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威武北科!倾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助力科技强国的 北京科技大学 2022-06-04

       3月20日,部市共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现场推进会召开。北京市委书记蔡奇,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伟,市政协主席吉林,市委副书记张延昆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等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


部市领导到访我校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20日上午,部市领导首先来到我校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简称国家科学中心),察看了高温高压水汽环境、自然大气环境、多相流环境、特殊地域环境、力学-化学多场耦合环境结构材料试验装置等五个实验装置,要求国家科学中心要服务国家重大科技任务,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发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作用。

部市领导参观实验站(室)


当天下午,部市领导召开现场推进会。蔡奇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中央明确提出支持北京等地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正是着眼于“两个大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党中央在科技强国建设中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意味着要求更高、任务更重和责任更大。北京“十四五”开局如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最重要标志。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为引领,更加自觉地站在“国之大者”高度来认识和把握,更加聚焦、集中发力,瞄准国际一流,深化部市合作,落实好战略行动计划,力争率先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蔡奇强调,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着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在京高校、科研单位、企业等创新力量作用,聚焦“卡脖子”技术,实施“揭榜挂帅”,加强基础研究和协同攻关,推动实现更多“从0到1”突破。蔡奇强调,要坚持需求导向,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打通科技和经济融合中的堵点。坚持“三链联动”,以创新链带动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把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蔡奇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中央各部委进一步加强指导支持,做实做强北京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一处七办”,深化部市和央地协作。各区、各相关部门认真抓好任务实施,办好各自的中关村科技园。各级领导干部要当好“后勤部长”,善于和科学家、科技人才交朋友,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让科学家心无旁骛搞科研。

试验装置


王志刚指出,部市协同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重要举措。科技部将会同北京市和北京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各成员单位,立足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共同担起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责任和使命,加快打造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的战略支柱。要支持北京用好高校、科研院所和创新型企业等优势创新资源集聚的优势,聚焦重大需求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支持北京从国家紧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聚焦关键,立足自身优势明确科技创新的主脉络,加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协同发展。支持北京构建高水平国际化创新生态,从政策支持、法律保障、文化建设、服务体系等方面完善科研环境和创新生态,为科研人员、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动提供支撑,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高地

陈吉宁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决策部署和“十四五”规划纲要,聚焦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任务,坚持国际水准、世界一流的要求,统筹用好国内国际资源,推进各类创新要素空间聚集。要善于运用我国现代工业体系门类齐全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增强创新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促进技术迭代、创新加速,深入发掘数字经济规模优势,优化创新模式。统筹发展和安全,围绕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整合要素资源,做好服务保障。注重学习掌握相关领域知识,保持科技敏感性,提高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引导企业更多投入底层技术和硬科技研发,打造良好产业生态。强化企业精准服务,拓展人才宽度和厚度,营造公平发展环境。各区要加强协同联动,结合企业发展阶段性需求,积极做好承接转化。搭建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共享合作,优化配置资源,提高创新效率。培育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加强应用场景建设推广,促进创新与城市更新等重点任务有机融合、良性互动。

中央有关部门和北京市领导林念修、李萌、王志军、欧文汉、汤涛、任洪斌、张涛、何华武、高瑞平、崔述强、殷勇、张家明、莫高义、夏林茂、隋振江、靳伟,以及十六区和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

部市领导参观实验设备


当天上午,我校党委书记武贵龙,校长杨仁树,副校长王维才,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工程院院士毛新平,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总指挥张卫冬及其他负责同志和相关试验装置科研与实验人员陪同调研。

“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项目(简称MSAF)由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建设的十二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该项目由我校作为法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西北工业大学共建,哈尔滨工业大学参建。

MSAF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力学-化学多场耦合环境、自然大气环境、特殊地域环境、多相流环境、高温高压水汽环境、极端/多因素耦合环境等六个结构材料实验装置群和工程材料损伤仿真试验系统及由协同支撑、数据共享和安全评价系统构成的开放共享配套设施,共8套试验装置。该设施模拟实际工况的复杂环境和复杂载荷条件,开展大尺寸工程材料加速实验研究,获取其服役安全模型和评价方法,为我国在重大工程建设和运行中工程材料的安全评价和寿命预测提供科学依据。该设施是目前国际上唯一的以材料实验与构件实验相互结合、物理实验与数字仿真互为补充的公共性、通用性的大型综合科学研究实验设施,在工程材料失效规律及关键科学问题的实验研究能力方面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目前,8套试验装置中已有7套以高水平、高标准通过工艺测试验收。在工艺测试验收和后续国际评估中,截至目前已有5套装置获评“国际领先”。围绕装置建设,累计申请专利151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10项(已授权56项)。“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简称“国家科学中心”)于2008年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我校牵头筹建,未来负责MSAF项目建设、运行和相关科研工作,是国家发改委批复建设的我国第四个国家科学中心,被中关村管委会列入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建设世界一流研究机构的第一个项目。北京科技大学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里第一个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及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任务的高校。国家科学中心计划总投资13.2亿元(含MSAF项目),实际总投资15亿元,未来将达到500名研究人员,2000名研究生的规模。国家科学中心面向我国能源、电力、交通、海洋、和城市基础设施等行业领域的材料服役安全问题,依托国际领先水平的大型工程结构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试验装置群,针对尺度域、环境域、时间域以及安全评价方法等四大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全面提升大尺寸/全尺寸构件及材料的试验研究能力和安全评价技术的整体实力,建立我国自主的工程材料安全服役标准和规范,同时开发相关智能传感、数字孪生、延寿保护等关键核心技术,为建立服役安全研究的试验方法、预测预报预防方法和促进新材料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为建立我国工程结构材料服役安全评价体系,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建设资源节约型、风险防范型社会奠定科学技术基础。国家科学中心汇聚了来自美国、德国、瑞典、日本等国家的100余位专家参与建设和发展,形成了由国内外院士领衔、专兼职结合、国内外结合的200余人的科研建设团队。

国家科学中心遵循“边建设、边科研”的原则,在北京市和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结合行业需求,陆续开展重型燃气轮机主轴、极地采油设备、高铁关键部件、风电塔筒、核电关键管道测试评价等瓶颈问题研究工作,为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投、国家电网、中国商飞、鞍钢集团、中车、中广核、交通部科学院、壳牌石油、美国福特汽车、IHI国际工程集团、帝国石油公司等40多家用户提供服务。

作为在京教育部直属高校,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部市领导的指示精神,整合学校资源,从以下四个方面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做贡献:一是依托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中心推动新材料领域的前沿创新;二是把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新型研发机构,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三是与北汽、首钢等企业共建研发基地,服务北京支柱产业发展;四是规划建设新材料产业园、高精尖大厦,孵化高新技术企业,推动北京高精尖产业高质量发展。

USTB | 北京科技大学

出品:新媒体中心来源: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编辑:孙帅祺责编:薛浪

相关精彩链接






定了!四六级报名!新学期校历!

刚刚!北科大考研复试分数线公布!

重要!北科大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与录取工作方案!

北!科!大!返!校!

全面启动!北科大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大会!

来了!北科大研究生复试安排!


设为星标每条推送都不会错过哦↓↓↓

一起为

助力科技强国的北京科技大学

500个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