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最高奖!全国仅25人!
近日,2023年度宝钢教育奖
评审结果正式公布
我校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2020级博士研究生向思奇
荣获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
全国仅25名学生获此殊荣
向思奇,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脉冲电流下金属材料快速处理和制备研究。发表SCI期刊论文24篇,其中一作13篇,11篇为一区TOP期刊。发表论文总影响因子130,所发表的论文累积他引260余次,单篇累计他引超100余次。
授权和申请专利5项。曾获十佳学术之星(2023)、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2)、北京科技大学优秀三好学生(2022)、北京科技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20)、北京市优秀毕业生(2020)、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9)、北京科技大学优秀三好学生(2019)等奖项荣誉。
从18岁的青涩少年,到28岁博士研究生,北科大见证了他最好的青春十年。2017年他加入了“先进材料电磁冶金创新团队”,在导师张新房教授带领下,他到沈阳金属所见识了“高能脉冲电流”的壮观场景,被其“雷霆万钧”的威力深深震撼,也从此被它的神秘力量所吸引。淬骨炼筋,百炼成钢,他从一个基础不算优异的本科生,变成了能够独当一面的钢筋铁骨的博士研究生。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他始终以“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的科研态度,面向冶金材料领域“卡脖子”关键问题,进行创新性原创研究。秉承“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创新科研思维和严谨科研精神,作出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勇于创新,解决行业关键难题
创新成果一
率先提出了金属材料短流程低碳低耗闪速烧结新技术
针对传统高温长时烧结高耗高排、材料难以完全致密、组织粗化、界面结合差等问题。开发了温度-压力-电流多场耦合下的粉末快速致密化闪烧新技术,解决了金属基复合材料难以快速完全致密的行业共性难题,揭示了金属闪速烧结微观结构演化规律及机理;搭建了一种低能耗、短流程、多场耦合闪速烧结新装备,实现了多类型粉末材料的闪速烧结致密化。并将金属闪烧应用于钨铜复合材料、高熵合金等的快速制备,推动金属闪烧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创新成果二
开发了脉冲电流下金属材料残余应力去除和氢致损伤修复新方法
针对高铁、核电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大型关键结构部件面临的残余应力和氢致损伤共性问题。系统地研究了位错缺陷在脉冲电流下的演化规律,提出了电子风力作用下的位错增殖新模型,揭示了脉冲电流参数和材料残余应力去除的表观规律。率先提出了利用脉冲电流处理快速低温去除金属固体中的氢新方法,利用脉冲电流短时间低温处理即可实现材料氢致塑性损伤完全恢复。相关成果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引用和跟踪研究,论文单篇最高他引100余次,推动了脉冲电流干预技术在材料冶金领域的应用。
创新成果三
探索了硫化亚铜热电材料稳定性和热电性能协同提升新途径
硫化亚铜热电材料具有廉价、无毒、地壳含量丰富等优点,但是其高温分解、电致分解及性能不足等共性难题,阻碍了该材料的商业化应用。针对问题提出了利用自生氧化膜提高硫化亚铜热电材料热稳定性的新方案,解决了硫化亚铜超离子导体在温度场和电场下的电致分解共性难题,建立了利用元素掺杂和硫挥发协同调控硫化亚铜热电性能的新方案;相关研究结果为廉价、无毒、环境无害的硫化亚铜热电材料的商业应用奠定了基础。
积极实践,助力领域高质量发展
他是学术会议的发言人
他参与组织了“第八届国际电磁场会议”,并于“特种粉末冶金及复合材料制备/加工第四届学术研讨会” “第十一届材料外场加工国际研讨会”分别作邀请报告,与来自于俄罗斯、韩国、英国等国的电磁冶金领域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
他是学术期刊的审稿人
他作为Nano Energy、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等著名期刊审稿人,审稿论文20余篇。并多次赴中科院沈阳金属所、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院)、中核集团、山东钢铁集团、陕西斯瑞新材等高校或企业进行学术交流。
他是校企合作的推动者
依托开发的闪速烧结新技术,他参加了“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 “中国(济南)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 “中国创新挑战赛(南京江宁)”等创新创业大赛。他开拓了闪烧粉末冶金产品市场,吸引投资,并与企业合作推进闪速烧结产业化落地,实现钨铜电子封装材料制备能耗降低85%,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他是榜样力量的传承者
他指导了多位本科生完成毕业设计和低年级研究生的科研课题,同时参与了完成科技部重点研发、国家自然基金委(青年、面上、联合基金)等多项课题。
求实鼎新,崇尚实践,他始终谨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始终铭记“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感性无疑是第一性的,然后是从感性再到理性,如是反复循环,以螺旋上升的方式,逐步提高认识的深度,探求事物变化规律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未来他将继续砥砺前行,为铸就科技强国和制造强国贡献力量。
USTB | 北京科技大学
出品:新媒体中心
来源:学工部、冶金学院
编辑:史丽婧、付晓振
校审:薛浪
责编:杨美偲
相关精彩链接设为星标
每条推送都不会错过哦
↓↓↓
一起为
拥有优秀小贝壳的北京科技大学
点500个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