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庆,就该看这一部啊

点击关注☞ 灼见 2023-12-24

Sept.

30

灼见(ID:penetratingview)

“你我生在这个时代,牺牲是我们一定要付出的代价,你不付,儿子付,孙子付。我们这辈人,一身血,两脚泥,还是我们付吧。

来源 | 桃桃淘电影(ttfilm)



“三连的……还有活着的没有,活着的举手!”


伴随着嘶哑的呐喊声,镜头扫过,横尸遍野,雪花飘落,残酷寂寥。


几秒钟后,陆续有人缓缓地举起了手。


以百余人抵抗几千敌军,三连只剩7人,却守住了松骨峰。


而另一边,由张颂文神还原的外交官伍修权,在联合国议事厅上豪迈宣称:


“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



这是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中松骨峰战役与外交场景交叉剪辑的一个段落。


悲壮与牺牲,荣耀与激越,一体两面。


而两种情绪叠加,更让人泪奔。


《志愿军:雄兵出击》是陈凯歌执导的《志愿军》三部曲的第一部,9月28日上映。


整个三部曲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群像为主角,讲述了自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三年间的恢弘历史。


第一部围绕决策出兵、初入朝鲜展开叙事。第二部聚焦第三次战役到第五次战役,铁原阻击战是其中的重头戏。


第三部则转向抗美援朝战争后半程,描摹战争形成的相持局面,拉开双方边打边谈的序幕。


全景式、多线程、史诗化,是《志愿军》三部曲的核心特征。三部曲会以完整的时空维度去表现这场立国之战,从前线到后方,从军事到外交,视点上也将涵盖国家层面、战争层面以及民间层面。



就《志愿军:雄兵出击》的呈现来看,最关键的是惨烈又激昂的战争场面,以及同时期中国在外交上的初露锋芒。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的两水洞战斗、第二次战役中的三所里战斗与松骨峰阻击战,是第一部的重头戏。


视觉层面上,包含了野林伏击、骑兵穿插、夜行渡江、雪原轰炸等多种空间、时间、风格、情绪都具差异化的战争场面。



战术、角色和情节层面上,最大的看点则是一种“绝对反差”感。


这种绝对反差,首先体现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的背景上。彼时新中国刚一岁,百废待兴,该不该打?愿不愿打?能不能打?电影开篇以简炼克制的笔触描摹了决策出兵的高层视角。


敌我双方武器装备上的巨大悬殊,更毋庸赘述了。



比如,两水洞、三所里、松骨峰的战斗,都有志愿军以燃烧瓶、凝固汽油弹对抗美军坦克的反差性大场面。


38军的朱月华(李光洁 饰)被美军坦克拖出十几米远,但他另一只手还是抓着燃烧瓶,拼尽全力不愿放手,这种冒死一博的行为,在志愿军作战中比比皆是。


再如,当时志愿军是没有空军的,白天的敌军飞机是让志愿军最痛苦的事。


也就一瞬间,取文件的刘秘书(魏大勋 饰)已置身于熊熊火海中。太悲痛了。



影片最精彩“绝对反差”之处,是对志愿军“奇袭穿插”作战的勾勒。


穿插战的目的,在于打断美军南下北上汇合的脚步,打乱敌人的部署。


而时间差,在战斗中往往是决定性的。


113师,要完成14小时内行军70多公里山路的任务。而他们究竟是怎么用两条腿,跑过四个车轮,抢先五分钟到达三所里的,在美军战史上是不解之谜。


电影用一处小设计,呈现了志愿军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


夜行负重,快速跑步前进,争分夺秒,没时间休息。上一秒,前面跑倒了一名士兵,下一秒卫生员在跑过来救治,距离2米远的地方,卫生员自己也不行了,倒下了。


战争电影,必然有奇迹书写。



而当你知道这不是影像虚构,正是历史事实时,那种震撼是难以描述的。


先于敌军到达五分钟的时间差,太太太关键了啊。


38军113师师长江潮(黄晓明 饰)带领部队从德川城到三所里,堵住了美军撤退的口袋底;而38军112师335团的三连穿插到了松骨峰,则是封住了美军从公路带着军车坦克重武器撤退的最后一丝希望;最跌宕起伏的松骨峰阻击战过程中,也有三连所带领的小分队的各种穿插。



志愿军各种大胆穿插,搞得敌军指挥官无所知从。


看敌军车队在战线后方的公路上被各种伏击,是《志愿军》的一大爽点。


从三所里、龙源里到松骨峰,38军把敌军“穿”成了筛子。


这非常精彩、振奋、解气。



除了紧张刺激的战争场面,电影的另一大看点则是青春身影的英勇与奉献。


如陈凯歌所言,《志愿军》一边是风驰电掣,一边是一往情深。


而这种一往情深的深情,主要体现在对年轻战士的刻画上。


在宏阔的战争题材或主旋律电影中,“人”的处理一直是比较困难的。


战争电影中的大部分人,往往要为战争大场面让步,很容易成为一个个类型角色的符号。


而陈凯歌导演,一直以来最擅长的,正是从宏大的历史事件中挖掘链接普通人的个体共鸣。



73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大部分战士不过二十来岁,他们跨过鸭绿江,为祖国而战,命运也因此改变。


有别于以往的抗美援朝题材影片,此次《志愿军》第一部的一大看点便是:


真正的年轻人。


他们是如此青春,眼睛闪烁着些许稚嫩;而他们在作战时又如此敏捷、老练,讲究团结协作,一切都为了胜利。


他们是在松骨峰阻击敌军的38军戴如义(魏晨 饰)、杨少成(尹昉 饰)、孙醒(陈飞宇 饰),也是首战40军的、松骨峰上3连里的,一个个无名战士,观众要目睹他们一次次被摧残,又一次次站起来。


在悬殊的实力差距面前,一个勇字尚不足胜。


这些年轻的志愿军可以做到在榴弹炮弹之后,以难以想象的极近距离,快速跟进。


这也是志愿军条件如此差,还能打赢的关键。

正如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第二任司令员邓华将军,以及志愿军老战士的说法:


一是“会打仗”,二是“不怕死的打败了怕死的。”


所以电影对孙醒、戴如义、杨少成的塑造,均体现了这一点。



他们所在的三连,以百人之力,与美军激战数个小时,连续击退五次进攻,三连几乎全部打光,最后枪托、刺刀、石头、牙齿全部上,被凝固汽油弹烧着了的战士扑向敌人,打得极为英勇惨烈。


这是真实的还原。


松骨峰战斗的亲历者,曾回忆说有的战士抠着敌人的身体一直不放,有的手榴弹还粘着敌人的脑浆。


我们熟知的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记录的便是这场战役。


这些年轻的形象,都是从日常性视角,近乎白描地去表现。



比如,那个叫嚣着自己能打的“无知”却无畏的年轻通信兵,以及不会使巴祖卡而眼看战友炸死在自己面前的杨三弟(张宥浩 饰)。


再如,富有传奇色彩的开国少将江潮。


江潮两次选择电台静默,“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他让113师冒充伪军被击溃的部队,以巧妙躲避美军空袭。


这些设计都让将领的风姿立住了。



堪称神来之笔的一场戏,是夜里行军,为了防止被冰水浸湿裤子影响行动,加剧失温,江潮命令大部队脱裤子过江,影院里大家都看得屏息凝神。


过江后再穿棉裤,这种无惧琐屑的描摹正是带着“人”味的日常真实的询唤。


视野上的大与视点上的小,在影片中完美融合。


《志愿军:雄兵出击》还有一场重头戏是新中国外交代表团第一次亮相联合国。


伍修权(张颂文 饰)、唐笙(章子怡 饰)等人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带着“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的坚定信念,代表新中国在这里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为此主创们根据当年的历史资料,搭建了一个1:1还原的联合国场景。



观影过程中,大家肯定能感到有多震撼。


还包括跨越鸭绿江大桥的大场面……这里就不再剧透了,大家可以去影院里体会。



这部史诗巨制的筹备与拍摄,堪称一场规模空前的鏖战。


从影40年,仍愿意挑战拍摄《志愿军》三部曲,陈凯歌导演本身的理想主义气质,还在。


也正因这种理想主义,《志愿军》既是雄纠纠气昂昂的,是悲壮、惨烈的,更是有中国人独特的家国情绪的。


它的影像上,就处处饱含着深情的光晕。



就诚如他如何呈现出兵的正义性。


麦子熟了,遍地金黄,在收割了,飞机来了,一片火海。


这个平民视角出发的场景,日常、克制,又残酷,足以引起观众共情。


更诚如陈凯歌让剧组真的在松骨峰上种了一颗松树一样。



松骨峰上到底有没有松树?历史上并无详细记载,但剧组真的栽下一棵松树。


陈凯歌认为,这与志愿军战士乃至所有中国人的气节是一致的。


抗美援朝这段历史之所以被反复叙述,或许正因它体现出的中国人的气节,太过振奋。


“你我生在这个时代,牺牲是我们一定要付出的代价,你不付,儿子付,孙子付。我们这辈人,一身血,两脚泥,还是我们付吧。”


也因为这种保家卫国的精神,值得咏叹。


浓情国庆,《志愿军》再适配不过了。


— THE END —

☀本文选自桃桃淘电影(ID:ttfilm)。

MORE
灼见热文 
◐◑叙利亚总统夫人访华,身边中南海美女保镖严月霞,堪称中国式的花木兰
◐◑山西4年级男孩校园欺凌事件处理结果出炉,律师:未成年并非犯罪“挡箭牌”
◐◑985女硕士,饿死在日本
◐◑首尔这一夜,61岁的范伟再次让世界刮目相看!
◐◑“谁弄我孩子我弄谁!”天津这位家长,说出了“预制菜”背后的真相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