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永远的怀念

新媒体中心 温州大学 2021-10-14

写在杨彬同志因公殉职周年之际




2019年的夏天,缓缓地来了,似乎想来得慢点、再慢点。高教园区偶尔有雨,雨水浇淋着郁郁葱葱的树木,敲击着鳞次栉比的各幢建筑,最终汇入流淌的河流,滋润着大地田野。


走过高教园区郁葱的树木、高大的建筑和美丽的河流,我又一次想起了他——一个身材并不高大、总是满腿泥巴急匆匆地擦肩而过的人。“2018年7月9日早上,我在参加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开营仪式时惊闻噩耗,来不及等仪式结束就驱车赶往医院,杨彬院长已抢救无效与世长辞。我一直不能接受眼前的现实”,张有全老师眼噙泪水,哽咽着回忆。


一直不能接受,这是多少人共同的心声,我们宁愿时间的记忆中,没有2018年7月9日那一天。今时今日,顺着他走过的那些路,看看依然思念他的那些人,记起当时他无私奉献的那些事。


硬骨头挑担子


时针拨回到那场高等教育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浪潮。1999年,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国家提出高校要实行后勤社会化改革。原温州师范学院从2000年启动改革,并从社会公开招聘总经理。由于改革的难度和阻力,一年不到,外聘的总经理就主动辞职了。36岁的杨彬老师走马上任。


啃下后勤社会化改革平稳过渡的硬骨头。党委点将、临危受命,一纸调令就让杨彬老师离开了深爱的讲台,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后勤事业中。整整8载岁月,他以高度的责任感讲政治、讲团结、讲奉献、讲执行、讲效率,以敢啃硬骨头的精神,使后勤集团走在全省高校后勤行业的前列。“这是一项颇具挑战性和开拓性的工作,面对艰巨的工作,我时记组织的信任”,杨彬老师在任职期满考核中写道。


时记组织的信任,就如同他常常说的,保持稳定是最大的政治。后勤发展总公司是在总务处的基础上成立的,利益牵扯千家万户,事情更是千头万绪,如何实现快速的改革发展与公平的人岗事责匹配是一个大考验。短时间内,他鸡鸣起、熬通宵、查资料、学经验,起草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提出、讨论、推倒、再提出、再讨论,直至方案既具科学性又具操作性。


《后勤社会化改革具体方案》《后勤发展总公司机构设置方案》至今仍然没有落后于改革形势。全面实行岗位聘任制,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劳动工资制度,至今仍然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立足学校,面向社会,不断开拓经营性服务项目,至今仍然是后勤集团提升造血功能、实现内涵发展的方向。


拿下新校区生活区征地基建的拦路虎。2001年,学校招生规模扩大,需要尽快完成部分新校区的生活区建设。瓯柑林、泥泞路,到处是呼啸而过的搅拌车,到处是框架林立的建筑物。谁也难以想象今天的高教园区是如此的处处有景。张有全回忆中有无数个“想不到”:“想不到一年不到的时间,6万多平方米的生活区大楼拔地而起,想不到杨彬同志的勇气那么大!”


当时高教园区东北片还没有小灵通、手机的基站,工地信号很微弱,进楼内就会失联,大家只能现场办公。专用笔记本,头盔,高筒靴和身上的泥浆,是杨彬同志的标配。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着工程总包与分包的职责落实情况、逐级汇报的工程进度,哪里挖沟埋水管、排污管,哪里筑电缆沟、弱电井,何时外墙粉刷、室内装修、浇筑道路,何时安装厨房设备、寝室家具、卫浴设施等。邱昌银回忆道。


2002年8月,学校对后勤公司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评估、督查,得到了“定位准确、要求严格、管理规范、深受师生的好评,服务质量大为提高,服务水平和档次有明显的改善”的好评。在400份民意测验结果中,师生代表对他评价的优秀率高达84.4%。


再也没有机会可以问,从深爱的讲台,干净的办公室选择后勤,是否有过后悔,是否有过埋怨,是否有过退缩。再也没有机会可以问,如果当时他没有坚持住,没有那么拼,是不是就没有那么累,没有那么苦。只是再不会有如果,或许他所有的话都汇成了总结中反复出现的那句承诺: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是我的人生誓言!


思无涯 共发展


九山湖畔,少年怀梦。浩然师道,润育初心。肩负着师道,追求着师德,坚守着师魂,23岁的杨彬老师选择回到家乡宜山中学工作,5年后,表现优秀的他重新投入母校的怀抱,开启新的职业生涯。


书记、总经理、院长,是他担任过的不同职务,而他最在乎的就是教师的身份,最深厚的就是教育的情怀,最喜欢的就是“杨老师”的称呼。2009年10月,他履新成教院院长。转任计财处的任瑞璋打趣地说,现在应该改称您“杨院长”了。他还是以往那种微笑,而又不失严肃地纠正道:“阿璋,为什么改称呢?我还是那个‘杨老师’啊!”


躬勤而业精。杨彬老师的工作岗位,是一次又一次的“跨界”。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成为“多面手”,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完美转型?答案就是在他的勤奋之中。1988年9月,刚刚毕业一年的他,就考取了杭州大学中文专业函授本科,经历两年半的边工边读,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1993年5月至1995年7月,又在浙江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助教进修班学习,通过了7门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1999年9月至2002年7月,又参加了中央党校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班的学习。2006年9月至2008年7月,参加了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的教育领导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进修学习,并顺利获得在职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


整整20年,从24岁到44岁,是人生最宝贵的黄金时间。而他如同一匹不知疲倦的马自我加鞭,不断接受挑战,从专科到硕士研究生,从中学教师到高校中层干部。或许有人说,运气真好,或许有人说,上天眷顾有准备的人。可是,其中甘苦有谁可以明白。1990年,才刚刚26岁的他,顾不得新婚燕尔,依然忘我工作,还要进修本科学历。1993年,刚刚调入母校不久的他,顾不得牙牙学语才满2周岁的女儿,再次踏上进修之路。每一次的收获和进取,都有人间快乐的放弃,家人团聚的牺牲,是“学高为师”的精神始终鞭策、激励着他前行,是学校的重托、组织的需要始终鼓舞、支撑着他前行。


正是在艰辛创业的过程中,他形成了“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经验即成果”的理念,先后撰写了《高校后勤改革中“新、老”人融合稳定问题思考》、《强制性制度变迁与高校后勤改革》等论文。提出了“后勤改革一定要协调渐进、稳步发展”“制度的创新要求社会保障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及后勤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等相应配套改革”“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劳动一直以来既是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等建议观点。


身正而为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杨彬同志总是说,一花独放不是春,花要叶扶,人要人帮。他始终把传道授业解惑看成是一种行为自觉。在他的带领下,张有全等一批年轻的同志得到快速成长。刚刚留校的我,深深地被他的品格折服,义无反顾地加入他的团队,因为他从不藏着掖着,从不怕被超越,而是不断地叮嘱、精心地指导。张有全说道。他总是说,要牢记高校工作人员的身份。当得知邱昌银发展面临困难,他专门找他谈话鼓励他,支持他到教育学院兼课。后勤公司的金丰盛每每遇见杨彬老师,杨彬老师就鼓励他要多学专业知识,要有专业技能。在他的激励下,金丰盛努力学习,一年后就拿到了人力资源技师和高级网络管理员两本证书。


要求高、要求严,但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是同事们对他最深刻的记忆。面对重大任务,他总是陪伴大家的身边。工作中,他考虑最多的是,师生来办事方便不方便,工作是不是遵守了规定,“工会小家”是不是满足员工的需求……


后勤集团工作的日日夜夜,他始终率先垂范“节俭就是效益”的要求。2004年6月,彭圣君陪他去浙江大学参加教育厅举办的“农校对接”会议,他一定坚持忙好工作才出发,到达杭州已经夜间22:00,两个人都饥肠辘辘,彭圣君总在想,陪着领导出差,要照顾好一点,找个好的餐厅吃一顿,而出乎他意料的是,杨彬老师一下车就在车站边的小店点了两碗面,然后找了一家“条件并不好”的宾馆。彭圣君怕他休息不好,征求是不是换一家,而他却说“能省就省,就是睡一晚上嘛!你早点休息,我再去写点明天会议的思路”。


软心肠待世界


杨彬老师总是说,人是最宝贵的财富,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在难处帮一把,马在难处莫加鞭,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垂范”、“带头”、“真诚”、“服务”是他档案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这不仅是一种总结,更是一种自我要求。


公平的守门员。2006年5月,新温州大学正式揭牌成立,随后,组建了温州大学后勤集团,他被任命为总经理,率先提出了“制度融合、人员融合、感情融合”的工作要求。他敬畏权力,深知班子的团结多么重要;他遵守规则,切实尊重班子的每位成员;他自我限权,将经济职责及审批权限进行授权。


面对刚刚合并组建的后勤有限公司和1186名员工,面对定岗、定责、定薪等艰巨的任务,他克服夏日炎炎,放弃暑假休息,与班子成员一道加班加点,任劳任怨……“他那时候40出头,精力真是令人佩服,有时整夜都在看人员档案,记忆力特别好,对大家的情况记得都很清楚”,时任副总经理的贾增光说,“基本情况了解后,他一个一个中心跑,一个一个部门负责人谈,又跟班子一起商量,一起酝酿方案”,为实现平稳过渡、稳定校园大局奠定坚实基础。


人生在世,谁能无情?2008年8月,学校提出集团公司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要求。部门合并重组,中层职数压减,所有中层公开竞聘上岗。他知道,制度大于人情,规矩大于人情,公正大于人情。他提出,进行公开透明的竞争选拔,评委由学校相关部门领导组成,班子成员全部回避。为了顾全大局,稳定人心,他亲自找相关人员谈话安抚。任瑞璋回忆谈话的情景仍历历在目:虽是领导,说话却犹如兄长,委婉而又充满鼓励,中肯和耐心地分析形势、展望未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以信心和希望。


善良的暖心人。在学校师生的印象中,大部分后勤员工来自农村,是低学历、低技能、不爱学习的“粗人”。将心比心,杨彬老师知道,如果不是为了生活,谁愿意背井离乡,那些朴实的员工,都怀揣过上好日子的梦想。“要给后勤人员带来稳中有升的客观保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下心来、留下来”,每每在规章制度制定时,他总会想到这一点。


2007-2008年,他带领制订了集团层面的15项规章制度,内容涵盖财务管理、质量监控、进修培训、劳动分配等方方面面。他推进了管理岗和骨干队伍的“学历提升计划”和“技能提升计划”,使得队伍的学历结构大大改善,涌现出一大批中级、高级、技师级员工。


2010年5月,学校对杨彬同志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任瑞璋深感“诚惶诚恐”。杨彬老师安慰他:“审计工作,我们要正确面对,不要顾虑,不要担忧,安心工作,我们要全面配合,正视问题,认真整改,有问题是班子的,是我的”。李红芳,餐厅的一名普通员工。在将近下班时,突然被啤酒瓶炸伤了眼睛,她感觉天塌了一样,年龄轻轻,肚子里还怀着孩子。杨彬老师第一时间赶到医院,联系到医院领导,请求给予特殊救治。钟炳强,是2002年入职我校的高级电工,先后获得“浙江省高校后勤第五届电工技能比赛三等奖”、“浙江省高校2016年度能源管理与服务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2007年9月,钟炳强将小儿子从老家接到温州,想在茶山就读,而当时学校不愿接纳转校生。杨老师问了问孩子的具体情况,满怀真诚地说:钟师傅,你拼命干工作,不就是为了孩子有个好环境好前途么?你为集团做了贡献,我理应为你解决困难。他带着钟炳强去找茶山街道的领导,去找学校的领导。2008年10月,他长期不在父母身边的15岁大儿子有了“小情绪”,闹着来了温州,而异地转学又没有那么方便,就想自己带在身边教点技术。杨彬老师知道后,严肃地批评:钟师傅,你好糊涂,小孩子一定要去上学哪!正是在他的帮助下,昔日的小伙子已经大专毕业。


不思量,自难忘。

杨彬同志因公殉职后,退休已经十年的毛亦巧,总是会不自觉地去学院路校区走走,心心念念那些难以忘记的往事和那个熟悉的身影。

杨院长,是一个好人哪

一个经常说“花要叶扶,人要人帮”的好人

一个内心装满阳光的好人

一个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好人

……

杨老师,杨院长,您永远在我们心中!


温州日报 | 温大让传统文化融入留学生教育

暑期留宿安排和新版校历来啦!

温大迷人风景画,哪里会留下你的一笔来了!



责任编辑:唐子涵

审稿:罗辛博

终审:孙德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