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大激光研究院平台驱动发展 打造全市科创要素资源输出高地
近年来,温州浙南科技城作为温州国家自创区和环大罗山科创走廊的核心区,通过加强校地合作,推进与高水平科研院所共建高能级平台,初步形成了中国科学院大学与温州医科大学、交通安全应急技术国家实验室与温州大学等市内外高校院所共建共享发展格局。
为了凝聚科研力量、带动地方产业发展,浙南科技城先后引进落地了中国科学院大学温州研究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温州研究院、温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技术研究院、温州大学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等7个高能级科研平台,目前各大平台已累计申报国家、省级重点研发计划62项,实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116项。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位于温州海洋科技创业园的温州大学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自2016年12月成立以来,致力于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领域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动温州市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研究方向包括激光制造与装备、故障诊断与可靠性设计、材料成型与3D打印、生物医学检测与传感技术、智能制造与工业自动化、新能源与智能车辆技术等领域。
温州大学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峰平介绍,目前研究院重点开展的一些项目主要集中在超快激光制造领域,以及为整个产业提供一些关键共性的技术,比如从激光器的研发,光路系统控制以及光电驱动、机器视觉,以及整个系统集成领域,做一些重点的研发和攻关,为当地的企业提供一些科技转化的成果,为我们温州传统制造企业提供一些智能制造的服务,为广大企业提供转型升级的驱动力。
3年多来,该研究院已累计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80多项,申请发明专利近600个,授权专利近300个。截至2019年,该研究院已累计服务企业81家,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共99项。目前,该研究院围绕激光装备产业链,在激光器、光路调制系统、扫描系统等“卡脖子”关键技术上,与行业龙头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攻关——联合奔腾激光攻克万瓦超高功率激光切割难题,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研发的机器人激光在线测微与分选系统,现已全面应用于三星机电、万宏集团、百岸科技等产品的质量检测与分选;联合久恒光电研发的纳米颗粒/金属陶瓷激光复合涂层技术,已在金属硬密封球阀、火电站闸阀和离心泵关键运行密封组件上获得应用。
温州大学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峰平:作为研究院来讲,它所起到的作用主要在于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目前我们温州传统制造业转型过程当中特别一些高端的领域,激光制造,像汽摩配、物联网传感技术,这些领域所涉及的一些技术都是目前我们前沿的一些研究技术,特别是它的一些制造工艺的突破,面向新材料的制造工艺,面向一些极端制造的工艺,需要我们这些前沿技术进行导入。
该研究院还依托温州大学机械工程一流学科以及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同时整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温州研究院、北京大学-温州激光与光电子联合研发中心等力量,打造形成浙江省温州激光与光电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成为国家自创区和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建设的重要支撑平台。目前该综合体已累计引进30多个激光与光电项目入驻。产业集群已构建起以激光、光电能源、半导体照明、光通信为特色的产业链,集聚了激光与光电行业关联企业280余家,实现营业收入超685亿元,温州已初步成为浙江乃至长三角激光与光电产业应用的创新创业高地。
近年来,浙南科技城坚持增量平台促落地、存量平台提能级,持续深入推进与科研院所共建高能级平台,加码载体建设、人才引进和科研攻坚。与此同时,今年也是浙南科技城核心区基本成型的关键之年。今年以来,浙南科技城锚定1.47平方公里的核心区打造环大罗山科创走廊示范区,全覆盖推进产业平台、公共配套、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核心区开发建设快速驶入精建快建的快车道。下一步,浙南科技城将聚焦平台赋能,立足打造赋能全市的科创要素资源输出地,深入推进与高水平科研院所的产研合作,在持续做精做强在驻科研平台的同时,加快组建运行科思技术(温州)研究院、光子集成创新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推动各大平台能级快速提升和成果高效产出,构建百花齐放、开放共享的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新格局,为温州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动能培育不断输出技术成果和创新资源。
资料来源:温州大学激光与光电智造院、温州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钟怡琳
审稿:马司颀
终审:付志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