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旧影 | 她拍下的每一张照片,都在致敬老北京的“匠人精神”!

砖砖 正阳书局The Gateway 2019-06-03

在中国近代史,尤其是北京的摄影历史上,一共有两个有名的“莫理循”。其中,乔治·莫理循(George Ernest Morrison)是曾经《泰晤士报》首席驻华记者,王府井大街曾以他的名字命名;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并不是这位叱咤北平的政治家,而是他的儿媳,海达·莫理循(Hedda Morrison),一位深入中国民间的德国女摄影师。


海达·莫理循(Hedda Morrison)在北京的13年,骑着自行车到处跑,拍下了几千张反映地方风土人情的照片。


1933年,海达·莫理循以德国 Hartungs 图片社摄影师的身份来到北京城。在1933年至1946年长达13年的北京生活中,海达以细腻的女性视角记录着一个平实的古都北京,她镜头下的老北京特别有“人味儿”。

 

海达·莫理循拍摄的少女


在她拍下的几千张老北京照片中,有不少民间手工艺人的影像,记录着当时匠人的工作状态。这些手艺有的早已被机器替代,而有的幸运地保留至今,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有人。在五一劳动节之际,我们谨以这些旧影纪念那些朴实无华的老北京手艺人。



"京绣",又名"宫廷绣"或"宫绣",是“燕京八绝之一”。清末期北京涌现了许多家"绣坊",传承了"宫廷绣"的一些特点和针法,使得图案内容更加民俗化、与生活更加贴近。


雕漆工艺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由于色彩的不同,亦有“剔红”“剔黑”、“剔彩”及“剔犀”名目。


北京雕漆造型古朴庄重,纹饰精美考究,与景泰蓝、牙雕和玉雕并称京城手工艺的“四大名旦”。


雕漆作坊的小学徒,手艺已经有模有样了。


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点蓝


磨光




老北京管玻璃制品叫“料器”。北京料器始于明代,清朝康熙年间(1662一1722年),皇帝命工部在北京京琉璃厂设置御厂,制造料器供奉内廷,时称"宫料"、"御琉璃'。


清代时,制作料器用"京料"(即博山料),民国后改用"洋料"(洋行提供)加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手艺人才开始自己化料,可成批量的生产成品。


北京的料器工艺,最为人称道的应该要数“葡萄常”的拿手绝活,玻璃葡萄。


葡萄常的玻璃葡萄表面能有一层白霜,就像刚摘下来的葡萄一样,让人真假难辨。



裱画,又称裱褙,是中国书画的一种装潢艺术。要说北京裱画去哪里,除了琉璃厂还真说不出第二家。(请大家记住这位师傅,他非常多才多艺,出现在下面很多照片中)


手工裱画


修补


晾干



裱画师傅一般具有比较强大的临摹能力和绘画基础。之前这位剃圆寸的裱画师傅在接下来的场景展示出了过人的绘画能力。


花鸟鱼虫都不是事儿


哥还会画“丝绸画”


以及裱“丝绸画”


丝绸画是以真丝为底材绘制而成的艺术绘画,现在已经不多见了。




丝绸画还有很多衍生品,手绘丝绸壁纸就是比较高端也比较流行的一种。





当时北京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手工艺品,就是手工地毯。上面这种是织毯,下面这种地图的图案是用剪刀剪出来的。




这是一位正在制作铁画的手艺人。铁画是用铁片和铁丝锻打焊接成的工艺品,一般涂成黑色或棕红色,题材多样。


它将民间剪纸、雕刻、镶嵌等各种艺术的技法溶为一体,采用中国画章法,黑白对比,虚实结合,另有一番情趣。




还有一项民间绝活几近失传,老北京人都熟,耍耗子的。今年春节在东岳庙的非遗庙会上又见着了。上图是一位“耍耗子”艺人正吹响唢呐招揽生意。




琉璃厂的文房四宝也是京城闻名,其中戴月轩的毛笔更是首屈一指。当年京城里制作毛笔的作坊也不少。


这位少年手里拿的就是制作“狼毫”用的黄鼠狼的尾巴。




在中国冷兵器史上,弓箭的制作是门极其复杂的手艺。北京曾有十七家手工作坊制作弓箭。但是到今天,这门手艺已经频临失传。




剪纸摊儿


剪纸工艺


给剪纸上色



如今我们总说“匠人精神”,也许对于这些老北京的手艺人来说,“匠人精神”根本不是要求,而是融入到每一个动作里的职业操守。


玉雕师傅


正在打铜壶的铜匠


银器作坊


专注的银匠


年轻的铁匠学徒


木匠


做灯笼的


乐器作坊



在老北京的街头巷尾,总有一些手艺人就地揽活,在宅门前面卖些小玩意儿糊口。


草编玩具的手艺人兼摊主,孩子们想要什么他都能做出来。


草编青蛙,确定不是忍者神龟穿越过去的?


画糖人


捏面人





推荐阅读


漫谈 | 300多年,从“三山五园”到“世园会”,京城园林独一份儿!


城与人 | 那些被拆了的四合院,都被他画下来了


轶事 | 19世纪初,琉璃厂登峰造极的文物造假业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两代摄影师 一座北京城》


一份横跨半个世纪的城建档案


侯凯沅、 刘锦标、 赵树强/图

徐家宁/文


《两代摄影师 一座北京城》所遴选出的百余组城市影像,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呈现给世人的是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新千年,经历了和平解放后的新生、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沧桑巨变,以及新千年北京奥运会所带来的空前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历史变革,在空间结构和城市风貌等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限时优惠和特惠套餐

请扫描二维码,进入购买页面查看





合作请联系微信号:jingshimo


点击“阅读原文”进微店随便逛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