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最扎心的时刻,就是过春节了……寂寞孤独与谁说?
一开始以为就算离开家,
也能什么都自己搞定。
一直不是个恋家的人,
直到出了国,才发现,
再独立的人,
都有心中最柔软
不愿被人触碰的地方。
事情还是要从我出国的第一年开始说起。
2013年冬天,
是离开家的第一个春节。
我是学校的春季生,
到美国也不过几星期。
恰逢新学期的第一个考试,
忙得晕头转向,
考完试后
走出教学楼才发现竟已是除夕。
一段时间的三餐不规律与三班颠倒,
我头晕恶心胃绞痛。
去了医院,医生的建议是做胃镜。
我说:“好,那现在就做。”
因为我一秒都忍不了这种身体上的折磨。
我以为我很坚强,不就是做个胃镜吗。
医生说,“明天来吧,带个朋友陪你一起。”
我说,“不用,我自己能行。”
但心里的潜台词却是,带谁?
这人生地不熟的。
怎料,医生却说,
“不行,胃镜需要打麻醉,
医院规定必须有人陪同。”
我看着医生,咬着嘴唇,没有说话。
我握着的手机,
屏幕还亮着前一秒妈妈发来的微信:
“宝贝啊,过年了。
你在美国怎么样呢?一切都好吗?”
“特别好,我们这里下雪了,
教授和同学都特别好,住的也舒服,
不用担心,哈哈哈哈哈!”
我以为我很坚强。
医生走了,
我的眼眶却一直泛红,眼泪开始打转。
妈妈的信息又来了
“那我们就放心了!
好好照顾自己,不要冻着了。”
我当时就崩溃了,不争气地掉眼泪。
那天我在急症室门口哭了好久,
久到我都不记得最后是怎么回的宿舍。
我一直以为我很坚强,
但在那一刻我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我想回家”。
2014年,是第二个没有家人的春节,
我掐着点爬起床看延迟的春晚。
天蒙蒙亮,
白人室友还在酣睡。
我去宿舍的公用厨房泡了一碗泡面,
加了华人超市买的王中王。
没满21岁的我偷偷开了一瓶青岛啤酒。
对比去年,这样的春晚我满足了很多。
为了不吵醒室友,我套上耳机。
看到好笑的地方,一个人扑哧扑哧傻笑。
一首《时间都去哪了》,
眼泪再也憋不住。
“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看你眼睛就花了,”
唱进了多少留学生的心。
主持人们倒数着春节的到来,
我也回着手机里的拜年微信。
中午有一节写作课,当堂写作不能翘。
整理好书包,掐着时间,
想多看一会儿在国内最不屑一顾的春晚。
但还是得出发去上课了,
没等到唱完《难忘今宵》。
外面艳阳高照,
天气却还是一如既往的冷。
今天,在这里,
又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星期四。
你知道过年了,
可是,
和你擦肩而过的人,便利店里的人,
巴士上的人,教室里的人,
似乎没有一个人知道今天是春节。
2015年,早就知道这又会是一个不能在家过的年。
来美国这些年,朋友也变多了。
今年和几个好友约好一起包饺子,看春晚。
大华超市买了火锅底料,一桌子的菜。
结束了当天学校CSSA的活动,提着食材
飞奔去朋友的house,看录播的春晚。
都说,看的不是春晚,是情怀。
大家有说有笑,一起过春节,似乎终于有了“年味”。
那一年,刘德华唱了一首《回家的路》。
“回家的路拍一拍肩上沾染的尘土,
再累也一样坚持的脚步回家真幸福”。
空气仿佛凝结了一般,再没人说话。
结束晚上的聚会,有说有笑的拜年道别。
回到自己的宿舍
打开门,一床,一书桌。
明白了什么叫做空气中都透出了寂寞。
在中国,没有看春晚,年夜也是一样过;
在美国,看完了春晚,年夜也只有“这一天”。
2017年,毕业后移居到了纽约。
曼哈顿是除了中国以外,
华人密度最高的地方。
公寓的西裔doorman
都能用醉人的口音和我道一声“新年好”。
那天公司加班,
春节对我来说就是又一个工作日。
下班挤上地铁准备去中国城买烧腊。
中国城Canal Street那站有人在唱《我的中国心》
打开朋友圈,已被春晚纽约华人拜年的公益片刷屏。
妈妈发微信给我:
“我刚看春晚,看到纽约啦。
你是不是就住在河边那里呀?”
“我和你爸看到纽约都激动死了!”
晚上,和朋友们去了法拉盛,
说是大过年的喝几杯。
喝着喝着就都哭了,
朋友说的那句话我现在还记得。
“第一次觉得饮料是苦的,
第一次觉得酒才是甜的。
年从我们身上辗了过去,我们过不过,都过去了
是谁TM发明了出国这么寂寞的事儿”。
记得小时候的我们,在国内,刚放寒假,
就开始对着挂历,掰着手指头算日子,
心里默默念叨着,
“春节怎么还不到呀。”
对于过年的期盼不是没有道理的。
厚实的红包,是一年份的零花钱担当;
有吃不够的软糖、硬糖、酥糖、脆糖、虾糖,
香瓜子、白瓜子、开心果、
榛子、松子、杏仁、花生,
还有吃到撑的葡萄干、香蕉片、
地瓜干、苹果干、以及冰糖葫芦。
总之就是茶几上满满当当全是吃的。
还有一年难得一次被允许的熬夜;
拆开爸爸妈妈准备的礼物包裹时的兴奋;
院子里、大街上放飞的各式各样的绚烂烟花;
年夜饭桌上满满当当的鸡鸭鱼肉……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白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
盼星星盼月亮,
终于到了年三十儿。
一大早就屁颠儿屁颠儿地跟着爹娘去超市,
做最后的扫荡工作。
超市的bgm喜庆得让人误以为到了春晚现场。
“恭喜恭喜恭喜你呀~”
“我恭喜你发财~我恭喜你精彩~”
不知道为啥,
一听到这些“春节序曲”,
心情的雀跃指数就会呈指数上升。
趁着妈妈不注意,
再偷偷往购物车里放一包旺旺仙贝,
嗯,还有薯条虾片,也是过年必备。
平时没吃够的零食,
过年期间要一次性补回来!
长胖?我们没在怕的。
回到家,
一家人齐齐整整地大扫除、贴春联。
还积极性很高地帮妈妈一起和面、擀饺子皮,
虽然做不到中间厚、两边薄,
饺子皮往往还被擀成了正方形。
春晚当然是除夕夜不可或缺的陪伴。
虽然春晚已经从原来的
“一年流行语的创造者”,
变成了如今的
“一年流行语的总结”;
虽然大家的乐趣已经从看春晚本身,
转变成了微博吐槽;
虽然我们越发只是把春晚当成背景音,
不再像小时候那样,
虔诚地坐在电视机前,
不肯放过任何一个节目,
提前查好节目单,
规划好可以去厕所的时间。
但春晚是我们过年的共同记忆,
说不清哪里好,
就是谁都替代不了。
原来是赵丽蓉、赵本山,
然后是郭德纲,再后来是沈腾,
他们的节目演完了,
也就意味着我们要开始准备出门放鞭炮了。
男孩子们成群结队地
放摔炮、大地红、串天猴、二踢脚;
女孩子胆小,远远地看着,用手捂住耳朵,
看得心里痒痒的,点燃一把呲花。
夜幕中的一束束火光闪耀,
是对新春最美好的祝福。
而现在,身在国外,
春节陪伴我的,
不是家人热闹的聊天打趣,
不是窗外噼里啪啦的鞭炮,
不是窸窸窣窣的麻将洗牌;
我有的,
是这周末就要due的assignment,
是下周要考的midterm,
是对家人更浓郁的想念。
除夕夜表妹去我家玩,
给我传了一张大家族的合照。
照片里,家人都笑得开心,
可那里面却没有我。
我以为,在国外这么久,
我的心早已修炼成了金刚石。
没想到,年三十儿的一通越洋视频电话,
就足以戳中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小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
长大了笑着笑着却哭了。
害怕过春节,
其实只是不想让习惯了坚强的自己,
在面对爸爸妈妈的时候,
被一瞬间打回原形——
不管在外人眼中我们是多能干坚强的大人,
在爸爸妈妈面前,
我们永远是那个让他们难以放下心的孩子。
因为家,从来不需要我们长大呀。
春节快乐,所有身在异国他乡,
正在学习长大的孩子们。
Ref:
图片来源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