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喜报!又是一等奖!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于9月10日召开
为154项获奖项目颁奖
其中特等奖1项
一等奖44项
二等奖109项
我校作为牵头单位获得一等奖2项
一等奖牵头获奖数目在在京高校中
仅次于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
两项成果分别是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殷绪成教授主持完成的“网络图像视频大数据的智能识别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和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李晓刚教授主持完成的“高性能低合金耐蚀钢系列钢种研制及应用成套技术”项目。
殷绪成教授主持完成的“网络图像视频大数据的智能识别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北京市等支持下,突破了网络图像视频大数据智能识别的多项关键技术,建立了先进的网络图像视频文字、目标、事件检测与识别新技术,构建了大规模图像视频智能处理与实时服务新架构,建设了面向互联网大规模信息实时分析与安全管理、社交网络图片视频广告推荐、城市物联网智能感知的图像视频智能识别技术应用新系统。联合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腾讯、时代凌宇等单位,项目打造了多个网络图像视频智能识别技术超大规模应用系统,并进行了大规模推广应用,有效地保障了互联网信息安全,推进了互联网数字经济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和智能制造。项目近三年累计经济效益超过了六十亿元,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殷绪成教授团队介绍
殷绪成教授团队(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文字识别、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领域。近十年来,一直深耕大规模网络图像视频的(文字、目标、视频)智能识别技术创新及应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国际先进的研究成果,与腾讯、汉王、科大讯飞等著名企业进行了广泛的合作研究与创新应用。
近些年来,实验室另外一个重点研究工作为面向智能边缘计算的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在面向智能驾驶的图像识别技术和面向人工智能SoC芯片的智能识别技术两个主要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技术创新,取得了重要的技术成果。
李晓刚教授主持完成的“高性能低合金耐蚀钢系列钢种研制及应用成套技术”项目通过与首钢、南钢和鞍钢等企业历经十余年的产学研合作研究,建立了成套耐蚀调控理论,促进了系列高性能低合金耐蚀钢的研制;发明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腐蚀寿命评价技术,将研发时间缩短50%,起到国际引领作用;开发的系列耐蚀钢及配套技术在北京2022冬奥设施、官厅水库特大桥、中马友谊大桥等国内外重点工程应用,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在国际上起到领先作用。实现了我国低合金耐蚀钢升级换代、重大工程示范和产业化,为我国钢铁业高质量发展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项目开发的耐蚀钢系列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其中海洋耐蚀钢和免涂装桥梁钢市场占有率95%以上。近三年累计销售1227万吨,总收入435亿元,新增利税12.5亿元,为北京成为国家级腐蚀科学数据中心和高精尖耐蚀新材料研发中心奠定了基础。
李晓刚教授团队介绍
李晓刚教授研究团队主要围绕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和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的建设与运行工作,长期开展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材料腐蚀数据积累与共享服务、材料环境腐蚀信息化建设、材料环境腐蚀标准规范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型耐蚀材料与表面技术、材料在自然环境和工业环境的腐蚀行为与机理、材料腐蚀大数据及腐蚀模拟计算、高分子及涂层环境失效的材料基因工程研究、电化学保护技术、微生物腐蚀及抗菌防污表面技术等。
近年来主持“973”、“8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高新工程项目、国防重大瓶颈技术和国际合作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共100余项,企业横向项目400余项,为国家经济建设、重大工程建设和国防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团队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10余项。团队获得国际腐蚀工程师协会NACE International颁发的2016年杰出团体奖、2017年技术成就奖、2019年W. R. Whitney最高学术奖等。李晓刚教授研究团队在包括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Corrosion Science、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等国内外刊物发表SCI/EI论文800余篇,他引10000余次;授权专利10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30余部,制修订国家标准25项、行业标准30余项。针对国家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技术创新的重大需求,团队长期为我国海洋工程、航空航天、国防安全、高速铁路、石油化工、新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核心装备与重大工程建设提供材料腐蚀与防护关键技术支撑。
USTB | 北京科技大学
出品:新媒体中心来源:科研院编辑:向晓佳责编:薛浪相关精彩链接
一起为
科技报国的北京科技大学
点500个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