指的到大森去买茶叶。

 

东四的“宝裕号”茶庄


嗜茶如饴的北平人,并不属于某个阶层,而是一般人都喜欢喝茶。上面所说的五行八作,清晨的小茶馆,只是茶馆中之一种,比较高级,品茶的地方,可就多了!


所谓品茶所在,不但多,而且品茶的名目,也不胜枚举。如:中山公园的来今雨轩的纳凉品茶,北海五龙亭的划船品茶,漪澜堂的溜冰品茶,中南海的中元节放河灯品茶,太庙的观鹤舞品茶,颐和园的消夏品茶,西郊的驰马品茶,金鱼池的赏鱼品茶,什刹海的赏荷品茶。

 

北平的颐和园


而在城内古雅清洁的茶馆,如观音寺的“青云阁”,三层楼上,颇为壮丽;最高一层,有“玉壶春”茶社,内分:雅座、特别座、普通座,布置讲究,无尘俗气。

 


其次杨梅竹斜街,有宾宴华茶楼,三层楼上,有茶社日“绿香园”,兼售西餐;正中有“第一茶社”,布置精美,清洁无尘。再如廊房头条,劝业场顶层之上,有“屋顶花园”,往来均系上流人物,决不嘈杂。

 

谈到茶馆,北平有许多事,离不开茶馆儿。比如我想买一所四合房的住宅,彼时并没有介绍所等一类的组织,只有到附近茶馆儿里,就教于“跑合儿”的。

 

北京人艺 1958年版 《茶馆》剧照


比如北平的土著,家里办红白事儿,打算省点钱,自己买材料,请几位厨师傅给做做,临时找几位茶房,帮忙给摆摆酒席。临时干散活的茶房,叫“口儿上”的。这两行人,都得上茶馆儿去找。好像有个成规,如果谁故意,硬敲人之竹杠,他将自绝于此行,所以谁去找也保险吃不了亏。

 

一些亲戚朋友之间,生意东伙之间,若是发生了争执,中间须请出位年高德劭、望重一方的,予以和解,也是多在茶馆。做这种调解人,嘴头儿上,可得真有两下子!

 

北平的茶馆 BY布列松


我最爱欣赏这种场面,最初争执双方,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这位和事佬,稳如泰山,声色不动,净吧嗒着旱烟袋,给他们个耳朵,来听!

 

等都说得无话可说了,他开口了:首先从双方所说的漏洞中,每人先派他一顿不是,叫双方先知自己理屈。然后再晓以利害,旁敲侧击,委曲婉转,叫双方消去火气,于以和解。

 

如再有认为不满意的,和事佬可就十分不客气了,“常言说得好,听人劝,吃饱饭。忍一时之气,消百日之灾,你自己想上一想,这码事,您全部都对么?您若全有理,怎么弄到这般地步了?就是对簿公厅官司打到第三审,好钱花去千千万,您准能打赢了么?”我真佩服和事佬的这张嘴,死人都能叫他说点了头。

 

北平茶馆里办的事,虽还有不少,可就是没有“吃讲茶”的:谁和谁闹了意见,到茶馆去说理,一言不合,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或是打起群架来了。我从小生在北平,从没有听说过。

 

北平的茶香水甜,玉泉一杯,搜肠三碗,不怪北平人清晨见面,以问喝茶代替了早安,大街遇见朋友,必邀喝茶。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掌柜推荐



《街角的老北京》

卢文龙 著


提到老北京,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是红墙绿瓦、古城墙,是狭长的胡同、四合院,是提着鸟笼、坐在茶馆里喝茶的男人,是摇着蒲扇,围坐在大门口闲话家常的女人,是天际传来的悠远的鸽哨声、空竹声……如今,到哪里还能找到这些属于老北京韵味呢?

阿龙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想要让大家体味老北京的“气味”,让身在北京却忘记老北京气韵的人们找寻到自己记忆深处的腔调,让想来北京旅游的人们有机会真正明白来北京要吃点啥、看点啥,老北京到底是怎样的。为此,他游走在现代北京的街头巷尾、古寺园林,寻找尚存的老北京气韵,并将目之所及且依稀尚存的、原汁原味的老北京的风物图景记录下来,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文字,带您品尝地道的老北京传统吃食,体味属于旧京的文化与遗迹,认识三千年古都最本来的样貌,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韵味。


扫描二维码购买《街角的老北京》



推荐阅读


建国70年里,谁家还没置办过这些年货了?

京志|除了京天红,姆们还留住了这些城南旧事!




点击“阅读原文”进微店,购买本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