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温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四方一流“沃土”滋养出国家一流专业

新媒体中心 温州大学 2021-10-14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温州大学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专业,文脉可追溯至1906年孙诒让先生创建的温州师范学堂。在百年的历史积淀中,一代词宗夏承焘、戏曲宗匠王季思、经史学家周予同、古文字学家戴家祥、著名作家王西彦、敦煌学专家蒋礼鸿、戏曲学家徐朔方、九叶诗人唐湜等为该专业铸就了深厚的人文底蕴。


承前启后,薪火相传。2003年,该专业依托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2008年,该专业被确立为省重点专业;2019年,成功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新时代背景下,该专业将如何立足瓯越,融合中西,传承人文精神,继续谱写新的历史篇章?今天,记者带您走进温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师范人才占我市中学语文教师半壁江山

    全国首开创意中文方向育“三能”学生


“老师,您是哪个学校哪个专业毕业的?”如果温州的中学生们向自己的语文教师提出这个问题,那么他们很大概率会得到统一的答案——“温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温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分师范和创意中文两个方向,师范方向毕业生活跃于全国大多数省市的教学一线。统计数据显示,该专业已成为浙江省中学语文师资培养中心之一,培养的人才占据了温州市中学语文教师的半壁江山,并逐步辐射全国。仅温州,50%以上的省、市、县各级教坛新秀就毕业于该专业,另外还诞生了一批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



温大创意中文实验班的开设在中国内地高校算得上首创,它以传统中文为底子,整合文史哲和文化创意资源,强化写作实践教学,培养具有深厚的传统汉语言文学修养、能适应新媒体时代需要且富原创力的写作与策划人才。温大人文学院院长孙良好教授表示,该方向致力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文化创意能力、写作实践能力”三大能力,是传统中文专业转型的新模式,自2015年创办以来就备受关注。


■四大“一流”为专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毕业生就业率近三年均达9 8%以上


孙良好同时也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温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负责人,他告诉我们:“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后,有四个‘一流’在强力支撑。”

可以了解到,第一个“一流”指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所依托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为“十三五”浙江省A类一流学科,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是温大博士点培育的重点学科。作为温大的学科高地,该学科既能以科研“顶天”,又能以服务“立地”,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劲动力。

第二个“一流”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A类重点研究基地——浙江传统戏曲研究与传承中心。温州大学副校长薛伟在2018年6月举行的中心揭牌成立仪式上说:“温大将努力打造成为南戏研究、中国传统戏曲研究的高地,把中心打造成温大对外宣传的一张金名片,成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


一流师资是滋养温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第三方“沃土”。该专业底蕴深厚,名师辈出,目前共有专任教师55人,其中高级职称占80%,博士学位教师占85.5%。马大康、王小盾、俞为民等教授为当今学界名家,张翎、东君、蒋胜男等知名作家以不同形式先后加盟温大人文学院。


温大汉语言文学专业茁壮成长的另一个重要支撑是一流生源。新高考改革以来,该专业招录的学生成绩全部超出一段分数线,录取分数连续三年居全校第一,在每年转专业方面也备受欢迎。优质生源造就了高就业率,该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还曾获评温大2018年最具就业竞争力专业奖(薪酬单项奖)。


■教师学术品牌支持地方传统文化建设

    南戏等特色优势研究居全国领先地位


经过多年发展,温大汉语言文学专业依托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凝练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等5个重点方向,南戏、山水诗、永嘉学派、文学的“温州现象”和域外汉文献、文艺美学、汉藏语言比较、鲁迅研究等研究已形成自身特色和优势,居全国领先地位。



其中,以南戏研究为龙头的传统戏曲研究,有力地支持了浙南区域传统和现代文化建设。说起南戏,就不得不提温大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俞为民。2012年,俞为民离开南京大学,来到南戏故里温州,开始了新的研究征程。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曾表示:“南戏是中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大部分戏曲都发源自温州,所以南戏的研究对温大的学科发展乃至温州的戏剧研究,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个人学术科研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的同时,俞为民还积极投身温大的学科建设,培养了一批南戏研究传人。他来温大后指导了17名研究生,其中多人考取名校博士生,且几乎每届学生中均有人获得学校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



感受清风微雨下“万壑不停雷隐隐,一川长觉雨蒙蒙”的诗意画卷,想象刘伯温“古来英雄士,各已归山河”的军师形象……整理山水诗是温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另一具有代表性的教师学术品牌。去年7月,孙良好率课题组成员前往文成进行山水诗文化调研活动:深入考察文成现存的古今山水诗稿、文化古迹与历史名人,并与文成县文联交流文成山水诗文献收集等情况。


教师学术品牌的形成,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域外汉文献和东亚俗文学的对接研究以及汉藏语言比较研究,为“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提供重要支撑;以文艺学为基础的审美文化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拓展出语言诗学、神话美学、地域文学、媒介传播等特色方向。


■六大文化品牌活动培养学生实战能力

    毕业生就业专业相关度远超全省平均


孙良好进一步介绍,温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行启蒙层、孵化层、实战层的三级层递实践体系,打造省内一流的教育实习、写作实践、语言综合能力实践等三大品牌实践课程,辅以文学周、文学奖、话剧节、百年语文系列、文化寻根系列、诗会系列等六大文化品牌活动,多角度培养学生实战能力。


 其中的“文学周”活动,足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昏黄的灯光、一张书桌、两把椅子、音乐声缓缓流荡……2019年11月举行的第三届文学周闭幕式,营造出了浓浓的诗歌氛围,师生们全情投入分享了自己精心挑选的诗歌。“诗歌中表现出来的对未来、对爱情、对自然的热爱与渴望深深打动了我。我们在活动中感受文学的魅力,潜移默化中增加对文学的热爱之情。”一名学生参加活动后,感慨地说。



在各类品牌活动的熏陶下,温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师范素养和写作能力日渐凸显。人文学院积极出版学生刊物《文字作坊》《文轩》,学生部分优秀作品在《福建文学》《温州文学》及各类报纸上发表,每位大三学生完成10万字个人作品集更是成为一大亮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该专业的学生组织发起“文艺供氧”活动,把自己读过的看过的而且深有体会的文艺作品推荐给居家的同学和民众,希望用各式各样的优秀文艺作品为身边的人和“远方的人们”提供精神的鼓舞和慰藉,为精神“供氧”,提精神之气。按主题分类,迄今为止已定期推送20期。这些都让该专业学生在就业时具有极大的竞争优势,省评估院的数据显示,该专业毕业生就业专业相关度分数比全省同专业平均水平高出15分以上。

谈及下一步的专业建设思路时,孙良好透露,温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接下来将在汉语言文学(师范)的基础上,继续办好创意中文,形成专业品牌特色,提升社会认知度,尤其注重与社会各用人部门深度、紧密合作。与此同时,争取尽早获批博士点,以期建立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教育体系,提高专业整体档次和水准。



▼ 更多关注请点击 ▼


点击查看:“温大国贸专业:温商人才的摇篮,商贸精英的沃土”


点击查看:“博爱雅艺:温大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师范类卓越人才”


点击查看:“温州大学法学院实行“法律+管理”主辅修模式培养企业法务人才”




资料来源:温州日报全媒体、人文学院、宣传部

责任编辑:魏亦萱

审稿:唐子涵

终审:付志义 

 

温大人文学院欢迎你 !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