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昭寺夜景照明设计——兼论古建文物照明设计的策略权衡

牛本田,张昕 照明工程学报 2022-07-28

本文刊载于《照明工程学报》2019年第30卷第5期

本文作者:牛本田,张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50708047)

摘  要:通过回顾大昭寺夜景照明设计,梳理古建文物照明策略:以保护文物为第一原则,解决功能照明为基本目标,适当补充景观照明,并充分尊重当地居民的文化传统与审美习惯。

关键词:藏传佛教建筑;照明设计原则;策略权衡;文物保护;文物本体安全

0引言

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藏族地区最早的寺庙之一,其周边以传统藏式民居为主,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此环形街道称为“八廓街”,每日有来自各地的藏民,到大昭寺行转经和跪拜仪式(图1)。大昭寺原有夜景照明,灯具直接安装于建筑本体,存在安全隐患。受拉萨市委、市政府委托,本次设计以保护文物安全为第一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升夜间光环境。

图1大昭寺主入口
(照明改造后,摄影:Jackie Chan)

1大昭寺的建筑学价值

(1)在宗教地位上,建于公元7世纪的大昭寺,是一座1300多年历史的藏传佛教寺院,相传文成公主为镇压罗刹女魔而建,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1]大昭寺建筑为土木石结构,其宏观布局基于佛教中关于宇宙理想模式的曼陀罗式(坛城),是藏族人民精神世界的圣地[2]

(2)在空间地位上,拉萨的城市基本格局是以同心圆结构的转经路线建立起来的,以大昭寺为圆心,形成了“囊廓”、“八廓”、“林廓”三条转经路。空间关系上,大昭寺的最高点为释迦摩尼殿的金顶,高度超过20米,其他各殿高度在10—14米。旧西藏有专门的法律规定任何城内建筑不得高于大昭寺,保证了大昭寺对拉萨城市天际线的统治地位[3]

(3)在等级秩序上,普通藏式建筑为平屋顶,只有大中型寺庙的主殿才会在平顶上加建金顶,大昭寺的金顶为铜质镏金仿汉式歇山顶,其建造工艺复杂,选材贵重,是藏族地区最高等级建筑的标志[3]

2寺与人的关系

(1)寺与僧侣。寺内有僧人常住修行,僧众的宿舍位于大昭寺外圈,因此照明灯具需严格控制光束角及照射范围,做好防眩光处理,避免影响僧人的夜间活动和休息。

(2)寺与信众。转经是藏区信众进行祈祷的最为普及的一种形式。来自各地的朝圣者,沿八廓街,以顺时针方向,或手持转经轮行走,或一起一伏,以叩着等身长头重礼表达对大昭寺的崇敬。照明设计应尊重转经文化,避免灯具眩光及环境亮度过高影响朝圣者的行进[4]

(3)寺与游客。游客沿大昭寺轴线步行至西侧广场,视野主体为大昭寺西侧正立面,由大面积白色石墙及红色边玛墙组成,视觉焦点为上部金顶。沿八廓街绕行,或在八廓街外侧坐而休憩,亦可在民居建筑的上层空间或缝隙间看到金顶,虽不能时时看见,但空间意向上一直为金顶所统领(图2)。大昭寺夜景照明设计的重点是寺内金顶、经幢和西立面,由其组织视觉、身体、意识上的特殊体验。

图2在广场与周边道路看大昭寺

(照明改造后,摄影:Jackie Chan)

3照明设计——策略权衡

(1)视觉意象的夜间转译藏族人民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之说,拉萨市由大昭寺向四周延展而来,照明设计应当突出大昭寺的统治地位,将寺内各佛殿金顶作为主要照明对象,是夜晚最亮的“发光体”。当夜幕降临,大昭寺周边建筑、八廓街、拉萨市甚至整个藏族地区山川河流仿佛被大昭寺金顶的“光”照亮(图3)。

图3夜间视觉意向图(绘制:牛本田)

(2)基于文物本体安全的照明设计确保大昭寺的木质结构安全是此次照明设计的第一原则。所有照明灯具点位、电气管线全部脱离大昭寺本体范围,在外围新建公共用房及建筑结构较稳定的传统民居房顶设置灯组,确保大昭寺文物本体范围内无安全隐患(图4)。因此,决定了本项目仅能采用极窄角LED投光灯,并严格控制照射方向与范围,即,只照亮寺内金顶区域,不影响大昭寺前广场朝拜及八廓街转经的藏民活动,不影响寺内僧众夜晚休息生活。远离文物的LED灯具,也保证了红外和紫外辐射的消除,最大限度降低对彩画等感光文物的影响。

图4红框为大昭寺文物红线范围,黄色为金顶照明示意
(绘制:牛本田)
(3)灯具节点设计。东、西、南、北4个方向的投射距离分别约为35米、170米、25米、50米,通过模拟分析选择不同功率、光束角的灯具组合。其中西侧灯位距离较远,特殊定制3°极窄角、80W投光灯,光斑严格控制在金顶范围内(图5)。

图5在周边建筑屋顶看大昭寺与改造灯具

(摄影:Jackie Chan)

大昭寺西侧广场两侧是约10米高的商业用房,东、南、北三侧为传统藏式民居,建筑高度“参差不齐”,结构多以木质梁柱为主,年代久远,不宜大规模施工作业。针对现场复杂的建筑环境,特殊定制灯具支架(图6),采用工厂制作的模数化标准件,现场组装,减少现场工作量。灯具支架采用不同模数标准件搭配组合,可以组成不同高度、数量的灯组,根据各屋面实际安装条件,灵活布置。如安装位置屋面较低,与被照物之间有遮挡,可选用高灯组。

图6定制模数化灯具支架(绘制:牛本田)

(4)西立面投影。西侧广场为观看大昭寺的主视角,游客与信徒多由此集散。西立面主体为大面积白色石墙,顶部为红色边玛墙,是大昭寺、八廓街区域唯一适合作为投影展示的载体。广场两侧屋顶架设投影机房,在重大节日期间,播放关于藏族地区历史文化的视频,烘托节日气氛,促进夜游经济发展。为避免影响寺内僧众休息,视频投影做特殊处理,所有僧舍窗户位置实现“零照射”(图7)。

图7投影方案示意(绘制:牛本田)

(5)广场照明改造。改造前,广场庭院灯为传统光源,能耗高,照射范围小,有大面积暗区。改造后,庭院灯增加两种不同功率/角度的3000K投光灯搭配使用,其中光束角46°、功率55W投光灯照亮广场两侧区域,光束角28°、功率81W投光灯照亮广场中部区域(图8)。提升广场的照度均匀度,并增加场景智能控制系统,在凌晨人流减少时,降低照度与能耗。

图8大昭寺广场照明改造后(摄影:Jackie Chan)
4古建文物照明设计的策略权衡

随着各地大力发展夜游经济,人们对古建文物的兴趣正从单一的日间游览转向夜游、虚拟体验等多元化旅游,古建文物的夜景照明受到高度关注。

以大昭寺为例,如果仅从视觉效果考虑,在建筑本体安装灯具,建筑细部将更具表现力,金顶各侧都可以被照亮,整体观赏性提高。但基于文物保护的原则,灯具全部脱离建筑本体,寺内金顶仅能照亮外侧面,经幢也只能靠余光扫亮。保护文物的同时,也牺牲了部分视觉效果。

文物建筑照明的主要注意事项包括:

(1)照明设备、管线应脱离文物建筑本体,安装、维护的操作全程也要确保文物安全。

2)可见、红外、紫外的光辐射应确保感光文物的安全,常被忽略的是光可以穿透建筑表层,照射到室内文物,更不应干扰内部空间的正常使用。

(3)照明设备不应影响日、夜间主要视角的观看,不宜采取伪装成文物一部分的藏身方式,避免对理解文物造成误读。

(4)照亮文物的借口经常是“文物需要被看见”,但在夜晚背景下,亮度过高将使建筑由“表面模式”转变为“发光模式”,反而看不清楚细节了。

对于绝大多数文物古建,人工照明无法复现历史上的夜间景象。从这个意义上说,夜景照明设计具有创作的属性。按照创作的评判逻辑,或者选择尊重历史面貌的路径,如英国、日本的一些经典照明设计作品,或者选择应对新的空间职能和艺术追求,如艺术家创作的具有现当代性的光艺术作品。如果不能在尊重原貌的呈现和拒绝复制的创作之间选择其一的话,文物建筑的照明将处于极为尴尬的境地。在未有理想方案之前,保持黑暗也是值得尊敬的态度,不应将文化内涵传播的责任过度寄托于夜景照明,尊重历史、尊重文物的策略本身就是最好的传承。

项目信息:
业主:拉萨市八廓古城管理委员会
照明设计: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张昕工作室
施工单位:西藏朗明机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设计:丝路视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控制:北京信达电通科技有限公司
灯具产品:ERCO欧科照明(90%)、iGlow艾格罗(10%)
投影产品:BARCO巴可投影
摄影师:Jackie Chan, 悉尼/ERCO欧科照明


参考文献
[1] 郑斌.拉萨大昭寺建筑特征及现实意义的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
[2] 宋卫红.藏文化的空间句法——视觉人类学视野下的藏族空间观念[J].民族艺术,2016(01):25-31.
[3] 王一丁,吴晓红.拉萨老城区宗教聚落空间形态探析[J].西藏研究,2014(02):82-99.
[4] 高城.藏民转经文化探源[J].寻根, 2013(06) :72-79.

[5] 徐宏.宗晓萌.日本古建照明设计艺术浅析-评内原智史的照明艺术哲思[J].大众文艺,2018(18):66-67.


☞延伸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