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们!这个夏天带给我们的感动!
生命重于泰山
防控就是责任
阻击疫情刻不容缓
这个夏天最美的颜色是“大白”
化身“大白”的医护人员
保护着学生的生命健康
这个夏天最动人的故事是“守护”
“守护”贝壳的保卫人员们
维护着校园的安全稳定
5月入驻学校以来,北科大校医院医务人员积极响应学校号召,迅速投身于疫情防控工作,每日采样人数超2.1万人次,承担学校师生、家属区居民共计65万人次核酸采集工作,他们逆行而上,攻坚克难,为筑牢校园疫情“防护网”贡献磅礴力量。
►►►
白衣披甲作战袍,逆向而行勇担当
(北科大医护队伍)
夜晚闻令,清晨出征。在初夏的北京,他们身着“白蓝战甲”,头顶“水晶防护”,手持“拭子之枪”,防护面罩在他们脸上压出了一道道印痕,汗水浸湿了一双双防护手套……这场紧张忙碌的校园疫情阻击战中,白衣战士们头顶30°C的高温,与时间和病毒赛跑,完成每天9小时的核酸采集工作,牢牢筑起一道校园“防疫长城”,共同守护北科大师生的“安全屏障”。
常态化的连续核酸检测任务,除了要忍受长时间在高温下穿戴防护服的闷热和大汗淋漓,还要忍受核酸检测带来的肩酸背痛。校医院院长李素君带领医护团队,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以身作则,长时间奋战在一线导致身体严重透支,但始终坚守岗位、冲在一线。她说:“这很正常,因为这是我们的工作,校医院全体人员上下齐心、毫无怨言。”
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疫”中,20多轮不间歇的全员核酸,一支平均年龄40多岁的队伍,在身体严重透支的情况下,靠着同事间战友般的扶持精神和白衣天使的初心与使命,顺利完成了全校师生员工和社区居民共计65余万人次的核酸检测工作。
闷热的防护服,拧不完的瓶盖,装不完的生物安全袋……他们在持续战斗的1个月时间里,精准完成核酸采样流程,全力以赴、精益求精,保障全校20000多核酸样本的及时准确送检。于细微处见真情,他们用生命护佑生命,以心灵温暖心灵。
井然有序、安全高效的现场,背后是所有校医院医护人员的紧密配合、默默付出、全天保障。早迎朝霞,晚辞余晖,采样准备——核酸采样——样本送检——垃圾清运一系列流程,筑起校园疫情防控的安全保障。
说起为什么每天都那么卖力,一名医护人员说:“在体育场馆里,一字排开十条核酸采集道,每当我工作慢一些,周围两道的同事就会多承担一些;而我多做一些,另外的同事就会轻松些。”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校医院全体医务人员戮力同心、奋勇向前,保障广大师生群众健康安全持续贡献力量,共同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终胜利。
(毕业生赠送锦旗)
5月28日,离校毕业生为校医院送来锦旗,感谢医护人员在背井离乡求学路上对同学们的陪伴和守护。今天,毕业生们带着感激和不舍,健康地离开了北科校园,开始新的人生旅程。
►►►
“疫”无反顾冲在前,织牢疫情防护网
5月以来,按照校园封闭管理要求,校医院36人团队第一时间冲锋在前,准时入驻教学区,严格落实封闭管理,明确工作流程及工作职责,织牢校园疫情防控网。校医院全体医护人员严格落实常态化管控措施,秉持“应检尽检,不漏一人”的原则,研讨制定全员核酸检测方案,优化更新核酸检测流程。同时确保日常门诊、延时门诊、假日门诊及夜间急诊工作,开展临时性多种类药品采购、外请专家线上出诊等服务,满足学生治疗需求。
学校一声令下,全体医护人员迅速集结,有人选择放弃照顾年龄尚小的孩子、手术后需要陪伴的老人,第一时间入驻学校。有人和同为医生的爱人互相支持,克服家庭困难,主动承担最苦最难的任务。怀揣着医学人最淳朴的理想信念,敢于担当、无畏困难、甘于奉献,义无反顾地选择上阵守护北科大全体师生健康安全。
全体在院人员保质保量完成核酸采集任务的同时,依然坚持白天门诊,开展夜班工作,为闭环的师生们提供医疗保障服务。搭建沟通桥梁渠道,校医院利用公众号平台,每周更新发布“北京科技大学医院医生就诊时间”,保障师生就医需求。根据疫情防控工作安排,每日动态发布校医院门诊调整通知,认真落实首诊负责制,为教学区内师生员工提供24小时医疗服务及应急处置救护。白衣执甲、无畏逆行,全体在院人员牢记全校师生的重托和期许,为保障广大师生群众健康安全持续贡献力量。
(北科大医护队伍)
从半天检测5000人次到每日检测2.7万人次,数据的飞速增长,一次又一次刷新“北科速度”,坚守一线的白色身影,成为守护校园的点点微光,汇聚成战“疫”星河。只要一声令下,无一人迟到、无一人早退、无一人离岗。这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队伍,秉承着“仁心、奉献、责任、担当”的精神,护佑校园一方平安。坚持就是胜利,曙光就在眼前。共克时艰,战胜疫情,他们一直在路上!
►►►
勇担重任凝众力,共迎拂晓见朝晖
王晨坚守战“疫”一线,传承弘扬保卫精神
(王晨奋战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
五月的满井繁花似锦,到处郁郁葱葱,然而今年却是格外紧张,充满着挑战。“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和吃劲阶段”,这是他每天必听的播报内容,也是他最为关切的事情。他奔走在学院路30号院里,用脚丈量着校园;他组织校园管控队伍,落实学校防疫指令,用心筑牢着防线;他连续坚守校园疫情防控一线一月有余,首批进驻封闭后的教学区;他就是北京科技大学防控办校园管控组组长、学校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副主任王晨。
五月以来,北京市疫情呈现零星散发病例与聚集性疫情交织态势,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高校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阵地,是首都疫情防控的重点部位。校园里空间局促、人员密集,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如何有效进行校园管控,如何严格封闭管理,一道道难题摆在王晨面前,但他从不畏惧。第一时间落实上级要求,是他工作的一贯作风。前不久,为了充分保证校园师生安全,有效实现人员阻隔,保卫部(处)紧急部署安排,他组织带领管控组保卫干部与保安员同志们连夜奋战,工作到凌晨两点。换下染黑的衣服,脱下划破的手套,一句“我们完成了”是他在这项任务结束后给组织的唯一汇报。
在学校,他是冲锋在前的防控工作人员;在家,却是长时间不能陪伴孩子的父亲。“爸爸,你什么时候可以回家呀?”电话里传来了委屈的声音,这已经是一周内第四次来自儿子的催促了。“再有几天就回去了,爸爸这里有两万多名大哥哥大姐姐需要照顾,你在家也要照顾好妈妈”。对话中的“过几天”已经说了多次,儿子却一直怀着“过几天”的期盼,想着可以与父亲实现“一起钓鱼”的疫前约定。放下电话,王晨立刻参与到即将开始的每日校园疫情防控会议,紧锣密鼓投入到下一步的工作当中。布置物流缓冲区、张贴三米安全交谈标线,做到校园周界全覆盖,是本次会议后布置的新举措。
由于长时间在室外开展工作,王晨晒就了比一般工作人员深很多的肤色。晚上十一点结束工作,早上六点又重新投入工作是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养成的习惯。有时半夜的铃声响起,他仍需打起精神迅速响应。无论阴晴冷暖,深入楼宇、宿舍、地下空间,对校园安全开展巡视,成了他高强度工作的调节剂。在对其他保卫干部谈心时他说道:“提高站位,增强保卫人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前提,作为保卫干部,就是要能吃苦、肯奉献。”
目前疫情防控工作仍处高压状态,保障师生健康安全仍是重中之重,王晨将继续传承保卫部(处)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精神,带领着校园管控小组奔走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竭尽所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他们的全部力量。
►►►
辛勤守护十三载 火线战疫北科人
郝文吉书写平凡岗位上的坚守
有这样一个人,他被同学们称之为好叔,被老师们称之为好队长,被同事们戏称为科大好门将。他姓郝,他就是北京科技大学保安中队分队长郝文吉。
16小时——晨曦朝露去、披星戴月归是对郝文吉工作的真实写照。“一定要严格检查核酸报告、健康宝、行程码,不漏一人,不漏一码。”早上7点对各门岗进行巡查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对昨天夜间的情况进行了解,对工作进行布置是早饭前的惯例。早饭过后,郝文吉便开启了一天的工作,奔波在校园的各个门岗之间。在保卫部(处)的部署下,郝文吉在日常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对校园内的重点区域的秩序做好维护,协助处理各类紧急情况。“教东门可以撤岗。”晚上十一点,随着对讲机中的指令传出,日间门岗随之关闭,仔细检查过24小时门岗值班情况后,他才结束了一天的工作。
8个月——郝文吉独自一人在京工作,妻子和孩子远在700公里外的壶关老家,上一次与家人团聚还是八个月前。回忆起执行疫情防控工作的这几年,他说道:“疫情刚爆发的时候,正好是春节,我在老家接到学校的电话,正月初三就回归了工作岗位。家人是有些埋怨,但这种时候我必须回去。”今年五月,北京疫情呈多点散发和局部聚集性态势,首都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落实上级要求指示,带领队员核实人员身份,查验防疫信息是当前郝文吉的主要职责。随着首都高校封闭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提升,郝文吉信心满满地说:“请大家放心,这一次也保证完成任务!”
13年——今年是郝文吉在学校工作的第十三个年头,2009年参与工作以来,他先后在南二门、南三门进行值守。2015年10月,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他被大家选为副分队长,带领队员继续坚守在校园门岗。“坚守初心,服务师生,搞好队伍团结,关心保安员的生活,帮助大家解决困难和实际问题。”这是他当队长以来的心得。在时间和工作的积淀中,郝文吉也成为了队员和全校师生心中的好队长。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科技大学老教授的重要回信中提出了新期望。作为辛勤的北科人,郝文吉和他的队员们也将继续努力,以克己奉公、尽职尽责的积极态度,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举措,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扬“三全育人”理念,为党的教育事业和我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贡献力量,为培养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保驾护航。
往期精彩
9斋1114宿舍!毕业快乐!
USTB | 北京科技大学
出品:新媒体中心来源:校医院、保卫部(处)防控办宣传组撰稿:王亮、刘明明;庄建利、郝慧鹏编辑:谯博文校审:邢华超责编:薛浪相关精彩链接
一起为
点500个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