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温大|近期讲座、会议、展演概览
2023第十届温州文博会-温州大学馆
类型:展览
时间:10月27日-10月30日9:00-17:00
地点:温州国际会展中心6号馆
承办:宣传部
展览内容:展馆以“数聚温大·创未来”为主题,分“互动科创区”“文化展示区”“文创作品区”“表演活动区”四大区域12个项目,集中展示温大近年来文创产业、智能科技等成果。
第二届汉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论坛
类型:论坛
时间:10月27日-10月29日
地点:岩松堂白鹿厅
承办:人文学院
主题报告
张涌泉(浙江大学):写本文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董志翘(北京语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校注的相关问题
王启涛(四川民族大学):也说吴语富阳话中的“蜡锡”
化振红(南京师范大学):试论中古汉语语料库名词性分词单位的切分
王晓玉(郑州大学):信息时代的古汉字教学思考与实践
叶建军(温州大学):极性程度句式“最 A 不过”的生成机制与动因——兼谈同义程度糅合句式的类别与演变
王其和(山东师范大学):语气副词“可”表转折义的来源与演变动因
陈冠男(北京语言大学):“于 ”字的形音义关系及其相关同源词系联
张愚(中山大学):日本古代汉文文献的应用价值及其汉字词的词源问题
陈正正(河南大学):《说文解字注》论断失理新证
朱圣洁(外交学院):中医专科词汇的词义系统构成及成因分析——以日本汉方医书《医心方》为例
张海媚(河南理工大学):从“父母合称”义词的嬗变更替看“父母”的稳固性和变异性
李丽(燕山大学):语言接触视域下《魏书》语词分层研究
崔兰(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也谈词汇的语体差异及其分析——以核心词在敦煌本《往五天竺国传》《诸山圣迹志》中所用词白话率为例
朱春雨(吉林财经大学):《弘明集》中论辩散文的风格特点及成因分析
冯青(海南师范大学):韩国延世大学藏庸斋文库稿本《古今释林》之学术价值
张小华(豫章师范学院):《声律启蒙》《笠翁对韵》与汉语教学
姜黎黎(杭州师范大学):国际学生形式动词习得偏误研究及教学设计
周瑜(淮北师范大学):汉语劝导型选择构式“Vo1Vo2”的特征及历史演变
王闰吉(丽水学院):训诂之“顺”例说
吴松(苏州科技学院):韩愈“海气湿蛰熏腥臊”“蛰”字新解
李辉(华东师范大学):读《左传》札记四则
陈姗姗(南京师范大学):“承诺判断”类词的语义用法分析及相关问题商榷
张春雷(温州大学):“敖/力”读音考
晁胜杰(丽水学院):说“刘”
赵永明(淮北师范大学):宋元公文语词考辨五则
刘传鸿(浙江财经大学):基于比较的《太平广记》原典释词
赵家栋(南京师范大学):P.3718V曲子词《捣练子》校读与研究
张俊之(西南科技大学):王羲之《十七帖》词句正解
陈源源(温州大学):《补正俗字编》所见温州方言词举隅
李明龙(四川轻化工大学):近代汉语“地”字语源考
钱慧真(南京师范大学):“纛遫”词义来源及词族字用关系研究
刘艳娟(温州大学):基于数据库的岳麓秦简通假字量化研究
李彬(云南师范大学):汉语“波罗盖(膝)”的来源
李惠超(上海大学):论四种敦煌韵书残叶之性质
王东(天津师范大学):中华书局本《高僧传》校勘拾遗
刘利(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历史语法研究中判定复句的标准问题
丁治民(上海大学):《广韵》编纂底本考
第十届南戏国际学术研讨会
类型:研讨会
时间:10月28日-10月29日
地点: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承办:人文学院
主题报告
刘祯(中国艺术研究院):南戏:中国戏曲史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俞为民(温州大学):明代文人对南戏民间性的切割和提升
孙书磊(南京大学):从南戏到昆曲:《牧羊记》版本流变考
王良成(杭州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明清时期的《琵琶记》评点特征及曲学建构
王志毅(温州大学):南曲“六摄”释义
张秋林(温州商学院):诗性写意与物质写实的杂糅:英语《琵琶记》百老汇演出舞美设计研究
刘叙武(西南大学):论南戏开场脚色“踏场数调”
伍三土(温州大学):存世宋元南戏古曲片段及其曲学价值
朱恒宇(南京大学):《张协状元》断代问题及南北戏先熟争论的本质
梁芝榕(上海师范大学):南戏在越剧中的传播——以《拜月亭记》为例
赵晓红(上海大学):《琵琶记》折子戏艺术研究
伏涤修(浙江传媒学院):《宋元南戏传播考论》对南戏研究的新开拓
浦 晗(宜春学院):临界·困境·分层:南戏的历史概念及其下限考论——基于学术史路径的探究
张 芳(澳门科技大学):“风化说”与“写实说”——民国《琵琶记》主旨批评
饶 莹(浙江传媒学院):新见《〈长生殿〉宫商全谱》的成书及谱系价值
陈慧君(上海师范大学):南宋温州士子日常生活与南戏早期作品士子形象
陈燕芳(广州大学):明清剧坛《访普》演出形态的变质换形——兼论南方剧种保存元明演剧形态的意义
田 野(南京师范大学):二十世纪以来南戏及曲谱研究之综述
王俊杰(上海戏剧学院):从文体角度看传奇对南戏的规范与改造
刘水云(上海戏剧学院):清中后期禁抑职业女戏论析
王宁邦(南京大学):古优考原——戏之发生考之三
张小芳(南通大学):《补恨记》传奇与清代戏曲“评点派”
王 斌(曲阜师范大学):雅俗分野与“变雅”困境:明廷戏曲文化定位两歧性论略
王馨蔓(太原理工大学):以情寓道:论离还魂戏剧的精神客观化
朱夏君(上海戏剧学院):“杂剧词”:早期戏剧的书写转向
方盛汉(安庆师范大学):古代戏曲关目承袭与背谬
易秀娟(湖北工程学院):文学史中王实甫《西厢记》的经典化过程
彭慧慧(南京师范大学):清代演出本《雷峰塔》版本考
张圆圆(山东师范大学):元世五代题材历史戏研究
杨惠玲(厦门大学):明清官员刻曲现象探论
石 艺(南宁师范大学):江南之“窝”与文艺之“逸”——元中期懒云窝主题唱和的多维考察
石战杰(浙江传媒学院):从礼制到世俗:乡村祠堂空间中的戏台——浙江祠堂影像考察为例
王 珏(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水路戏班”职业化形成研究
王 洁(南京晓庄学院):论中国戏曲兴盛的大运河背景——基于戏曲发展史视角的宏观考察
黄蓓蓓(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花部花旦戏的流行与困境——以《申报》为中心的《红梅阁》演出情况考察
吴秀明(江苏开放大学):明末清初戏曲家包燮及其《云石会》传奇考述
郑世鲜(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浣纱记》经典性价值的言说、失落与重塑
郑如文(澳门科技大学):《牡丹亭》性别意识分析
刘益肖(烟台大学):敢夸紫石镌文,却喜黄衫说剑——论晚清女剧作家“名士”形象
王丽梅(浙江工商大学):化雅为俗 转真为幻 ——从《珍珠记》《葵花记》看《琵琶记》传奇的民间叙事
许莉莉(南京大学):元明曲谱概念新解:曲“谱”,曲之“家谱”
孙蓉蓉(温州大学):论毛晋《六十种曲》的“弁语”“题辞”
刘 芳(南京师范大学):论早期南戏曲调的“近北”现象及其反映出的南北曲关系
邹 青(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国文教授”的“中乐寻源”——童斐校园昆曲教育探索述评与省思
李秀伟(兰州大学):发现与重构:作为当代戏曲声腔的“弋阳腔”的再考察
黄金龙(江苏师范大学):“体”“学”自觉——“乐文一体”传统与曲体艺术的演进
陈林超(南京大学):青阳腔源流及声腔关系考述——《戏文概论》相关观点的细化
吴榕青(韩山师范学院):论明代文言小说《荔镜传》对戏文《荔枝记》的影响
陈浩波(上海戏剧学院):“六摄十一则”新考
刘 轩(浙江传媒学院):《拜月亭记》昆剧舞台搬演史考述
张潇潇(温州大学):瓯剧高腔锣鼓考
陈天祐(南京大学):汤显祖《牡丹亭‧玩真》【二郎神慢】格律辨疑
田晓婧(上海大学):李渔个人戏曲观念的发展嬗变——以其《闲情偶寄》与戏曲评点为例
黄耀瑶(烟台大学):填词之设,专为登场——以《怜香伴》为例分析李渔的大众化创作倾向
张茈文(南京艺术学院):21世纪初昆曲演剧的多元化探索
金英淑(中国矿业大学):中日爱情悲剧的比较研究:以《娇红记》和《增根崎心中》为例
刘淑丽(烟台大学):近代华北开埠城市女伶演剧兴盛之原因探析
许爱珠(华东交通大学):谫论弋阳腔和傀儡戏的关系
张勇风(山西师范大学):莆仙戏《张协状元》的文本特征、断代及价值探微
刘 恒(洛阳师范学院):《宝剑记》青阳腔台本探究——以全本戏《豹子头》为中心
包海英(山东师范大学):民国报纸沪版《戏世界》评剧文献刍议
王银洁(长沙学院):南社戏曲创作及其戏曲史意义
王 之(嘉兴学院):地域性、传统性、现代性的有机融合——孙国亮剧作探析
冯传胜(安徽艺术学院):“扶贫戏”艺术品格述评
赵兴勤(江苏师范大学):再论江苏梆子戏的起源
聂付生(宁波财经学院):婺剧史研究的概念、框架和方法
任 荣(南京师范大学):一身三面:黄侃与戏曲之关系考论
任孝温(苏州大学):“与时俱进”与“博采兼纳”——破解苏州滑稽戏市场开发的艺术密码
艾立中(苏州大学):民国戏曲同业组织与戏曲改良
齐 静(南通大学):东南亚华人会馆民俗演剧活动考述
段金龙(信阳师范大学):董每戡与二十世纪戏剧学研究
李 永(上海大学):战后上海市戏剧院商业同业公会与戏院业经营的转变(1946-1949)
章新强(浙江万里学院):中国戏曲表演“绝活”的身体呈现及其文化意蕴
曾 艳(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对《牡丹亭》的借鉴及原因分析
李舜华(广州大学):海盐与昆山:明中叶南曲曲统之争——兼议宋元以来南戏声腔的变迁
石峻山(Josh Stenberg)(悉尼大学):1989 年美国亚裔《琵琶歌》(视频)
打开边界——知识开放时代的大学教育
类型:学术论坛
时间:10月28日15:00
地点:岩松堂步青厅
报告人:林建华教授
主持人:赵敏教授
报告人简介
林建华教授,北京大学未来教育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1977年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获得理学学士和博士学位,1986年毕业后在北京大学化学系任讲师,1988年赴德国斯图加特马普固体研究所担任研究员,1991年赴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和埃姆斯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1993年回国在北京大学化学系担任副教授,1995年晋升为教授,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涉及无机固体化学和材料化学等领域。曾担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副校长、常务副校长和教务长。2010年担任重庆大学校长,后曾分别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和北京大学校长。
2023 世界华人体育管理协会温州论坛暨理事扩大会议
类型:会议
时间:10月26日-10月30日
地点:温州大学育英图书馆
承办:体育与健康学院
主题报告
张瑞林(北京师范大学):基于体育管理实践的体育改革发展形势分析
高俊雄(南华大学):管理在体育运动发展的角色
卓建南(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伯乐?千里马?举“全村之力”培养一个冠军
阮棉芳(温州大学):运动科学助力运动品牌公司——温州大学与匹克体育的实践
靳厚忠、马枢佳、汪梓晨(中央财经大学):体育产业数字经济驱动效应研究
庞刚(深圳前海运动保科技有限公司):“运动保”——数字体育保险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石磊(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主动健康视角下体育产业发展的新范式
王延婷(泉州师范学院):福建省体育政策文件起草过程中 智库与政府的互动模式
聂慧婷(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香港体育运动相关本科课程的发展
黄水波(澳门大学):澳门大学体育教育发展现状与中国体育教育融合建议完成度比较
赵海波(温州大学):新时代体教融合的高校体育目标、人才培养及温大实践
黄彩华(厦门理工学院):社区体卫融合实施难点与探索
邓以望(上海尚体乐活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总监):让实现健康变得简单——尚体健康科技的创新实践
尤玲华(杭州尤看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未来社区运动促进银龄关节健康管理项目(试点)介绍
薛志辉(温州和平国际医院):体卫融合,和平国际医院的实践与思考
董燊(金门大学):推展运动观光之策略研究
章奕(露营之家):露营之家的实践与经验
麻庆明(骊风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骊风农文旅融合产业园简介
杨涛(西安体育学院):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旅融合及乡村振兴的理论阐释及实施路径研究
汤添进(台湾师范大学):关于体育社会学国际研究与论文发表兼论全球化与电子竞技发展
刘东锋(上海体育大学):体育学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
温搏(韩山师范学院):新时代传统体育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诠释
吴宝升(温州大学):以德治赛:体育赛事治理非正式 制度构建研究
汪梓晨、马枢佳、靳厚忠(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冬奥会赞助商A股市场收益率分析
刘柏宏(厦门大学):以价值投资模型对Keep公司的估值研究
张文健(温州大学):体育产业投资的机遇与挑战
刘田修(树德科技大学):台湾运动设施精进务实策略
简全亮(黄冈师范学院):高龄者公共运动设施普及性分析——以台北市休闲等级游泳池设施为例
董红刚(温州大学):体育场馆运营困境及治理路径
黄煜(台湾清华大学):路跑赛事识别系统之演变对我国
陈叙、王占坤(宁波大学):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安全监管:内在要求、实践困境与推进方略
马枢佳、汪梓晨、靳厚忠(中央财经大学):体育赛事运营模式分析
吴鼎毅、王延婷(泉州师范学院),汤添进(台湾师范大学):新引进竞技运动的导入目的及其发展策略——以台湾藤球运动为例
王海荣、方银(中国地质大学):实施青少年营地教育评价指标的思考——基于国外研究评述的启示
▲温州市属本科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
▲体测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趁我已长大,趁你还未老······
来源:相关学院、部门
排版:陈香瑞 姜莹
责编:付志义
终审: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