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民法典 | 社会治理与社会法研究专题:《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

新媒体中心 温州大学 2022-05-17

主持人语

专题内的论文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并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立足我国国情和实际,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解释与适用中的重大问题,为有效实施民法典、发展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提供理论支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是生活的“教科书”、法治的“教科书”、文明的“教科书”。

《民法典解释与适用中的十个问题》是根据梁慧星2020年11月17日在温州大学法学院的讲座整理而成的,该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一些新出规定、存在重要修改的规定进行了解读,涉及“超级优先权”、强制缔约、债权转让的对外效力、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借款利息、保理合同、精神损害赔偿、遗产管理人、公平责任、情势变更十个方面,对理论界和实务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奇英的《民法典精神损害赔偿条款对著作人格权的适用研究》认为,第1183条第1款确立了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同时成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一般条款,这为精神损害赔偿条款适用于著作人格权提供了解释空间和适用余地。该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与民事特别法的衔接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主持人简介】梁慧星,著名民法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四届、第五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14年起受聘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并担任其民商法律学院荣誉院长。





【专题论文1】

·特稿:民法典解释与适用中的十个问题

梁慧星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416条并非“超级优先权”,而是针对大型机动车分期付款买卖价款而设置的特别动产抵押;第494条规定的强制缔约主要解决紧急情势下的抢险救灾等依据指令性计划签订合同的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法的重要体现;第545条第2款是对债权转让限制的反限制,对非金钱债权采取了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的办法,对金钱债权则尽量使当事人不去限制它,以发挥货币的流通功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删除无权处分的规定不甚妥当,无权处分的规定无法用第597条来代替;第680条关于禁止高利放贷的规定很有必要,但只是原则性的规定,其具体化操作需留给法院的司法解释或者行政法规去完成;保理合同是融债权转让、委托、借款、担保于一体的复合性合同,面对这类纠纷法院应按照各自的性质分别处理;第996条和第1183条第2款均为新出规定,其中的人身意义必须是特定物本身所固有而非权利人主观赋予;遗产管理人能发挥管理遗产、分配遗产等功能,还可以在没有继承人的情况下成为适格被告;第1186条抹杀了公平责任的授权条款功能,但法律又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具体规定,这就使这个制度失去了它的价值;第533条划清了情势变更与不可抗力的界线,前者的发生以变更为原则,以裁决解除为例外,后者是免责或减责的法定事由。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解释;适用作者简介:梁慧星(1944― ),男,四川青神人,教授,研究方向:民商法学







【专题论文2】

·民法典精神损害赔偿条款对著作人格权的适用研究

刘奇英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确立了“三位一体”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其第1183条第1款确立了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同时成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一般条款,为精神损害赔偿条款适用于著作人格权提供了解释空间和适用余地。尽管著作人格权与民法上的人格权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二者之间的“血缘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侵害发表权的行为必将会给作者的隐私权造成侵害,侵害署名权的行为不可避免地会使作者的姓名权遭受侵害,而侵害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的行为也难免会给作者的名誉权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在立法未能明文规定侵害著作人格权可以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情况下,通过法律解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精神损害赔偿条款适用于著作人格权,既有正当性,又有合法性。既有的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也为这一结论提供了基础。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精神损害赔偿条款;著作人格权;适用作者简介:刘奇英(1979― ),女,山西原平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法学理论,民商法



END


点击左下方“阅读全文”可下载本期全文


①公众号ID:温州大学学报

② 扫码关注最新文章分享




资料来源:温州大学学报

责任编辑:杜雨霏

审稿:金梦洁

终审:付志义

为阿大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