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温州·创未来丨温州大学诚邀全球英才申报2023年海外优青
胸怀壮阔凌云志,瓯越大地作舞台;寰球习得文武艺,归来华夏展雄才。
新年伊始,温州大学满怀赤诚与希望,衷心邀请全球英才申报2023年度海外优青,用您的卓越才智在瓯越大地续写新的壮美篇章。
一、项目简介
为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功能,吸引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回国(来华)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自2021年起,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二、国家资助
1.资助强度:100-300万元。
2.资助期限:3年。
三、申请条件、限项要求及申报说明
(一)申请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3年1月1日(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3年3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2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二)限项要求
执行中央有关部门关于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三)申报说明
1.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可按照项目指南要求,与依托单位签订工作合同或者意向性协议,于2023年1月15日以后登录信息系统https://grants.nsfc.gov.cn/,在线填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申请人对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2.申请人应当按照申请书填报说明和撰写提纲的要求用简体中文或英文在线填写申请书,并上传附件等材料。
3.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实行无纸化申请方式,申请人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公正性承诺书等材料至依托单位,由依托单位审核后在线提交自然科学基金委。
四、学校岗位待遇
(一)聘任岗位
瓯江人才A层次引进,直聘教授。
(二)薪酬待遇
1.年薪不少于65万,不包括教学科研奖励。
2.浙江省人民政府与温州市人民政府提供300万个人奖励,学校提供150万人才补贴。
(三)人才房待遇
五折优惠购买140平方的人才房。
(四)科研经费
学校按国家资助经费1:1配套。
(五)其他待遇
1.支持组建学科团队。
2.学校提供全装修的周转房,拎包入住,提供10万元安家费。
3.享受温州市高层次人才待遇,在落户、出入境、医疗、出行等各方面享受优惠政策。
4.安排人才家属就业。
5.安置子女入学。
五、申请方式
请将详细个人简历(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学习和工作经历、主要学术成绩、承担科研项目情况、发表文章目录、专利及获奖情况等)整合为单一PDF文档,以“姓名+院系(或学科)”命名,发送至各院系(单位)联系人(详见下表),邮件请注明申报优青项目(海外)。符合申请条件且通过评估的,我们将在1周内与您取得联系并安排专人跟进申报事项。您也可以通过电话或邮件咨询了解相关申报信息。
六、学校概况
温州大学是浙南闽北赣东区域唯一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语重心长地指出:“要高度重视教育和人才工作,特别要办好温州大学等高等院校”。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温州大学跻身泰晤士高等教育2023年世界大学排名浙江省前三名(世界排名在601—800区间,国内排名在35—48区间)。拥有全职院士、国家“万人计划”人选、国家引才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优青、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等国家级人才33人,现有各类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80人,获批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
http://www.wzu.edu.cn/xxgk/xxjj.htm
七、联系方式
人事处联系人:
冯老师,联系方式:13858753603,rcb@wzu.edu.cn;
科技处联系人:邵老师,联系方式:0577-86596003,shaoqike@wzu.edu.cn。来源:人事处(教师工作部、人才办公室)
责任编辑:林语欣
审稿:金雨涵
终审:付志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