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刊发温州大学校长赵敏署名文章
3月29日,《中国教育报》“高教周刊·研究”专栏刊发我校校长赵敏专题文章《三融驱动 五化育人——地方高校培养高质量本科创新人才的“温大方案”》。全文如下。
温州大学校长 赵敏
温州大学作为地处浙南闽北赣东区域的地方综合性大学、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已有88年的办学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本科人才培养经验。学校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理念,始终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中心使命,深入实施“质量立校”战略,探索建立了一套培养要素融合、培养渠道融通、育人资源融汇的“三融驱动”育人机制,实施专业集群化、课程融通化、实践联动化、平台产业化、队伍双职化的“五化育人”方案,着力培养高质量本科创新人才,走出一条符合地方本科高校发展定位、彰显温大办学特色、具有学校比较优势的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之路。
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专业是首要。温州大学在深化改革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践中,大胆突破学科界限,强化专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要地位,以国家、省一流专业为依托,根据专业间的相关性、区域产业集群需求的导向性,按照专业集群化、专业集群与区域产业集群对应化的思路,创建了先进材料、科技金融、数字经济、生态环境、时尚创意、智慧建造、智能制造、智能传感等八大专业集群。以此为依托建立的“八大专业集群+四层课程体系”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精准对接了区域“五大传统支柱产业+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在助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本科创新人才。目前,学校拥有15个国家级别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超过全校招生专业的33%,7个专业通过教育部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师范专业认证,专业建设成果喜人。
本科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是重点。温州大学在深化改革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践中,本着“开放、延伸、互融”的思路,整合课内外、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建立健全专业协同、校地协同、校企协同、校际协同、国际协同的多维协同“课赛研创”一体渐进的本科实践教育体系。学校按照“专业激发创新,创新参与赛事,赛事带动科研,科研转化产业”的实践教育思路,常态化开展“实践周,竞赛月,科技节,创客营”等实践教育活动,推动专业实践学习常态化、实训化、项目化、竞赛化、研创化,建立“时空延续、内容衔接、师生互动”的本科实践教育联动机制,着力培养具有解决复杂问题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本科创新人才。“十三五”期间,学校一人次入选全国第三届大学生就业创业典型人物(浙江省共5人);1896人次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斩获国家级别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超过230项;学生创新团队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中连续三届排名全国前三;学校在第十六届全国“挑战杯”竞赛中位列全国第十六、浙江省第二,首捧“优胜杯”,蝉联全国“挑战杯”发起高校行列;在第五届全国“大艺展”中斩获5项一等奖,总成绩位列全国第八;学校入选首批全国高校创新创业50强,在“课赛研创”四维联动的本科创新实践教育体系的推动下,温州大学本科生的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本科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是支撑。温州大学在深化改革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践中,按照“产教融合、校地协同”的思路,着力挖掘综合科创平台服务区域、服务教学的优势与机制,创立了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新材料与产业技术研究院、大数据与信息技术研究院、智能锁具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院、苍南研究院、平阳智能制造研究院、乐清工业研究院、文成文旅研究院等9个具有独立事业法人资质的研究院。学校依托九大研究院和综合科创中心,建立起“一核多点、内外融通”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既推动了校地校企的紧密对接与战略合作,又畅通了“教、研、学、用”通达化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扭转了“教、研、学、用”分立的不利局面。“十三五”期间,温州大学“创新创业产教融合基地项目”获批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获得国家一亿元的经费支持,这种产业优质资源通过科创平台有机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为优化高质量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生态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科创新人才培养,队伍是关键。温州大学在深化改革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践中,按照“一专多能、一岗双职”的思路,着力打造学业导师、研创导师、师训导师三支队伍,把专任教师、“双创”导师和企业导师统筹建设为一个导师“共同体”,无论专任还是兼职,无论校内还是校外,各施其长、通力协作、优势互补。在“共同体”中,对专任教师而言,既要负责专业教学,同时担任学生“双创”导师,又要拓展进行实训指导;对于兼职教师而言,既要负责第二课堂教育,又要参与到基于专业的研创教育中;对于企业导师而言,既要重点负责企业实训指导,又要延伸参与专业创新教育、课外研创指导,从而推动构建“创新素养+专业技能+职业态度”的育人模式,建立“学科竞赛类、学生科研类、创业孵化类、实践实训类”等四类创新导师库。“双创”导师由学校通识教育管理部门组织管理与考核,每名导师每年必须完成一定的“创新”育人工作量,以此打造一个“教导双职”的新型教学“共同体”,为培养高质量本科创新人才提供了高素质、系统化、特色化的队伍保障。
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温州大学实施的“三融驱动、五化育人”高质量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浙江省教育评估机构公布的有关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报告显示,温州大学2017届毕业生(毕业3年后)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效果、实践教学效果、教师教学水平、学校提供的锻炼及发展平台、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师德师风等7项二级指标位列浙江省本科高校之首,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社会保障水平、职业稳定度等3项二级指标位列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之首。此外,学校还培育出一大批创业领军人物:张良玉同学在校期间就创办国内较大的校园营销服务平台“掌上大学”,毕业后分别入选2018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和2019“胡润百富”U30s创业领袖;作为全国优秀创新创业青年典型的傅智健同学,创建了海龟科技有限公司,为有志创业青年搭建起一个国际化的创业孵化平台;在校创办多家企业、年销售额3000多万元、招聘30多名毕业生的胡雪林同学,被评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获评团组织“2015年大学生创业英雄”10强的郑兴伟同学,24岁时就成为重庆雅明教育集团的联合创始人,这些温大学子都是“三融驱动、五化育人”高质量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杰出代表,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生力军,相信这套“温大方案”将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本科创新人才,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贡献更多地方高校的创新力量。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报》
责任编辑:罗孟欣
审稿:钟怡琳
终审:付志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